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砂糖桔花果期生长发育规律与树体各器官调集营养原则,通过螺旋环割适当减少春梢生长量,再利用环剥抑制早中夏梢抽生克服落花落果,试验结果表明这是一项保花得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线性混合随机效应模型在糖尿病临床试验重复观测数据中的应用,在病人初始入组时,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得到重复观测的血糖数据,根据数据的图示以及它们具有相关性的特点,采用线性混合随机效应模型拟合数据,通过参数和标准误差的估计构造检验统计量。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给出一种能较客观地评价临床疗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螺旋环剥、环割处理对龙眼幼树的控梢促花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龙眼树主干进行螺旋环剥、环割,研究两种不同处理在龙眼控梢和促花上的效应,结果表明,在重庆地区,适度螺旋环剥是大乌圆结果幼树控冬梢、促花较理想的技术措施;石硖、蜀冠幼树采用环割控梢促花效应最好;对于晚秋梢抽发较多的植株,大乌圆于11月中旬短剪后进行螺旋环剥处理,石硖和蜀冠短剪后环割处理,是争取翌年增加产量较好的一项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4.
5.
关于正交试验设计的重复试验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计算机进行大量随机模拟试验,揭示了在正交试验设计时因素水平差异显著与否,主要取决于试验效应的平方和与随机标准差,并推导出随机误差临界值近似计算公式:σ≈θ·r·m·∑α2k(a-1)·[Fα((a-1),fe)-1]。其正确性经随机模拟得以验证。建议做正交试验时尽可能设置2次重复试验。图3表3参10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杉木树高与胸径的关系,为杉木树高测量提供支持。【方法】收集688组有效杉木研究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构建树高(H)和胸径(DBH)的线性基础模型,同时考虑林分密度效应和海拔效应,在R 3.2.2软件中拟合混合模型,比较基础模型和2种混合模型的赤池信息规则(AIC)、贝叶斯信息规则(BIC)和-2倍对数似然值(-2log lik),在此基础上,引入误差效应方差协方差矩阵及指数函数、幂函数和恒等式函数,筛选较好的混合模型;基于独立验证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选取R~2、|E|、RMSE3个评价指标对模型精度进行评价。【结果】固定模型的AIC=2 089.731,BIC=2 102.151,-2log lik=2 083.732,均大于混合模型,即混合效应模型拟合效果优于固定模型;考虑模型误差效应方差协方差矩阵,加入恒等式异方差函数能够显著提高模型的精度,且含有不同随机参数的混合模型精度不同,引入海拔随机效应的混合模型拟合精度(R~2=0.804 4,|E|=1.553 9,RMSE=2.143 0)高于含有林分密度效应的混合模型(R~2=0.797 0,|E|=1.576 6,RMSE=2.183 0)。【结论】考虑随机效应的混合模型既能反映杉木树高的总体变化趋势,还能体现不同组分间的差异,在估测精度和通用性上均优于固定模型。  相似文献   

7.
在琯溪蜜柚上采用累旋环割技术进行保果试验,结果表明,此项技术能显著提高幼旺树的着果率和产量,改善果实内在与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8.
芙蓉李幼旺树环剥、环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幼树易旺长,而多数李园管理较粗放,若冬季修剪不当,则进入结果期晚,果个小,经济效益不高。通过环剥、环割等方法能有效抑制李树旺长,增加果个和产量,为此笔者在2001~2002年进行了夏季幼旺树环剥、环割试验。  相似文献   

9.
环割控制冬梢、促进成花在生产上很少利用。但是 ,龙眼环割控制冬梢、促进成花在大乌圆品种上效果良好 ,并有促花作用 ,其冬梢抽生率为 4 75 % ,成花率为 84 96 %。  相似文献   

