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马铃薯种植基地,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进行了有机改土生态肥配方筛选及对土壤性质和马铃薯经济效益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马铃薯产量的配方因素顺序为:马铃薯专用肥豆粕有机肥5406抗生菌肥聚乙烯醇;有机改土生态肥最佳配方为聚乙烯醇:马铃薯专用肥:豆粕有机肥:5406抗生菌肥=0.0124:0.7453:0.2050:0.0373。有机改土生态肥施用量与马铃薯产量间的肥料效应回归方程式为:y=40.91+3.9110x-0.3882x~2,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为2.40 t·hm~(-2),马铃薯理论产量为48.06 t·hm~(-2)。施用有机改土生态肥与传统化肥比较,土壤容重和pH降低5.30%和3.08%;总孔隙度和团聚体增加5.26%和11.75%;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增加3.26%、1.08%、1.25%和1.38%;真菌、细菌、放线菌和菌体总量增加6.28%、36.07%、21.94%和29.59%;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增加14.46%、5.64%和13.95%;马铃薯株高、茎粗和地上部分干重增加7.45%,14.93%和14.36%;块茎重、单株块茎重、产量和施肥利润增加5.13%、5.05%、3.80%和556.89元·hm~(-2)。在马铃薯种植田上施用有机改土生态肥,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和施肥利润。  相似文献   

2.
不同氮水平对旱地覆膜马铃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氮肥施用过量问题,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0、50、100、150、200、250 kg·hm~(-2),分别对应T1、T2、T3、T4、T5、T6处理)对旱地覆膜马铃薯"陇薯3号"的生育进程及其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显著推迟了马铃薯的生育进程,随施氮量的增加,马铃薯的生育期延后,各施氮处理的干重平衡期比不施氮肥的对照处理(T1)推迟了2~16 d;施用氮肥显著增加了马铃薯全株和块茎干物质快速积累的持续时间(Δt),随施氮量的增加,与T1相比,全株Δt增加了2~14 d,块茎Δt增加2~10 d;马铃薯整株和块茎干物质积累均表现出明显的"S"曲线特征。不同氮水平对成熟期马铃薯干物质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比例也有显著影响,随施氮量的增加,成熟期茎和叶所占干物质比例明显增加,块茎所占干物质比例呈单峰趋势变化;不同氮水平也显著影响马铃薯块茎产量,与对照处理(T1)相比,T2处理增产17.86%,T3、T4、T5和T6分别减产6.88%、21.06%、27.05%和38.63%,说明过量施用氮肥会导致马铃薯减产,其本质是马铃薯库源关系的失调(施氮量超过50 kg·hm~(-2)时)。在本试验条件下,当目标产量为1.65 t·667m-2时,50 kg·hm~(-2)为经济最佳施肥量。  相似文献   

3.
针对马铃薯生产中因氮肥过量施用导致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失衡和多样性下降等问题,在始于2013年的不同氮肥用量(N0:不施氮,对照;N75:施氮量75 kg·hm~(-2);N150:施氮量150 kg·hm~(-2);N225:施氮量225 kg·hm~(-2);N300:施氮量300 kg·hm~(-2);N375:施氮量375 kg·hm~(-2))田间定位试验中,于2017年马铃薯成熟期采集根际土壤,应用Illumina PE250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连续5 a施用不同氮量对半干旱地区马铃薯根际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对马铃薯根际真菌群落物种组成造成了显著影响,子囊菌门、Mucoromycota和担子菌门是3个优势门类真菌(相对丰度1.0%),以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最大,占总序列的75.48%~83.95%,其优势属是Plectosphaerella(29.92%)和镰刀菌属(13.54%);马铃薯干腐病和枯萎病的病原菌——镰刀菌属的相对丰度随施氮量增加呈增大的趋势。马铃薯根际真菌Alpha多样性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连续5 a超量施氮导致了0~20 cm表层土壤中NO~-_3-N含量显著增加,N375处理的NO~-_3-N含量是N0处理的3.76倍。连续5 a超量施氮也显著降低了根际pH值和速效磷含量,N375处理比N0处理pH值和速效磷含量分别降低了0.17个单位和32.10%。RDA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硝态氮含量是影响马铃薯根际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F=1.571,P=0.043~*)。