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温度对无花粉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籼S育性转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自然突变的无花粉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籼S进行育性转换的试验发现,籼S在广州具有明显的“可育-不育-可育”的育性转换特性,其育性变化主要受温度影响.利用自然条件下日最高温、最低温、平均温与籼S的花粉育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高温不育敏感期以平均温推算的最长,为抽穗前的第23—10d,可达14d;而低温可育敏感期则以最低温推算的最长,为抽穗前的第24—16d,仅9d,高、低温敏感期的起始日期基本相同,但高温敏感期的截止日期要晚.13.5h的光长,24℃、24.5℃的温度均能导致籼S败育.  相似文献   

3.
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雄穗败育直接影响产量.以河南省林州市为例,通过调查发现,气象条件、生长调节剂、栽培管理不当等因素均可导致玉米雄穗败育.通过雄穗败育的原因分析,找准防治方法,提高玉米产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为了弄清光温条件对自然突变的无花粉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籼S育性转换的影响,通过大田遮光和人工气候箱设置不同光长(11.5、12.5、13.5和14.5 h)、不同温度(21、23.5、24、24.5和28℃)对幼穗分化期内的籼S持续(7、8、9、10、15和20 d)处理。结果表明,越冬材料在13.5 h光长下处理15 d,24和24.5℃两种处理最终均能使籼S从可育转为不育,21℃低温处理能使籼S可育率高达96.5%;以21℃低温、13.5 h光长的条件持续处理不同时间,仅9、10 d的低温处理才能导致籼S出现持续可育;大田遮光处理仅在晚造时对育性转换产生影响,出现可育花粉的时间早晚及其花粉可育率存在显著差异时的育性高低总体趋势均为11.5 h处理>12.5 h处理>CK>13.5 h处理;人工气候箱内不同光长持续处理20 d发现,28℃高温各处理始终为无花粉型败育;24℃低温处理,仅11.5 h光长处理能使籼S出现部分可育花粉;23.5℃低温处理,11.5和12.5 h两种光长处理能使籼S出现部分可育花粉。故籼S具有较强的温敏性和一定的光敏性,在23.5~24.0℃的低温下,存在一定的光温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5.
玉米单倍体雌穗育性自然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玉米单倍体雌穗育性恢复能力进行系统遗传分析,本研究以22个玉米自交系诱导产生的单倍体为材料对雌穗自然恢复能力进行观察,通过分类比较的方法分析单倍体雌穗平均结实株率、平均结实籽粒数和2个雌穗育性恢复指标自然恢复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不同自交系的单倍体雌穗平均结实株率为89.54%,变异范围为73.56%~99.18%;单倍体雌穗平均结实籽粒数为15.4粒,变异范围为2.67~59.82粒。单倍体雌穗结实株率的广义遗传力为0.67,平均结实籽粒数的广义遗传力为0.86。22个自交系材料中,B73的单倍体雌穗育性恢复能力较其他试验材料强,单倍体雌穗平均结实株率为99.18%,平均结实籽粒数为59.82粒,基因型在单倍体雌穗育性自然恢复过程中起主要作用。通过对单倍体雌穗育性恢复与雄穗育性恢复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单倍体雌穗育性恢复与雄穗育性恢复是2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玉米雄穗性状的产量效应及遗传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按Griffing双列杂交设计,对玉米两雄穗性状穗颈长和雄穗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雄穗是重要的产量影响因子,在产量形成的总变异中其作用可占到37.4%,文中同时表述了在Mather加-显模型下两雄穗性状的遗传表达等特点可供参考的育种对策。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野生型玉米自交系(A378)离体花粉生殖细胞N-甲基-N亚硝基脲处理所得M1~M2群体的雄穗性状的筛查,创制出3种类型的玉米雄穗突变系。结果显示,与A378相比,第1类型雄穗突变系具有无分枝、主轴发育不良、无花粉的性状;第2类型雄穗突变系显示主轴退化、主轴与分枝上部分小穗雌化的性状;第3类型雄穗突变系具有正常发育的主轴与短小簇生的分枝。这些雄穗突变性状在M2群体中均出现表型分离现象。其中,1份雄穗雌化突变系具有显性性状,别的突变系均具有隐性性状。这些玉米突变系有望用于玉米雄性生殖器官发育与性状表达遗传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单株育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农垦58S,7001S,5047S,W6154S,KS-9,培矮64S,安农S-1和5460S等不同类型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为材料,对单株育性的表现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除安农S-1外,其它7个不育系株内颖花间育性均存在显著差异,连续套袋自交对降低颖花间的育性差异效果不大;不育期间有少量自交结实,结实粒在穗上的分布是随机的,它们具有与相应不育系一致的光温敏核不育特性。  相似文献   

