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逐步完善截污、清淤及生态护坡等工程的同时,综合运用底泥矿化、微生物净化技术,结合构建人工浮岛、生物栅、定点增氧推流、复合滤床循环、人工湿地等净水措施,对厦门五缘湾湿地公园水系进行探索性生态修复试验.治理后NH3-N、TN、TP及COD等主要水质指标均达到网家地表水V类标准要求,湿地公园水质和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贾汪南湖湿地公园景观营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衍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48-21849,21867
营造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可提高城市生态结构,改善城市景观面貌。以贾汪南湖湿地公园的景观营造为线索,介绍了景观特质营造的有效途径,并分析了南湖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的景观策略。从生态、人文、美学的角度说明了湿地公园景观营造的方法,提出特色植物景观的营造要与场地的历史、文化内涵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背景下对贵州凤冈龙潭河国家湿地公园进行生态与景观评估,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等,以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环境质量、湿地景观、特色加分等4类15个因子,通过赋分赋值建立评估标准体系。结果表明:凤冈龙潭河国家湿地公园评估分值为61.35分,其中,湿地生态系统35.74分,湿地环境质量15.25分,湿地景观9.86分,特色加分0.5分,评估等级为“良好”。据此提出在满足“和美乡村”需求上加强湿地公园周边环境治理,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与美学价值,凸显地方特色,以期更加契合和美乡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四川新津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植物景观配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生态恢复学、植被演替理论等为理论支撑,借鉴LID技术在湿地生态修复的应用,结合对四川新津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本身植物资源的调查,通过对不同植物的配置选择,构建起了多样的新旧植物景观模式,用以探索科学合理的湿地公园植物景观配置模式,以期恢复湿地公园植被生态多样性,提升视觉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发展与人口的增加,由于昌源河流域用水不均衡、河道破坏等问题,湿地逐步退化、功能衰退,下游基本干涸。为使上游生态功能向下游区域延续,有效保护昌源河湿地水资源、珍稀野生动物及栖息地,逐步修复昌源河中下游河流湿地,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并合理利用湿地景观资源,结合实际,提出一些该湿地公园在保护与恢复中可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被誉为”地球之肾”.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湿地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而湿地公园的建设成为保护湿地资源的一个重要的措施.湿地景观的空间格局是湿地公园建设的关键所在,运用景观生态学、生态规划学以及生态工程学等规划设计理论,对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探索,为湿地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的工程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鹤壁市故县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规划方案为例,阐述了资源型城市采煤塌陷区景观生态规划的相关理论,分析了鹤壁市利用采煤塌陷区建设湿地公园的重要意义。从生态恢复、生态农业规划、复合景观设计等核心内容入手,提出鹤壁市故县湿地公园建设的理念和措施,使其达到优化鹤壁老城区景观结构、改善周边生态环境、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目的,最终实现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陆福元 《上海农业科技》2010,(1):114-114,116
水生植物是湿地的重要构成要素,对湿地的生态平衡、塑造湿地景观特色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以常熟市尚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例,介绍了在湿地建设中科学合理营造湿地,突出水生植物景观特色,构建湿地水生植物景观多样性和生态功能,在水生植物种植地要求、种植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简要阐述了"枣庄湿地景观区荷花周年开放技术研究集成与应用"项目,研究集成的荷花在运河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上,维护运河湿地生态平衡、保护运河湿地生态功能、保障运河水质和运河湿地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应用等。  相似文献   

10.
