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6 毫秒
1.
薄壳山核桃引入国内已有百余年,近10年来在种植技术上取得了较快发展。本文就国内薄壳山核桃育苗技术进行概要性介绍,包括苗圃地选择、砧木苗培育、嫁接苗繁育、苗期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薄壳山核桃育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薄壳山核桃果用林基地星天牛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开展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星天牛危害程度与树的径级有关,混交林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星天牛危害率;用8%绿色威雷微胶囊水悬剂300倍液喷干防治效果较好,防效达100.0%。  相似文献   

3.
通过薄壳山核桃果用林基地星天牛为害情况的调查研究及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星天牛为害与树的径级有关,混交林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星天牛的为害率,8%绿色威雷微胶囊水悬剂300倍液喷干防治效果较好,为有效防控薄壳山核桃果用林星天牛为害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薄壳山核桃快繁育苗方法:容器育苗结合方块形芽接,快速繁育薄壳山核桃良种苗木技术,有效地将常规育苗从3~4a提前到1~2a,成功地将薄壳山核桃嫁接成活率提高到95%以上,大大缩短了育苗年限,提高了育苗工作效率,实现了薄壳山核桃繁育技术的新突破。通过容器材料的选择和大田常规育苗的比较分析,得出塑料容器育苗须根多、生长量大、移栽成活率高、效果好,更适合在苗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水稻旱育稀植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栽培技术,它具有省工、省种、省肥,提高秧苗素质和增产增收的优点.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自1996年以来,旱育稀植面积在道真县不断增加,秧苗期病虫害发生了新的变化,旱育秧根蚜已成为秧苗的重要害虫之一,危害面积逐年增加,一般地块秧苗受害株率为15%~30%,严重地块无苗移栽.据周志强等调查,1998年凤冈县水稻旱育秧发生根蚜危害,发生面积已达60~100hm2,虫口密度达20~45头/株[1].先后曾选用甲胺磷、辛硫磷等药剂进行防治,但效果不佳.为此,于2002年4月在道真县洛龙镇选择吡虫啉等药进行田间防治试验,探讨了该药剂防治根蚜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施肥对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缓释肥对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采用容器育苗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缓释肥的施用量为每株4 g时,对薄壳山核桃幼苗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苗高为29 cm,较对照提高了15.53%;地径为0.751 cm,较对照提高了8.36%、一级侧根数为55,较对照提高了33.8%;根冠比为2.35,较对照提高了34.3%。随着缓释肥施肥浓度的增加,施肥对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变小,甚至出现抑制作用。薄壳山核桃育苗缓释肥最佳使用量为每株4 g。  相似文献   

7.
1、棉蚜。1年可发生20~30代,通常按季节分为苗蚜和伏蚜。苗蚜发生在棉花出苗期至6月底,常年为害盛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7月份为伏蚜发生期,为害高峰期多出现在7月中下旬。防治指标:苗蚜,3片真叶前卷叶株率5%~10%,4片真叶后卷叶株率10%~20%;伏蚜,卷叶株率5%~10%。2、棉铃虫  相似文献   

8.
薄壳山核桃是世界上著名的高档油料、干果、用材、园林绿化树种。本文根据薄壳山核桃的特性,介绍薄壳山核桃秋季大田播种、第2年夏季嫁接、第3年出圃的育苗技术,以期为提高薄壳山核桃育苗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葡萄根瘤蚜属于同翅目,瘤蚜科。葡萄园一旦发生,危害严重,所以已被列为国内外主要检疫对象。1危害症状被害状葡萄根瘤蚜对美洲品种为害严重,即能为害根部又能为害叶片,对欧亚品种和欧美杂种,主要为害根部。根部受害,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江淮丘陵地区薄壳山核桃栽培技术,具体包括圃地育苗、林地选择、造林密度、抚育管理、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薄壳山核桃的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危害 蚜虫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种类多,危害严重.5月上旬,棉田开始出现蚜虫.5月中旬以后,中心蚜株点片发生,很快扩展到全团.6月上旬,棉株卷叶率可达30%.进入6月中旬,卷叶率达62%以上,有蚜株率可达100%,"流油现象"特别严重.受害棉株比正常棉株现蕾晚10~15天.  相似文献   

