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蚕业》2007,35(2):8-8
2007年1月19日,诸家乡蚕桑科技协会正式挂牌成立,78家养蚕大户成为首批会员。本协会是按照“自主自愿、共谋发展、风险共担、互惠互利”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组建的。协会通过政府搭桥,为农户引进蚕桑新品种,培训新技术,设计改造蚕具;搭建公司与农户的联系桥梁;为蚕农提供蚕桑技术信息和技术咨询,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指导服务,建立技术、信息的绿色通道;坚持保护价收购鲜茧。采取股份合作、承包转包等多种形式,整合桑树资源,在整合资源、机制互动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公司 协会 农户”、“企业 基地 农户”、“支部 协会”…  相似文献   

2.
罗红柏 《蚕学通讯》2007,27(1):51-51
为了贯彻实施南充市蚕桑“百万工程”项目,蓬安县紧急行动,各项工作做到早宣传、早部署、早规划,力争开好局、起好步。一是继续抓好蚕桑“三冬”工作。把桑树嫁接、桑树冬管、蚕室蚕具冬添冬建作为当前蚕业工作的重点,务求抓好取得实效。利用当前改造劣桑的最佳时期,抓紧开展嫁  相似文献   

3.
罗红柏 《蚕学通讯》2007,27(3):61-61
为了贯彻实施南充市蚕桑"百万工程"项目,蓬安县紧急行动,各项工作做到早宣传、早部署、早规划,力争开好局、起好步.  相似文献   

4.
王伦亚 《蚕学通讯》2006,26(3):52-53
开县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无霜期达300天以上,四季分明,冬暖春早,雨量充沛,宜桑宜蚕,并且我县有很好的养蚕习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县促进农民增收的优势项目,曾为开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过辉煌业绩,年发种最高达7.76万张,农民茧款收入高达14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5.
6.
7.
罗国忠 《四川蚕业》2002,30(3):52-53
<正> 毓秀苗族乡地处兴文县城西南73公里,幅员面积57.38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左右。全乡辖10个行政村,1727户,6645人,有山地面积6634亩,经济作物以烤烟和粮食为主,年财政收入25.2万元。该乡是全县经济最落后的纯农业乡镇之一,不通班车,除逢场天外集市上连卖肉卖菜的都没有。如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繁荣  相似文献   

8.
韦联华 《广西蚕业》1999,36(4):21-23
根据天峨县目前蚕桑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面临的发展机遇,提出了该县发展蚕业的思路和战略步骤。  相似文献   

9.
10.
11.
刘卫东  王兴 《四川蚕业》2004,32(3):56-57
汉源县晒经乡有着几千年丝绸之路的轨迹,具有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万云龙 《蚕学通讯》2002,22(3):43-44
铜梁县到目前为止,有桑村1.5亿株,农民人均有桑202株.全县有成片桑园8 000h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63.1%,有投产桑树7 000万株,年产桑叶5 600万kg,全县年均养蚕在8~10万张左右,年产茧在200万kg以上,收入5 000万元,人均养蚕0.7张,收入25元以上.今年春夏两季养蚕51 237张,比去年同期增加10 820张,增长26.7%,是近7年养蚕最多的一年,创历史新高.养蚕业已成为铜梁县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也是铜梁县农村的一项主导产业,连续11年获市政府的表彰奖励.最近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西南地区蚕业高新技术配套开发与示范项目基地.铜梁蚕桑生产能取得如此大的发展,取决于下面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13.
余荣峰 《北方蚕业》2001,22(3):38-39
"九五”期间,我县蚕桑生产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前期由于受国际茧丝绸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茧价始终在低价位运行,蚕农生产积极性受挫,出现了大面积毁桑弃养现象,蚕茧产量大幅下降.中后期一是由于县政府对蚕桑生产作了较大调整,加大了蚕桑生产扶持力度;二是充分发挥了一体化的茧丝绸总公司的积极作用,从而使蚕桑生产得到了恢复性增长.概括起来有以下成绩和问题. 1 主要成绩 1.1 蚕桑生产得到恢复性增长.到"九五”期末,全县拥有桑园总面积2466.7hm2,养蚕户2.25万户,年发种量6.4万张,产茧2480t,桑园面积增长466.7hm2,发种量增加了0. 9万张.  相似文献   

14.
<正>无锡曾是我省蚕业生产的主产区,80年代中期我市桑田面积为6400公顷,产茧量5000吨,约占全省的十分之一,达历史最高水平。以后由于乡镇企业的崛起、劳动力的转移,特别是1995年丝绸行业大滑坡导致了严重的砍桑毁桑现象,至1996年仅剩1270公顷桑田,1650吨蚕茧,加之后来秋季农药污染的影响,蚕农被迫进行养蚕布局的调整,年产茧量再度下滑,至1999年全市产茧仅  相似文献   

15.
1 广东蚕桑优越地理环境及其特点广东蚕区位于北回归线,大部分地区属于华南热带亚热带气候,高温多湿,光、热、水资源充足,常年高于10℃、积温6,500℃以上,无霜期超过320天,年降水量高于1,200mm,年日照时数超过1,500h。广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发  相似文献   

16.
蚕桑生产如何应对市场经济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由于受国际国内市场的影响和蚕桑产业内部存在问题的制约,我县蚕桑产业呈不断下滑趋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为低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县蚕桑生产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正确贯彻和执行“巩固提高稳步发展”的蚕桑生产方针,重创蚕桑生产新的辉煌?笔现就生产中的有关问题浅谈看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北方地区发展蚕桑生产的十大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虎林 《陕西蚕业》1994,15(2):43-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