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利用层次分析方法构建经济、生态环境、社会生活3个维度的农户客观福祉评价体系,测度2015—2019年平原、山地、海岛三类乡村的客观福祉水平,探究浙江省乡村农户客观福祉水平的时空差异。研究表明,经济因素仍是影响农户客观福祉水平的主要因素;生态环境福祉和社会生活福祉对农户客观福祉水平影响在逐年增大;浙江省农户客观福祉水平的区域差异在逐渐缩小,但未来乡村振兴工作仍需提高对于生态环境与社会生活福祉的重视程度,以期实现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活福祉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乡村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持续存在,推动乡村精准振兴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农户问卷调查,了解浙江省平原、海岛、山区3类乡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户福祉的真实状况,通过构建乡村农户综合福祉评价指标体系对浙江省3类乡村农户福祉水平差异进行评估,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探讨乡村振兴与农户福祉间的关系,以此探寻乡村精准振兴的路径。研究表明:生产资料满意度及休闲状况对农户福祉的影响程度较大,而收入要素对福祉的影响反而较小;浙江省乡村农户整体福祉水平较高,其中平原类、山区类乡村农户福祉水平高于海岛类乡村农户福祉水平;乡村振兴的五大方面“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都对增进农户福祉有正向积极的作用,但精准化振兴仍需在收入、就业和社会组织方面有所提升,以进一步提高农户综合福祉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共同富裕背景下,从微观农户需求出发,通过浙江省平原、海岛、山区三类乡村农户福祉问卷调查,测度农户主观福祉水平,明确农户主观福祉水平的地理分异特征,并揭示其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浙江省农户进入了以社交与休闲为主导的福祉需求阶段,安全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已得到了满足,但对社会服务仍有较大需求;二级福祉指标评分排序依次为:可持续功能、基础功能、发展功能、和谐功能;平原、海岛、山区三类乡村间的福祉评分差距较小,应鼓励部分乡村成为“先富乡村”,总结有效经验,带动其他乡村实现共同富裕;三类乡村农户福祉评分排序依次为:平原类乡村、山区类乡村、海岛类乡村;农户福祉的主导影响因素趋于一致,收入、休闲、社交、就业、社保等成为主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4.
运用多指标综合测定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根据1980—2010年河南省及全国实际经济数据,对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与总体水平进行测算,并对影响河南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各分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至今,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增长,但整体水平落后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处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起步阶段。针对河南农业的发展现状与现实制约因素,提出了河南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实现途径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重庆市武陵-秦巴连片特困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农户问卷调查对搬迁前后农户福祉变化进行了评估、分析,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生态系统服务变化与农户福祉变化关系进行了耦合.结果表明:搬迁后农户的福祉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搬迁农户对生态系统的四大服务功能感知变化呈现上升趋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农户福祉有一定的耦合关系,生态系统的文化服务、供给服务与农户福祉的关系最为密切,搬迁农户福祉的增加主要依赖于生计方式的转变和经济收入提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加权函数法,对河南省18个市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对影响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诸因素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非农从业人员比重、农业产值和农用化肥施用量是影响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各指标灰色关联度的大小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了反映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对河南省18个市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排序,并分析了河南省各市农业发展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提高居民福祉对于生态脆弱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青海湖流域为例,基于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体系,探究2018年青海湖流域居民对人类福祉的认知,对比分析2011—2018年该流域人类福祉的变化.结果表明,2018年青海湖流域人类福祉综合分值为0.5318;生产资料满意度和生活条件是影响该流域人类福祉的主要因素;2018年人类福祉分值较2011年增长0.0778,人类福祉变化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社会经济特征、牧场情况、日常生活燃料、肉类蔬菜类满意度、水源来源、家庭关系满意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从经济发展、居住环境、社会发展和生活质量4个方面构建河南省农村城镇化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选取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得出各项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权重,构建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18市农村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对指导河南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吴国玺  何富忠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762-4764
以河南18个省辖市新农村建设为对象,综合分析了河南省新农村建设水平、区域差异、建设类型及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是黄淮海区域夏大豆生产主产区,年种植面积在900万亩左右.推进夏大豆生产全程机械化,有利于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增加生产效益,是提升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大豆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大豆产业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受到地理条件的影响,当前河南产区与夏大豆生产相配套的农机装备还较少,农户多采用传统的大豆播种与...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耕地集约利用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及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以河南省地级市为研究区域,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GIS手段,定量分析了1989-2008年河南省各个地级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及时空分布变化,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重点分析了影响耕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力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89-2008年间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省域范围内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同差异显著;入口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农业科技因素、自然因素、政策因素对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农业科技进步因素是影响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最重要的驱动因子.