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常规复合肥和配方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水稻的施肥提供科学合理的施用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设计不同N、P_2O_5、K_2O配比肥料对肥料的利用率以及对水稻不同生长期的影响。采用大区无重复设计,分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2个大区共8个处理。【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的水稻产量高于常规化肥,产量增加202.5kg/hm~2,同时,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对比,除氮利用率略低外,磷、钾平均利用率提高3.65%、6.05%。【结论】与常规施肥对比,测土配方施肥可提高水稻产量和除氮肥料利用率,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优于常规化肥,可大力推广水稻配方施肥。  相似文献   

2.
不同基础地力土壤优化施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目的】研究江汉平原地区不同基础地力土壤和优化施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以江汉平原水稻主推品种丰两优香一号为试验材料,通过3年田间小区试验,考察分析土壤基础地力不同的稻田优化施肥、农民习惯施肥和不施肥处理的产量、氮肥贡献率、土壤氮素依存率和氮肥利用率等的差异。【结果】土壤基础地力不同的稻田均是优化施肥处理的产量最高,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比较,高地力和低地力稻田优化施肥处理的产量分别平均提高6.9%和5.0%;与不施肥处理比较,产量分别平均提高17.3%和30.3%。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比较,优化施肥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大幅度提高。高地力稻田土壤氮素依存率高、氮肥贡献率小、施肥增产的潜力小;低地力稻田土壤氮素依存率低、氮肥贡献率大、施肥增产的潜力大。【结论】优化施肥可以降低水稻产量对土壤基础地力的依赖,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肥处理对火龙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施用不同肥料类型,并结合不同施肥方式,探寻可提高火龙果产量及提升果实品质的最优肥料类型及施肥技术组合。【方法】以盛果期果龄的金都1号品种为材料,将复合肥采用常规土壤施肥与采用滴灌施肥进行对比试验。【结果】等同肥料用量及配比条件,采用水溶肥滴灌施比肥料常规土施每667m~2增产190.1kg,增长11.2%;挂果数和成果数分别增加589个和776个,平均单果重0.45 kg,增加0.04 kg,产量商品果率增加3.8%。【结论】在等同的施肥水平和配方条件下,复合肥采用滴灌施用技术,比肥料常规土壤施肥方法可提高火龙果产量、质量和商品性,并促进春梢早萌发,增加座果及成果的数量,较好地培养健康枝条的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残留肥料氮在不同肥力土壤中的去向。【方法】采用15N标记田间微区试验法研究小麦-玉米轮作下,施用的肥料氮在3种长期(19年)不同施肥处理土壤(不施肥土壤,No-F;施用氮、磷、钾化肥土壤,NPK;有机无机配施土壤,MNPK)连续3季作物收获后的去向。【结果】NPK和MNPK处理土壤3季作物对标记氮肥总利用率分别为57%和65%,均显著高于No-F处理土壤(28%)(P<0.05)。No-F、NPK和MNPK处理土壤随后两季(第二季和第三季)作物对第一季收获后残留氮肥的利用率分别为17%、15%和8%,其中No-F处理土壤第三季作物对残留肥料氮的利用率为7%,显著高于NPK(2%)和MNPK处理(3%)。3季作物收获后,No-F、NPK和MNPK处理土壤施入氮肥在土壤和作物系统的总回收率分别为50%、77%和84%,损失率分别为50%、23%和16%。3季作物收获后三供试土壤标记氮肥残留率均约为20%,且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结论】长期平衡施肥尤其长期有机无机配施可显著提高肥料氮利用率,降低氮肥损失。  相似文献   

5.
