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于哈尔滨城市林业示范基地采取水曲柳树干着生木材腐朽菌子实体,形态学鉴定为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设计纤孔菌属(Inonotus)真菌ITS特异引物,并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长500bp。扩增产物测序结果与其它10种纤孔菌属真菌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聚类树。聚类结果表明粗毛纤孔菌与辐射状纤孔菌亲缘关系近;I. circinatus与I. tomentosus亲缘关系近;薄皮纤孔菌与芮克纤孔菌亲缘关系近;I. dryophilus与I. rheades亲缘关系近。I. circinatus、I. tomentosus、粗毛纤孔菌以及辐射状纤孔菌聚为一族;薄皮纤孔菌、芮克纤孔菌、斜生纤孔菌以及I. glomeratus聚为一族;I. dryophilus、杨生核纤孔以及柽柳核纤孔菌聚为一族。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左江流域大型真菌资源总黄酮含量分布规律,以木蹄层孔菌、迷宫栓孔菌、瓦尼纤孔菌、变形薄孔菌、药用拟层孔菌、忍冬纤孔菌、膨大革孔菌、桦附毛孔菌8种大型真菌为实验材料,采用超声波法从真菌中提取总黄酮,并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显色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在510 nm处,芦丁标准品浓度与吸光值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0.9861。8种大型真菌均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其中瓦尼纤孔菌含量最高,为39.740 mg/g;桦附毛孔菌含量最低,为5.532 mg/g。  相似文献   

3.
西藏荨麻可用于制备治疗和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保健品开发,荨麻95%乙醇提取物和荨麻水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流感病毒作用。为了充分利用荨麻等野生资源,避免采食的季节性过强和过度采集,本研究进行了对野生荨麻人工栽培试验,寻找适宜的栽培要点,以备野生荨麻的大量开发和资源匮乏时使用,保证荨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贵州野生百合属植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雁  朱立  周艳  孙超 《种子》2010,29(7)
对贵州野生百合属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和收集,进行引种栽培试验。总结出贵州野生百合的栽培与繁殖技术,探讨百合保护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转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为百合资源的引种保存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主要对西藏栽培油菜与野生油菜遗传资源的表型性状、抗寒性、含油率、熟期和千粒重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子叶类型最为丰富;野生芥菜型油菜和野生白菜型油菜以宽萼片为主,栽培芥菜型和栽培白菜型油菜以中萼片为主;野生白菜型油菜的抗寒性强于其他油菜,栽培芥菜型油菜抗寒性较栽培白菜型和野生芥菜型好;野生白菜型油菜和野生芥菜型种质资源的含油率大多超过40%,野生油菜种质资源含油率高于栽培油菜含油率;在山南和日喀则,无论是野生型油菜种质资源,还是栽培型油菜种质资源,除极早熟外分布有不同熟期的油菜类型;千粒重大于5 g的种质资源中,野生白菜型和栽培芥菜型油菜所占比重较大.野生芥菜型和栽培白菜型油菜的千粒重以1~5 g的居多,而千粒重小于1 g的种质资源分布在野生芥菜型和栽培白菜型油菜中;野生油菜的成熟期比栽培油菜要早20~40 d.  相似文献   

6.
黄姜人工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姜属多年生草质缠绕藤本植物,它是化工、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目前尚无替代原料,长期以来,一直利用野生资源进行生产.近年来,由于野生资源被长期乱采滥挖,造成资源严重减少.因此,必须走人工栽培黄姜的道路,变野生为家种,才能使资源永续利用.人工栽培2年为一个周期.按照技术要求栽培黄姜,产量可达2000~3500 kg/667m2.  相似文献   

