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四川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结果表明,蕨类植物区系成分复杂,类型丰富,有蕨类植物35科67属192种;优势科属明显,科内及属内分化程度较高;科属地理成分以热带成分占优势,种的地理成分以温带成分为主;生境特点以土生为主;与城口大巴山和巫溪阴条岭保护区物种相似性系数较高,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2.
为黄荆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保护提供依据,采用实地踏查法研究黄荆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区系特征。结果表明:保护区有蕨类植物37科68属163种,蕨类植物区系成分复杂,类型丰富;优势科属明显,科内及属内分化程度较高,种类组成丰富;科的地理成分以热带成分占优势,属的地理成分以温带成分为主;生境特点以土生为主;与贵州赤水桫椤和四川江津四面山保护区的属种相似性系数最高,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3.
陈锋  王馨 《贵州农业科学》2016,44(6):155-158
为黄荆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保护提供依据,采用实地踏查法研究黄荆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区系特征.结果表明:保护区有蕨类植物37科68属163种,蕨类植物区系成分复杂,类型丰富;优势科属明显,科内及属内分化程度较高,种类组成丰富;科的地理成分以热带成分占优势,属的地理成分以温带成分为主;生境特点以土生为主;与贵州赤水桫椤和四川江津四面山保护区的属种相似性系数最高,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4.
在对缙云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进行详细调查和文献资料查阅的基础上,对其区系特征、与邻近保护区区系相似性、属种系数等进行了统计分析与比较.研究结果如下:(1)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38科74属153种;属种系数大,生境条件一致性高,区系丰富度小.(2)区系特征呈现出明显的热带性质;热带分布科19个,占总科数的50%,热带分布属43属,占总属数的58.11%;优势科、属不明显,单种科、单种属及古老孑遗植物数量多,说明区系特征及地质年代起源古老.(3)该保护区与贵州赤水自然保护区和重庆金佛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组成及区系特征最为接近,关系最为密切,而与四川九寨沟和海子山自然保护区差异较大,关系疏远.这可能与保护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海拔和气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在形态分类学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喀喇昆仑山离瓣花类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地理成分进行分析,该区共有离瓣花类植物24科114属310种11变种.在科的组成中,中等属科、多属科及寡属科构成科结构的主体,所含属数占90.35%;而就种水平而言,以大科和中等科为主体,所含种数占88.39%.在属的组成中,单种属和寡种属构成属结构的主体,所含属数占90.35%;但就种水平而言,多种属和寡种属构成主体,占总种数的79.03%.该区系特有现象不是很明显.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与一年生植物占较大优势,占总种数的86.13%,与其区系的温带干旱性质相吻合.属的分布区类型表明,该区系地理成分多,有8个分布类型和14个变型,温带性质明显,约占66.34%,且以北温带为主;与地中海、西亚、中亚交流相对较多,而与东亚交流很少,缺乏热带分布型及中国特有分布型.  相似文献   

6.
2021—2022年,对广东连平黄牛石省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进行调查分析,详细了解调查区域内蕨类植物物种分布情况、区系组成和相关特征。结果发现:保护区内共有蕨类植物38科79属162种,分别占保护区内维管植物科、属、种总数的17.76%、10.04%和10%;与2015年调查结果相比,2021—2022年保护区内有蕨类珍稀植物5种,种类和保护等级均未变化,保护情况乐观,且新记录蕨类植物26种;在科属级水平上,科、属的区系组成以热带成分为主,泛热带分布占比分别为70.37%和36.76%;保护区内蕨类植物在系统发育及进化上呈现连贯性特征,蕨类植物中有比较原始的松叶蕨科、石松科、卷柏科、木贼科、桫椤科等,也有进化的水龙骨科、苹科等,还有处于中间类型的凤尾蕨科、中国蕨科等;保护区内蕨类植物区系具有原始性和古老性。  相似文献   

7.
对马家山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及分布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马家山共有蕨类植物27科54属131种。优势科为水龙骨科、鳞毛蕨科、中国蕨科、金星蕨科,共有66种,占该区总种数的50.4%;优势属为木贼属、凤尾蕨属、铁线蕨属等9个,共52种,约占其总种数的39.6%。科、属结构较简单,科的地理分布类型以世界分布为主,并与温带区系有着较强的联系;属的地理分布以温带为主,同时也表现出热带、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性。种的地理分布中,东亚与中国特有成分显著,共占该地总种数的57.2%,与其古老的地质和优越的水热条件密切相关。这表明马家山应属于中国-日本蕨类植物亚区。  相似文献   

