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甘肃省长江流域的自然特点是山高坡陡、土薄石多;三里不同地,十里不同天,数步不同土;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灾害频繁。 “长治”工程是以小流域为单元,由七项措施(坡改梯、造林、经济林果、种草、封禁治理、保土耕作、水保工程)与水路、道路科学配套、优化组合的系统工程。在治理上,结合甘肃“长治”区不同类型区的自然特点,经科学试验、总结经验、逐步推广,普遍采取了“九龙治水”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3.
4.
以生态经济学的视角,采用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影子工程法、恢复费用法等对甘肃省“长治”工程实施后的效益价值进行了估算,并以货币的价值形式测评。测评结果表明:项目区年土壤保持的总价值为99 794.35万元,涵养水源总价值为22 554万元,碳贮量总价值是905 058万元,项目实施的经济效益明显,投入产出的比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正> 1988年,国务院批准将长江上游7省(市)列入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简称“长治工程”),我省长江流域的11个县(区)被列入“长治”工程.自1989年工程起步以来,找省广大干部群众发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把治理与开发融为一体,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成效,群众称“长治”工程为“富民工程”、“德政工程”.1 治理进展及成效1.1 实施情况“长治”工程以小流域为单元,分期实施,滚动发展,先后有270条流域列入了三期工程,总面积为16391.46km~2.截至1997年底止,“长治”工程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986.75km~2,占计划任务的102.0%.其中,坡改梯8.05万hm~2,营造水保林19.09万hm~2,发展经济林果10.45万hm~2,种草9.5万hm~2,封禁管育33.14万hm~2,保土耕作9.45万hm~2,修建谷坊、蓄水池、塘坝等水保工程4652座(处),总投工18279.80万个.1.2 治理成果一是坡改梯增加了粮食产量,多数群众基本脱贫,仅坡改梯工程每年可增加粮食9788.52万kg.已竣工验收的“长治”第一、二期工程,人均基本农田由治理前的407m~2增加到773m~2,提高90.2%;公顷产由1080kg增加到2145kg,人均产粮由239kg提高到348kg,增长45.6%;流域内已有90%的农户基本解决了温饱,其中20  相似文献   

6.
长寿县自1989年实施“长治”工程建设以来,共建设基本农田5 593. 3hm2,发展经果林6 480hm2,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长治”工程建设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改变了农村面貌,解决了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问题,维护了社会安定。  相似文献   

7.
<正>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简称“长治”工程,下同),于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经过六年的艰苦奋斗,“长治”工程的一、二期目标已如期实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各级地方政府对“长治”工程的认识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各方面的投入足额到位,治理速度日益加快,治理规模大,质量高,治理开发效益极为显著.1995年通过国家级验收,被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评定为合格工程.  相似文献   

8.
9.
10.
齐心协力加快“长治”工程建设陈耀邦(国家计委,北京100824)近五年来,重点区防治工作得到国家的重视和支持,在上届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的指导下,经过各治理区党政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努力,治理工作得以全面发展,在治理成绩、科学管理、制度建设等方...  相似文献   

11.
新化县自1997年被列入“长治”工程重点治理区,至2004年底止,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59.26 km2,水保措施年增加拦蓄水量2 866.8万m3,减蚀拦沙35.5万t,增加农业产值6 988.5万元。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提高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和开发观念,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到位,是搞好水保工作的基础。介绍了具体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12.
<正> 甘肃省长江流域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是1988年国家批准列项开始治理的,属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简称“长治”工程。治理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重点突破,积极推进”,以小流域为单元,按项目实施。 一、“长治”工程的特点 (一)是国家重点 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已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国务院国函(1988)66  相似文献   

13.
“十五”期间,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万km2,完成生态修复面积2 060km2;监测覆盖面积累计近70万km2,共预报处理滑坡、泥石流灾害86处,各级水保部门累计对1.9万起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违法案件进行了立案查处。“十五”“长治”工程的重要经验是加强领导,强化管理,转变观念,调整思路,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抓点带面。“长治”工程“十一五”工作的重点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长治”工程建设,继续做好世行贷款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进一步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创新推动重点防治工程再上新台阶,进一步抓好基础工作。部署了2006年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4.
六枝特区“长治”五期工程建设经过5年实施,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01.93 km2,水保措施年拦蓄地表径流323.63万m3,拦截泥沙40.6万t,基本农田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了0.2个百分点,农业年人均纯收入由770元提高到1 273元,农村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主要做法:领导重视,各部门密切配合;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树立科学观念,提高治理效果;强化监督执法。  相似文献   

15.
<正> (一) 建国40年来,我省水土保持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和重视下,发展很快。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坚持了以科技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以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的指导思想,采取了“四统一、四集中”的工作方法,使我省水土保持工作走上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规模治理的新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截至1990年底,共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相似文献   

16.
宣威市“长治”第4期工程实施的5条小流域,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面积116.94 km2,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115 km2的治理任务,创建了一批示范样板工程,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15年来 ,四川省在实施“长治”工程的过程中 ,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 ,注重行政推动 ,强化预防监督 ,不断创新机制 ,重视科学研究 ,探索出了符合四川实际的治理模式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机制。“长治”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遏制 ,生态系统趋于良性循环 ,农业生产、群众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长治”工程建设在全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先导、示范和龙头作用。分析了“长治”工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8.
梁平县自1989年被列入“长治”工程重点防治县以来,至2004年底,共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602.91km2,水保措施年减少土壤流失180.8万t,年蓄水量达11935.5万m3,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介绍了重点治理的成效与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9.
20.
武胜县长治工程,按照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年度实施的总体思路,以科技为支撑、效益为中心,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原则,通过20多年持续、规模、连片、综合的重点治理,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463.83km2,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计划任务。林草覆盖率从6.49%提高到了20.87%,年拦截泥沙258万t,年增加拦蓄径流量1.31亿m3,化解了1.28万人的饮水困难,增加灌溉面积0.45万hm2,改善灌溉面积0.12万hm2,年人均粮食产量达到450kg,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