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鉴农业碳排放领域研究成果,研究安徽省农业碳排放,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法(LCA)系统梳理安徽省农业2000-2013年度化肥施用量、畜禽养殖量、农药农膜使用量、土壤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等碳排放活动,测算安徽省农田碳排放总量、碳排放结构与碳排放效率。结果表明,安徽省农业碳排放总量逐年缓慢上升,与农业发展趋势基本一致,上升幅度小于农业总产值上升幅度,整体而言安徽省农业系统碳排放处于正平衡状态;工业投入品碳排放是安徽省农业碳排放最重要的来源,其中化肥生产、运输、施用过程中引起的碳排放在整个农业碳排放系统中所占比重最大;农业碳排放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农业碳排放效率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2.
基于种植业和畜牧业2个方面的12类碳源,计算出安徽省2004—2015年的农业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对安徽省农业碳排放的时间变化和空间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利用LMDI模型对影响安徽省农业碳排量的主要因素及其对农业碳排放的贡献度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安徽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具有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来自种植业方面的物资投入对安徽省农业碳排放的影响逐渐增加,来自畜牧业方面的碳排放对安徽省农业碳排放的影响逐渐减弱.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劳动力规模因素拉动了安徽省农业碳排放量的增加,而农业生产效率因素和农业结构因素则抑制了碳排放量的增加.为促进安徽省农业碳减排,应加快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高效利用农业资源,积极研发和推广农业碳减排的应用技术,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生命周期评价(LCA)为基础,选取农业能耗状况(化肥、农药、农膜施用强度)、农业生产低碳绩效(碳生产力、财政支农强度、农业碳排放效率)等评价指标,运用趋势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分析安徽省低碳农业发展现状,并对低碳农业中化肥、农药、农膜使用量等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4年安徽省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农膜等碳排放源的排放强度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碳生产力逐年良性发展,农业碳排放效率逐年提高,农业碳排放总体呈正平衡状态。各因素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化肥施用量、农药施用量、农膜施用量、农用柴油使用量,其各自用量每增加1%,农业总产值就相应地分别增加1.36%、1.14%、-0.70%、0.49%。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呈逐年缓慢上升趋势,低碳农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影响因素.通过全面梳理与剖析安徽省低碳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将农业生产总值、财政支农、农业人口数量,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受教育程度、农药、化肥、农膜、农用机械使用量、农业耕地面积、牲畜养殖数量等低碳农业影响因素与碳排放总量的影响关系一一进行明确与剖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科学制定安徽省低碳农业发展规划,加大财政支农投入,促进金融对低碳农业的支持,积极推进安徽省低碳农业科研与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5.
从节能减排目标出发,依据安徽省2005-2013年县域农业发展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安徽省农业碳排放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计算了不同碳源对农业碳排放的贡献率,最后利用STIRPAT模型,分析了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安徽省近年来农业碳排放逐年增加,年均增速3.44%,而农业碳排放强度增加缓慢,年均增速0.15%;农业碳排放各碳源的贡献率依次为:化肥使用>农业灌溉>农药施用>薄膜使用>农机使用>翻耕,且薄膜使用和农药使用对农业碳排放的贡献空间差异较大;农业人口总数、人均GDP、产业结构状况对农业碳排放影响比较显著,而农业技术水平与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对碳排放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碳排放与低碳农业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5,(10):1363-1367
人们越来越关注农业生产所导致的碳排放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基于农业生产过程中6个主要方面的碳排放源,测算了我国2000—2012年各省区的农业碳排放量。结果发现,我国的农业生产碳排放总量基本保持着上升的状态,但是不同阶段其增长速率是不同的;我国大部分省份的农业碳排放总量每年都在上升,但北京和上海科技比较发达的地区农业碳排放量逐年下降;农业碳排放总量较高地区主要集中在农业大省,农业碳排放强度较高地区主要集中在发达城市和中部农业大省。同时,实证分析了主要的碳排放源对农业产值的影响。结果发现,影响最深的是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动力、农作物面积、农用柴油对农业经济增长都有一定的影响。说明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降低化肥的使用量,采用新能源技术,开发出新的物料元素等。  相似文献   

7.