7.
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块茎,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在我国分布广泛。野生天麻多分布于我国云南、贵州等地,其个体较小,且数量稀少。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野生天麻资源逐渐减少,市场价格持续走高。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农民利益和市场秩序,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和扩大野生天麻资源。文章分析了野生天麻生长特性,探究了我国现代栽培管理技术下野生天麻的繁殖方式及人工栽培技术手段等相关内容,为未来我国人工栽培天麻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木段法和菌袋法栽培对黑木耳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寻找科学栽培方法。通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的方法,对塔河县、绿春县和伊春市野生、木段法栽培和菌袋法栽培黑木耳样品的铅、镉、汞和砷含量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45个黑木耳样品铅含量0.15~0.57 mg/kg;镉含量0.019~0.116 mg/kg;汞含量0~0.56 mg/kg;砷含量0.22~2.1 mg/kg。野生黑木耳之间镉、汞和砷含量差异极显著。不同栽培方法之间铅、镉差异极显著,汞差异显著,砷差异不显著。由此得出,木段法栽培黑木耳重金属含量低于野生黑木耳及菌袋法栽培黑木耳;木段法栽培黑木耳重金属含量更容易控制,是较好的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9.
新疆野生蔬菜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野生蔬菜资源丰富,通过对新疆野菜资源的分布环境、营养成分、药用功能及利用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弄清了新疆野生蔬菜的资源特点、加工方法及栽培情况,指出了新疆野生蔬菜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综合开发利用的途径,以便新疆野生蔬菜资源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新疆野生蔬菜资源丰富,通过对新疆野菜资源的分布环境、营养成分、药用功能及利用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弄清了新疆野生蔬菜的资源特点、加工方法及栽培情况,指出了新疆野生蔬菜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综合开发利用的途径,以便新疆野生蔬菜资源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野生薇菜的人工栽培与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桂北三江县野生薇菜资源的分布情况、薇菜的植物学性状及营养与保健功效,开发利用现状、人工栽培与加工技术作如下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应用SSR标记对小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丽侠  程须珍  王素华  梁辉  赵丹  徐宁 《作物学报》2009,35(10):1858-1865
利用24对SSR引物对158份栽培小豆及18份野生小豆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栽培小豆的遗传变异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小豆,其中18对引物在栽培小豆中能检测到多态性,平均等位变异数为3.0个,21对引物在野生小豆中能检测到多态性,平均等位变异数为2.6个。栽培小豆种质间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724,野生小豆间为0.605。基于类平均法的聚类分析可以将栽培小豆和野生小豆区分开,这与主坐标分析的结果基本吻合。不同来源的栽培小豆群体间也有一定的遗传分化。SSR分析不仅验证了小豆品种间的遗传背景与其系谱来源相吻合,而且揭示了同名种质天津红小豆之间的遗传差异。本研究为我国小豆种质资源育种及SSR标记在小豆多样性分析、基因标记、品种鉴定等工作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13.
甘草是我国传统中药材.是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也是新疆半荒漠草地自然植被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对野生药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加大.野生甘草产地多年无控制地连续采挖.自然分布状态下的甘草资源趋减,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人工引种及栽培驯化是野生甘草产业化开发利用中保证原料供应的一条必要途径。乌拉尔甘草已在阿勒泰、阜康、石河子等地人工栽培条件下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掌握具有高药用价值的资源树种川黄檗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国内外近60年关于川黄檗的化学成分分析、有效药用成分含量测定、药用成分影响因素、药用成分提取方法、野外资源分布、栽培及其繁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发现对于川黄檗的有效药用成分测定、影响因素及其提取方法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关于野生资源分布的研究也比较充分,目前可知川黄檗在泛长江流域都有分布。鉴于川黄檗的广泛应用前景,应加强目前还严重不足的关于栽培和繁殖技术方面的研究,同时在生理生态特征、生活史特征、种群动态、遗传多样性等仍属空白的领域开展研究,以期掌握川黄檗从个体到群落多个尺度的生理、生态规律,更好地实现人工栽培,缓解野生资源的压力。  相似文献   