连续大量施用氮肥显著降低了马铃薯块茎产量,连续施氮5 a后,由于土壤剖面中NO~-_3-N的积累,最高产量施肥量由2013—2014年的N225减低为N75,其它施氮处理较N75分别减产了3.46%、22.81%、26.05%和25.32%。长期过量施用氮肥使马铃薯根际硝态氮大量累积,导致pH值降低,进而使根际真菌多样性降低;同时过量氮肥施用会使根际中土壤真菌病原菌相对丰度增加,不利于土壤的健康和马铃薯的高产。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育期土壤水分下限调控和施肥对陕北榆林地区滴灌马铃薯生长、品质和水肥利用的影响,以期探寻马铃薯优质高产的水肥调控模式。以马铃薯紫花白为材料,分别在苗期、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淀粉积累期、成熟期设置3个土壤水分调控下限水平:W1(55%、60%、65%、55%、55%)、W2(65%、70%、75%、65%、65%)、W3(75%、80%、85%、75%、75%),4个施肥水平N-P_2O_5-K_2O (kg·hm~(-2))分别为F1(100-40-150 kg·hm~(-2))、F2(150-60-225 kg·hm~(-2))、F3(200-80-300 kg·hm~(-2))、F4(250-100-375 kg·hm~(-2)),共12个处理,在生育期内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品质等指标进行观测,分析马铃薯各指标对水肥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在同一施肥水平下,W2灌水处理的马铃薯生长、产量、品质、水肥利用效率(WUE)均显著高于W1和W3处理。W2处理的平均产量为43 187.15 kg·hm~(-2),比W1和W3分别增加了24.59%和5.26%,淀粉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增加了15.32%和6.37%,8.04%和4.66%,WUE分别增加了15.53%和7.54%,肥料偏生产力(PFP)分别增加了21.65%和4.41%。(2)在同一灌水水平下,F3施肥处理的马铃薯生长、产量、WUE均显著高于F1、F2和F4处理,淀粉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在F2处理最高。F3处理的平均产量为44 691.32 kg·hm~(-2),比F1、F2和F4处理分别增加了41.79%、10.98%和6.34%。WUE随施肥量的增加均呈抛物线变化趋势,PFP随施肥量增加呈减小趋势,F1处理的PFP平均为108.69 kg·kg~(-1),比F2、F3和F4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17.41%、41.06%和87.50%。(3)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马铃薯品质表明,F3W2处理排名第一,是榆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的最优水肥组合。  相似文献   

5.
针对西北地区日光温室作物出现的缺镁问题,通过施用不同水平的硫酸镁肥及减少钾肥施用处理,探究钾、钙、镁离子在土壤固相和液相的分布及比例。得出以下结论:土壤液相镁浓度随着镁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施用45 kg·hm~(-2)MgSO_4(400 kg·hm~(-2)K_2O)处理和施用90 kg·hm~(-2)MgSO_4(400 kg·hm~(-2)K_2O)处理镁浓度相比不施用MgSO_4处理分别增加26.64%、74.78%;相比不施用MgSO_4处理,施用镁肥后土壤液相Mg~(2+)占K~+、Ca~(2+)、Mg~(2+)总量的比例显著增加,施用45 kg·hm~(-2)MgSO_4(400 kg·hm~(-2)K_2O)处理、施用90 kg·hm~(-2)MgSO_4(400 kg·hm~(-2)K_2O)处理和施用90 kg·hm~(-2)MgSO_4(200 kg·hm~(-2)K_2O)处理分别增加32.03%、31.62%、32.84%;施用镁肥促进钾由固相向液相转移;相比不施用MgSO_4处理,施用45、90 kg·hm~(-2)MgSO_4处理土壤固相交换性钾含量分别降低15.78%、27.74%,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交换性钾饱和度分别降低13.39%、27.21%;液相钾浓度显著增加,分别增加18.84%、73.91%;K+占K+、Ca~(2+)、Mg~(2+)总量的比例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23.91%、31.21%;土壤固相K+/Mg~(2+)比例分别降低14.52%、26.61%,;土壤液相Ca~(2+)/Mg~(2+)比例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31.51%、32.29%;施用MgSO_4肥量相同,钾肥施用量减半,土壤液相钾浓度降低69.88%,K+/Mg~(2+)比例降低20.88%;施用镁肥对番茄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并能促进作物对镁的吸收。  相似文献   

6.
