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用量氮、钙对旺长期烤烟叶片抗氧化酶系统及活性氧的影响,为指导烟农合理施用氮钙肥提供参考。【方法】以烤烟品种G80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3×4)随机区组设计,施氮量设0.00(CK),0.12和0.20g/kg 3个水平,施钙量设0.00(Ca1,CK),0.40(Ca2),1.00(Ca3)和2.00(Ca4)g/kg 4个水平,进行盆栽试验,于烤烟旺长期采集第17~19叶位叶片,测定其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及丙二醛(MDA)、脯氨酸、过氧化氢含量和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研究不同用量氮钙对旺长期烤烟叶片抗氧化酶及活性氧的影响。【结果】随氮肥用量从0.00g/kg增加到0.20g/kg,烤烟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均极显著提高,MDA、过氧化氢含量和O-·2产生速率均极显著下降。随钙肥用量的增加,烤烟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先增大后减小,POD、SOD和CAT活性均以Ca3处理最高,APX活性以Ca2处理最高,脯氨酸含量呈递增趋势,MDA和过氧化氢含量呈递减趋势,O-·2产生速率呈先降后升趋势,以Ca3处理最低。在0.12g/kg N下,烤烟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均以Ca3处理最高,脯氨酸含量以Ca3和Ca4处理较高,MDA和过氧化氢含量以Ca3和Ca4处理相对最低,O-·2产生速率以Ca3处理最低;在0.20g/kg N下,烤烟叶片的POD和APX活性均以Ca2处理最高,SOD、CAT活性及脯氨酸含量均以Ca3处理最高,MDA含量以Ca3处理最低,过氧化氢含量和O-·2产生速率以Ca3和Ca4处理较低。【结论】综合抗氧化酶及活性氧指标,确定氮肥和钙肥的最佳配肥组合为:N 0.20g/kg,Ca 1.0g/kg,此组合配肥更能充分发挥烤烟抗逆境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2.
不同水氮运筹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确定小麦高产水肥需求规律,以周麦27为材料,研究不同水[W1(中度水分胁迫: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0%~60%)、W2(适当灌溉: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W3(充分灌溉: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氮[N1(不施氮)、N2(正常施氮:225kg/hm~2)、N3(高施氮:300 kg/hm~2)]运筹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水分含量相同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净光合速率(Pn)总体呈现先增加后趋于平稳的趋势,小麦旗叶SPAD值、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以及产量总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施氮量相同时,花后10 d,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SPAD值总体逐渐增加(N1处理除外),Ci总体逐渐降低,Pn、Tr和Gs总体先降低后增加;花后18 d,SPAD值、Pn、Tr以及Gs总体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总体上W2和W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Gs除外);花后26 d,SPAD值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Pn总体呈增加的趋势(W2和W3处理间总体差异不显著),Gs总体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当土壤水分含量相同时,与N1处理相比,N2处理小麦产量平均提高11.87%,N3处理提高了7.86%。当施氮量相同时,与W1处理相比,W2处理小麦产量平均提高3.24%,W3处理提高了2.26%。W2N2处理即施氮量为225 kg/hm~2,灌溉后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时产量最高。说明适当的水氮运筹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3.
氮素缓解春小麦花后高温早衰的抗氧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花后高温胁迫下氮肥对春小麦抗氧化特性的响应机制,阐明氮素缓解高温危害的生理机理及运筹机制,2019年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0 (N0)、75 (N1)、150 (N2)、225 (N3)和300 (N4) kg·hm-2 5个施氮量处理,副区为(25±2)℃(CK)和(35±2)℃(HT)2个温度处理,研究不同温度处理下施氮量对春小麦旗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dismutase, 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dismutase, CAT)活性的影响及对类胡萝卜素、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脯氨酸(proline, Pro)、超氧阴离子自由基(superoxide anion radical, O-2·)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温处理相比,高温胁迫后春小麦旗叶类胡萝卜素含量、SOD、POD和CAT活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且丙二醛含量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明显增加,导致膜脂过氧化程度和早衰现象加剧,产量显著下降,降幅为7.81%~33.71%。而施加氮肥能显著增加春小麦旗叶中类胡萝卜素、Pro和氮的含量,提高SOD、POD和CAT酶活性;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春小麦的千粒重和产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N3处理时最高,分别为8.64(CK)和8.09×103 kg·hm-2(HT),分别较N0处理增产67.12%和97.80%。由此表明,合理的施氮量可有效抵御高温胁迫,使小麦SOD、POD和CAT活性及脯氨酸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保持较高水平,并降低丙二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从而缓解高温胁迫导致的早衰,最终提高小麦产量。