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寿宁县茶产业发展现状,针对该县龙头企业带动乏力、茶企经营实力弱、茶园基地建设标准不高、市场建设滞后等问题,提出加大财政投入、持续做好品种结构调整、加强茶叶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强化茶叶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品牌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做好市场建设等对策措施,以促进寿宁县茶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捷  徐有明  高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692-15694,15697
采用SWOT方法分析九江茶叶产业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提出九江茶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包括优化茶叶区域布局,着力培植名优茶区和重点茶区;提高茶产业集中度,统一品牌,培育龙头企业;加大茶叶基地建设力度;建立生态观光示范园,培植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加快茶叶加工设施改造,推行清洁化生产;建立茶叶专门市场,健全营销体系;实施科技兴茶,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加快推进茶叶产业与茶文化的融合,营造产业发展氛围;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保障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山碧 《云南农业》2014,(12):49-50
经过20多年的产业化培植,云龙县茶产业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也存在茶园基础薄弱,管理粗放,单产低;龙头企业不强,产品不精,品牌不响;茶产业组织化、标准化程度不高;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技术服务不到住等问题。为此,提出加强基地建设,提高产业化水平;做强龙头,做响品牌,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宣传推介,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加强茶叶实用技术推广和科技培训的对策措施,以促进云龙县茶产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湖北省十堰地区茶产业发展进行研究,阐述了该地区充分利用生态优势与茶产业特色,大力发展特色茶文化,提高品牌竞争力,助推茶产业与旅游业相互融合,增加就业岗位,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分析了十堰地区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茶叶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与其他产业融合不充分,茶产品知名度不高,龙头企业较少,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同时为做好茶产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提出了促进产业融合、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高市场竞争力、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应用企业战略管理研究SWOT分析工具,对安康富硒茶产业发展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进行态势分析。提出产业提质增效要壮大龙头企业,促进茶企规模化、标准化经营,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职业化、专业化的茶产业人才,组建安康富硒茶品牌联盟,加快茶叶品牌整合,推进三产融合,延伸茶产业链,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开拓茶叶市场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重在产业,产业兴则乡村兴。寿宁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茶产业是寿宁县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第一民生产业”,茶叶是寿宁人民的重要经济来源,关系着寿宁人民的幸福生活。当前,寿宁县茶产业发展面临诸如产业基础建设薄弱、品牌效益不突出、茶文化氛围不浓厚、龙头企业少,带头作用不强、茶企建设用地受制约等现实问题。本文基于寿宁县茶产业现状和现实问题提出了找准市场定位,打造特色品牌;挖掘特色文化,营造茶文化氛围;建立管理体系,严把质量安全;推进生产模式改革,实现合作共赢;扩大招商引资,塑造产业“巨龙”;狠抓产业融合,做强做大茶产业等对策建议。为推进寿宁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茶产业作为传统型特色优势产业,是三产融合发展的综合型产业,对推进区域优势茶叶品牌的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的舒城小兰花为例,分析茶叶市场中出现"柠檬效应"的原因以及在茶叶品牌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境。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创新生产方式、加强市场监督以及提高宣传效率等策略,打造区域农业特色品牌,提升舒城小兰花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该文介绍了青阳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茶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主要包括:扩大名优茶叶面积,提高茶叶单产;改善茶叶加工设施,提高茶叶初制加工能力;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和品牌推介,提高市场知名度等。  相似文献   

9.
茶产业是浙江省江山市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在发展山区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进生态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推动茶产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民增收,对江山茶产业发展基础、发展优势等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指出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优质茶青流向外地市场、茶园产值低、茶叶龙头企业量少“体弱”、区域品牌认可度不高、政策扶持力度小等问题。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科学规划布局、强化龙头带动、加快品牌提升、促进茶旅融合等方面的建议,以期推动江山市茶叶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千岛玉叶”是淳安县茶叶主导品牌,是浙江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是淳安县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为进一步提高“千岛玉叶”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促进淳安茶叶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增加茶农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通过夯实品牌基础、提升品牌内涵、培植品牌主体、加大品牌扶持等手段,尽快做大做强千岛玉叶品牌。  相似文献   

11.