缓释氮肥一次性施肥对单季稻氮素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缓释氮肥一次性施肥的单季稻氮肥减施和稳产效应,筛选适宜于单季稻一次性施肥的缓释氮肥类型。【方法】2013—2016年在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太湖新城和金华市蒋堂镇分别布置11个缓释氮肥一次性施肥田间小区试验,比较树脂包膜尿素(RCU)、聚氨酯包膜尿素(PCU)和稳定性肥料(NIU)等缓释氮肥一次性施肥处理(氮肥用量225 kg·hm~(-2))与常规分次施肥处理(尿素Urea,种植大户常规施肥,270 kg·hm~(-2))在单季稻产量、土壤氮素供应特征和水稻氮素吸收特征、氮肥利用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多点试验汇总结果表明不施氮肥处理(N0)的水稻产量为Urea处理的83.9%,3个试验点Urea处理的平均氮肥利用率为19.2%—20.1%。3种缓释氮肥一次性施肥处理单季稻平均产量与Urea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2)RCU和PCU处理在林城和太湖新城试验中地上部氮含量、氮素吸收量与Urea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NIU处理在太湖新城试验中地上部氮含量著低于Urea处理。金华试验点籼粳杂交稻品种试验中3种缓释氮肥处理稻谷中氮含量都明显下降。(3)RCU处理单季稻平均产量显著高于PCU和NIU处理,多点试验中产量变异系数较小,水稻生长后期土壤铵态氮含量和植株氮素吸收强度都高于Urea处理,氮肥利用率比Urea处理提高了2.8—9.0个百分点。【结论】基于现阶段土壤基础肥力和常规施肥量,采用RCU、PCU或NIU一次性基施,氮肥用量比现阶段常规施肥量减少16.7%时,可以满足单季稻一次性施肥要求。  相似文献   

6.
配方施肥对桂西中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开展配方施肥对桂西中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影响试验,为稻作区农民对桂西中稻种植科学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9个处理,3次重复,27~个小区。各施肥处理通过尿素、钙镁磷肥、氯化钾中有效成分N、P_2O_5、K_2O施用量不同,对比分析施肥方案以及肥料的利用情况。【结果】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处理、缺氮处理和不施肥(ck)的中稻生育期缩短2~3d,对中稻的株高、亩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主要经济性状值的提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配方施肥产量最高,为8716.7kg/hm~2,较常规施肥增产5.23%,比它相对应的缺氮、缺磷、缺钾处理的中稻产量分别增产33.65%、7.27%、13.90%,且达到显著以上水平。水稻配方施肥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比常规施肥提高4.69%、3.64%、10.88%。【结论】配方施肥能有效改善中稻的生育状况,可不同程度的提高氮、磷、钾肥肥料利用率,对中稻产量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寻南方烟区坡地烤烟水肥一体化减量施肥管理模式。【方法】以当地常规水肥管理为对照,研究了水肥一体化减量施肥对坡地烤烟干物质积累、氮钾吸收与分配、肥料利用率及土壤养分平衡的影响。【结果】两年的试验结果显示,应用水肥一体化管理的烤烟,在肥料减量的情况下,其干物质积累、氮钾吸收量仍然高于对照,且显著提高了肥料利用率,降低了养分盈余和平衡系数。水肥一体化肥料减量20%的T2处理,成熟期干物质积累比常规水肥管理年均增加22.28%,伸根期对氮钾吸收促进最显著,分别比CK提高92.64%和83.23%。T2处理的氮肥表观利用率、当季回收率和经济利用率分别比CK增加20.98、14.6和8.6个百分点,比肥料等量的T1处理还高15.25%、16.15%和17.64%,钾肥偏生产力平均增加35.02%,表观利用率、当季回收率和经济利用率与CK的最大差异出现在2017年,达80.62%、105.6%和126.03%。从土壤养分平衡来看,水肥一体化模式增加了作物携出量、降低了养分盈余,减量施肥的T2、T3处理与CK相比,氮素盈余量分别降低49.3和54.6 kg·hm~(-2),养分平衡率下降93.85和103.16个百分点;钾素平衡以T2表现最优,盈余量比CK减少86.69 kg·hm~(-2),平衡率下降158.75个百分点。【结论】综上所述,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下,坡地烤烟种植适当减少肥料用量、增加追肥比例,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土壤养分盈余。  相似文献   

8.