15.
为保护长白山区狼爪瓦松野生资源以及为商业化应用提供更多植物资源,本研究以长白山区采集的野生狼爪瓦松种子和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野生种子的不同处理和对移栽苗不同栽培方式的研究,探明狼爪瓦松的种子发芽特性与优化的栽培方式。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狼爪瓦松种子为棕黄色的椭圆形种子,且发芽时没有明显的光暗要求和无休眠特性。在种子繁殖中最优处理组为4℃冰箱保存并沙土培养的处理组,平均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时间最好,分别为74.0%,74.0%,8.0d。野生狼爪瓦松移栽苗不同栽培方式结果显示,成活率露地栽培为90.7%,大棚栽培为79.3%,因此野生狼爪瓦松移栽苗应选露地栽培方式为宜。  相似文献   

16.
新疆野生果树资源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旭  廖康  张太红  郭斌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1):328-331
摘要:新疆的野生果树种类丰富而独特,起源古老,为我国果树栽培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和物质基础。因此,建立新疆野生果树资源数据库对于新疆野生果树资源的保护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以Visual Basic 6.0为主导设计语言,结合后台关系数据库Access2003,建立新疆野生果树资源数据库信息系统的原理和方法,运用计算机的数据库技术开发出一套完整的可广泛应用于果树生产、科研、教学、社会服务等的野生果树种质资源数据库程序。本系统包括新疆的野苹果、野杏、野生樱桃李、野生欧洲李、野核桃等野生果树资源分布、植物学特征和农业生物学特征等数据内容。  相似文献   

17.
利用SSR标记分析野生小豆及其近缘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8对SSR引物对96份野生小豆资源、小豆近缘野生植物及栽培小豆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255个等位变异,平均每对SSR引物9.10个,多态信息含量的变异范围从0.374到0.865,平均为0.722。野生小豆材料和近缘植物Vigna minima遗传变异丰富。来自不同地域的野生小豆材料具有大量特异等位变异,基于非加权成组配对算术平均法的聚类分析可将不同地理来源的野生小豆单独分群,且与主坐标分析的结果相一致。4份栽培小豆材料与日本野生小豆遗传距离较近,表明目前国内小豆育种中较多使用了含有日本血缘的小豆材料,以及国内野生小豆资源的搜集和利用工作落后于日本。本研究对国内野生小豆资源的搜集和保存具有指导意义,并可以为这些资源的评价、利用和优异基因的发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7月9日,“湖北省野生牡丹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繁育技术研究”项目在湖北襄阳通过专家鉴定。该项目是襄阳市林业科技推广站自选课题研究项目,由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林科院、保康县林业局、湖北保康冠芳野生牡丹栽培专业合作社、保康县林科所等科研单位和生产部门合作完成。  相似文献   

19.
在植物根际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不可忽视,栽培措施的改变会影响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影响植物生长。野生条件下,东北山樱嫁接后几十年表现良好,与栽培条件下差异显著。为此,研究野生条件下嫁接对东北山樱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多样性的影响,对改善樱桃栽培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利用选择性培养基,研究野生条件下嫁接与砧木东北山樱根际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群落组成以及种群多样性。结果表明,嫁接对东北山樱根际微生物数量、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影响差异显著。嫁接显著增加东北山樱根际微生物数量,并形成了以细菌芽孢杆菌属、固氮菌属;真菌木霉菌属、毛霉菌属;放线菌(链霉菌属)吸水类群、烬灰类群和青色类群为主的优势菌属;发现特有细菌埃希氏菌属、节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德克斯氏菌属、葡萄球菌属。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东北部唐古特铁线莲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本  刘玉萍  苏旭  吴学明 《种子》2012,31(6):76-78,82
唐古特铁线莲是中国一种珍贵药用植物,青海省是其主要分布区。针对唐古特铁线莲野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对其人工引种栽培过程中种子发芽率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唐古特铁线莲的栽培和野生资源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自然状态下唐古特铁线莲种子萌发率低;经变温、温汤浸种、KNO3和GA3处理后种子发芽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