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目的]明确扶桑绵粉蚧在广西的发生为害现状,为扶桑绵粉蚧的有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市级地图,从各市区及其主要区(县)随机选取5个有朱槿绿化带的调查点,在每个调查点的朱槿绿化带中采用等距取样法选取5个1 m×10 m的样方,以目测法调查每个样方中朱槿上扶桑绵粉蚧的数量及为害程度.[结果]广西境内14个市215个调查点中有117个调查点未发现扶桑绵粉蚧,为害等级为1、2、3和4级的调查点分别有25、35、27和11个.14个市中,除桂林市未发现扶桑绵粉蚧外,其余13个城市均有分布,崇左、防城港、梧州和北海市受害最严重,其中崇左市朱槿受侵染率高达92.9%,平均虫口量达2534.6头/株;防城港市朱槿受侵染率为83.5%,平均虫口量为2976.2头/株;河池市是除桂林市外侵染率最低的城市,侵染率为5.6%,平均虫口量为27.6头/株.在所有的调查点中,虫量较多、为害严重的发生地大多为菜市场和住宅小区附近的朱槿绿化带.[结论]扶桑绵粉蚧已在广西多个城市成功定殖、扩散蔓延,并在崇左和防城港市呈暴发成灾的趋势.为避免扶桑绵粉蚧进一步传播和为害,应加强朱槿苗木管理,切断传染源,并加强疫区监测,及时防控,避免暴发成灾. 相似文献
2.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Tinsley是一种新入侵我国的危险性害虫,属于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其寄主范围广,危害扶桑、驳骨丹、攀地菊和牡丹花等园林绿化植物,以及对棉花和番茄等多种农作物的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本文从发生为害、生物学特性及危害特点等方面对钦南区发生的扶桑绵粉蚧进行调查和描述... 相似文献
3.
4.
扶桑绵粉蚧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外来入侵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危害棉花、扶桑、番茄、向日葵、南瓜等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作物,极易随人为活动传播扩散,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安全。本文从气候条件、寄主植物及人为因素等方面,阐述扶桑绵粉蚧入侵辽宁省的风险,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扶桑绵粉蚧为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为快速有效地扑灭扶桑绵粉蚧疫情,遏制疫情扩散,浦东新区研究了该虫的发生情况,分析了其风险,并依此提出了有效防控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8.
安徽省扶桑绵粉蚧疫情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安徽省2011年发现的新入侵害虫——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的发生及防治情况。目前扶桑绵粉蚧在安徽省的阜阳市颍州区、安庆市大观区、迎江区有发生,在行道树及棉花上发现扶桑绵粉蚧的为害。论文介绍了扶桑绵粉蚧在安徽省的发生分布情况及采取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扶桑绵粉蚧是我国农业、林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云霄县于2009年对扶桑绵粉蚧的发生为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扶桑绵粉蚧的寄主、形态特征及发生为害特点,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采用点滴法测定了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在2.0×105、2.0×106、2.0×107和2.0×108个/mL4个浓度的分生孢子液对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若虫和成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对扶桑绵粉蚧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在分生孢子液2.0×108个/mL浓度时对若虫和成虫的致病力最强。扶桑绵粉蚧1龄、2龄、3龄若虫和雌成虫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2.10±0.06)×106、(2.43±0.06)×106、(3.20±0.06)×106、(3.54±0.06)×106个/mL,致死中时间分别为(4.52±0.17)、(5.34±0.51)、(6.12±0.35)、(6.48±0.32)d。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温度对扶桑绵粉蚧种群动态的影响,为该虫的防治提供帮助。[方法]建立试验种群,并用棉花饲养,观察记录种群的主要参数。[结果]组建了24、27、30℃下扶桑绵粉蚧试验种群特定年龄和繁殖力特征生命表,获得了该虫世代平均历期、各虫期/年龄存活率、寿命、产卵期、单雌产卵量、性比、净增值率、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种群增长趋势指数、存活率曲线类型、日产雌量曲线类型等10余个实验种群参数,揭示了温度对该粉蚧生长发育、寿命和生殖力的影响。[结论]在适宜温度条件下,扶桑绵粉蚧繁殖潜力大,种群增长速度快,易暴发成灾。该研究结果为扶桑绵粉蚧的种群动态调查、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病原真菌防治扶桑绵粉蚧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了扶桑绵粉蚧的5种虫生真菌,分析了粉蚧感染真菌的状况,基于26S rRNA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一种子囊菌(Ascomycota.sp)在扶桑绵粉蚧中的侵染率最高,达66.7%。