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方斑东风螺吻管水肿病病原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患病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分离到一株致病菌Balo001,运用生理生化方法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并对病原菌进行药敏分析及半致死剂量(LD50)测定.结果表明:致病菌Balo001为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它对东风螺的LD50值为6.8×105 CFU/g;该菌对氟哌酸、氟苯尼考、复方新诺明等抗菌药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方斑东风螺从亲螺选购、暂养、浮游幼虫培育、幼稚螺培育、东风螺工厂化养殖、育苗养殖饲料的选择、人工诱导、东风螺异常脱壳等生产操作技术和问题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方斑东风螺的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永 《水产养殖》2006,27(1):22-24
对方斑东风螺的苗种选择和养殖、疾病防治及收获运输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其目前几种常见的养殖方式作了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4.
方斑东风螺池塘养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在0.16 hm2的土池中,9月投放壳高1.30~2.61 cm、体重0.90~2.68 g的方斑东风螺稚螺5.41万粒,经4个月的试养,育成商品螺243.0 kg,个体重2.5~12.0 g,平均体重5.25 g;壳高2.53~4.35 cm,平均3.05 cm;成活率86.3%,饵料系数2.3,获产值28 188元。经试验方斑东风螺对养殖环境海水水质的适应能力较强,对水温的适应范围较广,是一种优良的海水养殖品种,适合南方池塘养殖。  相似文献   

5.
方斑东风螺是国内近年来新兴的一个养殖品种,市场消费潜力巨大,但产量有限,市场上供不应求,为发展方斑东风螺养殖业,对其生物学特性和养殖技术进行了研究.生物学特性研究主要包括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食性与生长等;养殖技术研究包括苗种繁育技术和成螺养殖技术,目前方斑东方螺成螺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养殖、对虾高位池养殖、自然海区砂滩养殖、海区沉箱养殖、鲍笼养殖等;另外,还探讨了方斑东风螺的病害防治对策,认为应以预防为主,采用防治相结合的原则.鉴于方斑东风螺市场消费潜力大、养殖适应性广等特点,对其养殖前景十分看好.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南药组方对方斑东风螺病原性弧菌的抗菌作用,测定了组方对方斑东风螺内脏团内细菌总数、菌落构成、几种常见致病性弧菌细胞壁的通透性、菌悬液电导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质量浓度为1/640的南药组方能减少方斑东风螺内脏团内细菌总数及弧菌数;组方处理的细菌胞外碱性磷酸酶含量增多,菌悬液电导率明显增大。表明一定质量浓度的南药组方可减少方斑东风螺内脏团内细菌总数和弧菌数,破坏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方斑东风螺的健康养殖技术,在总面积为6 433 m2的水泥池中,共放养壳高0.6~1.8 cm的贝苗667.0万粒,针对方斑东风螺养殖中常见的肿吻病、脱壳病等疾病,通过定期药物消毒、强化饵料营养等措施,避免了重大流行病的发生。所有贝苗经6~9个月的养殖,共收获规格为150粒/kg的商品螺38 564kg,每平方米生产商品螺6.0 kg,平均成活率为96.0%,饵料系数为4.1。  相似文献   

8.
对海南发生"翻背症"的方斑东风螺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药敏分析及药物治疗试验。结果显示,病原为哈维弧菌,该菌对喹诺酮类、磺胺类药物敏感,对青霉素、阿莫西林等耐药;药物治疗结果显示,试验组诺氟沙星、复方磺胺甲恶唑、苯扎溴铵及对照组的最终存活率分别为39.05%、32.38%、29.52%和14.29%,诺氟沙星的治疗效果较好,可用于治疗方斑东风螺"翻背症"。  相似文献   

9.
运用RAPD技术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 Lamarck)泰国养殖群体和海南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选取21个10 bp随机引物对方斑东风螺2个群体各20个个体进行RAPD分析,21个引物共检测出222条带。泰国养殖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70.27%,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为0.185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49 1,群体内个体间平均遗传相似率为0.7920,平均遗传距离为0.2080;海南养殖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73.87%,Shannon信息指数为0.2044,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615,群体内个体间平均遗传相似率为0.7620,平均遗传距离为0.2380。群体内遗传变异占种内遗传变异的76.81%,群体间遗传变异占23.19%。以上分析表明,方斑东风螺泰国养殖群体和海南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仍较高,但海南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比泰国群体要高。  相似文献   

