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群落的水土保持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营造何种植物群落进行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以达到保水固土、维持边坡稳定已成为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思小高速公路边坡进行的生态恢复试验结果表明:林冠层、灌草层、枯枝落叶层均有保水固土和维持坡面稳定的作用,且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在整个植物群落中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草本植物早期生长快,对防止初期的土壤侵蚀、减少水土流失效果好;豆科灌木植物具有固氮作用,改良土壤效果好,乡土灌木适应性强,能促进群落顺向演替;乔木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维持边坡的稳固,对边坡生态恢复的作用明显。乔灌草群落保持水土的能力要强于灌草群落和草本植物群落,故在高速公路边坡的生态恢复中,应营造合理的乔灌草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2.
许炯心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6):140-143,170
以黄河流域的资料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将描述水土保持植被结构的指标与气候指标相联系,揭示了气候条件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植被结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乔木面积与乔灌草总面积的比率是否合理进行评价的方法。研究表明,年降水量是影响水土保持植被结构的最重要气候因素,乔木、灌木和草地与乔灌草总面积的比率与年降水量的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水平均大大优于0.01。乔木、灌木和草地与乔灌草总面积的比率与年降水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2,-0.48,-0.47,逐渐减小,说明乔木、灌木和草类对降水的依赖程度逐渐减小。气温对水土保持植被的结构也有很大的影响,乔木、灌木和草地与乔灌草总面积的比率与年均温和≥10℃活动积温的相关系数显著性水平均大大优于0.01。同时,建立了乔木面积与乔灌草总面积的比率Rt与年降水量Pm、年均气温Ta、年最大雨量与年雨量之比Pmax/Pm、年均大风日数Dw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该方程表明:年降水量越多,年均温越高,大风日数越少,年最大雨量与年雨量之比越低,则乔木面积与乔灌草总面积的比率越高。回归方程还表明,降水对乔木面积与乔灌草总面积的比率贡献最大,年均温的贡献次之,大风日数的贡献率居第3,年最大雨量与年雨量之比的贡献率居第4。基于这一回归方程,提出了对于不同地区水  相似文献   

3.
关于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生态学依据探讨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31  
黄土高原建造植被,应当遵循植被区划、立地条件类型、乔木树种与灌木树种相结合、造林与种划相结合、采用传统造林树种与发掘当地野生树种相结合等基本的生态学原则。这一地区长期造林效果不佳。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违了植被恢复必须遵循的以上生态原则。  相似文献   

4.
采用均匀分布和典型样地相结合的方法,对徐州地区4条省道绿化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利用重要值、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相似性指数分析其植物组成及多样性.结果表明:(1)4条省道共有乔木31种,灌木17种,草本40种.杨树、女贞、龙柏、三叶草在徐州地区主要省道绿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重要值和出现频率均排在前列.(2)省道S323乔灌种类最多,省道S253草本最多,人工绿化的乔、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杂草生长.植物群落综合Shannon-Weiner指数排序为S323>S322>S253>S251.每条省道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均为草本>乔木>灌木.(3)两两省道之间的相似性指数均为30%~50%,草本植物的共有种对相似性指数贡献最大.在进行道路绿化的过程中,需要乔灌草统一考虑,特别是增加草本植物的多样性以抑制杂草生长.  相似文献   

5.
以草先行,乔灌草结合保持水土,是广东省韩江、北江上游水土流失整治5年来行之有效的林草措施。草本植物分枝多,丛状生长,匍匐地面能有效地防止土壤溅蚀,分散、阻缓、拦截地面径流,增加土壤渗透,减少地面径流,减弱土壤冲刷。但必须掌握“以快制胜”,“以优制胜”的原则,注意种植技术和施用肥料。  相似文献   

