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自动站实时观测资料,人工观测资料,常规探空资料从环流形势方面对2016年4月16日夜间发生在黔南州的强雷电、冰雹、短时强降水、瞬时大风等多种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冰雹过程是发生在200h Pa副热带急流附近、500h Pa南支槽前及850h Pa切变线南侧的区域,过程前为强大的热低压控制,气温较高、能量较强,地面辐合线为此次过程提供了动力抬升条件,南支槽前西南暖湿气流为此次过程带来充沛的水汽,导致了州北部冰雹的发生及东部暴雨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井冈山市2015年7月1-2日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巫志刚 《北京农业》2016,(4):141-142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高空观测资料等,对2015年7月1-2日江西省井冈山市出现的暴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500 h Pa低压槽和700 h Pa和850 h Pa切变线和西南急流的共同作用下,西南暖湿气流与东北冷涡后南下的冷空气在江西省境内汇合造成了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水汽条件、热力条件等都与这次暴雨天气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从天气形势、层结稳定度等方面分析了2013年6月27日500 h Pa受丁字槽影响,朝阳市发生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在锋前暖区内,高空弱冷空气的侵入对不稳定能量释放起触发作用,中低空的风切变和地面辐合线为强对流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抬升条件,大气的不稳定层结和良好的水汽条件有利于强天气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3年7月22日晋中市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低空急流和低涡切变是大暴雨天气主要影响系统;作为水汽和能量的输送带,低空急流在大暴雨天气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低空急流分别向晋中市输送大量的水汽,为暴雨天气的出现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500 h Pa高空中的槽线分别在关中和陕南西部与700 h Pa高空处的切变线几乎重叠,之后在晋中市形成风向、风速的强辐合区,强烈的上升运动为大暴雨天气的出现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常规地面与高空观测资料、区域站降水资料、卫星云图和雷达资料对2017年6月4—5日张掖市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呈北槽南涡型,是西北地区出现强降水的典型环流形势,500 h Pa低涡和低槽、700 h Pa切变线及地面冷锋造成强烈的上升运动,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中尺度分析表明,较好的抬升条件、充沛的水汽、大气层结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利于强对流和强降水的发生。副热带西风急流云系和高原切变云系在河西上空合并发展,且稳定维持,造成张掖市暴雨天气。从雷达回波图可以看出,辐合线和强回波带稳定少动,维持在民乐县上空,是造成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此次暴雨过程的物理量场表现较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为降水提供了强烈的上升气流,而较强的上升运动为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条件;500 h Pa和700 h Pa偏南暖湿气流将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输送至河西地区以及水汽通量散度的辐合,均为降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假相当位温高能舌为强降水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不稳定能量条件。  相似文献   

6.
利用西藏地区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NECP/NCAR资料及卫星云图等对西藏地区2012年6月25日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得出:500 h Pa槽前西南涡是此次暴雨天气主要影响系统,而水汽条件、热力条件等物理量条件均有很好的对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5年5月15—16日出现在无锡市区的强雷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 h Pa高度层呈两槽一脊型,南支槽东移过程中强度减弱,正涡度区呈东移南压趋势,西南急流和湿舌南退,受冷切变影响;西南急流携带水汽向苏州南部和浙江北部输送,强降雨天气具备充足的水汽条件;西风带系统引导向东移动对无锡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中尺度自动站和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5年10月秋季台风"彩虹"天气过程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副热带高压西侧存在东南气流,推动强台风"彩虹"朝西北方移动;低空急流为强降水天气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和巨大的不稳定能量,推动强降水天气出现;3日20:00至5日20:00 500~1 000 h Pa的相对湿度>80%,而850~925 h Pa的比湿数值仍为14~18 g/kg,有较好的水汽条件;暴雨区处于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中心,中低层垂直上升运动强烈,是暴雨增幅的直接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9.
2016年6月23日盐城市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雷达等资料对2016年6月23日盐城市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盐城市龙卷风天气出现在梅雨期间,高低空急流耦合、地面暖锋南侧高温、高湿不稳定条件对龙卷风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西北气流控制的500 h Pa区具有清晰暗区,说明冷暖空气在该区域交汇,推动冷锋及对流天气发展;结合雷达回波和径向速度资料,有明显钩状回波出现在0.5°仰角回波中,且回波强度>55 d BZ。另外,在钩状回波顶端中气旋特征明显,旋转速度高达26 m/s,属强中气旋。  相似文献   