粉蚧趋于感染多种真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分离培养出的5种真菌中,4种隶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而另一种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真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可用于棉花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化学防治的高效药剂.[方法]采用喷雾法测定了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2.4%螺虫乙酯悬浮剂、3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60%烯啶虫胺·吡蚜酮水分散粒剂、40%噻虫啉悬浮剂5种农药制剂3个浓度对棉花粉蚧3龄若虫的防效.[结果]5种药剂防效在7 d内随时间延长总体呈上升趋势.处理后7 d,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3000倍液对棉花粉蚧的防效达91.67%,22.4%螺虫乙酯悬浮剂500倍液的防效达92.08%,3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60%烯啶虫胺·吡蚜酮水分散粒剂2500倍液、40%噻虫啉悬浮剂100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98.67%、94.53%、92.83%.[结论]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2.4% 螺虫乙酯悬浮剂、3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60%烯啶虫胺·吡蚜酮水分散粒剂、40%噻虫啉悬浮剂5种农药制剂对棉花粉蚧均具有良好防效,可用于该蚧的防治.该研究为棉花粉蚧的化学防治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扶桑绵粉蚧钙调蛋白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对生物体内多种Ca2+依赖的细胞功能和酶体系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为研究扶桑绵粉蚧的信号转导受体蛋白,首次克隆了扶桑绵粉蚧钙调蛋白基因PsCaM的cDNA全长序列,其开放阅读框(ORF)包含447bp的片段,编码148个氨基酸。PsCaM基因由3个内含子和4个外显子组成。3个内含子的长度分别为73、81、72bp,分隔的4个外显子的长度分别为33、133、183、98bp。功能域分析结果显示:该蛋白具有2个EF-hand结构域,有13个Ca2+结合位点;该蛋白的理论等电点是6.21,属于稳定蛋白,且没有跨膜区域;通过同源建模获得了其蛋白的三维结构。多序列比较显示,PsCaM基因相对较保守。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防治扶桑绵粉蚧的理想药剂在室内选用1种化学药剂和3种植物源药剂对扶桑绵粉蚧成虫进行了药剂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种药剂对扶桑绵粉蚧成虫的致死作用均与浓度成正比即浓度越高杀虫效果越好各药剂均对扶桑绵粉蚧均具有良好的触杀杀虫效果且扶桑绵粉蚧成虫对?种供试药剂的敏感程度依次为:5%啶虫脒乳油〉5.7%氟氯氢菊酯乳油〉0.3%印楝素乳油〉18%氧化乐果乳油〉1%鱼藤酮乳油〉1.3%苦参碱水剂〉1.9%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比较?种药剂触杀和内吸处理条件下发现啶虫脒和印楝素的杀虫效果明显好于其他3种植物源药剂的药效持续性明显好于化学药剂,啶虫脒、印楝素均可以作为防治扶桑绵粉蚧的备选药剂其中印楝素可作为扶桑绵粉蚧绿色防治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寄主对扶桑绵粉蚧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方法]观察了棉花、烟草、马铃薯、扶桑4种寄主上扶桑绵粉蚧发育历期和产仔量。[结果]取食4种寄主的扶桑绵粉蚧各虫态历期、世代历期、雌成虫繁殖能力均不同,棉花、烟草、马铃薯、扶桑上世代历期分别为30.2、28.2、37.3、27.7d,单雌总产仔量分别为626.0、417.2、552.5、183.2头。以棉花、烟草、马铃薯为食,扶桑绵粉蚧种群增殖能力增强。[结论]该研究为不同寄主植物上扶桑绵粉蚧的调查、预测预报和防治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寻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对高温干旱的适应性,在37,39,41,43,45℃,相对湿度20%,30%,50%,70%,90%的条件下对扶桑绵粉蚧雌成虫进行了处理试验,并对扶桑绵粉蚧存活率及发育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存活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37~43℃条件下,扶桑绵粉蚧存活率与处理时间长短无关,在45℃条件下,处理时间越长扶桑绵粉蚧存活率越低;不同空气相对湿度条件下扶桑绵粉蚧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 >0.05),但空气相对湿度对扶桑绵粉蚧发育历期存在明显影响,即相对湿度高发育历期短,相对湿度低发育历期长;根据试验结果来看,扶桑绵粉蚧在新疆高温、干旱的环境条件下是可以存活的,并可以在野外完成各虫态的正常生长发育,顺利越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