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续文国 《中国农业信息快讯》2014,(8S):151-151
伴随着目前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及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对生态及环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集体林权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为了更好的保护民众居住的环境,就需要将生态保护内容融汇到林权制度改革中,更好的发挥该值得的价值。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期间,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目的在于更好的推动社会发展,维护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变革,是发展现代林业和建设林业生态市的重要举措;尤其对太原市来讲,山地、林地和荒山较多,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加快生态建设步伐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了传统的经营权,清晰了产权,保障了收益权,落实了处置权,可以保证林农以主人的方式参与进林地管护中来,从而形成一种林农自发的看管模式。在集体林权制度的推动下,我国很多地区都开始逐渐将生态公益林承包给农户来经营,作为一种公共的资源,生态公益林有着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如何更好的激励、引导和规范林农参与生态公益林的看管,已经成为相关林业界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百色是广西的重点改革地区,近年来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下面就根据百色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生态公益林的实际情况来探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集体林权制度先后经历了5次重大变革,初步形成了我国集体林权制度的基本框架。根据政策引导,落实林权责任,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实现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新集体林权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将集体林地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配给农户,使农民能够切实得到林业经营的权利。但在林权制度的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权利纠纷,而目前我国林权纠纷管理部门在处理纠纷时,缺乏有效的手段,导致管理部门如同虚设。基于此,分析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林权纠纷及原因,以便更好地解决纠纷问题。 相似文献
6.
郭文军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1):72-74
<正>安阳县位于河南省北部,西部为山区,东部为平原,中部环绕安阳市区。全县面积1 201 km2,辖21个乡镇,608个行政村,人口94万。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3万hm2,其中集体林地面积2.2万hm2,国有林地面积146.7 hm2。安阳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目标面积为2.2万hm2。其中,均分到户林地面积为8 746.7 hm2,均股均利林地面积为1.3万hm2,仍由集体统一经营的林地面积为53.3 hm2;解决林地纠纷5起,解决纠纷林地面积82.3 hm2;全县共办理林权证4 244本, 相似文献
7.
我县普遍意义上林改是指国家近年来推行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集体林权一般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四项内容。目前新一轮的林权改革以确认林权到户为主要内容。壶关县的的林业资源丰富,虽然自然气候环境干旱少雨,但经过多年的治理,特别是南水北调之后,我县的生态环境得到大幅度的改善,植被恢复率明显提高,大量有效益有价值的人工林出现,加上有意识的保护,自然林的生态资源也趋于丰富,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林改的实行就显得非常有必要,这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从政府重视、业务培训、制定方案、统一管理等几个方面总结了罗甸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以期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的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宁夏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制约因素,并对生态保护、配套改革、部门职能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深化宁夏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贺州市自全面铺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以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作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林改目标,对其进行了精心组织和周密的部署,贺州市的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文章探讨了贺州市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做法成效及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1.
邢红 《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1(4):3-6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试点示范到全面推进,再到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再到全面深化改革,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谋划改革,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把握改革,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推进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集体林业发展实践具体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集体林业发展中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2.
13.
考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效不仅要注意到它对农村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还要观察它对乡村社会结构的改变力量。溪乡的林改实践虽然取得较大经济成效,但是它在乡村并未取得理想的政治社会效果。林改削弱村庄集体经济,村财收入缺乏可持续性,村庄稳定和发展将面临巨大挑战;林改引发村民之间关系的疏远和紧张,导致村庄内部社会关系出现恶化;“耕者有其山”目标的偏离以及林地对“靠山吃山”农民的意义等因素将使村庄共同体面临瓦解的可能性增加。乡村治理视角下的集体林改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政策价值,值得进一步关注和挖掘。 相似文献
14.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9,(4):14-20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产业基础,以村级集体为组织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固有功能在于提供农村公共产品,其优势在于社会效益良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困境在于:经济发展基础条件匮乏,集体经济组织效能不足,城乡良性互动没有形成,村级集体产业发展呈现去农化倾向。应该依照村级集体经济目标功能调整产业结构,对于集体产权进行精细化改革,确立经营乡村理念,强化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建设,赋权农民集体自主整合村社经济,利用当代信息科技提升村级集体经济质量,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5.
侗族聚居区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以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摸清三江侗族自治县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生态功能和可持续发展状态,从而有效保护、管理和利用森林资源,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定性定量描述法、理论分析法、Delphi法、综合评分法等对三江县的森林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三江县森林资源处于弱持续状态;全县林地资源丰富,空间分布均匀,林地利用率高但生产力低,森林林龄结构不合理,林种结构失衡,人工纯林比例过高,森林生态功能中等.因此,应在政府政策引导下,调动侗族群众参与,充分发挥宗教和传统护林习俗等有利因素,使森林资源得到良好的保护与发展,极大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和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6.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主要载体,其建设进度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实施。文章以湖南省华容县4个典型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为案例进行研究,不同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对地区发展的贡献可能存在差异,本研究在总结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的基础上,从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这5个方面,选取27个指标构建了美丽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华容县4个典型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即村企合作共建模式、渔业发展模式、工业反哺模式和产业发展模式进行实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这4个村的综合得分均已超过2017年华容县美丽乡村建设得分,说明这4个村可以作为4种不同的乡村建设模式起到示范作用;示范村虽都已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但五美目标之间的发展并不均衡,布局美指数和环境美指数都较低;工业反哺模式的石伏村各项指数的实现程度都相对较高,村企合作共建模式的兔湖垸村和渔业发展模式的华兴村紧随其后,而产业发展模式的千和村各项指数的实现程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7.
18.
我国的乡村空心化问题实质上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关系非均衡发展状态的一种空间表现。在城乡经济互通导向下,空心村产业规划中应为来自城市的资金、技术、信息留有空间;而空心村也应借助科技和信息平台更直接的为城市经济服务。城乡空间互置使得在更便捷的城镇用地开拓乡村工业发展空间和将空心村综合开发形成市民游憩空间甚至生活空间成为可能。城乡文化互融有利于城市文化经营理念带动乡村文化复兴与产业化,也有利于城市文化因为传统乡村文化的融入而找到民族性的根基。城乡风貌互补倡导在保持洁净安全前提下,城市风貌和乡村风貌各自的特色塑造。以上方法已经应用于小南京村美好乡村综合示范区总体规划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