不同磷钾用量对平南县水稻产量影响及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摸索平南县水稻最适宜磷、钾肥施用量,为平南县水稻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平南县选择两种类型的沙泥田进行水稻不同磷、钾肥的施用量试验,探索不同磷、钾肥用量与水稻产量的关系,以及对土壤有效磷、速效钾的影响,并利用肥料效应回归方程构造平南县水稻磷、钾肥适宜用量模型。【结果】平南县水稻磷、钾肥适宜施用量为52. 5kg/hm~2、97. 5kg/hm~2。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主要性状、产量及土壤环境和地力的影响,探索有机无机肥配施中纯氮的适宜配比。【方法】在南方双季稻田进行田间试验,按随机区组设计,在等氮、磷、钾量条件下,通过设置氮磷钾化学肥料(T_1)、80%化肥+20%有机肥(T_2)、60%化肥+40%有机肥(T_3)、20%化肥+80%有机肥(T_4)、有机肥(T_5)和不施肥(CK,T_6)6个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间水稻的产量、有效穗数、秸秆干重等差异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20%~40%有机肥纯氮供应比例的施肥处理能够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降低秸秆干重6.1%~6.9%,氮肥农学效率较高;土壤pH值变化不明显,能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6.9%~31.5%。【结论】有机无机配施有利于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有机无机肥配施中纯氮供应比例在20%~40%间对提高水稻产量和降低氮肥环境负效应的综合效应最佳,肥料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贵州黄壤区辣椒轻简化栽培高效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在贵州典型黄壤区进行3种缓释肥(稳定性肥料,硝基双效肥料,控释肥料)在辣椒上的施用试验,研究其对辣椒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的影响。【结果】施用3种缓释肥处理辣椒产量提高14.3%~19.4%,显著高于习惯施肥和不施肥处理;辣椒氨基酸含量比习惯施肥高8.9%~22.7%,粗蛋白含量高2.4%~10%;辣椒叶片、茎秆、果实养分含量和辣椒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均得到提高。【结论】施用3种缓释肥能显著提高辣椒产量,改善辣椒品质,提高辣椒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当前生产条件下不同作物施肥效果和肥料贡献率研究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1  
【目的】研究在当前生产条件下化肥施用对不同作物产量的影响,明确化肥对不同作物产量的贡献率及肥料的农学利用率现状。【方法】2006年至2008年在湖北省分别布置水稻、小麦、油菜和棉花的田间肥效试验251、47、62和26个,分析研究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农作物的增产效果,以及目前不同作物的肥料贡献率和肥料农学利用率现状。【结果】目前农作物平衡施用氮、磷、钾肥的增产效果显著,但不同作物的施肥效应差异较大。与不施肥相比,水稻、小麦、油菜和棉花平衡施用氮、磷、钾肥分别平均增产2269、2200、1438和1617kg·hm-2,增产率分别为46.7%、109.8%、173.7%和68.6%;相对应的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29.6%、48.6%、56.2%和38.0%,肥料农学利用率分别为7.2、7.7、4.0和3.0kg·kg-1。【结论】现代作物产量的提高和维持必须依赖肥料的施用,并且应该根据不同作物的施肥效应合理配置肥料资源,同时在保证农作物高产的前提下,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氮肥及其与秸秆配施在不同肥力土壤的固持及供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在有机物料和无机氮肥的配施条件下,研究氮素在土壤中的固持与释放过程,以期达到土壤供氮与作物需氮相一致的目的。【方法】以长期定位试验不同施肥处理土壤(不施肥,NF;施用氮磷钾化肥,NPK;厩肥与化肥配施,MNPK)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化学氮肥及其与秸秆配施在不同肥力土壤中的固持与供应。【结果】与未施氮肥(对照)相比,单施尿素对NF处理土壤小麦籽粒产量无显著影响,而显著提高了NPK和MNPK处理土壤小麦籽粒产量;MNPK处理土壤氮肥利用率(67%)显著高于NPK(56%)和NF(19%)处理土壤。与施用氮肥处理相比,秸秆与尿素配施显著降低了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率,但MNPK处理土壤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11%)仍显著高于NPK处理(7%);秸秆与尿素配施降低了当季小麦对施入氮素的吸收利用,小麦收获时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有79%-88%施入的氮素未被吸收利用。