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卫星云图资料对台风"达维"影响营口地区造成出现特大暴雨的原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8月3~4日营口特大暴雨是受台风"达维"、副热带高压、高空槽3种天气系统共同影响。良好的水汽条件也是此次台风暴雨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低空急流作为纽带,输送大量水汽,暴雨过程中水汽通量散度辐合中心分别对应低空急流的左前方,水汽通道的水汽输送由北向南,水汽通量辐合区与暴雨区对应关系较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辽宁暴雨的产生提供动力条件;暴雨发生在高能舌的顶部;地面辐合线是对流云团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与强降水区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16年5月2—4日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发生在辽宁地区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的物理量场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雨过程高空冷涡区有明显的正涡度向下输送至黄淮气旋所在区域,黄淮气旋上空200~400 h Pa为强辐散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为暴雨的产生和维持提供很好的抬升条件,降雨天气剧烈。此次降雨过程辽宁东南部海面为水汽大值区,水汽输送带由此伸向辽宁地区,风逆时针旋转,急流携带大量东南部洋面的水汽源源不断地向辽宁地区输送,水汽在辽宁地区辐合,有利于暴雨的维持和加强。  相似文献   

3.
利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T639物理量场和EC资料,对吉林省白山地区2016年7月21日—23日白山地区暴雨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南方气旋北上,在气旋过境区域均产生了罕见的暴雨和特大暴雨,由于副高脊线摆动比较明显,且各家模式预报均有所失误。从分析来看:低空西南急流输送暖湿空气,为暴雨提供充足水汽和动力条件,中空急流与干舌配合输送干冷空气,两者叠加增强了大气的不稳定,易产生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4.
梁利  陈而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857-20858,20900
利用常规资料,从水汽条件、低空急流对能量的输送、流场配置和历史相似个例分析等角度,对2011年6月7日发生在广西北部的暴雨过程的暴雨落区和大暴雨落区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00 hPa高空槽东移引导低层切变线和地面静止锋南压至广西北部是造成这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天气形势;西南低空急流为暴雨落区提供充足的水汽,使得暴雨区能量和不稳定能量增加;地面静止锋和低层能量锋区南移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在有利的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的流场配置下,产生了暴雨;暴雨区主要产生在低层水汽通量密集的区域;对历史资料利用相似离度分析表明相似的天气形势下产生的天气现象对预报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NCAR FNL 1°×1°时间分辨率为6 h的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7月16—17日发生在北京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日本海高压是主要的大尺度影响系统;日本海高压与高纬度阻塞高压同相位叠加阻挡高空槽东移,使低压槽长时间稳定少动。同时副高加强北抬,副高西侧西南暖湿气流与低槽后部西北干冷气流在华北地区相遇,造成此次强降水过程;低空急流虽不明显,但华北地区处于高空急流的右后侧,高空辐散条件较好。低层水汽丰富,偏东气流将东海洋面水汽向华北地区输送,2015年第12号台风"浪卡"也是重要的水汽输送源,源源不断的水汽向华北输送,则高温高湿的不稳定能量在华北地区聚集,大气层结处于条件不稳定状态。在暴雨发生前和发生时,假相当位温随高度递减,是有利于强降水的不稳定大气层结。地形对本次暴雨起到了重要的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6.
闵涛  吴筱 《安徽农业科学》2015,(35):280-284
利用常规高空观测、地面加密自动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8月3~4日发生在雅安的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雅安市位于两高之间的辐合带,这为高纬冷空气沿着辐合带迅速南下入侵该市并触发不稳定能量提供了有利的环流条件;南风低空急流有利于南海水汽向雅安市输送,并造成整个雅安范围内暴雨的产生;低空急流下产生的暴雨不要求强烈的气旋性扰动,低空急流可通过水汽输送来促进暴雨区的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形成低层强辐合和高层辐散相耦合的有利动力结构,从而促进并加强大气的垂直上升运动;低空急流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和热力条件.  相似文献   

