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7月19—20日临汾市持续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天气过程中高纬呈两槽一脊环流形势,是高空槽和副热带高压共同作用的结果,加上西南涡和高低空急流配合,推动了强降雨天气的发生。受外围西南暖湿气流影响,临汾市境内水汽充足,位于水汽辐合大值区内,恰好是低涡活动区域;临汾市北部分布有垂直速度大值区,强降雨天气主要集中在临汾北部,有大值中心,同地面中低压系统有很好对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常规资料对晋城市城区2016年7月18—19日强降水过程的天气概况、形成条件、环流形势、致灾因子、预报预警工作等进行分析,以期为暴雨预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和雷达资料等方面,对2016年7月19-20日发生在济南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其数值预报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这是一次由低涡、切变线、低空急流和黄淮气旋共同作用产生的暴雨.暴雨过程发生在气旋暖区,为层状云和积状云混合云降水,降雨范围大、效率高;对流性的特征仅表现为短时强降水,雨量分布相对于单纯的积云降雨更均匀.数值模式对此次过程的强降雨时段的预报普遍较好,但由于预报的气旋路径较实况更偏东,造成降雨量级上大多偏大.  相似文献   

4.
2016年7月19—20日,山东省巨野县连续出现暴雨、大暴雨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巨野县气象局高度重视此次强降水气象服务,密切监测、准确预报、及时预警、实地调查,加强相关部门联动应对,为生产部门提供了有效的气象保障服务。本文分析了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基本情况、造成的灾害及影响,总结气象预报服务情况及服务效益,以期促进公共气象服务发展,提高气象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多普勒雷达回波等对襄汾县2012年7月30—31日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本次暴雨天气期间,襄汾天气主要受到台风苏拉北上的影响,使副高维持在豫北区域,随着低槽的向东转移,加上地面冷锋的作用,山西大部分区域存在强辐合,最后产生降水。另外,大气层结不稳定度增大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暴雨天气发生发展提供有利水汽、动力及热力条件。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等对阳高县2015年7月27日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50 h Pa低空,阳高县2015年7月23—26日受暖气团影响,前期降水天气较少,温度较高,大量不稳定能量集聚,有利于后期暴雨天气发生发展;降水开始前,低层西南气流风速逐渐加大,为阳高县源源不断输送水汽;降水天气过程中,整层湿度值明显加大,下湿上干结构逐渐变化,强辐合中心位于中高层;降水开始前,中高度层以上和以下均为明显的下沉和上升运动,低层到高层强上升运动明显,为降水天气提供了有利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7.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主要从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场2个方面对2017年7月19—20日铜仁市中部地区出现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移的高空槽引导冷空气南下影响,配合中低空切变及低空急流,地面冷空气触发抬升作用是造成特大暴雨发生的主要影响系统;中低层较大的比湿以及水汽通量辐合为此次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加之强烈的上升运动,使辐合区得到加强发展,导致了特大暴雨天气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MICAPS系统提供的常规资料、卫星云图产品,从环流背景、物理量场等方面对2016年7月25—26日铁岭地区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7月25—26日铁岭地区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为稳定维持的贝湖低涡,受东部阻塞高压影响,使低涡底部槽加强,不断分裂冷空气与副热带高压后部深厚的暖湿气流在辽宁北部交汇,导致铁岭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对流层中低层的切变线、急流和强的辐合上升运动为暴雨提供了天气动力条件;地面气旋和两高之间强辐合场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是造成铁岭暴雨、大暴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2年7月25—26日天津市西青区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中高纬度地区呈现出"两槽一脊"型,主要影响系统为副热带高压、低空急流以及高空槽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大暴雨天气过程是副热带高压维持不变,在副高西北侧偏南风急流的作用下华北地区有水汽通道形成,来自孟加拉湾源源不断的水汽不断向天津地区输送;特大暴雨天气的对流性和持续性特点较为明显;对流层低层的南风急流强度不断增强,之后短波槽携带大量的冷空气入侵天津地区,推动了垂直运动的发生、发展,有利于特大暴雨天气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观测数据、自动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5月19—20日浙江南部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南部此次强降雨天气过程为锋面低槽降水,中低层西南风急流输送了充足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受地面辐合线及低层切变线共同影响,触发了抬升机制;各项不稳定指数、充足的不稳定能量、深厚湿层、暖云降水以及小的垂直风切变是此次强降雨天气出现的主要原因;气流垂直速度强上升区范围小,低层冷空气抬升,中层冷空气向南前倾,产生较大强度降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常规探测资料和NCEP资料,分析了2009年7月8—9日莱芜地区暴雨天气过程环流形势及物理量特征。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北支槽东移发展,东北冷涡后部甩下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在山东交汇,700、850 h Pa低涡与低空急流及地面气旋共同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2016年5月19—20日北流市大暴雨天气成因以及天气预报中心对相关物理场的模拟与实况的误差。