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志勇 《中国水土保持》2012,(10):F0002-F0002
<正>山西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水利水保项目区总面积2.06万km2,项目自2000年开始实施以来,国家累计下达资金11.81亿元,经过10多年连续不断的治理,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截至2011年底,全省累计完成初步治理面积1912 km2,建成了一批精品小流域,在重要铁路、公路沿线及滹沱河沿线等  相似文献   

2.
<正>近几年来,陕西省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很快,就铁路而言,已建成的有陇海复线、包(头)神(木)线、西(安)延(安)线;正在施工的有宝(鸡)中(卫)线、  相似文献   

3.
对铁路建设项目进行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是实现铁路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选用灰色关联系数法,对铁路建设项目及沿线地区社会经济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其结果有助于评价铁路建设项目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宝成铁路宝鸡一略阳段(以下简称宝略段),全长214公里,其中依山傍水线路约180公里,占全长的80%以上。该段铁路自1958年建成通车以后,泥石流的危害很少发生。但在1981年8月(以下简称81·8),宝略段铁路沿线各沟普遍暴发了泥石流,给铁路交通和铁路沿线人民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按三个不同的水土流失类型区将河北省沙蔚铁路沿线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量进行预测分析,结果如下:(1)铁路建设导致水土流失量急剧增加,新增水土流失量是原地貌自然水土流失量的35.9倍;(2)水土流失增加幅度低中山中度侵蚀区最大,山前倾斜平原轻度侵蚀区最小,黄土丘陵中度侵蚀区居中;(3)铁路建设施工中,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的主要原因是弃土弃渣,占水土流失总量的82.9%。  相似文献   

6.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利用2002年和2010年的遥感影像资料,获取张峰水库输水工程建设影响区植被类型、盖度信息,运用缓冲区分析法,研究了输水管线沿线植被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植被指数在管线沿线附近不同缓冲区内存在空间变异特征,60 m内植被盖度普遍低于更远范围,60-180 m范围是植被盖度差异分界的关键区;植被盖度统计值波动变化,在施工前后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和相似性,且各项特征值在施工后均有明显提高,说明水库输水管线沿线植被恢复效果明显,输水工程建设未对沿线植被盖度变化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内蒙古自治区内政发(1989)143号文《关于开发建设晋陕蒙接壤区水土保持规定的实施办法》及《河道管理条例》等法规,把防治新的水土流失真正落到实处,切实做到依法治理水土流失,依法管护治理成果,依法保护水土资源,清水河县政府组织联合检查组,对负责丰准铁路清水河县段施工的铁十二局、铁十三局的37.75公里施工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通过调查,认为丰准铁路自从1990年5月开工以来,施工单位为了抢速度、图省事、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建林后土壤在咸水灌溉条件下的盐渍化状态,本文通过对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建林后沿线土壤盐分分布状况的监测,结合防护林建林前土壤盐分状况普查资料,运用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及灰色关联分析,对防护林沿线的40个监测点的土壤盐离子、土壤盐渍化的现状及驱动力作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建成后,土壤盐分各离子含量均较建成前有了显著增加,其中,阳离子含量Na++K+>Mg2+>Ca2+,阴离子含量Cl->CO23->SO24->HCO3-;防护林沿线土壤盐渍化类型以氯化物型与硫酸盐-氯化物型为主,分别占到监测点的84.2%与15.8%;有近81.6%的监测点已达到中度盐渍化程度;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引起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土壤盐渍化的主要驱动力依次是灌溉年限、地下水矿化度,地下水pH和地下水埋深。  相似文献   

9.
广梅汕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的水土流失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梅汕铁路经过水土流失强度较大的粤东山地丘陵区,其电气化改造工程的施工活动会增大沿线的水土流失量。本研究采用模式预测法对改造施工期内不同的建设工程引发的水土流失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电气化改造工程占地范围内原地貌背景水土流失量为230.6t,在施工期间如果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为919.6t,改造工程可能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量为689.0t,其中线路改造工程新增的水土流失量最大,达到355.4t,占可能新增的水土流失总量的51.6%,变电所和接触网工区建设各占23.5%和22.6%,沿线雨水泵站建设新增的水土流失量最小,只占新增水土流失总量的2.3%左右。在水土流失防治上,重点防治区段是21个车站的线路改造地段,其次是沿线5个变电所和5个接触网工区的建设工地。  相似文献   

10.
青藏铁路沿线原生植被多样性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原生植被优势种及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于青藏铁路沿线植被恢复和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在对青藏铁路沿线1142 km设置27个样带、248个样地、2242个样方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青藏铁路沿线植物群落优势种组成及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规律。在铁路沿线样方中共出现种子植物305个种与变种,22个灌木种,283个草本种和亚种,分别隶属于40科、134属;优势种种类相对较少,共40种,灌木4种;物种丰富度(S)沿铁路呈南多北少趋势,在高平原地段丰富度相对较高,且随海拔的升降而升降;α多样性指数也呈南多北少趋势,其值的变化主要受到水热条件的影响,而与海拔变化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以相邻样带之间的β多样性指数值为依据,将铁路沿线分为6个不同生境区段。  相似文献   

