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湖北省丹江口市胡家山小流域系汉江的一级小支流,流域总面积32.84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9.86km2。治理前,该区水土流失严重,群众生活贫困,农户生活污水乱流,禽畜粪便遍地,农地过量使用化肥,雨后点源、面源污染较为严重,直接影响了丹江  相似文献   

2.
<正> 枣子沟小流域,位于陕西省洛川县城郊,辖凤栖镇、京兆乡、后子头乡的9个行政村,共3068人。该流域属黄土高原沟壑区,系洛河一级支沟。流域总面积21.1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为20.7km~2,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3500t/km~2。严重的水土流失加之土地的不合理利用,流域内群众的生活一直非常贫困,到1987年,全流域人均产粮261kg,人均产值389元,人均经济纯收入仅214元。  相似文献   

3.
对已治理的隆堡小流域和未治理的板桥小流域进行了对比调研工作,这两个小流域的自然条件、地质地貌、社会经济状况都较相似,具有可比性。对比结果表明:隆堡小流域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后,农业人均纯收入从治理前的750元提高到治理后的2241元,提高了198.8%;未进行综合治理的板桥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水平低。说明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建立可持续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减轻自然灾害与消除贫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 车家沟小流域位于松花江中游北岸,巴彦县城的南面,隔江与宾县相望,是黑龙江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小流域之一。流域内有四个村,总人口8538人,治理前粮食单产只有2025kg/hm~2,人均收入200多元,是全县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中期,通过对流域水土流失进行综合防治,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使昔日的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群众的生活逐步从贫困走向温饱。80  相似文献   

5.
水土资源合理利用及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研究是当前小流域综合治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密云水库库区北庄小流域多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监测数据为基础,综合探讨了北庄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的作用,分析了其水保效益。研究表明: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森林覆盖率的增加,是控制水土流失最有效的途径,有林地的径流量和产沙量明显降低;水土流失治理收到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流域内人均收入由1998年的2594元提高到2003年的5150元,流域内农户的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北庄小流域治理模式可以为北方土石山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选取广东省泗纶小流域为研究区,以GIS技术为支撑,选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为数学模型,利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计算降雨、植被、土壤、地形、土地利用等单因子并叠加分析,生成水土流失现状分布图。通过对区域内的土壤侵蚀强度进行分析、评价,得出影响流域水土流失的关键因子,并根据研究结果对流域内坡耕地水土流失提出相关防治措施,从而为广东省坡耕地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陵川县礼义镇瑞马村原来是一个比较贫困的行政村,主要是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的。1984年以来,在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坚持小流域治理不转向,经过16年的艰苦奋斗,治理面积达到150hm^2,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明显,群众生活大为改善,成为我县靠治理小流域致富达小康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8.
九龙江流域的水土流失与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九龙江流域(漳州段)水土流失面积956.1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4.13%。水土流失导致土壤退化、旱涝灾害频繁、河床抬高、水利设施被毁等严重问题,日益引起九龙江流域群众及各级政府的重视。根据漳州段水土流失现状,规划"十五"期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km2,2006—2015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km2,2016—2030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0km2。治理上,要推广成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特别重视坡地果园的水土流失治理。  相似文献   

9.
<正> 一、流域概况 新庄是山东省沂水县诸葛镇的一条小流域,属淮河流域沂河水系,地处沂蒙山区腹地的跋山水库上游。全流域901户,3116人,总土地面积6.87km~2,其中耕地135.3hm~2,宜林荒山荒滩517hm~2,分布在八座山梁七条沟内。该流域属石灰岩溶蚀区,四面环山,沟壑纵横,海拔220~550m。治理前,这里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流失面积达6.57km~2,其中中度以上侵蚀面积4.62km~2,占总面积的67.2%,年侵蚀深2.9mm,年侵蚀模数3433t/km~2。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流域内土地日益贫瘠,致使粮食单产停滞不前,长期徘徊在3000kg/hm~2左右,1984年人均产粮210kg,人均收入314元,个别农户不足200元,群众生活贫困。  相似文献   