孟瑾  陈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918-7919,7985
基于山东临朐弥河湿地公园的地理特色,解读了临朐自然浸润、人杰地灵、文风昌盛、世外桃园的地方历史文化精神,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弥河湿地公园的规划策略和规划内容,从湿地系统的生态修复、休闲系统的统筹构建、地域特征的充分表达等方面,探讨了湿地修复与景观营造的新途径。湿地系统的构建着重于水系设计、地形处理、植被构建、生物多样性营造;休闲系统与湿地系统相叠加,划分为湿地休闲区、湿地娱乐区、人文景观区、湿地科普区和湿地体验区,分别进行特色构建。规划充分解读了场地特征,分别在河流与植物、土壤、人之间寻求一种能量的平衡和物质转化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四川新津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成都市新津县境内,是典型的河流漫滩和沙洲地貌。受亚热带湿润气候影响,湿地公园核心区拥有种类丰富的湿地动植物资源,但近几年人们在场地周边的开发活动,对基地原有植物生态环境造成破坏[1]。现在核心区仅存那些对水质要求低和抗逆性强的植物,同时也因为植物种类过于单一,随之而来的就是湿地季节性功能失调现象,如对水质净化的能力差,水体富营养化严重。为缓解和改善湿地核心区现存问题,一个具有生态修复功能的植物景观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主要以生态恢复学、植被演替理论等为理论支撑,借鉴LID技术在湿地生态修复的应用,结合对基地本身植物资源调查的基础,通过对不同植物的配置选择,构建起了多样的新旧植物景观模式,用以探索科学合理的湿地公园植物景观配置模式,以期恢复新津湿地公园植被生态多样性,提升视觉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赵王河公园规划中,对赵王河的正确定位做了充分的研究和考虑。利用重点地段的改善,带动新城市的建设发展。包括商业设施的完善和提高,文化休闲设施的增建,以及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利用和修复。赵王河地段的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则重点强调展示湿地生态河道的历史文化氛围和优美景观。  相似文献   

13.
湿地公园的景观生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伟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5):168-170
湿地公园自身的景观结构变化影响了系统景观的生态过程,公园系统内和系统以外流域不良的景观结构制约了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如盲目引进外来物种可能对本地物种的多样性生长产生抵触作用,并能消灭本地物种的生长能力,因此湿地公园的景观生态评价变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对于湿地公园的景观生态评价方法已有研究,主要对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生态评价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城市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及其生态评价提供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除湿地保护区外,对受人类活动影响,但仍具有一定保护价值的自然或人工湿地所采取的一种管理方式。为给我国湿地公园建设有序、健康地发展提供样本,本文以无锡长广溪湿地公园为例,从湿地公园功能区划及总体布局,湿地公园的建设内容,湿地公园景观建设,宣教工程建设,科研监测、游览设施建设、安全卫生工程建设以及湿地公园的分期建设和施工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无锡长广溪湿地公园建设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除湿地保护区外,对受人类活动影响,但仍具有一定保护价值的自然或人工湿地所采取的一种管理方式。为给我国湿地公园建设有序、健康地发展提供样本,本文以无锡长广溪湿地公园为例,从湿地公园功能区划及总体布局,湿地公园的建设内容,湿地公园景观建设,宣教工程建设,科研监测、游览设施建设、安全卫生工程建设以及湿地公园的分期建设和施工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后滩公园根据城市公园的功能与定位,在创造与公园功能相适应景观的前提下,通过地形设计,将人工内河中黄浦江水净化,开启自然植被的净化和自我恢复过程,形成与不同水位和旱田条件相适应的植物群落,创造出“双滩谐生”为结构特征的湿地生态系统。该系统以两大生态恢复理论为指导,即让自然做功和生态服务功能修复理论,并利用地形高差、土壤净化、动植物生物功能,同时集成湿地中水系的污水、雨水,经过过滤、曝气、各种净化、生物操纵、群落恢复等一系列生态修复技术,建立一个可以复制的水系统生态净化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湿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7.
成都浣花溪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鹏飞  潘远智  余欢  张郑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18-15220,15223
成都浣花溪公园是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设计建造的半人工湿地公园,是一个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根据不同生态系统的景观异质性和生态功能的差异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设计,从而建立的一个封闭的、可循环自养的,兼备生态、美学和文化等功能的湿地公园。该研究着重探讨其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和途径,为以后的城市湿地景观的规划建设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18.
城市湿地公园在现代化城市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对南宁市心圩江公园的实地调查,在了解了公园的湿地保护工程、景观工程、植物造景建设、人文景观建设、解说与宣教标识系统建设、科研监测工程、指示牌与游步道建设、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法,对其进行了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心圩江公园建设虽然拥有诸多优势,但仍存在治水效果不理想、公园管理不到位和人文建设不重视等问题。针对其存在的这些问题,相应地提出加强生态修复、健全公园管理和增添宣教系统等一系列措施,以期为今后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孙得东  李卓冉  李祖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4,(5):1438-1439,1586
在具体阐述生态设计理念内涵的前提下,提出了5条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营造的生态设计措施,并对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及相关理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生态修复理论为基础,对湿地公园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并从社会文化生态修复、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修复、湿地生物修复以及湿地生境修复等角度出发,对湿地公园修复进行了分析,旨在促进城市生态平衡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