11.
秦沈客运专线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针对铁路建设过程中的典型坡面进行了野外人工模拟降雨实验 ,以定量研究铁路施工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实验结果表明 :(1)弃渣小区入渗率大 ,在试验雨强下没有产流。但在有上坡来水的情况下 ,极易发生沟蚀 ,次降雨侵蚀量可达 45 0 kg/ m2 ,远远大于其它坡面面蚀的侵蚀量 ;(2 )在实验雨强下 ,各小区的产沙量依次为 :对大雨强 ,施工路堑 >施工便道 >施工营地 >荒坡小区 ;而对小雨强 ,施工路堑 >施工营地≥荒坡小区 >施工便道。路堑小区的产沙量明显大于其它各小区 ,为铁路施工期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坡面 ;(3)各小区的累积产沙量与时间 ,累积径流量与时间之间均具有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2.
宝鸡—兰州客运专线主要承担西北地区新、藏、甘、青等省区对外直通客流运输,兼顾通道沿线大中城市间的城际快速客流运输,是国家铁路"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横贯西北地区与中、东部地区客运的主通道。在麦积区段全长115 km,共涉及6个施工标段,15家施工企业。由于线路穿越西秦岭和麦积城区,所以桥隧工程占全线的92%,麦积辖区总弃渣量达1 269.5万m~3。为做好项目建设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水土流失,维护良好生态环境,麦积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部门的主要做法有:主动介入,及时沟通;积极服务,加强培训;结合渣场选址,纠正查处违法行为;跟踪检查,落实整改;联合执法,提高效率;介入初验,严格质量。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咸水灌溉土壤盐渍化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建林后土壤在咸水灌溉条件下的盐渍化状态,本文结合防护林建林前土壤普查资料土壤的盐分状况,运用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及灰色关联分析,对防护林沿线的40个监测点的土壤盐离子、土壤盐渍化的现状及驱动力作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建成后,土壤盐分各离子含量均较建成前有了显著增加。其中,阳离子含量Na K >Mg2 >Ca2 ,阴离子含量Cl->CO32->SO42->HCO3-;防护林沿线土壤盐渍化类型以氯化物型与硫酸盐-氯化物型为主,分别占到监测点的84.2%与15.8%;对土壤盐渍化程度的研究表明:有近81.6%的监测点已达到中度盐渍化程度;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引起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土壤盐渍化的主要驱动力依次是灌溉年限、地下水矿化度,地下水pH和地下水埋深。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铁路弃渣场施工"资源效率—环境效率—经济效率"的"三位一体动态施工综合效益率",为"四节一环保"应用于铁道弃渣场施工带来的水土保持及长远效益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绿色施工理念和最大化水土保持带来的多维效益,以传统Malmquist模型为基础,以弃渣场施工为研究主体,引入施工所致的非期望产出,充分考虑资源的投入利用率以及动态投入的长远效应,构建铁路弃渣场施工Malmquist模型(QMPI)。[结果]QMPI模型充分解释了铁路弃渣场"资源效率—环境效率—经济效率"三位一体的动态施工综合效益。基于DEA-SOLVER PRO软件平台进行了QMPI施工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效率的测算,得出了各要素的冗余率。[结论]施工综合效益率与资效效率(REC)和环效效率(EEC)呈整体正相关,即绿色施工会促进施工综合效益率。同时,提升"四节"会促进"一环保",从而共同作用提高施工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为摸清宝成铁路北段、宝天铁路(简称“两宝”)沿线泥石流沟分布与形成条件,西安铁路局、铁道科学院西南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和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共同组成调查组,先后进行了近8个月的外业调查,考察了76条泥石流沟,收集了基本资料,编写了调查  相似文献   

16.
青藏铁路建设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的生态环境本底状况作了全面地分析 ,指出建于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高原面上的青藏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具有无以比拟的特殊性、敏感性、脆弱性和生态景观的差异性 ,如果施工期间未能采取行之有效的环保措施 ,那么巨大的土石开挖量、堆积量和工程迹地量定会对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提出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 ,以期对铁路建设单位有所帮助 ,将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小 ,使生态环境恢复到最好  相似文献   

17.
在铁路建设过程中,由于部分设计、施工单位对水土保持工作注意不够,致使沿线新的水土流矢愈来愈严重,在泥石流、滑坡、风沙等灾害多发路段,还直接影响到铁路自身的安全。本文调查分析了西北铁路沿线水土流失情况,,总结了不同水土流失形式的相应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毛乌素沙漠南缘修建太中银铁路,既要防止沙害的威胁,又要达到绿色环保的要求,沿线生物防护体系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太中银铁路沙区绿色生物防护体系建设的可行性、综合防护技术、“四带一体”的防护体系和实施保障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在山区和丘陵地区,铁路、公路的修筑,城镇建筑和军事设施的施工,森林火灾及滑坡的发生,都会形成许多裸露的斜坡.这类斜坡常因陡峭或岩石裸露,不能  相似文献   

20.
从规范落实各阶段水土保持程序、加强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系、加强合同及协议管理、强化水土保持工作考核及责任制、多渠道加强施工过程监管等方面总结总结了铁路建设环节水土保持工作的若干管理经验,为铁路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管理提供可借鉴经验与启示,促进铁路建设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