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欧洲EC预报资料,并结降水实况资料,分析2018年7月25日在黑龙江省东部双鸭山地区发生局地强降水的原因。台风"安比"减弱为低气压,并与内蒙上空的低值系统合并,给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中东部带来了大量水汽。不稳定能量在黑龙江中东部地区上空聚集,在双鸭山西部由于受到地形抬升作用,并与热力抬升、低层切变辐合抬升共同作用,从而触发对流云团发生、发展和局地短时强降水发生。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3):246-250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雷达资料和加密雨量站点资料等,对2013年6月29~30日出现在皖南山区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导致这次强降水的主要成因有:热带风暴"温比亚"对副高的顶托作用,激发暖湿气流的北抬,为强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影响中东部地区高层残余冷空气南下,以及西南暖湿气流受到皖南山区的地形抬升作用,为强降水提供了动力条件,改变大气的热力结构和大气的不稳定层结,激发对流性强降水;气流受高山阻挡导致的抬升和分流产生超低空次级环流,大大提升降雨强度与强降水的不均匀性和局地性。  相似文献   

3.
乐静  胡启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9):199-203
利用实况降水资料、MICAPS观测资料、风云卫星红外资料以及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雷达回波等方面对2015年5月7日晚陕南中东部的一次区域性短时强降水过程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此次强降水过程的发生机制和预报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发生在东亚一槽一脊的天气背景下,700和850 h Pa切变线叠加、地面存在冷锋和辐合线、低空西南暖湿气流强盛,为强降水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高空急流配合低层中尺度切变线形成高层辐散、低层辐合形势,为短时强降水过程提供了充足的能量和动力。过程中水汽饱和程度迅速增大,在强烈垂直运动作用下强迫抬升凝结产生强降水,其中水汽主要来自落区上空空气中本身。雷达回波显示,过程中强回波区逐渐形成带状回波,所经过区域出现雷暴大风等灾害天气;同时强降水回波带(≥55 d BZ)在向东南平移的过程中,其自身也有从西南向东北方向的传播移动,造成洋县、旬阳、平利等站出现短时强降水。  相似文献   

4.
利用Micaps实况资料,对吉林省2017年7月13-14日发生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降雨总量大、范围广、强度强、伴有强对流特征、降水时段集中、汇流快、产流急;高空影响系统并不显著,低空影响系统主要是低空急流和副高后部切变;中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高低空急流相配合,并稳定维持,为暴雨区输送了大量不稳定能量和水汽;不稳定能量显著,CAPE的变化与强降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本次强降水过程的水汽输送有2条路径,偏南路径是主要水汽源地,降水前中低层来自二个方向的水汽输送为本次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二者交汇是导致我省中东部产生强降水的原因;由于地形的强迫抬升作用及盆地效应,决定了大暴雨极值中心。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资料和NECP资料对2012年9月11—14日昆明地区的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利于入秋库塘蓄水满足冬春季农牧业生产用水,为典型"低槽冷锋切变"影响过程,500 hPa、700 hPa形势配合较好,前期以孟湾西南气流引导水汽通道,后期以切变后部偏东气流引导水汽通道,水汽通道持续时间长,水汽辐合较强,为强降水提供了较好的水汽条件。低层上升、高层下沉运动,且持续时间长,为此次强降水提供了有力的动力抬升条件。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实况降水资料和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详细分析了2013年11号"尤特"台风暴雨过程的水汽对强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海是本次台风暴雨降水的主要水汽源地。在强降水过程后期,东海水汽分支的汇入给强降水向东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水汽输送幅合主要出现在低层,950h Pa的水汽通量散度幅合区对6h强降水的落区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南边界的水汽输入起主导作用,东边界次之,西边界为水汽输出方。各边界的水汽通量大值区均集中在700h Pa以下。  相似文献   

7.
利用自动气象站资料、Micaps常规资料和T639资料等气象资料,通过天气学和天气动力诊断分析方法,对2017年7月15日周口强降水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北抬、前期能量积蓄是这次强降水形成的主要环流背景;冷空气触发、低空急流配合切变线以及较强的垂直上升速度为此次降水过程提供了动力条件;西南急流带来的充沛水汽,为这次强降水发生提供了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8.
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8月2日辽宁南部地区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前期水汽源地在黄海和渤海,对流层中低层主要是东西向水汽输送,后期经渤海湾持续补充,整层湿度较好,比湿较大,水汽充足;暴雨过程伴随多个中尺度对流云团活动,不稳定能量积聚较高,其发展旺盛阶段对应强降水时段,其所处区对应强降水落区。  相似文献   

