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甘子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丹玲  郑必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045-13046
[目的]测定余甘子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含量。[方法]分别采用Folin-Ciocalteu法、AlCl3-NaNO2比色法及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5个品种的余甘子(青油甘、玻璃甘、油甘、丙甘和甜油甘)中总多酚、总黄酮及VC的含量。[结果]青油甘的总多酚含量最高,为1.518g/100g;玻璃甘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27.8mg/100g;甜油甘中的VC含量最高,为160.9mg/100g。[结论]余甘子含有丰富的抗氧化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2.
甘鸡场鸡发生以呼吸道及肾病变为主的疾病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病毒分离、电镜观察生物学特性及理化特性试验,血清中和试验,动物回归等确诊为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采用分离毒鸡组织灭活苗结合Aust-T株灭活油乳苗有效地防治了该病。  相似文献   

3.
余甘又名油甘、杨甘、油金子、喉甘。古代称庵摩勒或庵摩落加果。全国约有30多个品种。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台湾、福建等地。  相似文献   

4.
1品种选择 甘蓝型冬油菜品种选用甘杂1号品种,白菜型品种选用天油系列、延油系列及平油系列品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芥菜型油菜温敏核不育系"K121S"与多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种间杂交正反交结实性的分析,筛选可交配性较高的甘蓝型油菜亲本用于温敏核不育性的种间杂交转育研究.结果表明,正交(芥×甘)芥菜型油菜温敏核不育系"K121S"的可交配性非常高,每杂交一朵花平均可获得8.93粒饱满种子,甘蓝型油菜则以花油8号(H8)的可交配性最好,平均每花结籽数达到10.71粒.反交(甘×芥)可交配性均较低,每杂交一朵花平均仅获得0.74粒种子;常规品种以花油6号(H6)的可交配性最好,平均每花结籽数为0.22粒;核不育系以5755A最好,平均每花结籽数为3.4粒.花油8号可作为芥×甘亲本使用,甘×芥亲本以花油6号和5755A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白玉油甘新品种引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满足广东油甘生产技术需求和提高果农栽培水平。【方法】以白玉油甘新品种为试验对象,在汕尾地区进行高接换种及其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结果】白玉油甘在汕尾地区种植适应性好,平均单果重为10.36 g,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分别为8.7%和1.03%,固酸比为8.45,总糖为58.5 mg/g,维生素C 2.77 mg/g,单宁为1.18 mg/g,可食率为92.5%;且可留树保鲜,延迟采收,不影响其品质;配套关键栽培技术中高接换种可实现3年生油甘单株产量达35.2 kg;增施生物有机肥和叶面有机液肥可显著增加油甘果实单果重和维生素C、总糖含量,降低单宁含量;地膜覆盖除草以及利用杀虫灯、黄板等物理措施诱杀害虫,结合生物农药科学使用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每年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5~7次。【结论】利用此技术可实现每667 m~2油甘栽培1年生树年产546.0 kg、2年生树年产909.0 kg、3年生树年产2 112.0 kg,果实单果大、高糖低酸、涩味轻,商品性好,达到早结丰产、绿色优质的栽培目的。  相似文献   

7.
用发霉饲料喂畜禽,轻者引起发病,停止生长,降低机体免疫能力,影响繁殖性能,重者导致中毒死亡。现将发霉饲料去毒方法介绍如下。1.山苍子油去毒法。按每100千克发霉饲料用山苍子油10毫升的比例,将  相似文献   

8.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通过芥甘种间杂交,培育出一些具有父母本优良遗传特性的种问杂种后代,丰富油菜种质资源,对于油莱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做好甘蓝型冬油菜品种更新换代及适应性工作,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农业局依托科技项目,以甘杂1号为对照,引进6个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合油杂2号、陕油28、陕油1924丰产性好,增产幅度大,亩产分别比甘杂1号(对照)增加22.07%、10.52%、8.62%,并且这3个品种越冬性好,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可以在甘肃天水市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0.
评价了按1:3油包水比例制成的多价大肠杆菌油乳剂灭活疫苗在鸽体内的免疫原性.将75只4周龄雏鸽分为5组,第1组及第2组分别经颈部皮下接种0.5 ml疫苗,于8周龄用同源菌株经气囊攻毒;第3组及第4组鸽不免疫,用大肠杆菌攻毒对照;第5组作为阴性对照.用低剂量菌液攻毒后,没有免疫鸽死亡,而低剂量攻毒对照组死亡率20%;而用高剂量菌液攻毒后,免疫鸽死亡率为13.3%,未免疫鸽高剂量攻毒死亡率为60%;免疫鸽在气囊、肝脏及心包的病变程度比非免疫鸽的显著轻微,且比非免疫鸽能更有效地清除攻入体内的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1.
稻茬田油菜免耕覆草栽培技术是指在水稻收获后.田块不经翻耕.即施药除草,油菜播后覆草,或育苗后挖窝移栽,行间覆草. 1.选用"双低"高产抗病油菜品种 选用高产、抗病油菜品种,如"甘杂1号"、"宁杂1号"、"希望98"、"亚华油1号"、"油研9号"、"德油8号"和"南油9号"等"双低"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12.
余甘子,又名庵摩勒、油甘子、牛甘果,为大戟科叶下珠属落叶灌木.果实球形,肉质,秋天成熟,黄绿色,味初酸涩,后变甘,盐水渍食用,亦供药用.  相似文献   