9.
玉米雄穗主要性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雄穗性状是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农艺性状。介绍了玉米雄穗与产量的关系,环境因素对雄穗的影响,并综述了前人对玉米雄穗主要性状的遗传研究及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定位分析,以期为玉米高效育种、高产栽培以及深入开展玉米雄穗性状的遗传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种植密度对玉米雄穗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雄穗发育的影响,对郑单958和浚单20玉米的雄穗长度﹑分枝数、抽雄期进行了统计分析,采用石蜡制片方法观察了玉米花药的发育,醋酸洋红法测定了花粉的生活力.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玉米雄穗的分化相应推迟.在高密度条件下,雄穗的穗长明显变短,分枝数显著减少,抽雄期推迟.高密度条件下花药发育迟缓,当低密度条件下的玉米花药壁形成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时,高密度的玉米花药仅分化出孢原细胞.花粉的生活力随密度增加略有降低,但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玉米温敏核雄性不育系育性转换的生态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期播种、叶龄调查以及花粉镜检等方法,对玉米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琼68 ms育性转换的生态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琼68 ms的育性变化主要受温度影响,日最高温度是其育性转换的主要因素,表现为高温不育,低温可育,育性转换的温度范围为30~33℃,雄穗发育的小穗分化期是对温度敏感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近年来温度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作用的研究结果 ,归类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在低温条件下育性的变化及其育性转换对温度的敏感时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大白菜雄性不育的育性转换特性。[方法]以大白菜温敏不育系A和小白菜可育品系"小青口"为试材,进行育性观察和花粉生活力测定。[结果]供试的大白菜不育材料属高温不育类型,诱导雄性稳定不育的温度阈值为日均温24℃以上,诱导雄性可育的温区为16℃以下,日均温16~24℃为育性转换温区;在我国北方春季大白菜繁种期间,花期日均温度大多在16℃以上,即使有少量花粉产生,授粉竞争力远不及父本正常可育花粉,利用温敏不育系杂交制种安全可靠;16℃以下的温度条件,在北方冬季或早春利用温室等保护地设施能轻易达到,大白菜温敏不育系自交繁殖的可操作性强。[结论]该研究为大白菜两系法杂交制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玉米雌穗和雄穗各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对40份材料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雄穗主枝长度与雌穗穗长的相关系数为0.642,达显著水平,说明雄穗的主枝长度越长,雌穗的穗长也就越长。其他各性状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但雄穗主枝长度与雌穗穗粗、行粒数的相关关系为正相关,与雌穗穗行数的相关关系为负相关;雄穗分枝数与雌穗穗粗的相关关系为正相关,与雌穗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的相关关系为负相关。正相关说明此性状出现的可能性大,在玉米田间套袋授粉时可有目标地选择单株,从而提高育种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玉米不同播种期对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玉米杂交种桂顶一号,于1988~1989年在广州作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全生育期、产量、株高和果穗位高受播期的影响较大,变化差异明显,而植株总叶片数和果位高/株高比值的变化较小。全生育期以2~3月和9月播种的较长,4~8月播种的较短。产量以3~4月上旬和7、8、9月播种的较高,5~6月播种最低。影响生育期长短的主要因子是温度条件,较低温延长生育,较高温促进生育,从而影响产量。构成产量的主要性状,以千粒重和行粒数变化最大,与产量相关最密切。  相似文献   

16.
以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GD1S、N9S和海3S)为供试材料,研究在自然条件下再生稻与头季稻的育性差异及其与光温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头季稻相比,光温敏核不育系再生稻的不育期明显缩短,育性大幅度提高,各不育系间的再生稻育性恢复程度存在差异;在同一不育系中,创伤性(割蔸、拔穗)再生稻与生理性再生稻的育性变化差异不明显;再生稻的可育花粉率与光温因子多数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其光温敏感性较头季稻增强;再生稻育性比头季稻提高的原因与其育性转换起点温度提高有关,4个不育系再生稻的育性转换起点温度比头季稻平均高2.8 ℃。  相似文献   

17.
不同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与花粉发育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5个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它们的育性转换及花粉发育的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的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总趋势是:可育→部分可育部分不育→不育→部分不育部分可育→可育,但在特殊环境因子作用下,不育与可育可发生相互转化,不同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均存在两个育性转换期,并且第一个育性转换期比第二个育性转换期稳定, 不同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不育期内其花粉发育均呈现连续变化,并且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虽  相似文献   

18.
19.
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 ,对培矮 6 4 S、890 2 S、H6 S、H7S四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进行柱头外露率、开花习性、农艺性状的观察。结果表明 :培矮 6 4 S、H6 S、H7S三个不育系在不育期内的育性稳定、可育期内不育系具备较高的结实率 ,而 890 2 S尚有波动 ;柱头外露率以培矮 6 4 S最高 ,其次分别为 H6 S、H7S、890 2 S;四个不育系花时也较为集中 ,多在 12 :0 0左右 ,且农艺性状均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20.
谷子光温敏不育系A2育性转换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谷子光温敏不育系A2在张家口市夏天育性转换的情况,于2012年5月3日~7月3日采取分期播种(每隔15 d播种1次,共播种5次)的方式,调查了不同播期下其套袋自交结实率和农艺性状(倒一叶面积、倒二叶面积、株高、茎粗、穗长和穗粗)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张家口市沙岭子镇,不育系A2不同播期处理的套袋自交结实率为4.21%~7.34%,变化规律不明显,处于高度不育。张家口市沙岭子镇夏天适合进行谷子杂交制种,但适宜播期有利于促进植株生长和穗部发育,从而提高谷子杂交制种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