因此,采用225 kg·hm-2(N3)施氮量能有效降低花后高温引起的减产,为春小麦宁春50号高产、稳产、优质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施氮量和花后控水对小麦水分生产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防雨池栽条件下,采用施纯氮10kg/667m2、15kg/667m2、20kg/667m2(分别用N1、N2、N3表示)和40%~50%、60%~70%、80%~90%(分别用W1、W2、W3表示)3种土壤含水量进行处理,研究了氮肥和花后土壤含水量对小麦水分生产效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量条件下,表现为花后土壤含水量过高(80%~90%)或过低(40%~50%)导致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最终使产量降低。水分生产效率,则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在同一土壤含水量下,表现为增加施氮量有利于提高穗粒数,但过多(20kg/667m2)或过少(10kg/667m2)施氮均不利于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提高,而导致减产。而对于水分生产效率,表现为增加施氮量提高水分生产效率,而施氮量过高(20kg/667m2)造成小麦贪青晚熟,导致水分生产效率下降。因此,小麦生产中可以通过施用氮肥和控制花后土壤水分含量技术,调控小麦水分生产效率和产量,实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旱藕生理特性及产量与水氮耦合的关系,为旱藕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棚桶栽方式,以桂兴芋3号为材料,分别设3个土壤灌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25±5)%(W1)、(50±5)%(W2)和(75±5)%(W3)]和4个施氮量[分别为施纯氮0 kg/ha(N0)、300 kg/ha(N1)、600 kg/ha(N2)和900 kg/ha(N3)],旱藕块根形成期取样测定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及生理指标,成熟期测定产量.[结果]旱藕的分蘖数和株高随灌水量及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茎径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随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增加,旱藕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及蒸腾速率(Tr)均表现出上升趋势,而胞间CO2浓度(Ci)则相反.低水低氮或高水高氮条件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相对较高,丙二醛(MDA)含量相对较低.相同水分条件下,旱藕单株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在W1、W2和W3条件下,N1、N2和N3分别较N0增产21.15%~52.74%、20.44%~56.16%和15.35%~35.61%.相同施氮水平下,产量也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旱藕块根产量与分蘖数、株高、Pn、Gs、Tr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Ci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水分和氮肥在促进旱藕生长发育、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增强植株抗逆性及增加块根产量方面具有显著的耦合效应.田间持水量(75±5)%、施氮量900 kg/ha为旱藕适宜的水氮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水氮耦合对烟株生长、产量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N1:0.40 g/株,N2:0.55 g/株,N3:0.70 g/株)和浇水量(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最大持水量W1:40%~45%,W2:60%~65%,W3:80%~85%)对烟株生长、产量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相同时,增加浇水量能够显著改善烟株的农艺性状,增加产量,且在高氮(0.70 g/株)水平下表现更为明显;浇水量相同时,增加施氮量同样能显著改善烟株农艺性状,增加香料烟产量,且在高浇水量(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85%)条件下表现更为明显。对化学成分的影响表现为在低氮(0.40 g/株)和高氮(0.70 g/株)水平下,增加浇水量能够降低烟叶全氮含量,增加烟碱含量,降低氮碱比,利于烟叶品质提高。总体来看,施氮量为0.70 g/株、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85%时,烟株生长状况最佳,烟叶产量最高,烟叶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施氮量(纯N 0、65、130、195 kg/hm2)对新选056 木薯生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130 kg/hm2 范围内,木薯生长中后期叶片POD 活性、 CAT 活性、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丙二醛含量则明显下降, 但继续增加施氮量,上述各项指标数值变化不明显;木薯株高、块根产量、块根淀粉含量及淀粉产量分别增加 7.43%~24.36%、5.77%~11.55%、3.96%~10.73%、9.96%~24.12%,且增幅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施氮130 kg/hm2 与施氮195 kg/hm2 的差异均不显著。可见,施氮130 kg/hm2 已满足木薯增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选用紫丁香(Syringa oblata)为试验材料,对紫丁香的实生苗进行4种处理:CK(土壤含水量为试验用土最大田间持水量的75%)、W1(土壤含水量为试验用土最大田间持水量的60%)、W2(土壤含水量为试验用土最大田间持水量的45%)、W3(土壤含水量为试验用土最大田间持水量的30%),研究紫丁香抗氧化系统对不同程度土壤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土壤胁迫时间的延长和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紫丁香的质膜相对透性以及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在W1处理下,紫丁香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均整体呈上升趋势,并提高了还原型抗坏血酸(As 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而在W2、W3处理下,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紫丁香的SOD、CAT、POD、APX、GR活性以及As A、GSH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明紫丁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抵御干旱所造成的氧化胁迫,但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强,其抵御严重干旱的能力会严重下降。  相似文献   

9.