此评价结果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秸秆生物质资源的户用沼气区域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风险评价手段,对我国农村基于秸秆生物质资源的户用沼气进行区域风险评价,为户用沼气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综合分析产业发展风险因子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从原料供应、温度保障、社会经济、制度技术4个风险层面,共选取了秸秆资源总量、秸秆产量平均增长率、平均气温、农户人均年收入、15岁以上人口文盲率和制度技术进步水平等6个指标,建立了基于秸秆生物质资源的中国户用沼气区域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结果】我国各省区在各个风险层面差异较大,综合风险较高的是青海、甘肃、西藏、宁夏、新疆等农业生产水平落后的省份及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等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综合风险较小的是河南、山东、四川、河北、湖南、广西、湖北、吉林、江苏、辽宁等传统农业省份;其他省份发展农村户用沼气的风险水平一般。【结论】按照一定的分级区划标准制备的全国户用沼气风险图,可以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较为科学和直观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黄淮平原农用地产能影响.因素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艳华  王国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085-19087
以黄淮平原(河南部分)为例,从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科技条件、抗灾与可持续生产条件4个方面构建评了价指标体系,采用相关系数法、专家咨询法等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对评价指标进行极值标准化处理后,采用加权求和法、多元回归法对黄淮平原农用地产能影响因素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农业科技条件对黄淮平原产能的贡献率低于其对河南省的贡献率,资源条件对黄淮平原(河南部分)的贡献率高于对河南省的贡献率,抗灾与可持续生产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河南省和黄淮平原产能的贡献率均较低且差别较小,得出当前影响该区产能的主要因素为农业科技水平落后、耕地质量和农田基础设施水平低。基于此,提出了提高黄淮平原农用地产能的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冯亚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414-8416
从烟叶生产投入水平、产出水平和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构建烟叶生产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计算河南省烟叶生产各指标的标准值,综合分析目前河南各烟叶生产区生产发展特点、水平,为提高河南省烟叶生产现代化发展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居民福祉及其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居民福祉的持续改善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然而人们对福祉的内涵理解并不统一,生态环境对居民福祉的贡献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深入认识居民福祉与生态服务之间的关系,对促进居民福祉提升和生态保护的双赢、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对居民福祉的内涵、特征和评价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随后探讨了居民福祉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最后针对当前研究中的问题和不足,指出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指出:居民福祉具有多维性、地域性和尺度效应;主客观指标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是福祉测度的主要趋势;农户生计方式为深度解析居民福祉和生态系统服务的耦合机制提供了新视角;未来研究应融合多学科知识和方法,规范不同尺度的福祉评价体系,深入解析生态系统服务和居民福祉的耦合机制,将居民福祉纳入生态管理和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三峡库区贫困农户生计脆弱性有助于分析贫困农户生计脆弱性特征以及主要影响因素,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制定扶贫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以重庆市奉节县为研究区域,基于1 496份贫困农户问卷和60份村干部问卷,建立适用于三峡库区贫困农户生计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评估指数模型对奉节县贫困农户生计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受生态退化影响最大的是低收入、纯农户以及处于极强度生态退化区域的贫困农户;②石漠化与水土流失是影响奉节县贫困农户生计脆弱性的主要因素;③生态退化严重区域降低贫困农户生计脆弱性的关键是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以及进一步通过相关扶贫政策引导区域贫困农户生计方式多样化,提高其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王峥 《南方农业学报》2014,45(2):328-332
[目的]对河南省农户向农村信用社贷款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为农村信用社制度制定及完善现行农户贷款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以河南省4个县(濮阳县、杞县、固始县、汝阳县)402个农户调查资料为依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向农村信用社贷款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农户的性别、年龄、家庭收入、耕地规模、所处区域、对贷款政策了解情况等变量对其农村信用社贷款意愿有显著影响.[建议]加大农村信用社贷款业务的宣传力度、积极完善农村信用社贷款的配套政策、对农户进行贷款相关知识培训,以更好地促进农村信用社健康、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8.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MR)是全球十大公共卫生威胁之一。基于“全健康”方法,不断完善AMR监测体系是遏制AMR行动计划的基础。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构建“全健康”AMR监测国际网络体系方面的新举措;综合分析并比较论述了欧盟、美国与中国AMR监测系统。研究发现AMR综合监测全球覆盖范围面不断拓展,但各国监测差异显著,且缺乏环境层面的监测,“全链条”AMR综合监测体系有待完善。综合分析国际组织和代表国家AMR综合监测体系现状,中国未来在人类健康、动物健康、食品安全和环境福祉等领域仍需积极布局,基于“全健康”方法构建多领域协调、全环节覆盖、全方位参与的AMR监测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农家参谋》2012,(8):36
从河南省粮食部门获悉,作为传统产粮大省,为提高科学存储水平,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河南目前已为全省7万农户配置了小粮仓,粮食损失从8%控制到了2%以内。为鼓励农民储粮,提高科学存储水平,河南省从2009年起,开始启动了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工作,由国家财政、地方财政和农民个人,按一定比例出资,为农民配置小粮仓。300  相似文献   

20.
<正>河南省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是围绕河南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绿色健康、节本增效的总体要求和河南省的实际情况开展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现介绍如下:一、河南省稻渔综合种养基本情况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全省耕地面积0.082亿hm~2,其中水稻种植面积65.33万hm~2,河南省稻渔综合种养主要分布在沿淮河流域的信阳、驻马店和固始县及沿黄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