发展茶产业可带动地区提质增效和增加农户收益,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三江侗族自治县利用生态优势,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培育荼产业龙头企业,出台激励政策,促进产品销售,创建核心品牌,加强人才培养等推进荼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三江侗族自治县发展茶产业主要经验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资金保障、引领绿色发展、提高产业品质、完善配套设施.为进一步促进三江侗族自治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应提升产业品质、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加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茶叶作为安徽省特色农产品,其产量和名茶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但面临茶叶品牌知名度不高的困境,不利于市场竞争力提升及长久发展.通过分析安徽省著名产茶区域安庆市茶叶品牌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整合品牌资源、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力度、培养品牌建设专业人才,融合地方文化资源进行品牌建设和推介等发展对策,以期推动安庆市茶产业向品牌化高质量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介绍易武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发展易武茶产业对策措施:抓好茶园基地建设,保护原生态古茶园,加强低产茶园改造;加强手工制作茶培训,加强茶叶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对茶农扶持,对龙头企业扶持,从而促进易武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三产融合的有效产业之一,茶产业不仅能为农民提高收入、改善生活,还在实现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伴随着茶产业的不断发展,茶叶公共品牌价值不断增加。根据三江县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阻碍茶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应立足于自身的优势,进一步打造"三江茶"的品牌特色,建设一批优势龙头茶叶企业,延长茶产业链,促进茶产业三产融合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天津农业科学》2015,(12):80-83
本文从调查信阳毛尖茶核心产区浉河区茶产业的产业规模、产业链、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品牌建设等现状入手,阐述了浉河区作为茶产业集聚区在茶叶生产方面具备的政策、生态、技术等几大优势条件,以及当前茶叶产业存在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栽培水平低等主要问题,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了合理配置茶树品种布局、大力推动机械化生产管理、落实信阳毛尖原产地保护政策、保证茶产品食品安全、深度开发后续产业等一系列提高浉河区茶产业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沈薇  梁晔 《农技服务》2023,(7):108-110
茶产业是桐梓县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和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的绿色产业,对全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为促进桐梓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从产业规划布局、基地建设、宣传推介方面分析桐梓县茶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产业发展中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生产投入高、茶叶加工企业实力弱、财政支持不足、区域品牌知名度不高等问题,从优化产业布局、夯实基础设施、加大技术培训与专业人才培养、加强龙头茶企培育、强化招商引资与政策扶持、加大产业融合与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陕西汉中悠久的种茶历史、独特的文化底蕴、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坚实的产业基础为其茶叶产业集群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当前,汉中茶叶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通过创造良好的集群要素,培育基于汉中茶叶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推广茶叶深加工技术、加强品牌建设、完善技术服务和质检体系、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等策略,增强汉中茶产业竞争力,构筑汉中经济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8.
茶叶产业是余庆县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如今,余庆县茶产业品牌建设和茶叶销售还存在很多不足。对此,本文首先介绍了余庆茶产业发展目标,然后对余庆茶产业品牌建设策略以及多渠道销售模式进行了详细探究,以期促进余庆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产业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茶产业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山区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国家统计数据和项目组对湖北、贵州等地的茶叶种植户和鲜叶加工厂员工的调查数据,从茶业产能与市场需求、国际竞争力与品牌发展、茶叶生产规范化和互联网渗透率等方面分析我国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深入挖掘其原因。研究发现,我国茶产业存在茶叶需求疲软、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力不足、茶叶生产规范化、规模化与组织化程度低和互联网渗透率低等问题,主要是我国茶叶消费增长动力不足、监管体制落实不到位、茶农绿色认知不够、基础设施不完善和龙头企业与知名品牌带动力度不够等因素造成。因此,建议以绿色、高效为发展目标,明确各主体职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品牌资源整合、完善茶叶营销网络、加强科技创新与转化、提高茶农绿色认知水平,以实现我国茶产业"重品质、重安全、重环保、重民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该文主要介绍了吉安市茶叶产业规模、产品结构、品牌效益等方面的现状;吉安市在茶叶基地建设、茶叶品牌创建、培育茶叶龙头企业等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分析了吉安市茶叶产业存在的不足,并针对不足,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吉安市茶叶产业发展的建议。主要包括:做好产业规划、加大品牌宣传力度、促进产业链条延伸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