12.
描述了美国薄壳山核桃的理化特性,并从育苗、园地选择、定植、整形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美国薄壳山核桃的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薄壳山核桃为胡桃科山核桃属落叶乔木,是重要的油料干果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是,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病虫害问题日益凸显。本研究在滁州市来安县和南谯区两个地点进行了桃蛀螟迷向试验,旨在探究一种高效、对环境友好的桃蛀螟防治方法。结果表明,迷向区(悬挂迷向剂)桃蛀螟成虫迷向率可达92.9%~100.0%,迷向效果明显。在采收期蛀果率调查中,两个地点迷向区的蛀果率均低于对照区。其中,滁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龙亭口基地迷向区的蛀果率仅为15.3%。说明悬挂迷向剂可作为薄壳山核桃栽培中桃蛀螟防治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4.
苹果绵蚜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芳  耿建芬 《农业与技术》2003,23(3):108-108,112
苹果绵蚜为同翅目绵蚜科昆虫,主要危害苹果树、海棠树、山定子,原产地还可危害梨、李、山楂、榆树等.我市发生面积不大,受害较轻,近2~3年,有增加的趋势,2002年德州市周边县市大面积发生,我们调查德州市附近10个乡镇的果园,受害率高达95%,造成严重损失.现将危害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作一介绍,为有效控制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美国薄壳山核桃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美国薄壳山核桃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科学育苗、适期栽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美国薄壳山核桃规模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薄壳山核桃在中国的引入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此,薄壳山核桃的育苗研究和实施已经建立了相对成熟的技术体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食品品质的要求也逐渐增长,人们对坚果类食物的关注度和需求量变得更加多元化和高质量化。薄壳山核桃作为坚果中的一种品类,在此社会背景下有着相当可观的市场前景;薄壳山核桃所具备的高营养、相对易取食的特点,成为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优势,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因此,不断完善并提高薄壳山核桃的育苗技术对改善林农经济收入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本文通过阐述薄壳山核桃的生长特征及习性,浅析薄壳山核桃育苗技术的实施措施及育苗过程中的注意事宜,为促进薄壳山核桃品质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薄壳山核桃容器袋育苗与果用示范林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薄壳山核桃的营养袋育苗与果用示范林营建试验,首先从薄壳山核桃的种籽处理、湿沙催芽、营养土配置、容器袋播种、播后管理等方面总结出其营养袋育苗关键技术;随后围绕着造林整地、表土施肥、品种配置、定植模式、抚育管护、病虫害防治等环节概括了薄壳山核桃果用示范林的营建技术参数,旨在为广大引种栽培者们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8.
棉花棉根蚜别名菜豆根蚜、甜菜根蚜,属同翅目瘿绵蚜科。棉根蚜是一种危害多种植物根部的害虫。近几年,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棉根蚜在棉田发生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2004年、2005年,开封市尉氏县邢庄乡、水坡镇、通许县邸阁、玉皇庙等乡镇中度发生。据调查,2004年平均田块发生率18%,一般发生田块虫株率5%~8%,每株蚜量30~50头;严重发生田块虫株率20%~30%,每株蚜量60~120头,死棵率5%~10%。2005年,平均田块发生率20%,一般田块虫株率5%~10%,每株蚜量45~55头;严重地块虫株率25%~35%,每株蚜量70~15…  相似文献   

19.
薄壳山核桃育苗与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是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材质上等,同时也是城乡绿化优良的行道树,因而研究薄壳山核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薄壳山核桃的育苗技术,包括实生苗培育和嫁接苗培育,同时总结了造林技术,以期为薄壳山核桃育苗、造林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棉花棉根蚜别名菜豆根蚜、甜菜根蚜,属同翅目瘿绵蚜科.棉根蚜是一种危害多种植物根部的害虫.近几年,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棉根蚜在棉田发生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2004年、2005年,开封市尉氏县邢庄乡、水坡镇、通许县邸阁、玉皇庙等乡镇中度发生.据调查,2004年平均田块发生率18%,一般发生田块虫株率5%~8%,每株蚜量30~50头;严重发生田块虫株率20%~30%,每株蚜量60~120头,死棵率5%~10%.2005年,平均田块发生率20%,一般田块虫株率5%~10%,每株蚜量45~55头;严重地块虫株率25%~35%,每株蚜量70~150头,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