8.
茅荆坝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荆坝自然保护区内共有种子植物98科、408属、901种(含种下等级,下同).区系组成中优势科有13科(含20种以上),226属,578种;优势属(含10种以上)有8属,133种;单属科仅5科,占保护区总科数的5.1%;区域单属科较多,总计47科,占保护区总科数的48.0%;单种属11属,占保护区总属数的2.7%.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统计中,北温带成分157属,406种,占保护区总属数(世界分布除外,下同)的44.9%,总种数的57.5%;热带成分共有63属,92种,占保护区总属数的18.0%,总种数的13.0%,表明该植物区系具有显著的温带性质.  相似文献   

9.
大巴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调查并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分布有蕨类植物共38科,包括92属339种(含变种和变型).(2)该保护区中的蕨类植物的优势科、优势属均表现明显,优势科为水龙骨科、蹄盖蕨科、鳞毛蕨科和金星蕨科;优势属为瓦韦属、铁角蕨属、鳞毛蕨属和假瘤蕨属.(3)科的分布区类型有8个,以泛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为主,它们分别占本区总科数的53.84%和19.23%.(4)属的地理成分组成复杂,具有13个分布区类型,其中热带成分占总属数的62.49%,且以泛热带分布和热带亚洲分布型属为主;温带成分占总属数的32.96%,且以北温带分布和东亚分布为主.在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上属泛北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被亚区,处于华中植物区和华南植物区的过渡区域.(5)通过与我国8个山地蕨类植物区系的比较,该区与湖北神龙架、四川卧龙、湖南云山和贵州梵净山的区系成分较为相近,可划为同一自然区,而与陕西秦岭、广西十万大山、云南西双版纳和广东车八岭的区系关系则较为疏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黎平县蕨类植物科、属、种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县蕨类植物丰富,有39科、81属、204种、11变种,其中以鳞毛蕨科Dryopterl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金星蕨科Thdyptendaceac和风尾蕨科Pteridaceae为主。其区系地理成分复杂,从属来看,以热带、亚热带分布的属占优势,有52个,占总属数的64.2%,说明有较高的热带亲缘。从种采看,以东亚地理成分占优势(84种),加上中国特有成分(28种)占总种数的53.9%。表明黎平蕨类植物区系属东亚区系。  相似文献   

11.
黔北丹霞地貌蕨类植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野外调查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黔北丹霞地貌地区蕨类植物进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①该区蕨类植物物种丰富,有41科,96属,303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其中鹿角蹄盖蕨为贵州分布新记录种。②优势科、属明显,优势科有鳞毛蕨科、蹄盖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铁角蕨科等。③该区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其中热带、亚热带属63个,占总属数的65.6%,表明该区蕨类植物有较高的热带亲缘关系。④东亚地理成分的种有139个,占总种数的45.9%,表明该区蕨类植物属于东亚区系。⑤该区蕨类植物与雷公山的亲缘程度高于与荔波的亲缘程度。  相似文献   

12.
毕节国家森林公园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骆强  王传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309-12311,12322
通过野外调查、整理标本室标本以及查看文献资料,分析了毕节国家森林公园蕨类植物区系的地理特征。结果表明,毕节国家森林公园共有蕨类植物27科47属98种。其中优势科为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和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优势属为鳞毛蕨属(Dryopteris)、卷柏属(Selaginella)和耳蕨属(Polystichum)。在科属的水平上为泛热带分布型,而种的分布则以温带分布的东亚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占绝对优势,所以毕节国家森林公园蕨类植物区系是以泛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13.
在整理编制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蕨类植物资源的基础上,统计分析其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并与周边4个湿地植物区系的进行相似性和分化强度的比较,结果表明:(1)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共有蕨类植物35科57属84种,单种科和寡种科占总科数的91.43%,单种属和寡种属占区系总属数的98.25%,总种数的92.86%,科、属内结构较简单,分化程度不高;(2)在科、属级水平上,以泛热带分布型最多,均表现出强烈的热带属性;在种级的水平上,以热带亚洲分布型最多,东亚分布型次之,热带成分占比51.25%,并有一定比例的温带成分;中国特有种11种;(3)在区系的亲缘远近关系上,与南水湖的关系最为密切,科、属、种的相似性系数均高于50%,与荔江的关系相对疏远。在种系分化强度上,赣江源的分化强度最大,区系丰富度最大,中山河种系分化度不高,与南水湖最为接近,荔江的分化强度最小。  相似文献   