结果表明,影响2016年5月19—20日北流市暴雨过程的系统有200 h Pa高空辐散、高空槽东移、低层切变辐合以及地面倒槽发展;在北流市此次暴雨过程发生前,暖平流抬升,凝结的高度不高,低层表现为偏东风,热力明显的不稳定。850 h Pa水汽量比较大,湿度高,水汽条件良好。850 h Pa的垂直速度大,北流市处于正涡度区内,动力抬升充足;天气预报中心模拟出的风场和高度场与实况基本一致,对暴雨预报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区域自动站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MICAPS系统高空、地面和物理量场等资料,对2016年7月20—23日本溪地区持续性强降水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过程以大尺度天气系统为主,伴有中尺度天气系统,具有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降水强度分布不均的特点。稳定的水汽供应和强烈的上升运动为此次天气过程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等,对独山县2016年6月15日暴雨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5日8:00独山县恰好在低空急流的左前方位置处,为水汽输送和低层暖湿气流的维持提供了有利条件。独山县在高空急流的左侧,高空辐散的下沉区内,再加上上下层冷暖气流的交汇,促进了暴雨天气的出现;850 hPa低空处的相对湿度较大,尤其是在7:00—8:00,各层水汽条件配合一致,也是导致该时次降水强度较大的原因;在925 hPa超低层处存在散度的负值中心,辐合层相对较低。在700 hPa中低层以下,随着高度的增加,假相当位温数值逐渐减小,干冷气流叠置于暖湿气流上部,表现出垂直对流不稳定状态;在700 hPa中低层以上,大气对流稳定性较强,阻碍暖湿气流向上扩散,有利于推动低层处能量积聚。  相似文献   

15.
利用观测数据、卫星云图、雷达资料,分析了2018年4月19—20日出现在甘肃临夏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此次过程出现了冰雹及短时强降水,并造成了灾害。结果表明,低涡东移南压、从甘肃河西到甘南州的大范围中层切变、充足的水汽条件及前期较高的基础温度是触发本次强对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3年7月22日晋中市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低空急流和低涡切变是大暴雨天气主要影响系统;作为水汽和能量的输送带,低空急流在大暴雨天气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低空急流分别向晋中市输送大量的水汽,为暴雨天气的出现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500 h Pa高空中的槽线分别在关中和陕南西部与700 h Pa高空处的切变线几乎重叠,之后在晋中市形成风向、风速的强辐合区,强烈的上升运动为大暴雨天气的出现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7.
2016年7月25—26日辽阳地区暴雨过程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辽阳地区国家级自动站、区域自动站降水资料,通过Micaps的高空风场、高度场和地面海平面气压场分析辽阳地区2016年7月25—26日的暴雨过程,得出影响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气象因子为径向环流带来的充沛水汽、地面低压和低层风切变导致气层辐合抬升,同时,较长的维持时间是此次暴雨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8.
2016年7月20日朝阳市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降水实况、MICAPS云图实况、雷达产品等资料,对朝阳地区2016年7月20日大暴雨过程从系统生成、发展、消亡3个过程进行分析,运用MICAPS输出产品对过程当中动力、水汽、热量、物理量条件分析,并对比MICAPS预报场资料,揭示了EC、T639对本次过程的预报情况。经过分析得出:本次过程是受地面江淮气旋北上,配合高空切断低涡前部低空急流,在江淮气旋倒槽顶部、急流出口区发生的大暴雨天气过程。降水过程当中,地面受日本海高压阻挡,高空受副高脊线影响移动非常缓慢,为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MICAPS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加密降水量资料以及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对2018年7月19日合作市出现的一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的发生成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是一次副高边缘型中尺度环境配置,500 hPa本地处于高原槽前、588 dagpm外围的西南气流中,700 hPa有切变线影响本地,地面存在辐合线。中层水汽一般,低层水汽非常充沛。CAPE值为1 748 J/kg,沙式指数SI为-2.88,具有高层低能舌叠加在低层高能舌之上的能量配置,有利于对流不稳定建立。雷达反射率因子呈块状到带状的演变,强回波在45~55 dBZ之间,强回波的高度低于-20℃等温线的高度。此次降水过程是对流单体较强发展,维持在合作市上空造成的局地暴雨天气过程,降水具有强度大、持续时间短、雨量集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台站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6年7月25—26日出现在朝阳市的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在500 hPa为两槽一脊形势,朝阳市位于东北冷涡前的西南气流中,在地面暖锋区和850 hPa暖锋式切变区内是暴雨落区;来自西太平洋和南海的水汽是此次朝阳市暴雨天气的主要水汽来源,并在西南气流的帮助下输送至朝阳市境内,暴雨区上空的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较强,中低层干冷空气下沉促进了暖湿气流的抬升,再加上冷暖空气交绥促进了暴雨天气的出现;低层辐合和中高层辐散运动的垂直配置,促进了垂直上升运动的发展,是暴雨天气出现的主要动力机制。高层涡度区同低层正涡度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涡度场垂直配置为上升运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暴雨天气出现时,朝阳市假相当位温值较大,说明降水天气出现时的不稳定能量强,为暴雨天气的出现提供了热量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