滴灌施肥对内蒙古沙地马铃薯生长和水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内蒙古沙地马铃薯滴灌水肥管理的需求,本研究以养分平衡法估计的施肥量作为推荐值,布置了5个施肥量比例的滴灌施肥灌溉试验,2012年分别为推荐施肥量的10%(10%NPK)、30%(30%NPK)、50%(50%NPK)、70%(70%NPK)和90%(90%NPK),2013年分别为推荐施肥量的10%(10%NPK)、35%(35%NPK)、60%(60%NPK)、85%(85%NPK)和110%(110%NPK)。通过控制滴头正下方20 cm处的土壤水基质势下限在-25 kPa时进行滴灌施肥灌溉。结果表明,采用负压计指导滴灌施肥灌溉时,土壤水分状况良好,N、K的施肥时期与马铃薯植株对N、K的吸收时期基本一致。2012年和2013年马铃薯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鲜生物量和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当施肥量比例为70%~85%时达到最大值,并且收获指数相对较低,有效延长了地上部养分向块茎转移的时间,促进更多养分向块茎积累。当施肥量比例为60%~70%时,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马铃薯的产量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别以70%NPK和85%NPK时产量最高,与当地马铃薯生产企业的产量持平,但节约肥料30%~40%,平均节肥N 157 kg·hm~(-2)、P_2O_552 kg·hm~(-2)和K_2O 187 kg·hm~(-2)。因此,内蒙古沙地滴灌施肥灌溉条件下,当滴头正下方20 cm处的土壤水基质势下限在-25 kPa时进行施肥灌溉,且施肥总量为当地推荐施肥量的85%左右时,既能获得马铃薯高产,又可保证较高的水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新型改良剂对苏打碱土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新型土壤改良剂对碱土快速改良的效果,筛选出田间应用最佳的改良剂用量,采用田间试验与土柱淋溶模拟相结合方法,设A_0(不加改良剂)、A_1(改良剂5 t·hm~(-2))、A_2(改良剂7.5 t·hm~(-2))、A_3(改良剂15t·hm~(-2))4个处理,研究不同用量改良剂对盐碱土pH值、水溶性盐总量、碱化度、土壤养分变化特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A_0处理相比,用新型改良剂处理均显著降低了0~40 cm土层pH值、水溶性盐总量和Na+含量(P0.05),且随改良剂用量增加,呈现降低趋势。田间试验中施用改良剂的土壤碱化度由34.55%(A0)下降至18.20%(A_3)(P0.05),同时降低了收获后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的含量(P0.05)。经改良后,水稻空瘪率显著降低(P0.05),水稻的有效分蘖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提高(P0.05),其中,A_2处理水稻增产近三倍(290.8%)。综合改良效果与产投比,改良剂适宜施用量为7.5 t·hm~(-2)。  相似文献   

8.
减量分施钾肥对旱地马铃薯产量和钾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省会泽县高、低肥力土壤上分别开展旱作马铃薯的钾肥减量分施试验,研究100%、90%、70%钾肥一次性施用,90%和70%钾肥不同比例分次施用对马铃薯产量、经济效益、钾肥利用率、钾肥农学效率和钾肥偏生产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钾肥对马铃薯生长影响较大,施钾处理的产量比无钾处理高17.39%~42.88%,施钾处理的净收益比无钾处理高15.40%~40.92%;同一处理的马铃薯产量、效益、钾肥利用率、钾肥农学效率和钾肥偏生产力等在高肥力土壤上均优于其在低肥力土壤上。无论在高、低肥力土壤上,施用钾肥量相同时,钾肥后期多施的90%K(30%+60%)处理和70%K(20%+50%)处理产量高于钾肥分次施用的90%K(40%+50%)处理和70%K(30%+40%)处理,钾肥分次施用的90%K(40%+50%)处理和70%K(30%+40%)处理产量均高于钾肥一次性施用的90%K处理和70%K处理。高肥力土壤上,100%K处理马铃薯产量为29 544.44 kg·hm~(-2),是所有处理中最高的,90%K(30%+60%)处理产量为28 770.83 kg·hm~(-2),与100%K处理没有显著性差异,钾肥利用率、钾肥农学效率和钾肥偏生产力最高的是70%K(20%+50%)处理,分别为36.84%、58.11 kg·kg~(-1)和222.22 kg·kg~(-1)。低肥力土壤上,钾肥施用时期后移的90%K(30%+60%)处理和70%K(20%+50%)处理产量、钾肥利用率、钾肥农学效率和钾肥偏生产力均高于100%K处理;90%K(30%+60%)处理产量、钾肥利用率、钾肥农学效率和钾肥偏生产力分别为17 640.28 kg·hm~(-2)、20.24%、31.13 kg·kg~(-1)和108.89 kg·kg~(-1),70%K(20%+50%)处理分别为17 404.17 kg·hm~(-2)、26.57%、38.15 kg·kg~(-1)和138.13 kg·kg~(-1),100%K处理分别为17 091.67 kg·hm~(-2)、17.49%、24.97 kg·kg~(-1)和94.95 kg·kg~(-1)。钾肥减量分施效果优于钾肥一次性施用,减量分施钾肥在低肥力土壤上的效果比高肥力土壤上的效果显著。高肥力土壤上推荐施用K_2O总量162 kg·hm~(-2),低肥力土壤上推荐施用K_2O总量126~162 kg·hm~(-2),两种肥力土壤上施用比例均为苗期30%、现蕾期70%。  相似文献   

9.