10.
酒泉市强降雪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6年3月8—9日,位于河西走廊西部的酒泉市出现较强的降雪天气,其中玉门和肃州区达到大雪标准,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欧洲数值预报中心分析场等资料,对此次强降雪天气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此次酒泉市强降雪的环流形势为横槽南压型,在500 h Pa高空,中亚存在发展的高压脊,脊前冷槽位于贝加尔湖附近;700 h Pa高湿区位于北疆沿天山一带,地面系统冷高中心均位于萨彦岭地区,高空地面系统配合较好。涡度场和垂直速度场的演变表明,强降雪天气出现时段区域内有较强的上升运动,大气层结处在不稳定状态下,为产生降水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条件;水汽通量散度的演变可以看出,在酒泉上空水汽聚积,为强降雪天气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安图县2013年11月24—25日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 h Pa南北走向的2支槽呈现出阶梯状分布,西北冷气流与西南暖湿气流在吉林省东南部汇合,为安图县的强降雪天气提供了热力条件;安图县位于暖锋锋生位置处,具备暴雪天气发生发展的水汽和动力条件;江淮气旋在东移北上过程中携带黄海及日本海水汽,为暴雪天气现象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12.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等,对2015年7月与2014年6月阜新市2次强对流天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7月4日强对流低层暖空气上有高空冷空气叠加,为对流天气提供了有利条件,2014年6月26日强对流天气主要是西南气流在逐渐向东北地区输送暖湿能量,阜新市恰好位于水汽辐合区内,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出现;6月26日低层处和中高层的水汽条件都要明显好于2015年7月4日;通过对比2次强对流天气的不稳定条件,得出两者之间的不稳定能量、K指数以及抬升指数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常规探空资料对山东地区20032012年共11次极端强降水过程的环境参数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 h Pa以下含有丰富的水汽,地面、850 h Pa、700 h Pa和500 h Pa露点温度分别达到23、17、8和-7℃以上,温度露点差基本上在3℃以内;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K指数≥37℃,总指数TT≥41℃,抬升指数LI<0℃;大气具有一定的能量积累,CAPE≥500 J/kg;0℃层高度都在5000 m以上;反射率因子高值区基本上处于6 km以下;低层有明显的西南急流。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常规探空资料对山东地区2003~2012年共11次极端强降水过程的环境参数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 h Pa以下含有丰富的水汽,地面、850 h Pa、700 h Pa和500 h Pa露点温度分别达到23、17、8和-7℃以上,温度露点差基本上在3℃以内;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K指数≥37℃,总指数TT≥41℃,抬升指数LI0℃;大气具有一定的能量积累,CAPE≥500 J/kg;0℃层高度都在5000 m以上;反射率因子高值区基本上处于6 km以下;低层有明显的西南急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6年6月14—15日锦屏县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锦屏县位于低空急流左前方,为水汽输送和低层暖湿平流输送提供有利条件;对流层中上层被高湿区控制,充足水汽输送和强烈上升运动推动强降水天气出现;暖湿气流以上存在干冷气流,上干下湿对流不稳定状态,700 h Pa以上大气对流稳定,不利于暖湿气流扩散;锦屏县位于高空强辐散区内,利于水汽持续垂直输送,这也是锦屏县强降水天气持续原因。  相似文献   

16.
基于合肥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和常规观测资料,从天气形势、不稳定能量、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方面对2009年6月5日安徽省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揭示此类强对流天气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高空呈前倾槽形势且高低空具有强的垂直温度梯度,强大东北冷涡后部,贝湖阻高崩溃带来强冷空气南下;850100 h Pa呈一致的西北偏北干冷气流,河套东部上空925 h Pa存在切变线;地面能量积累明显且有2条明显复合线。高低空完美配合造成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强度强、范围广、移速快、危害大。山东、江苏境内海风锋导致的地面复合线对强对流可能有触发和加强作用;前期东北冷涡活跃和华东持续高温为强对流发生积累了大量不稳定能量。分析合肥站雷达图发现,0.5°仰角反射率因子图上阵风锋出现时间与经过区域对应地面大风发生时间和发生地区有很好的指示,能提前2030min发布大风预警。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自动站资料,分析了2014年4月6日桂林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特征。结果表明,这次暴雨过程是由缓慢东移的南支槽、西南涡减弱后形成的低槽、弱冷空气共同影响形成的。500 h Pa以下为水汽辐合区,有强的水汽辐合。大气层结处于弱的对流不稳定状态,对流有效位能较小,大气能量较弱。暴雨发生过程中,大气层结变成稳定状态,但整层大气均为湿层。  相似文献   

18.
利用高空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 1.0°×1.0°再分析资料、FY-2C资料等,从天气系统、物理量场、卫星云图等方面对2014年8月23日黔西南州的这次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低层切变和冷空气是此次暴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地面辐合线触发了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中尺度对流云团沿地面辐合线生成与发展,对流云团合并增强是直接造成黔西南州大暴雨的主要原因;850 h Pa水汽通量散度辐合中心沿着地面辐合线自北向南移动影响黔西南州,且降雨落区与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辐合中心相对应。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资料和自动站资料等,从天气形势、物理机制等方面入手,分析了杭州地区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属于低层暖平流强迫类,在弱动力条件、强热力条件下发生。700 hPa以下为强烈的暖湿平流,对建立热力不稳定起主导作用;925 hPa切变与风速辐合、地面倒槽、小闭合高压提供了动力扰动;中层为弱的上升运动区,400 hPa及以上垂直速度明显;500 hPa以下有较强的位势不稳定;此外,来自南海的充沛水汽输送和低层明显的水汽通量辐合区也是此次暴雨产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等对阳高县2015年7月27日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50 h Pa低空,阳高县2015年7月23—26日受暖气团影响,前期降水天气较少,温度较高,大量不稳定能量集聚,有利于后期暴雨天气发生发展;降水开始前,低层西南气流风速逐渐加大,为阳高县源源不断输送水汽;降水天气过程中,整层湿度值明显加大,下湿上干结构逐渐变化,强辐合中心位于中高层;降水开始前,中高度层以上和以下均为明显的下沉和上升运动,低层到高层强上升运动明显,为降水天气提供了有利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