7.
辽西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急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8月4~5日发生在辽宁西部沿海地区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超低空南风急流给本次特大暴雨提供了主要的水汽;低空南风急流造成了低层大气对流不稳定,为强对流提供了条件;高空西风急流引发高空大气的对称不稳定,促使对流运动向高空发展;高低空急流耦合激发的次级环流有较强的上升运动,使暴雨天气维持。  相似文献   

8.
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8月2日辽宁南部地区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前期水汽源地在黄海和渤海,对流层中低层主要是东西向水汽输送,后期经渤海湾持续补充,整层湿度较好,比湿较大,水汽充足;暴雨过程伴随多个中尺度对流云团活动,不稳定能量积聚较高,其发展旺盛阶段对应强降水时段,其所处区对应强降水落区。  相似文献   

9.
利用Micaps实况资料,从环流背景、物理量场等方面对通化市2015年8月2—4日发生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副高西侧稳定维持的风场切变是造成此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暴雨区区位于冷锋前暖锋后,有利于暖湿空气抬升。本次过程的水汽主要来自黄海和渤海,副高西北侧建立强盛的低空西南急流,为暴雨区输送了充足的水汽和潜在的不稳定能量。暴雨区处于高空急流辐散区,低空急流的左侧,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形成了较强的上升运动。通化市西低东高的地形,低空急流受长白山脉的阻挡,加强了空气抬升作用。比湿≥12 g/kg可以很好地反映暴雨区的水汽条件,比湿≥14 g/kg时间与强降水产生时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温度露点差≤4℃表示有较好的水汽条件,湿层较厚,利于产生强降水。  相似文献   

10.
2019年4月8-9日我国华东地区发生一次暴雨过程,最强累积降水发生在安徽中南部,最大的24h累积降雨量超过70mm。此次强降雨过程受高空槽、低空急流、锋面系统和黄淮气旋共同影响。高空槽引导北方冷空气南下,在对流层低层形成锋面系统。西南低空急流将南海北部和太平洋西部大量水汽向北输送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并在锋生附近产生明显水汽辐合,为强降雨过程提供有利水汽条件。这次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暴雨的发生主要与锋面抬升导致条件不稳定和条件对称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有关;而在安徽南部和浙江北部附近山地地区,地形强迫使西南急流抬升触发强降雨。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观测、加密自动气象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抚顺2014年6月16—18日的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一次连续性降水过程,具有雨量大、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等特点,且降水分布比较均匀。地面倒槽、低层切变线和高空冷涡是形成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此次降水无明显低空急流,850 hPa切变线为降水提供了动力条件,风速辐合为降水提供了水汽条件,同时低层具有较大的比湿和相对湿度场,水汽通量散度值表明水汽输送较好。此次暴雨抚顺地区有较大的K指数和对流有效位能(CAPE),850 hPa有θse高值区,反映不稳定能量条件较好。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观测、加密自动气象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4年8月24—26日抚顺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其降水具有稳定性和对流性混合性特点。地面低压倒槽、低层切变线和500 hPa西风槽是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850 hPa无低空急流,水汽输送条件不利,但高空急流较为明显,高空水平和垂直辐散为降水产生提供了条件。此次暴雨850 hPa底层有较好的比湿场,为降水提供了较好的水汽条件。24—25日抚顺地区K指数达到34~36℃,为降水提供了不稳定能量。降水前期,抚顺处于Ω形假相当位温场高值区内,为降水提供了高温高湿条件。地形对局地强降水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一次黄淮气旋爆发性降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16年5月2—4日的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发生在辽宁地区的一次黄淮气旋爆发性降雨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分析表明:此次降水过程黄淮气旋在东移过程中与高空冷涡相配合,形成深厚的辐合系统,继而产生大范围的强降水天气,西南暖湿低空急流不仅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水汽输送条件,而且为暴雨、大风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此次黄淮气旋暴雨期间能量的水平输送及垂直交换有利于对流的发展,有利于降雨及大风的维持和加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2年7月25—26日天津市西青区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中高纬度地区呈现出"两槽一脊"型,主要影响系统为副热带高压、低空急流以及高空槽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大暴雨天气过程是副热带高压维持不变,在副高西北侧偏南风急流的作用下华北地区有水汽通道形成,来自孟加拉湾源源不断的水汽不断向天津地区输送;特大暴雨天气的对流性和持续性特点较为明显;对流层低层的南风急流强度不断增强,之后短波槽携带大量的冷空气入侵天津地区,推动了垂直运动的发生、发展,有利于特大暴雨天气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卫星、自动站、加密雨量站等资料,对2006年7月31日至8月3日辽宁中南部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动力学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产生的;副热带高压边缘的西南低空急流是向暴雨区输送水汽的重要通道;高空西风槽与副热带高压相结合,引发河北气旋东移北上,是此次暴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王菲  赵聪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896-9898,9947
[目的]研究2010年7月19日单站暴雨过程。[方法]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和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采用天气动力学诊断方法,对2010年7月19日天津大港气象站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从物理量诊断分析来看,西南涡、暖切变线提供的动力作用、副热带高压边缘暖湿气流和高低空急流的水汽输送以及大气层结的对流性不稳定,是2010年7月19日暴雨过程产生的主要原因。另外,降水区处在大的水汽通量辐合区内,降水前水汽通量散度有负值中心,有明显的水汽聚集,为此次暴雨提供了较好的水汽条件。[结论]该研究为当地暴雨天气的预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辽阳地区加密自动站降水资料、MICAPS天气图、FNL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2016年6月发生在辽阳地区的2次短时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短时暴雨过程都存在高空槽及低层切变系统影响,且都有西南急流水汽输送;不同的是过程Ⅰ有源源不断水汽供应,降水时间较长,最终产生大范围短时暴雨天气;过程Ⅱ在冷涡背景下不稳定能量较强,降水强度大,短时内产生大范围强降水天气。  相似文献   

