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葡萄白粉病是民勤县葡萄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之一。通过2009~2012年记录掌握葡萄白粉病发病规律,筛选防病药剂,我们认识到葡萄白粉病是可以防控的。民勤葡萄白粉病发病初期为6月下旬~7月初,发病高峰期为7月下旬~8月中旬。少雨、多云、高温闷热的天气条件,白粉病害就可能大流行。防治葡萄白粉病要采取综合措施,加强葡萄防病栽培技术的应用,以预防为主。采用机动喷雾器在关键期喷施0.3~5波美度自制石硫合剂、40%氟硅唑6 000~8 000倍液、15%三唑酮1 000倍液等药剂,防治葡萄白粉病效果好,性能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2.
草莓白粉病是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近年来,草莓白粉病的发生为害逐渐加重,特别是保护地中尤为严重。草莓白粉病发生严重时病叶率一般在45%以上,病果率在50%以上,极大地影响草莓的产量、品质和效益。  相似文献   

3.
茂名地区苦瓜白粉病发生较严重,普通药剂防治效果不理想。为筛选防效较好的苦瓜白粉病防治药剂及使用浓度,对4种药剂及其不同使用浓度进行了防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次施药后,25%乙嘧酚750倍液对苦瓜白粉病防效最好,达100.00%;36%硝苯菌酯833倍液防效次之,为91.43%。  相似文献   

4.
以10种杀菌剂为试材,以百菌清和清水为对照,研究其对草莓白粉病的田间防效及对草莓叶片叶绿素合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大田草莓白粉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草莓白粉病防治效果不同。其中,唑醚·乙嘧酚、吡唑醚菌酯对草莓白粉病防效较好且稳定,在第3次喷药6 d后,防效分别为30.86%、28.22%。通过对草莓叶片生理指标的测定,唑醚·乙嘧酚、吡唑醚菌酯、腈菌唑、四氟·肟菌酯对草莓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无抑制作用,均高于清水(CK1)处理。通过对比,说明吡唑醚菌酯、唑醚·乙嘧酚、腈菌唑、四氟·肟菌酯大田防效稳定安全,可用于西昌地区温室栽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7种药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白粉病是黄瓜栽培中常见的病害之一。近年来,由于白粉病产生一定抗药性,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给防治带来一定难度。一般年份减产10%左右,流行年份减产20%~40%左右。为明确80亿cfu/ml枯草芽孢杆菌AS等7种药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剂量、对作物的安全性,为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特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6.
宁夏枸杞白粉病有机防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垦  杨经波  刘俭  马志远 《北方园艺》2016,(16):110-112
以"黄果"枸杞为试材,清水、25%三唑酮药剂为对照处理,研究了不同浓度解淀粉芽孢杆菌和橘皮精油+3%苦参碱对枸杞白粉病的有机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施药7d后,解淀粉芽孢杆菌250倍液对枸杞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为22.86%,橘皮精油650倍液+3%苦参碱防治效果为50.41%,25%三唑酮药液的防治效果为75.61%。橘皮精油+3%苦参碱对宁夏枸杞白粉病有机防治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白粉病是为害辣椒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叶片。致病菌为鞑靼内丝白粉菌,营养生长阶段菌丝藏在叶片里,等到产生繁殖体的时候,才伸出叶面。发病初期生产上不易发现,一旦发现症状,再用药防治就困难了。对此,进行了2种氟硅唑药剂防治辣椒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其田间适宜用量,为辣椒白粉病防治药剂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测定了42.5%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2000、3000、4000倍液)、30%氟菌唑WP(2000、2400、3000倍液)和50%醚菌酯WG(2000、3500、5000倍液)3种药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盆栽药效试验中,42.5%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2000倍液对草莓叶片白粉病的防效为90.8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0%氟菌唑WP最高防效为85.58%;50%醚菌酯WG最高防效为76.21%。大田试验中,42.5%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2000倍液对草莓叶片和果实白粉病的防效也最高,分别为98.20%和67.49%;30%氟菌唑WP最高防效分别为74.72%和60.78%;50%醚菌酯WG最高防效分别为76.00%和49.01%。3种药剂对草莓白粉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防效,对叶片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好于果实白粉病害,且试验浓度条件下无药害产生。  相似文献   