《干旱区研究》2021,38(4):973-979
为评价沙质土地区耕地整治中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在陕北榆林靖边县残次林地整治耕地项目区中设立试验田,采用正交试验方案[L9(3~4)],分析不同肥料类型及施用量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的农田土壤相比,N肥和有机肥配施可以提高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含量,其中,当施用尿素421.34 kg·hm~(-2),不施P肥,氯化钾125 kg·hm~(-2),有机肥7.5 t·hm~(-2)(T7)时,2 mm的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分别高于T1(不施N、P、K肥及有机肥)、T2(不施N肥、施用过磷酸钙333.33 kg·hm~(-2)、氯化钾62 kg·hm~(-2)、有机肥7.5 t·hm~(-2))、T3(不施N肥、施用过磷酸钙675 kg·hm~(-2)、氯化钾125 kg·hm~(-2)、有机肥15 t·hm~(-2))470.15%、360.24%和210.57%;对其数量分布、土壤团聚体累计含量为10%、30%、60%时所对应的团聚体直径D_(10)、D_(30)、D_(60)、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土壤结构系数等有显著影响,其中对0.25~2 mm和2 mm的水稳性大团聚体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处理T3、T4(尿素198.28 kg·hm~(-2)、不施P肥、氯化钾62 kg·hm~(-2)、有机肥15 t·hm~(-2))、T5(尿素198.28 kg·hm~(-2)、过磷酸钙333.33 kg·hm~(-2)、氯化钾125 kg·hm~(-2)、不施有机肥)、T6(尿素198.28 kg·hm~(-2)、过磷酸钙675 kg·hm~(-2)、不施K肥、有机肥7.5 t·hm~(-2))、T7和T8(尿素421.34 kg·hm~(-2)、过磷酸钙333.33 kg·hm~(-2)、不施K肥、有机肥15 t·hm~(-2))的土壤结构系数(Kctp)1.5~0.67,土壤结构良好。综上,说明N肥和有机肥配施,尤其是当尿素施用量421.34 kg·hm~(-2)(基施60%、追施40%)、氯化钾施用量125kg·hm~(-2)、有机肥施用量7.5 t·hm~(-2)时能改善残次林地新增耕地土壤团聚体的结构,增强土壤团聚体的抗水分侵蚀能力。  相似文献   

10.
干旱胁迫和磷肥用量对马铃薯根系形态及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为材料,探究干旱胁迫条件下马铃薯根系生理及根系形态对磷肥不同增施量的响应,旨在确定干旱胁迫下提高马铃薯产量及抗旱性的最佳磷肥施用量。试验设2个干旱胁迫处理、1个充分灌溉处理,土壤含水量分别保持在9.5%、14.0%、32.0%左右;以及5个磷肥用量(以P_2O_5计),分别为:T1(27.3 kg·hm~(-2))、T2(54.5 kg·hm~(-2))、T3(81.8 kg·hm~(-2))、T4(109.1 kg·hm~(-2))、T5(136.3 kg·hm~(-2)),另设不施肥处理为对照(T0)。结果显示:与充分灌溉相比干旱对马铃薯造成了一系列不利影响,以轻度干旱为例,轻度干旱导致马铃薯根系含水量较充分灌溉处理组降低了5.54%,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丙二醛(MDA)含量分别升高了63.33%和180.47%,株高和匍匐茎数分别降低了11.74%、7.66%,马铃薯根重和块茎产量分别下降了9.85%和6.75%;比较5种磷肥增施量,以每公顷增施54.5 kg磷肥对马铃薯抗旱性及生长发育的促进效果最佳,其中,在轻旱条件下,马铃薯根系活力提高了36.2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提高了29.31%、46.27%和114.53%,马铃薯块茎产量提高了39.75%,马铃薯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分别增加了104.20%、31.65%和21.06%。综上所述,干旱胁迫显著抑制了马铃薯根系生长发育,而增施适量磷肥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根系活力及优化根系形态来缓解干旱胁迫下马铃薯根系脂质过氧化程度,减轻干旱对生长发育的抑制,增强植株整体抗旱性。  相似文献   

11.