18.
赵钢  杨瑞峰  陈彬  许长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260-11262,11399
利用常规天气图、卫星云图、区域自动气象站、新一代天气雷达等资料对2009年7月8~9日发生在山东省区域性强降水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处于低层大气涡度的强辐合区和垂直速度上升区,西北涡东移过程中切变线生成,地面倒槽向山东伸展,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加强了对流的发展;低空急流是主要的水汽输送通道,为暴雨产生提供了水汽条件。水汽主要来自南海和孟加拉湾。  相似文献   

19.
2008年7月15日辽宁中部地区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晓玉  杨俊玲  孙英歌 《农技服务》2011,28(1):128-129,131
利用高空及地面等各种实况资料的分析,从动力抬升、水汽条件和不稳定能量等对暴雨形成条件及急流与暴雨落区的关系等方面对2008年7月15日辽宁中部地区暴雨天气进行总结,为以后做好暴雨天气及落区的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刘桐义  姚文  张晶  孙丽红  赵晓川  孙瑶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987-10990
[目的]分析2011年第5号强热带风暴"米雷"影响辽宁地区造成局地大暴雨过程。[方法]利用高空地面资料、雷达资料、数值预报资料、加密自动站以及NCEP提供的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第5号强热带风暴"米雷"影响辽宁形成大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热带气旋北上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结果]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打通后形成的高压坝持续维持,迫使"米雷"在登陆山东后部向西北转向;伴随"米雷"形成的低空东南急流将低层的暖湿空气持续向暴雨区输送,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分的水汽输送和层结不稳定条件;暴雨主要分布在高能舌内,高能舌的移动和消失对应暴雨雨带的移动和过程的结束,能量的分布情况对暴雨的落区有一定的指示作用。[结论]该研究为预报业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