10.
克服碗厂沟流域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的陋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嘉陵江上游中低山区的碗厂沟流域,森林破坏,植被稀疏,刀耕火种、陡坡垦殖、广种薄收的耕种方式习以为常。农业经济发展单一,多种经营极不普遍,商品经济意识淡薄。水土流失相当严重,群众生活还很贫困。这种状况的存在和发展,势必形成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群众生活愈加贫困,水土流失更加严重的局面。提高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利用自身的优势发展多种经营,将产品变成商品,以搞活农业经济,是治理该地区小流域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沪池沟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显著韦桂林,张连伟,朱光生(河南省洛宁县水利电力,471700)一、概述沪池沟试点小流域,总面积23.29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2.6km2。流域内植被稀少、沟壑纵横、山高坡陡、水土流失极为严重。试点治理前,梁坡是群众耕种...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北方水源区,水土流失严重和水资源严重短缺是最主要的生态和社会问题,传统的小流域治理模式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甚至阻碍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略应是把流域上下游水资源优化配置,将全流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作为今后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目标,建设生态输水小流域。生态输水小流域治理以生态补偿为前提,强调对小流域进行生态功能分区与定位,总体治理思路是集水区总体弱化治理、生产生活区强化治理、复合区适度治理,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以最大限度地向下游输水、输好水为原则。  相似文献   

13.
隆德县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群众生活困难,水土流失严重制约着全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0多年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隆德县广大干部群众坚持"水保立县"大搞流域综合治理,特别是1998年以来,把梯田、退耕还林(草)、生态修复、坝系和"四荒"造林种草等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捆绑项目、整合资金、集中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28 km2,治理程度达72%,林草覆盖度达到43%。介绍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具体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14.
随着流域内水土流失加重,宝贵的黑土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及保护,农业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通过综合调查小流域,分析了敏西小流域水土流失类型的成因和危害,确定了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目标和任务,明确了措施配置,并进行了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5.
<正> 一、流域概况 河北省行唐县庙岭沟小流域,面积33.90平方公里,有838户,2725口人,1057个劳力。该流域自然条件较差,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据1980年调查,水土流失面积为31.35平方公里,年土壤侵蚀模数为5063/km~2,群众生活贫困,全流域人均口粮139公斤,人均收入仅40元。 1981年,庙岭沟被列入海河水利委员会的试点后,本着“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水土保持方针,坚持集中治  相似文献   

16.
<正> 莫古沟小流域位于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满堂红乡的东北部,地处科尔沁沙地南沿,属于沙化漫岗区。流域总面积11.27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5.13km~2,占总面积的45.5%。该流域为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27.7mm,土壤质地为沙土和沙壤土,有机质含量仅为0.36%,森林覆盖率仅为7.6%,全年六级以上大风69天,水蚀、风蚀兼有,以风蚀为主,沟壑密度为0.51km/km~2,治理前年土壤侵蚀模数为1000t/km~2。 全流域共有人口807人,农业劳力150人,人均耕地0.39hm~2。由于受干旱和严重水土流失的影响,粮食单产只有1725kg/hm~2,人均收入152元,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水平相当落后,是全乡有名的贫困区。1983年该流域被列为国家重点治理区后,流域内群众根据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牛栏江流域上游保护区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以期为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基于DEM数据在ArcGIS内进行子流域自动提取,结合遥感影像进行人工交互解译、修正以确定子流域;以划分的子流域为基本单元进行定性与定量赋分并计算综合得分,依据综合得分确定流域水土保持分区及其主导功能;根据确定的水土保持分区主导功能进行“四型”小流域治理模式配置。[结果]牛栏江流域上游保护区共划分9个子流域,确定4个水土保持分区;在各水土保持分区分别构建以生态安全型、生态景观型、生态经济型和生态清洁型为主的“四型”小流域治理模式。[结论]子流域可作为牛栏江流域上游保护区“四型”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配置的基本单元,水土保持主导功能可作为“四型”小流域模式配置的依据,提供因型施策、精准至区的水土流失科学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内乡县东北川小流域自1988年开始综合治理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流域内90%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初步治理,林草覆盖率由21 7%提高到82 5%,年土壤侵蚀量由96112t降为15237t,流域内群众人均纯收入由1987年的272元提高到2001年的2850元。介绍了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19.
施家坪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期为2019—2020年,投资1 455.99万元,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7 km2。根据小流域基本情况、人口分布状况、规划治理总体要求等,将规划治理区域分为封育保护区、重点治理区和经果林示范区进行分区施策治理。治理后,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流域内水土流失防治体系逐渐趋于完善,植被覆盖率达到74.46%,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7.88%;据调查及估算,待项目区内的经果林达到盛果期时,每年可新增经济产值1 443.71万元;改善了区域内人居环境,增加了群众收入,培育了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施家坪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了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海河流域土石山区治理途径及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河流域土石山区占山区总面积的1/2,其严重的水土流失已成为该流域山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海河流域不同类型区试点小流域治理效果的调查分析,依据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特点,总结出治理开发土石山区的主要途径是:基本农田建设及坡耕地治理,工程造林与保护、开发、利用植被资源,地表径流的管理和利用,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沟道防护工程建设,新的水土流失防治等,并结合试点典型论述了主要治理措施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