基于LMDI的兰州市农业碳排放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构建碳排放研究指标体系,测算各县区农业碳排放特征,并分析其演变规律;以碳排放量测算结果为基础,采用LMDI分析方法分析兰州市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市近13年的农业碳排放总量呈现明显增长趋势,碳排放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土地翻耕产生的碳排放最大,占比超过40%;2015年兰州市各县农业碳排放差异较大,呈现边缘增长的结构,其中榆中县、永登县、皋兰县三县农业碳排放总量占总排放量83.55%;农业经济发展对碳排放量增加呈现正效应,是导致农业碳排放增加的关键因素,而农业碳排放强度、产业结构对碳排放量增加有负向影响。本研究建议未来兰州市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应积极提倡土地轮作休耕,适当减少农药、化肥等使用量,推广种植绿肥作物;加大推进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进兰州农业碳减排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数字经济和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对农业碳排放的作用机制,为实现中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双碳”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文章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基于2013—2021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包含西藏、港、澳、台)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与农业碳排放三者之间的影响关系及其区域差异,并进一步检验数字经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对农业碳排放的作用渠道与传导效应。【结果 】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碳排放均产生了正向作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显著抑制了农业碳排放,但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式降低农业碳排放;受地理区域异质性因素的影响,数字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结论 】应从数字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等多维度入手,发挥数字经济的功能性作用,落实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战略,推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综合降低农业碳排放,以期实现中国农业低碳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安徽省2004~2014年的相关数据,测算了安徽省2004~2014年的农业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并利用LMDI模型分析了影响安徽省农业碳排量的主要因素及其对农业碳排放的贡献度。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为促进安徽省农业碳减排,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长江经济带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长江经济带农业碳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从基于农业物资投入的农药、农膜、柴油、化肥、翻耕和灌溉等6个方面构建长江经济带农业碳排放体系,分析1996-2015年长江经济带农业碳排放总量的时序特征和2015年该区域11个省市农业碳排放量的空间特征,并利用改进的Kaya模型对1996—2015年农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6-2015年长江经济带农业碳排放总量呈中速-高速-低速的阶段性上涨趋势;各地区间碳排放总量及强度差异悬殊,从碳排放总量角度看,上海市最低,安徽省最高;从碳排放强度看,贵州省最低,上海市最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劳动力和农业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变化推动了农业碳减排。  相似文献   

11.
正本报讯近年来,在农业部的指导支持下,安徽省扎实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2015年化肥农药利用率实现双提(均提高1个百分点)、用量实现双降(分别下降0.79%、3.6%),促进了农业绿色发展、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走好走稳了一条肥药减量增效新路子。调整农业结构,以主攻关键节点为突破。今年,安徽全省压缩肥药用量高的玉米72.3万亩、棉花48.8万亩,发展生  相似文献   

12.
《农家致富》2024,(5):52-53
<正>农业绿色转型实现新进展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模式和产品,建设良好农业生态环境。高邮市推动“鸭稻共作”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均超96%。句容市深化“戴庄经验”推广,化肥使用量同比下降3%、农药使用量下降1.3%。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5年-2020年的江西省十一地市的面板数据,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农业产业结构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人口,城镇化率,农村用电量与农业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农业人口呈现负的推动作用,农业产业结构,城镇化率,农村用电量呈现正的推动作用,农业产业结构与城镇化率在推动农业碳排放增长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中,农业产业结构,城镇化率,农业人口,农村电气化水平在短期内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正向影响,农业人口在短期内对农业碳排放具有负向影响;在格兰杰因果检验中,农业产业结构与农业碳排放存在互为因果的格兰杰关系,农业产业结构会推动农业碳排放的增加,农业碳排放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产业结构。