13.
该成果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董振生副研究员主持完成,于2001年获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成果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育成并审定了甘杂1号和陕油6号两个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甘杂1号比对照增产10.8%,属低  相似文献   

14.
荆兆强  赵勇 《油气储运》2005,(11):47-47
适于饮水免疫的疫苗多为弱毒苗,如鸡新城疫系弱毒疫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和H52弱毒疫苗,甘保罗病弱毒冻干疫苗,鸡球虫疫苗等,不直接用灭活菌,所以,以上疫苗可以采用饮水免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不同油菜品种对铝毒抗逆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不同油菜品种的抗铝毒能力。[方法]采用营养液培养,研究赣油杂1号、赣油杂2号、湘油杂3号3个油菜品种对铝毒抗逆性的影响。[结果]铝胁迫下,油菜各品种叶片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根系活力下降。3个油菜品种中,赣油杂2号的变化幅度最大,湘油杂3号最小。3个油菜品种的耐铝性大小为:湘油杂3号>赣油杂1号>赣油杂2号。[结论]在酸铝地区要特别重视对作物铝毒的防治与研究;湘油杂3号在酸性铝毒土壤上的适应能力最强,赣油杂2号最差,这为促进我国南方酸性土壤地区油菜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14 — 2015年度甘肃省甘蓝型冬油菜区试天水山区点总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甘杂1号为对照,对4个甘蓝型冬油新品种在天水中梁山区进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甘杂1号的产量和越冬率均排第1位。新品种陕油1201综合性状表现良好,越冬率84.2%,产量为3880.0 kg/hm2,可在天水及周边山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品种试验共5个品种:甘杂1号(陕西杨凌),青杂2号,青杂3号,青杂5号(青海省农科院园艺所),天油2号(天水市农科所)1材料和方法1.1试验品种试验共5个品种:甘杂1号(陕西杨凌),青杂2号,青杂3号,青杂5号(青海省农科院园艺所),天油2号(天水市农科所)。甘杂1号用A代表,青杂2号用B代表,天油2号用C代表,青杂3号用D代表,青杂5号用E代表,A1代表甘杂1号在试验小区中的第1个重复,依次类推。  相似文献   

18.
1.蟾 酥(包括 六神 丸 )中 毒:①取 甘 草 、绿 豆 (大 豆 、红 豆 也 可 以 ),水 煎 取 汁 ,内 服 ;②取 生 姜 洗 净 ,捣 烂 挤 汁 ,内 服 ;③取 鲜 芦 根 200 克 ,捣 烂 ,挤 汁 ,内 服。 2.樟 柳 头 中 毒 :① 取 冷 稀 粥 汤 ,每 次 一 碗 ,每15分 钟 服 一 次 ,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化学催化方法制备鱼油三甘酯。[方法]采用酯交换反应,以鱼油乙酯和醋酸三甘酯为原料,制备三甘酯型鱼油,同时研究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基于醋酸三甘酯的质量)、反应温度、物料比(油乙酯和醋酸三甘酯的摩尔比)、反应时间对鱼油三甘酯制备的影响,并通过液相色谱对鱼油三甘酯产物的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制备鱼油三甘酯的最佳条件为:催化剂为甲醇钠,用量为三甘酯质量的3.0%,反应温度为100℃,物料比为鱼油乙酯过量5%(相对于醋酸三甘酯),反应时间为2 h。在此最佳条件下制备产物三甘酯含量大于80%。[结论]通过此方法可实现鱼油乙酯向鱼油三甘酯的转化,成本较低,扩大了鱼油类产品在医药和保健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冬油菜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个冬油菜品种为材料进行试验,比较不同品种间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天油9号产量最高,达3 388.95 kg/hm2;甘杂1号产量位居第二,为3 250.05 kg/hm2,且成熟最早,其余品种产量均较低,建议在次年继续进行试验,天油9号和甘杂1号可作为推广品种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