6.
黄土丘陵区生态修复地不同抗侵蚀植物的消长变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黄土丘陵区生态修复过程中植被演替阶段与植物生长型,将抗侵蚀植物分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根茎禾草植物,多年生根蘖性草本和半灌木植物、灌木植物和乔木植物5类.一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根茎禾草植物适应土壤侵蚀环境的能力比较强,同时具有一定程度的防止土壤侵蚀的作用;灌木和乔木植物适应土壤侵蚀环境的能力比较弱,而防止土壤侵蚀的作用很强;多年生草本和半灌木植物适应土壤侵蚀环境的能力适中,而防止土壤侵蚀作用的能力优于一年生草本和多年生根茎禾草群落,但不及乔灌木群落.并提出了在天然草本植被恢复的基础上进行人工造林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草先行乔灌草结合保持水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草先行,乔灌草结合保持水土,是广东省韩江、北江上游水土流失整治5年来行之有效的林草措施。草本植物分枝多,丛状生长,匍匐地面能有效地防止土壤溅蚀,分散、阻缓、拦截地面径流,增加土壤渗透,减少地面径流,减弱土壤冲刷。但必须掌握“以快制胜”,“以优制胜”的原则,注意种植技术和施用肥料。  相似文献   

8.
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模仿自然界存在的稀树灌丛、灌丛和稀树草地等植被类型,人工营造稀树灌木林、灌木混交林和混草林,取得了较好的造林效果。由于这些人工群落的适应力强,能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性与生产力,可以广泛推广。营造技术关键在于掌握林木密度与牧草生长年限。  相似文献   

9.
天津滨海生态防护圈植物群落盐分积累与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天津滨海生态防护圈 4种植物群落盐分离子积累和分配规律研究表明 ,除未计叶片与枯落物外 ,K、Na、Ca、Mg和Cl 5种元素年均积累量草本群落 (343.89kg/hm2 ) >乔灌草群落 (5 9.79kg/hm2 ) >灌木群落(5 5 .4 6kg/hm2 ) >灌草群落 (18.87kg/hm2 )。各植物群落土壤主要盐分离子Na和Cl年积累量有较大差异 ,海滨滩涂草本群落Na、Cl分别为 6 0 .2 2kg/hm2 和 2 18.35kg/hm2 ,灌草群落为 2 .0 4kg/hm2 和 5 .775kg/hm2 ;改良土壤的乔灌草群落为 2 .385kg/hm2 和 11.76kg/hm2 ,灌木群落为 3.95kg/hm2 和 16 .74kg/hm2 。植物各器官盐分积累乔木以根系积累为主 ,灌木枝条积累量略大于根。复层结构群落盐分离子积累呈现极强的层次性 ,乔灌草群落各层次 5种盐分离子积累量占总量百分比为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而灌草群落则为灌木层 >草本层。  相似文献   

10.
定西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坡耕地作为对照,通过自然降水条件下径流小区连续14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人工乔、灌、草植被和自然草地的水土流失差异,揭示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小区的减水减沙效果: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小区具有不同的产流、产沙量,年产流值具有显著性差异,坡耕地、牧草地和乔木林地间年产流没有显著性差异,自然草地与灌木林地间年产流也没有显著性差异;各类径流小区年产沙量具有显著性差异,牧草地与乔木林地、自然草地与灌木林地间的产沙量无显著性差异,坡耕地、牧草地和乔木林地的产沙量明显大于自然草地和灌木林地;乔木林地比自然草地、灌木林地有更高的土壤侵蚀强度及频率。在定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控制水土流失的基本措施是保护好现有的自然植被,实行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建设人工植被应实行"灌木为主,草灌优先,草灌乔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草灌乔结合是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的基本特征 ,符合黄河上中游地区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能发挥更强的防护功能 ,产生更好的经济效果。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应本着种草起步、草灌先行、草灌乔结合的原则进行治理开发。草灌乔的结合应因时因地采用划管封育、草田轮作、林 (果 )草 (粮 )间作套种等多种适宜的形式 ,充分发挥其保持水土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不同林分的径流场近6年的定位观测,分析林分对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由山杨、油松、虎棒子、绣线菊、黄刺梅形成的次生林及虎榛子灌木林林分暴雨时产流产沙远较其他林分少;林草型林草带状间作、草林型林草带状间作和果园有较好的水土保持功能;低质量整地的果农复合经营模式暴雨时产流产沙较其他类型多,但在细致整地后其产流产沙明显减少;刺槐纯林林分郁闷度大、林下草本和枯落物量大,则暴雨时产流产沙少。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边坡三种植被恢复模式的生态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坡的生态恢复是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何恢复却有诸多争论。归纳起来,我国高速公路主要有3种植被恢复模式:单纯植草、灌草结合、乔灌草结合。选取了3种植被恢复模式的代表性公路进行植被调查,进而评估生态恢复效果,结果表明:思小高速公路乔灌草结合的恢复模式较其他高速公路单纯植草和灌草结合的植被恢复模式具有更好的生态恢复效果,它具有更丰富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并能够更有效地阻止外来物种入侵,在高速公路边坡的生态恢复中应予大力倡导应用。  相似文献   

