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劳动向非农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由于的特殊国情,在改革初期,中国农村劳动力主要由乡镇企业吸钠,以就地转移为主。吸收农村劳动力可能会是战略偏差;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在吸纳农村劳动力方面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受教育程度低,且分布不均衡,面临的就业问题异常严峻。必须通过改革,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城市化水平,拆除户籍管理制度造成的城乡壁垒,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对外劳务输出等,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劳动力就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难点在农村。为此,通过对我市剩余劳动力的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找出了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几个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时代的产物与体制的结果,当前再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歧视性意义;认为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不同的政策含义,当前应该提农村劳动力转移;本文分别引入了技术学派的"定额法"和经济学派的边际生产率法,探讨农村劳动力剩余率的计算方法与农村失业现实及失业率的计量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不仅仅是农业大国,同时也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农业人口.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剩余劳动力资源丰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对提高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二元户籍制度影响、农民工居住环境恶劣、人力资源的制约以及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问题乃农村的根本问题。农民非农就业直接关系到农业规模经济及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尽早解除或削弱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进入障碍,促进农民职业分化,加快农民身份转换,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7.
目前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成为了改善农村落后现状的一种可行途径,而要使得农村的劳动力得以成功转移,并且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掌握一项技术顺利就业也是一个问题。于此,本文基于在县人才服务和公共就业局任职期间的点滴工作看法,且提出对于目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技能培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做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作为经济增长的要素.当前大量过剩的农村劳动力已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在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探讨了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并就如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研究并切实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方面。本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马厂村劳动力转移中的现状、问题、制约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2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迫切、最具有挑战性的就是农民贫困、农业停滞和农村落后的.三农"问题.党中央和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虽然对于促进农业发展、缓解农民经济困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三农问题依然没有得以根本性的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没有抓住.三农"问题的中心环节,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开辟农业剩余劳动力多种转移渠道,创造农业刺余劳动力更多就业机会,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首要任务.本文就山西省刺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后遗症"的解决对策:拓宽农村就业渠道,吸引优质劳动力就近工作;不断完善农村就业环境,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预防"与"治疗"并举,宏观控制"城市病"的发生和发展;鼓励具有特殊文化的农村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城市农村双向努力,缓和"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根本解决"三农"问题,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梅州市是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农民收入低,解决梅州山区"三农"问题的关键就是劳动力转移和素质提高.对梅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梅州市的具体做法成效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我国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核心。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虽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已逐渐形成了各种成功的模式。我们必须探讨新途径,采取新对策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4.
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条件之一就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规模经营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论证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又相互排斥的辩证关系,提出解决二者之间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优化是保证农村富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重要条件。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治本之策。通过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职业教育3者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提出了职业教育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苏小  金彦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758-1759
对1990~2011年安徽省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2004年以来,安徽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趋势明显,最少的2009年有586.58万,2010~2011年又有所增加,至616.66万。针对安徽基本省情,提出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岩  李树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310-2312
针对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分析了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一种普遍现象,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素质,而且有利于土地的合理有效流转,促进现代农业的规模发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为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注入新活力。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之后给农村社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重视,如不及时认真加以解决,必将对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丁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961-15962,16029
分析了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从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转移的组织化程度低、制度障碍、城镇化水平不高4个方面研究了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介绍国内外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理论的基础上,以聊城市为中小城市的代表,从劳动力转移总量、劳动力构成状况、劳动力区域流向、劳动力行业选择、用工报酬和务工收益5个方面探讨了聊城市劳动力转移情况。结合聊城市劳动地转移状况,分析了劳动力转移的社会效益——正效益和负效益。从正效益方面分析,对流入地(城市)而言,外来劳动力是城市重要的建设者之一,填补了城市的结构性劳动力缺失,为城镇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流出地(农村)而言,剩余劳动力的流出减轻了农村的就业压力。增加了农户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负效益方面分析,对流入地(城市)而言,大量的劳动力涌进城市给城市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带来了压力,使城市的不稳定因素增加,给城市的管理带来了压力;对流出地(农村)而言,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出,留守人员大多数是老弱病残或者缺乏一技之长,给农业的发展留下了隐患。运用推拉理论分析了影响劳动力转移的社会经济因素,提出了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等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和谐发展,为聊城市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