三种微生物肥料对春小麦产量及养分累积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验证甘肃省农科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微生物研究室研制的三种微生物肥料(生物氮肥、生物磷肥、复合菌肥)的肥效,通过大田试验,对它们在春小麦上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氮肥在替代一半化学氮肥时,春小麦籽粒和生物产量高于同量化肥和载体配施处理11.77%和12.42%,同时穗粒数增加13.80%,穗长增加6.20%,养分累积量提高17.38%~25.37%,与全量化肥配施时对春小麦产量无明显影响,但是可以提高养分累积量4.78%~14.30%。生物磷肥和复合菌肥与半量和全量化肥配施时,对春小麦增产效果不明显,但是生物磷肥与半量化学磷肥配施时,可以提高春小麦养分累积量4.03%~6.04%,与全量化肥配施时只对全磷的累积具有促进作用,而复合菌肥对春小麦的养分累积无明显影响。说明在供试的三种微生物肥料中,生物氮肥对春小麦产量和养分累积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而且与半量化肥配施要优于与全量化肥配施,而生物磷肥和复合菌肥在春小麦上的应用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对小麦生产肥料利用的影响,为合理使用化肥提供技术依据。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通过配方N 187.5 kg·hm~(-2),P 90.0 kg·hm~(-2),K 60.0 kg·hm~(-2)、N 187.59 kg·hm~(-2),P 90.0 kg·hm~(-2)、N 187.5 kg·hm~(-2),K 60.0 kg·hm~(-2)、P 90.0 kg·hm~(-2),K 60.0 kg·hm~(-2)和常规N 157.5kg·hm~(-2),P 88.5 kg·hm~(-2),K 88.5 kg·hm~(-2)、N 157.5 kg·hm~(-2),P 88.5 kg·hm~(-2)、N 157.5 kg·hm~(-2)、K 88.5 kg·hm~(-2)、P 88.5 kg·hm~(-2),K 88.5 kg·hm~(-2)施肥量的比较,研究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小麦平均增产537.75 kg·hm~(-2),增产7.31%。肥料利用率提高12.51%(其中氮肥提高2.4%,磷肥提高2.17%,钾肥提高7.94%)。结论:在陇东旱塬瘠薄肥力区生产水平下,配方比例N∶P∶K为12.5∶6∶4,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小麦的氮肥利用率为37.4%,磷肥利用率为24.1%,钾肥利用率为43.0%。常规施肥小麦的氮肥利用率为35.0%,磷肥利用率为21.9%,钾肥利用率为35.1%。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相比,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能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应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相关网站资料、文献的查阅、分析,初步勾勒出美国EPA及部分州对药肥产品管理的现行基本做法,为中国建立和形成对药肥产品的管理规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下土壤氮组分变化与氮素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盆栽试验,在等量化肥配施等量有机肥的情况下,研究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土壤氮素组成、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全氮、碱解氮、酸水解氮、非酸水解氮、微生物量氮、酸解铵态氮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其中商品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的全氮、碱解氮、酸水解氮、非酸水解氮、微生物量氮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增加幅度最大,分别为8.33%、11.23%、7.17%、19.91%、23.53%和9.00%;化肥配施猪粪处理的酸解铵态氮含量增加幅度最大,为6.18%。猪粪、商品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投入总氮的当季利用率可以达到化肥处理的水平,相对而言,秸秆与化肥配合施用后对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影响较小,氮素利用率较低,为23.95%。氮素利用率与土壤全氮、碱解氮、酸解氮、酸解铵态氮、氨基酸态氮、微生物量氮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非酸水解氮与氮素各组分以及氮素利用率均未达到显著相关水平。综上所述,不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虽然没有提高氮素利用率,但可改善土壤氮组分和土壤氮素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15.