9.
利用NCEP资料、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和雷达资料,对2017年8月16—17日营口地区一次短时强降水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冷涡和低层低涡辐合系统造成了此次短时强降水天气;从物理量诊断分析来看,短时强降水需要充沛的水汽;较大的K指数可以作为短时强降水短临预报的指标;中尺度的抬升运动是区别于局地性暴雨与区域性暴雨的重要原因;第一阶段强降水过程中不稳定能量较好,而第二阶段强降水过程中动力抬升条件较好。从雷达图来看,强回波的列车效应造成了此次短时强降水;2个阶段的短时强降水都伴随着中低层的强辐合和深厚的水汽含量。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micaps 3.2数值模式产品剖面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2年4月24—25日发生在德州市的一次春季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是在西风槽和低涡切变线的共同影响下产生的;低涡切变线是强降水产生的直接影响系统,700 hPa和850 hPa的低空急流为强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地面倒槽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探空图、水汽通量、垂直速度和假相当位温等物理量对强降水的发生、发展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micaps实况资料、FY-2E气象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4年6月26日巢湖地区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低空有利形势的配置,地面辐合产生强烈上升运动,进而引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是这次强降水天气形成的直接原因;低层存在着充足的水汽,伴随着低空强烈的辐合和垂直上升运动,为强降水提供了水汽输送条件。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micaps 3.2数值模式产品剖面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2年4月24—25日发生在德州市的一次春季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是在西风槽和低涡切变线的共同影响下产生的;低涡切变线是强降水产生的直接影响系统,700 hPa和850 hPa的低空急流为强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地面倒槽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探空图、水汽通量、垂直速度和假相当位温等物理量对强降水的发生、发展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次旦巴桑  穷达  德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420-11425
利用500 hPa高度场、风场、200hPa高空急流、500 hPa水汽通量散度场、卫星云图和地面观测资料,对2014年2月上中旬西藏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出现强降水天气中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原上冬季强降水与水汽来源和水汽输送路径有直接影响;高空急流轴的方向和位置可以判断主要水汽的来源和输送方向,14 ~ 16日强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是高原南部70° ~90.E,30.N以南的风场上一致的西南风与聂拉木10 mm以上的降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5年10月8—10日普洱市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主要受孟家拉湾低压和冷空气共同作用,持续时间长、降水强度大、影响范围广;700 h Pa西南风低空急流输送孟加拉湾暖湿气流北上,北方冷空气南下与切变线南侧暖湿气流在普洱市交汇,形成持续强降水;充足的水汽条件、低层强烈的水汽辐合,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促使上升运动,为强降水天气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针对2014年12月西藏日喀则地区南部所发生的持续性暴雪天气过程,综合NCEP再分析资料与Micaps常规资料对水汽输送、动力抬升与天气形势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期间西藏处于高空急流入口辐散场区,西风槽前低空急流提供充足的水汽输送与辐合;西藏南部特殊的地形抬升是强降水产生的重要因素;强降水期间气流上升运动明显。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雷达资料对2011年6月15—16日广西来宾地区出现的局地性强降水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原槽、低层切变线、地面静止锋以及西南低空急流是此次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暴雨发生前西南水汽通道的打开及不稳定能量的积累为此次强降雨的产生提供丰富的水汽、能量条件。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发现,强降水落区中低空与正涡度区对应,在强降水发生前有指示意义。雷达资料分析可见,过程期间桂中地区形成了一中尺度对流系统,在速度图上可以看出有明显的逆风区,西南水汽与冷空气相遇在静止锋的区域不断有中尺度对流云团生成,且长时间的稳定少动是导致来宾市局地性强降水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叶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853-5854,5896
利用常规资料和1°×1°的NCEP资料,对2010年8月13日发生在豫北中部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有关物理量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卫星云图分析此次暴雨是两小块对流云东移过程中在豫北中东部合并加强所致,在雷达回波上反映当地上空不断有对流性回波东移北上,且强回波移动速度较慢,卫星云图与雷达回波结合可以提高暴雨的短时预报预警能力;暴雨区上空有较强的上升运动,400hPa负的垂直速度中心与暴雨区相吻合;暴雨区位于850 hPa水汽通量大值区前方、925 hPa水汽通量散度的负值中心内;高能高湿和大气层结不稳定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KY指数≥2时将有强降水发生,总温度的大值中心与强降水中心相配合。分析探空站稳定度参数可知,强降水发生前K指数增大,沙氏指数明显减小,Δθse(θse 850-θse 500)和CAPE值突然增大。  相似文献   

18.
王金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351-1353,1428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和喀什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对2008年秋季10月8-9日克州出现的大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hPa高空伊朗副高东伸北挺,低涡槽南北震荡是造成克州地区大到暴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有力的热力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是强降水产生和维持的机制,水汽中心按3个不同方向向克州地区输送和聚集,暴雨区对流层低层的水汽来自东部,对流层中高层的水汽来自西南、西方两路,3支水汽在暴雨区聚集;卫星云图和喀什雷达资料可做为判断强降水落区落点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MICAPS高空、地面等常规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7月3—4日发生在甘肃酒泉的1次强降水过程的环流背景演变、中尺度环境条件、水汽条件、物理量条件等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h Pa新疆冷槽、700h Pa柴达木低涡是此次强降水发生的大尺度环境条件;酒泉区域内低层相对湿度高、比湿8g/kg以及东南气流向酒泉区域输送水汽等为强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酒泉区域强烈的上升运动和垂直抬升机制为降水提供充足的动力条件;K指数、si指数等的显著变化,也有利于强降水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观测数据、NCEP资料等,对2013年5月14~17日湖南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是由天气尺度系统和中尺度系统共同作用引发的;强降水期间,低空急流的加强、等熵面的下凹以及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两支水汽通道的建立等是强降水形成的物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