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国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我国教育资源存在较大差距,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教育出现了较大的失衡状况,对于陶行知来说,其自身早就意识到这样的教育不平衡现象,以及这种现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近代的乡村教育之中,陶行知是先驱者,其在研究过程中提出了活教育、乡村教育等思想,这对当代的乡村教育具有较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就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精髓进行分析,继而探讨如何更好地对其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和乡村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关联更为紧密,二者融合不仅可以解决乡村振兴发展中应用型人才缺乏问题,也是发挥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契机。当前高校劳动教育与乡村创新创业教育在融合意识、融合机制、融合方式、融合价值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进一步探究劳动教育与乡村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实践路径,提出新型育人模式,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使更多年轻力量注入乡村振兴发展的大潮当中。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行知在批判传统乡村教育脱离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乡村教育应以乡村生活为中心,实行教学做合一的方法,造就一大批热爱乡村、适应乡村生活的教师,以培养千百万乡村建设的人才,进而改造乡村、建设乡村。  相似文献   

4.
王燕飞 《河南农业》2023,(27):17-18
劳动教育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办学方向,农业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强化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教育也有助于学生优良品格、正确价值观和智育的发展。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立足为乡村振兴和确保粮食安全提供人才支撑,积极探索农业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途径,使劳动教育和思想教育、学科教育、学生日常生活管理、社会实践、实训、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教育等相结合,建设丰富的劳动实践平台,提升劳动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党的领导下,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提升农民道德素质的教育实践活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投身于乡村建设行动之中.因此,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从战略高度上充分认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着力把握乡村振兴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厘清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既是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需求的、以人为本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思想,具有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立足当前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需要,青岛滨海学院借鉴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开展“五育五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劳动本身就具有教育功能,在劳动中人们拥有完整的人格、坚强的意志、踏实的态度、感恩的心灵等诸多高尚品格。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新时代全面育人的新要求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为新时代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深入研究习近平的劳动教育思想,品味其理论内涵,最终明确习近平的劳动教育思想的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即强调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践行劳动育人的理念,强调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观点。通过优化劳动教育顶层设计、创新思政理论课教学、打造思政课实践课堂及创新课程考核方式等举措,实现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高效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  相似文献   

9.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针对社会劳动力结构调整引发的"谁来建设"的现实问题,高校应充分发挥在乡村振兴领域的优势与推动力,持续突出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结合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乡村振兴的正确认知,并从完善课程体系、充实专职师资、打造育人景观、设立实践基地等途径入手,解决高校在劳动教育方面存在的认知偏差、管理体系不健全、师资队伍待强化等问题,在劳动实践中探索、创新高校劳动教育实践育人体系的同时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培植教育信念,培养全面素质,培育精神文化,应该是学校发展的神圣职责。本文针对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引入陶行知教育思想,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作为学校办学的核心理念,来培育健康的校园精神文化,举例并提供了一些把陶行知教育思想渗透于校园活动与环境建设的具体策略,以期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烛照下,新时期的校园文化能走向一条健康绿色的正途。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在培养拥有知农爱农深厚情怀和强农兴农理想信念的乡村振兴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育人目标、育人模式和育人格局看,耕读教育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意蕴。耕读教育在价值导向、精神激励和文化传承中发挥着独特而具有优势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全面把握和精准施策,构建实现耕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内在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2.
代辉  宋建军  张欣 《甘肃农业》2023,(4):117-121
新时代,加强耕读教育是时代课题、理论需要和实践要求,这既是对劳动教育理念的创新和践行,也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培育乡村振兴人才,传承耕读传家等优秀传统文化。本文深度挖掘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实施耕读教育在强化文化传承、补充社会教育、促进乡村治理方面的价值,再以乡村资源为基础,中华优秀传统中“君子六艺五德四修八雅”为根,系统构建了符合时代需求的“耕读六艺”实践教育体系,让受教者在乡土实践中了解耕读知识、掌握耕读技能、培养耕读价值观、树立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认为生活就是教育,强调生活过程与教育过程的同一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教育的独立性与特殊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知识的系统传授与理智的训练,于是,科学世界被遗忘了。与此同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与阶级情感,因而表现出一定的合理性与影响力。当代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主张,似乎未借鉴和引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4.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的基本教育思想,考察它的具体内涵和新世纪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发现二者有诸多相似的地方,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新世纪素质教育的关系及对语文教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乡村教育一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但是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教育面临乡村及乡村学校消失、乡土文化内涵受冲击、乡村教育环境弱化等系列危机。本文将结合对云南某中学的具体调研经验,分析这些危机在乡村教育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并尝试给出一些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目前普通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现状的分析,指出了普通高校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实施路径,提出了“劳动教育课、专业课、实践课+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实践、日常生活实践”的“三课程+三活动”劳动实践活动模式。  相似文献   

17.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青年一代是整个社会中最朝气蓬勃的一代,乡村振兴需要新时代青年参与其中。高校是培养新时代青年重要阵地之一,在高校中开展劳动教育,有助于青年立德、增智、强体,从而进一步为乡村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但是,当前高校开展劳动教育面临教育目标不明确、教育体系不健全、教育成效不显著等诸多难题。因此,需要从更新劳动教育理念、完善劳动教育体系、构建多方协同育人格局等方面,提升劳动教育实效,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耕读文化发端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反映了古人安身立命、立己达人的精神追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开展耕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充分发挥耕读教育的时代价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涵养学生“三农”情怀,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相似文献   

19.
开展新时代耕读教育,是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培育堪担民族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实践。高校开展新时代耕读教育应具有新的教育内涵,应重点围绕“三观一能”的教育维度:培养“尊重劳动与崇尚劳动”的意识与价值观教育、培养“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的意识与人生观教育、培养“胸怀天下与人类情怀”的意识与世界观教育、培养“独立自立与创新创造”的意识与能力教育。开展好新时代耕读教育,构建起“自立自强,责任在肩”的内涵体系、“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思想体系、“全人发展,个性塑造”的路径体系、“提质创新、赋能创业”的实践体系、“家校社政,协同育人”的实施体系,切实全面推进新时代耕读教育。  相似文献   

20.
电子商务的发展快速为乡村振兴的战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劳动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必要手段,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受到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不足及产业链不完整的制约。本文在分析了电子商务、劳动教育分别与乡村振兴的紧密关系后,给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开展劳动教育对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及办法,并预期了未来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