花后高温胁迫下不同施氮量对春小麦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春小麦主栽品种宁春4号和宁春47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春小麦花后高温生理生化指标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后高温胁迫下,适量氮肥处理能显著提高春小麦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显著降低旗叶丙二醛(MDA)含量,施氮量为240 kg/hm2更有利于提高酶活性,施氮量为120 kg/hm2次之。花后28 d,当施氮量为120~240 kg/hm2时,供试品种的SOD、POD、CAT活性较对照分别增加8.64%~93.50%、56.94%~273.40%、14.25%~46.28%,MDA含量较对照分别降低32.81%~46.28%。花后高温胁迫下,适量氮肥处理能增加穗粒数及籽粒千粒质量,提高产量。因此,合理施用氮肥既能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又能提高作物产量,减缓高温危害。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盆栽试验,设计3个氮素配比:N1(所施氮素全部为NO3--N),N2(NO3--N∶NH4+-N=7∶3),N3(NO3--N∶NH4+-N=5∶5)和3个土壤水分处理:W1(田间持水量的75%~85%)、W2(田间持水量的65%~75%)、W3(田间持水量的55%~65%),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不同形态氮素配比对茼蒿株高、产量、全氮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形态氮素配比条件下,土壤水分含量的提高可以显著增加茼蒿株高,但茼蒿的产量、氮含量、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随水分的增高呈先增高后降低;N2和N3处理时,W2处理的茼蒿叶绿素、全N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显著高于W1和W3处理;同一水分条件下,提高NH4+-N比例均能显著提高茼蒿株高、产量、叶绿素含量和全N含量,但茼蒿硝酸还原酶活性随着NH4+-N比例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综合认为,最优的土壤水分和氮素组合为W2N3。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氮肥与有机肥施用对紫苏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不同氮素运筹(N0(0 kg/hm2),N1(112.5 kg/hm2),N2(225.0 kg/hm2),N3(337.5 kg/hm2),N4(施氮225.0 kg/hm2+有机肥30 t/hm2),N5(有机肥30 t/hm2))对不同基因型紫苏生理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运筹对紫苏幼苗SOD,POD和CAT活性具有显著的影响,适宜地增加氮肥施用量可显著提高保护性酶活性,施氮量较低时,MDA含量变幅不大;紫苏SL-TS-8和SL-TS-7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升高,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在N4处理下最高;而SL-TS-4在高氮条件下可溶性蛋白含量急剧升高,N4处理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相对较高。适当提高施氮量并增施有机肥有利于提高紫苏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强抗逆性。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探讨科学合理的水肥措施对玉米生产影响的理论基础,本试验设置了W1(2 250m3/hm2)与W2(4 500 m3/hm2)两个灌水水平和不施肥(CK)、常规施肥(NF)、施控释肥(SF)与自配复混肥(MF)4个施肥水平,共8个处理,研究其对玉米叶片酶(SOD、POD、CAT)活性及逆境生理指标(Pro、MDA)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生育期玉米叶片SOD、CAT活性趋势一致,多在吐丝期(个别处理在灌浆期)达到最高,随后急剧下降,POD活性趋势与之相近,但后期降幅较缓;相同灌水水平下,施控释肥(SF)的CAT、SOD活性显著高于NF(常规施肥)与MF(自配复混肥),POD活性受施肥影响不显著;游离脯氨酸(Pro)含量W1水平下大喇叭口期最高,W2水平下吐丝期最高,受水分因子影响显著高于肥料。本试验中W2灌溉水平下施用缓控释肥为玉米生产水肥调控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施氮对花生冠层温度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生品种大白沙为试验材料,于结荚到收获期,用红外测温仪对不同施氮处理的花生冠层温度进行连续观测,测定花生主茎功能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含量及硝酸还原酶(NR)、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高氮(952 kg/hm2)处理的花生冠层温度明显低于不施氮肥(CK)的,而中氮(543 kg/hm2)和低氮(222 kg/hm2)处理的花生冠层温度在结荚至饱果中期均高于CK,饱果后期低于CK;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及NR、POD、CAT活性均表现为高氮中氮低氮CK,而MDA含量表现为高氮中氮低氮CK;不同氮肥处理的花生冠层温度与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NR、POD活性密切相关,施氮能够改变花生冠层温度和生理特性,冠层温度与生理特性密切相关,施用高氮有利于花生抗高温栽培。