9.
黄瓜白粉病分布广泛,主要为害黄瓜、西葫芦、南瓜、甜瓜、香瓜,其次是冬瓜、苦瓜、西瓜。在黄瓜上一般减产20%~30%,严重地区也有减产50%以上的。近年来保护地为害加重,严重影响了蔬菜生产,针对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防治黄瓜白粉病的药剂进行药效比较,客观科学评价其防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西葫芦白粉病发生特点及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在太原地区,露地春播西葫芦在6月份发生白粉病,其初发病症的时间,与5月中旬以后的降雨天数有一定关系.西葫芦健叶片中除锌、铜含量外,氮、钙、镁、铁、锰等矿质营养成分含量均低于病叶中的矿质营养成分含量.西葫芦地边有高物遮挡,可加重白粉病的发生.从5种药剂的防治效果和药费成本两方面考虑,以灭菌强和腈菌唑为好,而世高在白粉病发生较重的情况下,仍有较高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南瓜白粉病菌对三唑类农药产生抗药性的问题,进行了几种新药剂防治大棚南瓜白粉病的防效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乙嘧酚、硫磺、己唑醇对南瓜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乙嘧酚防效最高,达到92.82%,可作为首选药剂,与其他农药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12.
进行了几种新药剂防治辣椒白粉病的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参试药剂对辣椒白粉病都有一定防治效果,其中以15%粉锈宁(三唑酮)1 000倍液+77%可杀得(氢氧化铜)1 2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40%福星(氟硅唑)6 000倍液次之,50%翠贝(醚菌酯)3 000倍液对辣椒产生病害.建议在发病初期用15%粉锈宁1 000倍...  相似文献   

13.
世高、敌力脱防治草莓白粉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莓白粉病(Sphaerotheca macularis)是草莓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保护地栽培面积的扩大和品种更新,该病发生普遍,为害加重,目前已成为草莓生产的一大障碍。为寻求安全、高效的防治药剂,我们于2000年11月下旬~12月份进行了如下试验。  相似文献   

14.
保护地草莓白粉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草莓白粉病是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近年来草莓白粉病的发生逐渐加重,特别是保护地中尤为严重。四川省绵阳市近几年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草莓保护地栽培,但近年草莓白粉病逐年加重,已成为其提高品质、产量和效益的一大障碍。因此,筛选高效、安全的杀菌剂并提供合理安全的用药技术已成为保护地草莓生产中的迫切需要。我们于2006年进行了保护地草莓白粉病药剂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蔬菜白粉病可危害各种瓜类、豆类、大白菜、茴香等多种蔬菜,露地及保护地均有发生。防治保护地蔬菜白粉病应从棚室消毒做起。在棚内尚无蔬菜的时候,用硫磺熏蒸。在蔬菜的苗期和成株期可使用的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l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400~500倍液;15%粉锈宁乳油10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剂150倍液;40%福星(新  相似文献   

16.
丁平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1):138-140
介绍黄瓜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细菌角斑病、疲病、黑星病、黄瓜菌核病、黄瓜蔓枯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要点.  相似文献   

17.
辣椒白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引进50%醚菌酯干悬浮剂、25%乙嘧酚悬浮剂和世高3种新型药剂,对辣椒白粉病进行田间药效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几种药剂对防治辣椒白粉病都有明显效果,但以乙嘧酚500倍液和600倍液田间防效的持效性最长,药后10天防效还在80%以上,其他几种药剂和剂量的田间防效为70.77%~77.57%。  相似文献   

18.
草莓白粉病(Strawberry powdery mildew)是草莓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专性寄生菌,在大气温度15~22℃或湿度40%~80%条件下,有利于侵染发病和产生分生孢子,三唑类杀菌剂是一类防治草莓白粉病的专用药剂.由于草莓在上海嘉定已有十几年的种植历史,农户一般采用大棚设施连作栽培,草莓白粉病的发生比露地栽培重;再加上连年使用同一药剂粉锈宁进行防治,该病对粉锈宁已产生明显抗性.基于上述原因,作者就几种较新的三唑类杀菌剂进行了防治大棚草莓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旨在寻求防治草莓白粉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9.
作者就甘肃省苹果产区矮化密植苹果新品种的抗病性和药剂防治效果进行调查和试验。结果表明,‘烟富10’‘福布瑞斯’及‘响富’对炭疽叶枯病、斑点落叶病的抗性较强,‘秦脆’对白粉病的抗性较强;克菌丹和苯甲丙环唑对‘福布瑞斯’‘响富’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丙森锌和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对所有供试品种苹果斑点落叶病和炭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都好,代森锰锌和腈菌唑对所有供试品种3种病害的防治效果都好。  相似文献   

20.
进行了4种常用药剂防治吊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选用的4种常用药剂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40%氟硅唑乳油、5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和50%硫磺悬浮剂均对吊瓜白粉病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且随施药次数增加及时间的延长,各药剂的防效均增高,特别是40%氟硅唑乳油和50%菌酯可湿性粉剂,第2次药后7天防效达84.21%~84.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