以新疆膜下滴灌棉田为试材,研究氮磷减量与液体有机肥配施对膜下滴灌棉田土壤养分的影响。试验设11个处理:(1)常规施肥(NP);(2)80%常规施肥(80%NP);(3)80%常规施肥+低量氨基酸有机肥(80%NP+LAA);(4)80%常规施肥+中量氨基酸有机肥(80%NP+MAA);(5)80%常规施肥+高量氨基酸有机肥(80%NP+HAA);(6)80%常规施肥+低量黄腐酸有机肥(80%NP+LFA);(7)80%常规施肥+中量黄腐酸有机肥(80%NP+MFA);(8)80%常规施肥+高量黄腐酸有机肥(80%NP+HFA);(9)80%常规施肥+低量沼液有机肥(80%NP+LBS);(10)80%常规施肥+中量沼液有机肥(80%NP+MBS);(11)80%常规施肥+高量沼液有机肥(80%NP+HBS);分别在蕾期、花期、成熟期采集0~20、20~40 cm土层土壤,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氮、磷、钾等有效养分含量。研究结果表明:(1)蕾期时,80%常规施肥配施高量黄腐酸、沼液有机肥显著降低了0~20 cm土层土壤pH值,并对提高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含量效果最好。(2)花期时,80%常规施肥配施高量沼液有机肥对提高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含量效果最好。(3)成熟期时,80%常规施肥配施高量沼液有机肥对降低0~20 cm土层土壤pH值、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效果最好。综上所述,新疆滴灌棉田应用80%常规施肥配施高量沼液有机肥效果最好,是新疆滴灌棉田提高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莴笋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因化肥过量施用导致的蔬菜品质下降、肥料利用率降低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探讨菜田减肥潜力和生物有机肥增效作用。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莴笋产量、品质、光合特性及肥料贡献率的影响。试验共设置6个施肥处理:不施肥(CK1)、100%常规施肥(CK2)、80%常规施肥+200 kg·667m~(-2)生物有机肥(T1)、80%常规施肥+400 kg·667m~(-2)生物有机肥(T2)、70%常规施肥+400 kg·667m~(-2)生物有机肥(T3)、70%常规施肥+200 kg·667m~(-2)生物有机肥(T4)。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可使莴笋的株高、茎长及茎粗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T2效果最优;在相同的生物有机肥施用量下,化肥减施20%较减施30%有助于根系的生长和根系活力的增强;T2处理莴笋叶绿素总量分别比CK1处理和CK2处理提高17.32%和1.74%;T2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最高,分别高于其他处理6.90%~49.35%和6.26%~58.64%;与CK2相比, T1、T2、T3和T4分别增产4.76%、15.31%、11.06%和4.11%,其中T2产量最高,达8 277.00 kg·667m~(-2),其经济效益比CK2增长11.64%;化肥减施并配施生物有机肥的处理肥料贡献率均显著高于CK2处理, 100%常规施肥供大于求,供需平衡破坏,导致肥料的浪费;随着化肥用量的减少,莴笋硝酸盐含量降低, T3处理降低幅度最大,茎、叶中硝酸盐含量较CK2分别降低26.53%和20.96%;配施生物有机肥可提高莴笋茎、叶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的含量,其中配施400 kg·667m~(-2)时效果更优。化肥减施20%的条件下配施400 kg·667m~(-2)生物有机肥可增强莴笋叶片光合能力,提高产量和改善可食用部分品质,是实现肥料资源合理配置的良好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7.