【结论】有机肥与化肥长期配施在协调土壤氮素供应,提高作物产量及氮肥利用率方面具有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双季稻种植制度下,连续3年施肥与不施肥对不同肥力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土壤氮磷钾表观平衡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为不同肥力土壤基础地力培育及土壤肥力维持和提升提供参考。【方法】从32年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定位试验的不施任何肥料(CK)、施氮磷钾肥(NPK)和氮磷钾肥配施稻草(NPKS)处理采取土壤,分别代表3种不同肥力水平,设置连续3年施肥与不施肥处理的盆栽试验,监测双季水稻产量、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和土壤氮磷钾养分的变化。【结果】在试验期间,不同肥力土壤的早晚稻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均表现为:NPKS处理土壤NPK处理土壤CK处理土壤,且随着试验年限的延长,不同肥力土壤之间的差异呈逐渐缩小趋势,到试验第3年,不同肥力土壤之间的差异变得不显著。无论施肥或不施肥,初始肥力越高的土壤经3年6季水稻种植,由作物收获带走的氮、磷、钾养分越多。不同肥力土壤在连续施肥条件或不施肥条件下,肥力养分变化规律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与水稻种植体系中养分输入-输出平衡状况有一定关系。【结论】初始肥力越高的土壤如果连续不施肥,其基础地力下降得越快。因此,对于地力水平较低的土壤应注重合理施肥,培育和提高农田土壤肥力和基础地力;地力水平较高的土壤也应注意高效合理补充养分,以维持土壤较高的肥力水平和持续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罗田县中等肥力田块水稻不同施肥方式效果试验,测土配方施肥在推荐施肥配比和适宜的施肥方法下,相比习惯施肥具有良好的增产增收、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的效果,平均增产率17.9%,产投比0.3∶1,亩增纯收入88.40元,氮、磷肥养分当季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3.8和6.2个百分点。依据试验结果及分析,推荐所试及其代表区域其它中等肥力田块种植水稻配方施肥每亩氮、磷、钾肥养分用量配比调整为11.5kg、3.0kg和4.5kg左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水稻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效果,探索都安县水稻栽植适宜的施肥组合,为当地水稻栽植产业提供参考及借鉴,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以“珍香优11香”水稻品种为试验对象,设置不施肥、100%化肥、10%有机肥+90%化肥、20%有机肥+80%化肥、30%有机肥+70%化肥、40%有机肥+60%化肥6个处理,分别测定不同处理水稻产量、产量构成指标、氮肥利用效率,计算水稻栽植经济效益。【结果】在等氮量条件下,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指标、氮素吸收利用率、水稻栽植经济效益影响显著。比例科学的有机肥替代化肥,可显著提升水稻有效穗数。在有机肥替代20%化肥时,水稻产量最高,比单施化肥增加8.95%,水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及栽植经济效益也最高。【结论】有机肥替代20%化肥是最适宜都安县的水稻栽植模式,值得在当地大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施肥对甜玉米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为甜玉米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东化州甜玉米品种穗优甜1号试验田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设置了尿素(氮肥)、过磷酸钙(磷肥)、硫酸钾(钾肥)、磷酸二氢钾(钾肥)、腐殖酸钙、微肥6种肥料18种配比的施肥处理,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甜玉米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变化。【结果】6种肥料中尿素(氮肥)对甜玉米产量影响最大,缺氮或高氮施肥甜玉米产量较低,而采用中氮并辅以高钾和适量磷肥、微肥的施肥方式,产量最高,比纯高氮施肥处理提高了49.9%。在中氮用量基础上,辅以高磷与适量钾肥、腐殖酸钙和微肥的施肥处理,甜玉米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含量最高,品质最佳。在上述两种以中氮为基础的施肥方式作用下,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明显偏高。【结论】科学合理施肥方式能显著提升甜玉米产量品质,且有效减轻了滥施化肥对土壤肥力的破坏,建议在今后甜玉米高效栽培的施肥管理中应控制氮肥用量,且须辅以磷钾肥、微肥、腐殖酸等多种肥料的混合性使用。  相似文献   

17.