14.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水土保持试验站3种草本、3种灌木、3种乔木、1种农田共计10种植被类型径流小区进行径流和侵蚀泥沙观测,并分别分析其养分含量,研究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水土保持功能及养分流失效应。结果表明,乔、灌、草植被类型的水土保持功能相对农田较好,在径流和土壤养分流失方面相对农田较少。因此,该地区要注意建设和恢复草、灌植被,使之尽快起到水土保持作用,近而减少土壤养分流失。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策略回顾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当前在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中出现的植被自我修复的舆论倾向为切入点,论述纯自然观、“草、灌先行”、“适地适树”、“适地适林”等植被恢复策略,试图达到澄清问题的目的。认为“适地适树”并没有错,贯彻“适地适树”,将人工建造和自然修复二者结合起来,建设植被是适宜的,但期望通过“草、灌先行”,顺序恢复森林植被有其困难性。分析表明,“适地适树”的标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最后讨论植被地带性原则与“适地适树”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治理水土流失的效益,福建省根据生态经济学的观点,按照水土流失的特点,采取以植物措施为主治理水土流失的多种途径。这些途径包括封禁补植、草灌乔结合、建立立体果园、“三跑”茶园改造以及崩岗治理与利用等。依照这些治理途径,从1983年至1987年底,福建共治理41.06万公顷,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水土保持通报》1988,(2):48-51
造林种草是水土保持的重要措施之一。但长期以来,秦巴山区在造林方法和种树种草选择上,还没有水土保持特色,不重视水土保持效益。今后应该大力推广整地造林、水平带状造林等水土保持造林法。大力选优推广适宜当地生长、水土保持效益好、经济价值高的优良树种草种,如刺梨、龙须草等。  相似文献   

18.
对位于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的龙里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区10个不同种植模式的径流小区进行了试验观测。研究表明,在相同的降雨条件下,灌木(如树莓)、天然草地和撂荒地等坡面径流产沙量较小,径流量分别为0.71,0.74和0.71m3,产沙量分别为20.3,20.3和20.16g,上述3种种植模式坡面水土保持功能较好。乔木种植模式则因未能形成灌木层、草本层及枯枝落叶层等,其坡面水土保持功能较差,3个乔木径流小区的径流量分别为1.18,0.98和0.95m3;产沙量分别为119.56,126.56和125.89g,均远大于其他几种种植模式。坡耕地因免耕、地表结皮等原因,其水土保持功能也好于乔木种植小区。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问题与研究需求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15  
针对目前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新形势,提出了当前面临的若干问题与研究需求,包括通过退耕还林还草治理黄土高原的前景与重点治理区的选择问题、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与沟壑治理相结合的问题、黄土高原不同地区植被恢复前景问题、制定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划的理论基础问题、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后效的预测、监测与评估问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