10.
应用2015年调查的黑龙江省江山娇实验林场48块杂种落叶松人工林样地的4129株样木数据,分析了冠幅(CW)与胸径(DBH)的相关关系,选出较好的冠幅—胸径线性关系模型作为基础模型;经过再参数化分析,选入对冠幅影响较大的单木因子和林分因子构建冠幅的通用线性模型;再采用混合效应模型的方法建立精确的冠幅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冠幅与胸径呈较好的线性相关,冠长率(CR)、高径比(HDR)和林分断面积(BAS)对冠幅的影响最大,最终构建了样地水平的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为杂种落叶松人工林单木冠幅预测模型。模型的修正决定系数Ra2为0.6567,比基础模型(Ra2为0.5701)增加了15.19%;均方根误差(RMSE)和赤池信息准则与基础模型相比,均减少了10%以上;模型采用留一交叉验证法进行检验,其平均绝对偏差(MAE)为0.3491 m、平均相对偏差绝对值(MAPE)为18.36%,拟合效率(EF)为0.6164。考虑该模型的实用性,基于留一法,利用随机抽样,对比分析了不同样本量(2,3,4,…,30株树)对随机效应校正下的模型预测效果,结果表明每个样地随机调查5株树的冠幅,即可达到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1.
2011年从云南、广西、广东等地选择黄梁木幼树40株,2014年5月在广东雷州开展了家系造林对比试验,2015年1月的调查结果表明:树高、地径、冠幅、枝下高、冠高比、冠径比等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极显著,性状家系遗传力均达到0.5以上,家系间选择潜力大;根据性状相关分析和回归检验判断,地径、树高、枝下高对材积指数的影响最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材积指数主要性状指数方程。以10%的入选率选出4个优良家系,4个优良家系的地径、树高、材积指数、枝下高、冠径比和冠高比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20.15%、20.49%、46.20%、9.98%、2.45%和-8.95%。  相似文献   

12.
两种方法对玉米几个主要数量性状遗传效应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采用7个自选系、7个外引系、外杂选系和按NCⅡ组配的49个杂种F1组合为研究材料。对差异显著的7个性状应用混合线性模型、配合力两种分析方法对遗传方差和遗传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混合模型分析穗行数与生育期2个性状揭示了显著的加性和显性效应,单株粒重、穗粗、行粒数、百粒重、灌浆期等5个性状只揭示了显著的显性和加加上位性效应;而配合力分析是在加-显遗传模型基础上进行的,只能揭示加性和显性效应。两种分析方法所得各遗传方差分量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其差异因性状而异。分析表明,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方法对剩余方差分量或(和)加性遗传方差分量估算不同而引起的。广义遗传力差异大小是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而引起;狭义遗传力差异一部分是基因与环境的互作,另一部分却是两种方法所估算的加性(加加上位性)遗传方差不同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黄伞液体培养基的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液体培养方法,筛选出黄伞较优的碳源、氮源,设计三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筛选黄伞的最适培养基。结果表明,最适培养基为马铃薯20%、红糖1%、酵母膏0.2%、K2SO4 0.1%、KH2PO4 0.2%、VB2 0.001%,按此试验方案进行培养,黄伞菌丝体的产量为17.52g/L。  相似文献   

14.
对5%锐劲特SC及其混配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施用5%锐劲特SC30~40ml对水稻二化螟防效及保苗效果、增产效果均较好,且持效期长,是目前防治二化螟的较为理想的药剂。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提升种子发芽检测结果的稳定性,以2个玉米品种(‘郑单958’、‘农大87’)和2个小麦品种(‘济麦22’、‘山农21’)为试验材料,设计制作喷淋发芽箱,包括3×2组喷淋头、塑料软管、水泵和定时器,种子无需消毒处理,直接放入发芽箱,开始定时定量喷水,每次喷淋持续1 min,6组喷淋头,每次喷水量共计1.9 L。首先筛选玉米和小麦种子发芽适宜喷淋间隔时间,并比较不同品种、不同活力种子、不同测试时间和不同人员操作的条件下,种子发芽检测结果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玉米和小麦种子适宜的喷淋间隔分别为3和4 h,喷淋发芽法检测到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或简易活力指数(SVI)与卷纸发芽法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但带菌率显著降低(P<0.05),该方法不必对种子提前消毒,发芽期间水势稳定。多时间点、多人验证结果均表明,喷淋发芽法的检测结果稳定一致,任意2次试验间的差距均在国家种子检测规程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蛋白高度动态变化规律,估计该性状不同周龄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系数,以高产蛋鸡白来航鸡与地方鸡鸡种绿壳蛋鸡构建F2资源群体,采集资源群体蛋白高度数据18 624条,应用约束最大似然算法分析表型方差组分。结果表明,混合线性模型的固定效应宜包含批次和亲代品种效应;资源群体蛋白高度遗传力为0.17~0.30;不同周龄蛋白高度表型相关系数为0.22~0.43,遗传相关系数为0.58~0.97,相邻周龄遗传相关系数较高。结果显示资源群体蛋白高度遗传力属于中等偏下,通过中长期选择才能有效获取遗传进展;蛋鸡分离群体蛋白高度不同周龄之间表型值差异不大、遗传相关系数较高,选择1~2个时间点足以代表全期蛋白高度水平。  相似文献   