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了施氮对加工番茄生长、养分吸收及不同器官中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施氮可以提高加工番茄株高、分枝数和叶绿素含量(SPAD值);N3(2 g/盆)和N4(3 g/盆)处理时,对以上指标的提高效果最显著;施氮对加工番茄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氮积累量的影响显著,在N3(2 g/盆)和N4(3 g/盆)处理时,比不施氮处理提高了3.24%~70.92%、1.27%~211.2%;N3(2 g/盆)和N4(3 g/盆)处理时,对氮、磷、钾吸收和氮、磷、钾主要器官中分配比例的调节作用最显著,此两个处理下分别比不施氮处理多吸收氮11.04%~165.17%、多吸收磷13.38%~270.64%、多吸收钾10.6%~125.64%。在国家减肥减药的要求下,有效利用氮肥、有效提高单位肥料的生产效率,是今后加工番茄生产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1-MCP处理对双孢蘑菇采后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浓度1-MCP处理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测定了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蛋白质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0μg/L浓度下,POD、SOD、CAT、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分别较对照组上升1950.00%、19.47%、389.42%、24.87%和3.46%,而MDA含量却比对照下降51.08%;100μg/L浓度下,POD、CAT、MDA、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分别较对照组上升1150.00%、47.12%、20.29%、27.51%和4.61%,SOD活性反而下降2.07%。  相似文献   

16.
假苹婆Sterculia lanceolata是我国优良的园林树种,用途广泛,具有极好的观赏价值。本实验找到了适宜假苹婆幼苗生长发育的最佳施肥配比。以假苹婆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氮、磷、钾3个因素和4个水平(纯N含量分别为0、0.9、1.8、2.7 g/株;纯P含量分别为0、1、2、3 g/株;纯K含量分别为0、0.9、1.8、2.7 g/株)的配比施肥和完全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不同施肥处理下其叶片生理特性的变化,探究适宜其生长发育的最佳施肥条件。不同配比施肥处理对假苹婆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显著,适当的N、P、K配施能够有效提高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的含量,增强POD、SOD、NR、GS等的活性。综合分析得出,T2(N1P2K2)处理下的假苹婆幼苗生理特性表现最优,与对照(CK)相比,其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194.10%、105.15%;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分别比CK低39%、30%;POD和SOD活性分别是CK的54.70%、68.08%;NR和GS活性分别比CK高66.23%、40.06%。影响假苹婆幼苗叶片生理特性的最佳施肥处理为T2(N1P2K2),即氮肥0...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氮用量对烟叶酶活性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氮肥用量条件下大田期烤烟硝酸还原酶(NRase)、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及烤后烟叶的主要质量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施氮范围内,NRase活性在整个生育期表现为前期升高中期下降后期又略有升高,其活性大小与施氮量成正比;POD活性则持续下降,尤其在移栽后50-60 d降幅最大.同期POD活性随施氮量增加而略有升高;大田生长期,CAT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其活性随施氮量不同变幅明显,其中施氮量较少的处理B和不施氮肥(CK)的处理A较施氮量较多的处理D和E变化剧烈.NRase、POD和CAT的酶活性表现为正相关,且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氮肥施用量与烤后烟叶的烟碱和淀粉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84和0.7099,且对中部叶烟碱含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下部叶和上部叶.烤后烟叶烟碱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70 3:而烟碱与总糖、钾的含量则表现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综合农艺管理对夏玉米叶片衰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综合农艺管理对夏玉米叶片衰老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对播期、播种方式、密度、氮肥施用时期及用量和收获时间等农艺措施进行优化组合,设置综合农艺管理试验,共4个处理:按当地农户习惯即麦田后期套种玉米、苗期一次性施氮和苞叶变白、籽粒变硬时收获等设置为处理1(T1);在此基础上改套种为直播,减少氮肥施用量,优化施肥时期,延迟收获时间,设置为处理2(T2);在T2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施肥量,增加磷、钾肥比例,将氮肥分次施用,增加种植密度,以期达到最高产量,设置为处理3(T3);在T3的基础上减少施肥量,进一步优化施肥时期,适当降低种植密度,设置为处理4(T4)。然后以T4处理为基础设置单因素施氮量试验(0、129.0、184.5和300.0 kg N•hm-2,分别记作N0、N1、N2和N3),研究综合农艺管理和施氮量对夏玉米叶面积指数、叶片光合色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从大喇叭口期(V12)到抽雄后42 d,T4处理的LAI平均维持在4.4以上,显著高于T1和T2处理,且后期下降缓慢。