新型氮肥对水稻产量养分积累及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新型氮肥对贵州水稻产量、生物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探讨其在水稻种植中的节肥增产效果,筛选适宜贵州山区水稻种植的高效新型氮肥。【方法】以水稻品种乐优58为试验材料,设置普通尿素和4种新型氮肥不同施肥方案的大田对比试验。【结果】相对于普通尿素处理,新型氮肥处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增加水稻产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其中腐植酸尿素处理水稻增产率和籽粒生物量最高,分别为16.28%、84.44 g/穴;控失尿素、腐植酸尿素、控失尿素一次追肥和普通尿素+等量锌肥处理均能提高水稻地上部分氮、磷、钾积累量,且腐植酸尿素处理能使水稻养分更多的积累在籽粒当中;腐植酸尿素处理水稻的氮肥利用率、肥料偏生产力、养分收获指数、养分吸收效率及氮肥农学效率综合表现最好,促进了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结论】在贵州稻区施用腐殖酸尿素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究在水稻各个生长时期复合微生物菌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盆栽种植试验,研究了常规施肥(CK)、光合菌剂配施化肥(P1)和复合微生物菌肥(P2)作为供试肥料施用于水稻作物对水稻产量、产量性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对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P2处理和施用P1处理分别比CK处理的水稻产量提高了57.26%和13.54%;当4种酶活性达到峰值时,施用P2处理与P1、CK处理相比可显著提高土壤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FDA水解酶,分别为47.39%和67.21%、9.77%和6.51%、45.60%和409.61%、17.09%和18.42%;施用P1处理的土壤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亦显著高于CK处理,分别高出2.87%~48.29%和3.98%~44.56%,其余2种酶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因此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光合菌剂均能提高水稻产量和土壤酶活性,其中P2处理对土壤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处理效果始终优于P1、CK处理。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产量反应的粮食作物养分专家系统微信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我国小农户生产中肥料施用不合理导致肥料利用率低等现状,建立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养分专家系统微信版,研究其在三大粮食作物上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2018年在水稻、玉米和小麦主产区10个省份(吉林省、黑龙江省、湖北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山东省和河北省)开展了225个田间试验,从施肥量、产量、净效益和肥料利用率方面对养分专家系统微信版进行矫正和改进,每个试验包括6个处理:(1)NE处理,基于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处理;(2)FP处理,基于农民习惯施肥措施处理;(3)ST处理,基于测土施肥或当地农技部门推荐施肥处理;(4)基于NE处理的不施氮处理;(5)基于NE处理的不施磷处理;(6)基于NE处理的不施钾处理。【结果】总体而言,与FP和ST处理相比,NE处理降低了氮肥和磷肥施用量,平衡了钾肥用量,而水稻、玉米和小麦产量增加了0.1~0.6 t/hm~2。NE处理降低了肥料花费,但水稻、玉米和小麦均增加了净效益,与FP相比,分别增加了1 798、895和528元/hm~2;与ST相比,分别增加了894、360和365元/hm~2。【结论】应用大量的田间试验数据,采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形成了养分专家系统微信版,并通过田间验证进行了校正和改进。其在土壤测试条件不具备或测试结果不及时的情况下,养分专家系统是一种简便、易操作的指导施肥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高丰度15N华北平原冬小麦肥料氮的去向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在氮磷钾合理供应前提下,研究华北平原冬小麦肥料氮的去向。【方法】采用微区试验的方法,供给小麦高丰度的15N,在小麦收获时,测定15N的去向。【结果】冬小麦吸收的氮素来自肥料的比例为26.6%-  33.6%,对土壤氮的依赖程度在66%以上。肥料氮施入土壤后,小麦当季利用率为22.1%-32.4%,当季肥料氮的土壤残留率约占施氮量的29.6%-56.3%,其中60.3%-76.5%集中在0-40 cm土层,在土壤剖面中的残留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结论】小麦生育期吸收的氮素66%以上来自土壤,氮肥当季平均利用率为28.2%,约40%的肥料残留在土壤中,成为土壤氮库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