17.
对幼龄妃子笑荔枝树进行螺旋环剥、抹去第一批花穗、疏花穗及短截花穗等综合处理,结果表明,这些措施均能促进短花穗的形成,提高雌雄花比率,增加雌花盛开次数及延长雌花盛开期,能明显地提高座果率。  相似文献   

18.
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对长白落叶松一级枝条数量进行研究,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7块标准地49株枝解析样木的596个一级枝条测定数据,利用SAS 9.3软件中的PROC GLIMMIX模块,建立了基于Poisson分布的一级枝条数量的最优基础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树木效应,构建每半米段一级枝条数量的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并利用AIC、BIC、-2log likelihood以及LRT检验对收敛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任意参数组合的混合效应模型的拟合效果均好于传统模型,最终将含有DINC、LnRDINC、RDINC2这3个随机效应参数的模型作为长白落叶松每半米段一级枝条数量分布的最优混合效应模型。模型拟合结果显示,LnRDINC、CL的参数估计值为正值,DINC、RDINC2、HT/DBH、DBH的参数估计值为负值,每半米段一级枝条分布数量在树冠范围内存在峰值,模型的确定系数R2为0.669,拟合的平均绝对误差为2.250,均方根误差为3.012。从总体上看,所建立的一级枝条分布数量混合模型不但可以反映总体枝条数量的变化趋势,还可以反映树木之间的个体差异,说明广义线性混合模型确实可以提高模型的模拟精度。所得出的混合模型可以很好地预估该研究区内人工长白落叶松每半米段一级枝条数量的分布情况,为定量研究长白落叶松树冠构筑型和三维可视化模拟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对新收获的有休眠包衣棉种中棉所46进行热处理,研究热处理前后棉种发芽率和电导率等的变化.结果表明,热处理使棉种发芽率升高,初次芽率下降,电导率值上升,电导率增加速率在浸泡8~10 h时出现转折,电导率的增速更能代表包衣棉种的活力水平,热处理前后种子的活力水平相当,热处理后略高于未处理.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环割对油茶春梢萌发期营养生长及养分调控的影响及养分与春梢生长特性的关系,以7年生无性系油茶为材料,进行360°环割、180°环割和不环割3种不同环割量试验,于环割口愈合前后分别测定叶、根有机及无机养分,调查春梢叶片表型、新梢长度及粗度等性状特性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阐明油茶春梢生长与养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360°环割抑制了春梢生长,使单叶面积、新梢长度和粗度分别降低了9.47%、24.12%和20.55%,而180°环割对春梢生长影响不明显;(2)环割口愈合前,环割对油茶叶片氮的积累有抑制作用,对叶片磷、钾含量及根系氮、磷、钾的积累均有促进作用,环割口愈合后,环割对根、叶磷的积累影响不明显,但对氮、钾积累的抑制或促进作用仍然存在;(3)360°环割能明显促进油茶春梢叶片对可溶性淀粉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抑制春季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向根系运输;(4)油茶冬、春季叶片中氮、磷含量越高越有利于春梢生长,冬、春季根中氮、磷、钾养分含量高则始终不利于春梢生长,而春梢生长差会进一步影响根系有机营养的积累。可见环割促进了油茶叶片对磷、钾的积累,抑制了叶片对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