氮、磷、钾及其配施对制种玉米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不施肥(CK)、缺氮(PK, P_2O_5∶K20=138∶72)、缺磷(NK, N∶K_20=448.5∶72)、缺钾(NP, N∶P_2O_5=448.5∶138)、氮磷钾配施(N∶P_2O_5∶K_2O=448.5∶138∶72)5个处理,研究河西地区氮、磷、钾及其配施对制种玉米养分吸收、肥料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NPK)对制种玉米生物量的累积有明显促进作用,增产效果显著,产量达到9 834.0 kg·hm~(-2),缺氮(PK)、缺磷(NK)、缺钾(NP)处理产量分别较氮磷钾配施(NPK)降低6.06%、10.07%和4.88%。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依次为磷、氮和钾。氮磷钾配施处理的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22.64%、26.82%和60.10%,氮、磷、钾肥农学效率分别为N 1.33 kg·kg~(-1),P_2O_5 7.17 kg·kg~(-1),K_2O 6.66 kg·kg~(-1)。因此,河西地区制种玉米生产中应重视磷、钾肥的施用,加强氮肥的节肥增效管理。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肥方式对稻麦轮作制稻田杂草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不同施肥(纯施化肥、有机肥配施化肥、秸秆还田配施有机无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对稻—麦两熟制区稻田杂草的影响,以南京农业大学连续4年固定施肥金坛试验田为材料,于2014年水稻收获前进行了杂草群落调查,研究不同施肥、秸秆还田水稻田间杂草种类、密度、高度和杂草多样性指数的差异。结果表明:试验水稻田共记录杂草16种,分属7科、11属。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多花水苋(Ammannia multiflora)、水苋菜(A.baccifera)、陌上菜(Lindernia procumbens)广泛分布于各试验田块。长期施肥可减少稻田杂草种类及发生密度。其中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在试验设定的各施肥措施下其种类和密度均显著下降,但株高显著增加;禾本科杂草种类、密度和株高几乎不受影响。秸秆还田配施化肥、有机肥配施化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穗肥尿素和纯施化肥的田块中,杂草群落多样性指数低、均匀度指数相对较低,优势度指数较高,容易使单一优势杂草种类暴发,造成较严重危害;秸秆还田配施有机肥化肥、有机无机复混肥一次施用的稻田环境中,杂草群落多样性指数较高,均匀度指数较高,优势度指数较低,杂草群落结构较复杂,群落相对较稳定,且杂草密度较低,对水稻的生长危害较轻。  相似文献   

19.
菌肥与有机肥配施对拱棚西瓜土壤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宁夏半干旱农区地力薄弱、西瓜连作土壤障碍等问题,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有机肥和菌肥配施对拱棚西瓜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配施菌肥有利于降低耕层土壤容重,增加田间持水量,改善土壤孔隙状况,并显著降低土壤p H值,尤其生物有机肥配施菌肥和豆饼粉配施菌肥使表层土壤的p H比CK分别下降5.66%~9.45%和2.24%~2.54%。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含量,相应提高土壤水溶性盐含量,表层土壤中养分平均增幅为有机质84.98%,碱解氮68.05%,速效磷586.11%和速效钾80.11%。施用有机肥和菌肥能显著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其中生物有机肥配施菌肥的表层土壤分别提高了180.00%~220.00%、467.80~703.39%、190.91~245.45%和18.46%~21.80%,豆饼粉配施菌肥分别提高90.00%~150.00%、154.24%~174.58%、0.00%~163.64%和19.30%~20.97%。有机肥配施菌肥有利于增加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降低真菌数量,生物有机肥配施菌肥和豆饼粉配施菌肥的表层土壤细菌数量增幅分别为303.92%~339.23%和135.29%~203.92%,放线菌增幅分别为225.00%~270.00%和30.00%~92.50%,真菌降幅分别为54.12%~56.47%和44.71%~45.88%。通过比较,各施肥处理以生物有机肥配施解淀粉芽孢杆菌为改良培肥瓜田土壤的最优配施方案。  相似文献   

20.
通过小区试验研究氮、磷、钾、硼、钼肥配合施用对蚕豆产量、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等指标的影响。试验表明,氮、磷、钾、硼、钼肥配合施用对蚕豆子粒产量、地上生物量均有明显影响,按肥料增产率由高到低的次序依次是NPKMoB。氮、磷、钾、硼、钼肥配施比例为1∶0.99∶0.86∶0.0043∶0.0023,能够促进蚕豆地上部养分的累积N为358.55 kg·hm-2、P为42.07 kg·hm-2、K为206.34 kg·hm-2,氮、磷、钾肥的农学利用率分别为11.19、15.70 kg·kg~(-1)和7.5 kg·kg~(-1);肥料表观利用率分别为19.35%、18.49%和20.25%;生理利用率分别为57.82、84.91 kg·kg~(-1)和14.63 kg·kg~(-1)。氮、磷、钾、硼、钼肥合理配施下,生产100 kg蚕豆所需N为4.9kg,P2O5为1.1 kg,K2O 4.9 kg,氮磷钾比例约为1∶0.22∶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