10.
对室外水泥池养殖方斑东风螺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对1龄内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1 400余个方斑东风螺的壳高、体重生长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1)水泥池养殖方斑东风螺壳高和体重呈幂函数关系,W=0.2349H2.89(R2=0.9822,P <0.01);(2)1龄内养殖方斑东风螺的壳高生长曲线和体重生长速度曲线呈现出不断升高趋势,壳高日均增长和体重日均增重为0.11 mmd-1和0.03 gd-1;壳高特定增长率IGRH和体重特定增重率IGRW平均为0.69%和1.96%;养殖方斑东风螺在1龄以内为快速生长期,远没有达到生长的拐点;同时,方斑东风螺的生长明显受水温影响,当水温降到20.2℃时,其日均增长和日均增重降到最低,分别为0.09 mmd-1和0.01 gd-1;特定增长率和特定增重率分别降到0.42%和0.64%。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芽孢杆菌 (Bacillus) 是否可替代抗生素在方斑东风螺 (Babylonia areolata) 养殖中的应用,在方斑东风螺早期面盘幼虫到稚螺生长发育过程中,使用芽孢杆菌 [凝结芽孢杆菌 (B. coagulans)、地衣芽孢杆菌 (B. licheniformis)] 和抗生素 (磺胺甲恶唑) 进行人工调控,研究其对方斑东风螺生长、存活、免疫及消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芽孢杆菌和磺胺甲恶唑均促进了方斑东风螺各性状指标的生长,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P>0.05);芽孢杆菌组成活率在后期面盘幼虫阶段之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磺胺甲恶唑组 (P<0.05);芽孢杆菌能够提高机体碱性磷酸酶 (AKP)、酸性磷酸酶 (ACP)、过氧化氢酶 (CAT)、过氧化物酶 (P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脂肪酶 (LPS) 和淀粉酶 (AMS) 活性,丙二醛 (MDA) 水平和总抗氧化能力 (T-AOC),并且高于对照组和磺胺甲恶唑组。结果表明,在对方斑东风螺进行苗种繁育时适当使用芽孢杆菌 (凝结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 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消化酶活性、促进幼体生长和提高成活率,且效果优于磺胺甲恶唑。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光因子对方斑东风螺胚胎受精孵化过程的影响,实验采用析因实验设计法研究了光照强度、光质和光周期等不同光条件对方斑东风螺胚胎发育过程中受精率(FR)、孵化率(HR)和变态率(MR)的影响,通过回归模型,优化光条件,找到利于胚胎发育的最佳光质、光强和光周期。结果显示,不同光质条件下,光照强度和光周期一次效应、交互效应和二次效应均呈显著水平,三者存在互作效应。在绿光条件下,光照强度为13.70μmol/(m2·s),光照时间为15.54 h时,其FR、HR和MR达到最优值,其值分别为91.36%、88.64%和92.02%,优化后绿光促进东风螺胚胎发育效果最为明显,其次是红光和白光。在蓝光条件下,其光照强度和光周期任意组合水平下FR、HR和MR与其他光质比较均较低,且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和光照时间延长,三项指标值下降越明显,因而表明蓝光对胚胎发育起到抑制作用。实验表明,合适的光照强度和光周期能与光质协同作用,可以提高方斑东风螺育苗效率和苗种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一株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7月,福建省晋江某养殖场养殖的斜带石斑鱼( Epinephelus coioides )发病,病鱼体重3~10 g,症状为鱼体色变深,拒食,离群缓慢游动,背鳍下方局部鳞片脱落、表皮溃烂,肝脏点状发红。2011年7月从濒死病鱼肝脏、肾脏中分离到2株细菌,分别命名为201107-I与201107-II,经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RNA 基因鉴定,这两株均为哈维氏弧菌( Vibrio harveyi )。毒性实验发现这两株菌都能引起斜带石斑鱼表皮溃烂症,其中201107-II毒性较强,被用于后续感染实验。通过肌肉注射、腹腔注射与创伤浸浴3种方式进行回归感染实验,得到3种方式对石斑鱼的半致死量LD50分别为4.3×104、2.9×105和5.4×106 cfu/g鱼体重。从人工感染的石斑鱼肾脏中再次分离到该菌,经生理、生化指标和16 S rRNA 基因鉴定,为同株菌。药敏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红霉素、大观霉素、氯霉素等16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呋喃唑酮、克拉霉素、环丙沙星等9种抗生素中度敏感,对苯唑西林、青霉素G、万古霉素等13种抗生素不敏感。本研究对石斑鱼病害防治与健康养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优化方斑东风螺 (Babylonia areolata) 健康养殖技术,比较分析了方斑东风螺稚螺在5种底质环境下 (河砂、棕色陶粒、黑色陶粒、黄色陶粒、白色陶粒) 的生长、壳色及抗氧化性能差异。结果表明,河砂组中底质氨氮 (相似文献   