在施氮量试验中,LAI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从抽雄后28 d到成熟期(R6),N3的LAI平均下降了14.9%,高于其他施氮处理的降幅。综合农艺管理试验(MT)和施氮量试验(NT)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在抽雄后14 d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下降,从抽雄后14-42 d,T1、T2、T3和T4处理叶绿素(a+b)的含量分别减少了21.1%、22.0%、27.2%和18.4%,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减少了26.6%、26.9%、32.2%和25.0%。抽雄后42 d,T4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较T1提高了6.0%、13.0%、6.9%和9.3%。NT试验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的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N3处理的类胡萝卜素含量生育后期急剧下降,到抽雄后42 d,N3处理的类胡萝卜素含量较N0降低4.5%。MT和NT试验各处理穗位叶的SOD、CAT和POD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在抽雄后14 d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下降,T4处理的SOD、CAT和POD活性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且后期下降缓慢;NT试验中随施氮量增加,SOD、CAT和POD活性增加,但是,与N2处理相比较,N3 的LAI和叶片的SOD活性、CAT活性等未全部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且N3处理生育后期叶片保护酶活性下降快于其他施氮处理。随生育进程的推进,MT和NT处理穗位叶的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T4处理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增施氮肥叶片MDA含量逐渐降低。【结论】在75 000株/hm2种植密度条件下,当施氮量超过184.5 kg•hm-2后,继续单一增施氮肥不能持续增加保护酶活性,减少MDA含量,且导致保护酶活性下降加快,MDA含量增加变快,不利于氮素的高效利用。通过改麦套为麦收后直播、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分次合理施氮和适期收获等综合农艺措施优化可提高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且生育后期降低缓慢,叶片保护酶活性较高,MDA含量维持较低水平,这可能是其产量和氮素效率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新疆滴灌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的水氮运筹模式,以新冬41为试材在田间采用水、氮2因素3水平裂区试验,设置9个水氮处理(W灌水量,N施氮量),W_1N_0(2 775 m~3/hm~2、0kg/hm~2)、W_2N_0(3 900 m~3/hm~2、0kg/hm~2)、W_3N_0(4 350 m~3/hm~2、0 kg/hm~2)、W_1N_1(2 775 m~3/hm~2、180 kg/hm~2)、W_2N_1(3 900 m~3/hm~2、180kg/hm~2)、W_3N_1(4 350m~3/hm~2、180kg/hm~2)、W_1N_2(2 775 m~3/hm~2、270kg/hm~2)、W_2N_2(3 900 m~3/hm~2、270kg/hm~2)和W3N2(4 350m~3/hm~2、270kg/hm~2)对0~100cm土层耗水量、小麦自拔节期到开花期0~60cm土层根干重、根长、活性和产量等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滴水量直接增加拔节至成熟期0~60cm土层含水量,间接减少60~100cm土层储水消耗量,增加施氮量对土壤含水量影响不显著;W3N2、W3N1处理开花期0~60cm土层根系干重分别较W3N0处理增加15.4%和7.5%;根系总长度分别增加53.9%和18.3%;W3N2、W2N2处理开花期0~60cm土层根系干重分别较W_1N_2处理增加9.4%和7.4%,根系总长度分别增加27.0%和21.5%,主要是0~20cm土层增加的结果,并增加开花期0~40cm土层根系活性;以W2N2、W3N2处理的根量和根活性较高,W2N2根系干重和根系总长度分别较W1N0增加19.2%和49.2%,0~20cm土层根系活性较W1N0增加97.2%;产量也以W2N2和W3N2处理较高,分别比W1N0增加19.1%和20.9%,却降低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综合产量和成本,W2N2(3 900m~3/hm~2、270kg/hm~2)为本试验条件下产量为9 000kg/hm~2左右的适宜水氮运筹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以不施氮肥为对照,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施氮量130 kg/hm~2全部基施(T_1)、50%基施+50%在苗期追施(T_2)及25%基施+50%在苗期追施+25%在块根膨大期追施(T_3)3种方式对木薯新选056生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以提高木薯叶片生理性状,其中在苗期T_1处理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及脯氨酸含量较高,而T_2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在块根膨大期和块根成熟期T_3处理上述各项生理指标较高,而丙二醛含量较低。施氮后,木薯株高、块根产量、块根淀粉含量及淀粉产量分别增加18.1%~25.4%、4.7%~20.9%、4.9%~12.4%、9.8%~35.9%,且增幅均随施氮次数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可见,本试验条件下T_3处理施氮方式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