因此,需要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角度出发,确立农业碳减排目标,减少农业碳排放,把二者有机结合,推动农业朝着绿色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农用柴油、农业播种面积、农业灌溉面积等6类碳源测算湖北省1993—2017年的农业碳排放,利用Mann-Kendall非参数和滑动T检验进行了时序特征的分析,并进行LMDI加和分解,以研究湖北省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北省农业碳排放量在1993—2017年总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2012年达到顶点,但具有显著的上升趋势,农业碳排放增量则具有显著的下降趋势,单位GDP碳排放量及增量具有显著下降趋势,单位耕地碳排放量具有显著上升趋势,单位耕地碳排放量增量具有显著下降趋势;从影响因素的分解结果来看,农业生产效率、产业结构、农村人口和农业产业结构是湖北省农业碳减排的主要影响因素,其贡献依次减小,而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则是导致湖北省农业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从事农业产业活动所获取的正规借贷严重匮乏,非正规借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大样本调查数据,运用主体需求法,分析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农户、农村中小企业及组织)从事农业产业活动获取非正规借贷情况,探讨农业产业单位借贷资金的贡献度。结果表明,农业产业非正规借贷融资总量以及占其正规贷款规模比值逐年上升,2012年融资总量已达2万亿元以上,约为其正规贷款的71%,发展速度超过10%;农户非正规借贷量虽占绝大比重,但农业企业非正规贷款比重不断上升;农业产业单位借贷资金对农业产业发展的贡献度在逐年下滑,要想维持农业的稳定增长,农业信贷资金必须有一个更加快速的增加。为进一步提高融资水平,建议政府要规范农业产业非正规借贷发展,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并采取引导与完善相结合的政策,大力增加以财政资金为拉动力量的信贷资金供给,在信贷资金支持主体方面适当向农村中小企业倾斜。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从农业部召开的化肥农药利用率发布新闻通气会上获悉,目前,农药使用量已连续3年负增长,化肥使用量已实现零增长,提前3年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这对农资行业来说意义重大。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过去为了保证产量,过多的使用化肥,不仅提高了成本,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在绿色农业大改革的背景下,近年来农业部深入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通过精准施肥减量、有机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巴西农业碳排放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碳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受到各国政府重视,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其农业碳排放问题更加备受关注。本文以中国和巴西为研究对象,基于农业碳排放估算和农业碳排放强度公式测算了中国和巴西2000—2015年农业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了中国和巴西的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中国农业碳排放量总体呈波动上升态势,巴西农业碳排放量总体呈缓慢上涨态势。而且,中国农业碳排放量变化率远高于巴西,主要是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及人口过快增长所导致的,而巴西由于受减排目的及减排政策的影响维持农业碳排放稳定发展,变化相对较小。(2)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呈上升发展态势,而巴西则呈缓慢下降发展态势。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变化不仅与其农业碳排放总量有关,而且与其耕地面积密切相关,中国耕地面积由于受城镇化发展影响呈下降趋势,但巴西耕地面积每年呈大幅增涨趋势,因此,中国与巴西农业碳排放强度呈相反态势发展。(3)中国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产业结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受灾程度、农业劳动力规模、人均耕地面积、劳动力文化水平;巴西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文化水平、产业结构、人均耕地面积、农业劳动力规模、受灾面积。最后,依据巴西农业减排发展经验,提出中国农业减排的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主要农业投入角度,根据不同的碳排放途径对安徽省的碳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在此基础上,从自然资源、农用化学物资以及生态环境资源等方面论证了安徽省农业发展方式低碳化的必要性。并对安徽省农业固碳、节碳的能力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化肥、农业灌溉、农药是安徽省农业最主要的碳源。水资源、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稀缺,农用化学物资量大、低效的使用以及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率低等因素使得安徽省发展节水、节地和节能的低碳农业十分必要。安徽省在农田土壤系统以及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固碳、节碳潜力,可以促进农业低碳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大产业,社会各界对于农业的化肥农药的使用情况越来越关注。化肥农药在农业产业中被广泛的使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作物的质量,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我国粮食农作物的供给量。近些年来,农业产业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越来越高,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种植者的成本,还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因此,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一、化肥农药使用原因概述  相似文献   

20.
为切实做好洱海综合治理保护,进一步控制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在不断减少农业化肥使用量的同时,努力提升大理市稻米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保护与发展互利互赢,结合大理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及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现状,打造大理市各有特色农业品牌,积极探索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与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洱海有机结合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全面减少洱海流域氮磷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实现农业生产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