15.
钟茂程  刘璐瑶  禤梓杰  熊乐  张玉婷  窦熙茵  张元  刘志刚  吕文刚 《水产学报》2023,38(6):069608-1-069608-18
为研究光因子对方斑东风螺胚胎受精孵化过程的影响,实验采用析因实验设计法研究了光照强度、光质和光周期等不同光条件对方斑东风螺胚胎发育过程中受精率(FR)、孵化率(HR)和变态率(MR)的影响,通过回归模型,优化光条件,找到利于胚胎发育的最佳光质、光强和光周期。结果显示,不同光质条件下,光照强度和光周期一次效应、交互效应和二次效应均呈显著水平,三者存在互作效应。在绿光条件下,光照强度为13.70 μmol/(m2·s),光照时间为15.54 h时,其FR、HR和MR达到最优值,其值分别为91.36 %、88.64 %和92.02 %,优化后绿光促进东风螺胚胎发育效果最为明显,其次是红光和白光。在蓝光条件下,其光照强度和光周期任意组合水平下FR、HR和MR与其他光质比较均较低,且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和光照时间延长,三项指标值下降越明显,因而表明蓝光对胚胎发育起到抑制作用。实验表明,合适的光照强度和光周期能与光质协同作用,可以提高方斑东风螺育苗效率和苗种品质。  相似文献   

16.
红鳍东方皮肤溃烂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体表溃烂的养殖红鳍东方鲀(Fugu obscurus)病灶处分离到1株优势生长菌,编号为H-06091.分别通过创伤浸泡和注射方式感染健康红鳍东方鲀,发现这两种途径均可引发皮肤溃烂,两种途径的感染率均为100%,2×108 cell/mL.菌浓度注射组死亡率为100%,4×107 cell/mL菌浓度注射组死亡率为50%,创伤浸泡感染未见死亡.药敏实验表明,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链霉素、环丙沙星、利福平、红霉素、氟哌酸、氟嗪酸、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四环素、青霉素G等抗菌素对H-06091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按照<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进行菌种鉴定并测定其16S rRNA基因序列,结果表明,该菌呈革兰氏染色阴性,氧化酶阳性,接触酶阳性,V-P试验阴性,硝酸盐还原反应阳性等特征,符合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特征,其16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哈氏弧菌同源性为99%,因此将H-06091鉴定为哈氏弧菌.  相似文献   

17.
凡纳滨对虾中发光坎氏弧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死亡的致病机理,实验采用TCBS培养基从濒死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分离到浅绿色、直径3~7 mm的发荧光菌落;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短杆菌;经API 20E鉴定,分离株PvL-1与坎氏弧菌参考菌株CAIM249相似度为90%;fitZ序列与坎氏弧菌CP020076相似度为99.31%;gapA序列与坎氏弧菌EF59...  相似文献   

18.
在(25.8±1.7)℃条件下,测定了方斑东风螺(5.25±0.53)g在不同时间(7、15、25和40d)饥饿处理后再投饵30d过程中的生长参数、基本营养成分及组织RNA/DNA比值的变化。饥饿状态下,螺体水分含量逐渐上升,第15天时显著高于对照组;脂肪与糖原含量均下降,并分别于饥饿15d、25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蛋白质含量在不同处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足肌与肝胰脏中RNA/DNA比值均随饥饿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恢复生长后,除饥饿40d组含水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外(P<0.05),该组其余营养成分及其它各组相应指标均恢复至或接近对照组;RNA/DNA比值除在饥饿40d组肝胰脏中仍较低外均接近或显著高于对照组。各组幼螺摄食率(FR)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体重增量、食物转化率(FCE)在前3处理组及特殊生长率(SGR)在饥饿7d与25d组均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饥饿15d组的SG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饥饿40d组尽管FR显著提高,但体重增量、FCE及SG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方斑东风螺幼螺饥饿时主要消耗脂肪与糖原...  相似文献   

19.
花鲈弧菌病病原菌(哈维氏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9年4-5月,山东省青岛市胶南海区网箱养殖场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幼鱼发生暴发性传染病,死亡率达50%。从具有明显症状的病鱼的病灶组织分离到1株优势菌SF-1,经人工感染和从人工感染发病的花鲈再分离的SF-3菌株的再感染试验结果表明,所分离的菌株为此次花钙烂层病的致病菌,经形态、生理生化等64项特征指标鉴定,SF-1和SF-3均为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头孢噻肟,头孢三嗪,头孢孟多,呋喃妥因,氯霉素,氧哌嗪青霉素,磺胺类,复方磺胺、三甲氧苄氨嘧啶,多粘菌素E等10种药物对该菌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07~2008年间,对暴发"突眼"症的七带石斑鱼繁育群体,从细菌学、寄生虫学和病毒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筛查和实验研究。从具有明显"突眼"症的七带石斑鱼病灶组织中分离出1株致病力极强的优势菌CB1008,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为此次七带石斑鱼"突眼"症的致病菌。该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电镜下观察菌体呈短杆状,极生单鞭毛。通过API-32E鉴定系统和菌体常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指标测定,以及16S rDNA测序分析等综合鉴定,菌株CB1008为弧菌属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氯霉素、萘啶酸、四环素、氟哌酸和氟罗沙星等5种药物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