14.
对内蒙古达赉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的组成与植物科属分析的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有维管植物78科286属653种。其中蕨类植物1科2属2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75科282属649种。该保护区菊科、禾本科等较大科的组成占主导地位;科的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类型最多,其次为温带分布类型。属的组成以区域性单种属和寡种属占主体,占植物总属数的93.71%;属的分布区类型分属于13个分布区,区系成分复杂。北温带分布成分及其变型占明显优势,旧世界温带分布及其变型和温带亚洲分布型的比例较高,反映出该保护区植物科属区系具有典型的温带性质,地理联系广泛,特有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野外调查、采集标本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系统整理出察隅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名录。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域的植物种类组成和区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共有种子植物1 231种,隶属于497属116科。在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中,科级水平上,热带性质的成分居主导地位,占总科数的55.72%,尤以泛热带成分分布居多;属级水平上,温带成分占优势,占总属数的43.27%,热带分布次之。本区系中单种属和少种属有448个,占总属数的90.14%,占绝对优势,属的分化程度非常高。保护区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具有一定的过渡性,并有一定比例的特有成分。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黔东南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特点,采用野外调查与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地区的蕨类植物进行调查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蕨类植物物种丰富,有48科110属390种、2亚种、17变种和2变型。2)优势科、属表现明显,优势科有鳞毛蕨科、蹄盖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和铁角蕨科等,优势属有鳞毛蕨属、铁角蕨属、耳蕨属、卷柏属和蹄盖蕨属等。3)该区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从属来看,是以热带、亚热带分布的属占优势,表明,该区蕨类植物有较高的热带亲缘;而从种来看,东亚地理成分的种有164个,占总种数的39.9%,说明,该区蕨类植物属于东亚区系。4)中国特有成分较丰富,有101种,表明,该地区的蕨类植物具有一定的特有性质。5)该地区蕨类处在热带亚洲和东亚2个植物分布区的过渡地段,有44属在这里仅有1种分布,构成属多种少的格局,具有过渡性质。6)与贵州省贵阳市和云南省迪庆州相比,该地区蕨类植物最丰富,且与贵阳市蕨类植物的相似性更大、亲缘关系更近。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分析了佛顶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和地理特征。结果表明:(1)佛顶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27科61属161种(含种以下分类单位),其中以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铁角蕨科等为主;(2)蕨类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区内温带种占绝对优势,为总种数的70.2%。其中,东亚分布有110种,占总种数的68.35%。热带、亚热带种占到了总种数的23.6%,说明区内蕨类植物与热带、亚热带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3)与贵州大部分地区处在植物分布区的过渡地段上一样,比较多的属(45.9%)在这里只有1种分布,具有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18.
浙江松阳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调查和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松阳蕨类植物区系的组成和分布区类型,并与邻近地区山地蕨类植物区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松阳蕨类植物共有38科72属161种7变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蹄盖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卷柏科、铁角蕨科,优势属为鳞毛蕨属、卷柏属、铁角蕨属、复叶耳蕨属、凤尾蕨属、短肠蕨属、瘤足蕨属;科的分布以世界分布和泛热带分布为主,属的分布以泛热带分布为最多,种以东亚分布类型为主,特别是中国—日本分布类型最多,表现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点;本区与邻近地区蕨类植物区系关系的密切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西南、华南、华中、日本、华北、西北、东北;与邻近的6个山地蕨类植物区系的亲缘关系密切,可以划为同一自然区;与国内11山地蕨类植物区系相比,松阳的蕨类植物丰富程度不高;松阳拥有37种中国特有蕨类植物及一些珍稀蕨类植物,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齐云山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区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齐云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和文献研究,记录该地区蕨类植物40科86属230种.分析表明:(1)该保护区中蕨类植物的优势科、优势属均表现明显,优势科有鳞毛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水龙骨科和凤尾蕨科等,优势属有鳞毛蕨属、凤尾蕨属、卷柏属、铁角蕨属和短肠蕨属等;(2)属的区系地理成分划为4大类,热带分布的属占优势,为总属数的60.5%,世界分布属占20.9%,温带分布属占17.4%,中国特有属占1.2%;(3)种的区系地理成分也可划为4大类,温带分布种(114种)所占的比例最大(49.6%),热带分布种占有较大的比例(30.0%),中国特有种占18.7%,世界分布种占1.7%;(4)在种的相似性上比较,该保护区与井冈山的相似性系数最高(59.7%),而与大瑶山的相似性系数最低(36.7%).  相似文献   

20.
通过设置临时标准地,对天然米槠林皆伐炼山后种植的17年生人工米槠林和自然保护区天然米槠林进行植物区系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林科属种数较人工林多;2者共有科属种分别占人工林总科数75%,总属数94%和总种数93%;蕨类植物天然林少于人工林,而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天然林多于人工林。属的分布型分析,2者以热带成分为主,但人工林热带成分略高于天然林。种的分布型分析,人工林和天然林与广东、广西同类型区系共有种的百分比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