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由于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在农村相对薄弱,我国农民普遍缺乏环境意识,由此,化肥、农药、秸秆、家禽粪便等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农民们却对破坏环境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后果浑然不知,因此.环保宣传工作要适应新的形势,应将提高农民环境意识作为今后宣传工作重点.以帮助农村居民了解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其危害,唤起农民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黑龙江省绥化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提升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在这一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针对绥化市近年来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存在的规划不合理导致黑土地遭到破坏、垃圾存放与处理不当、经费不足及农村居民的行为意识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建立可持续整治规划路径、稳妥处理生活垃圾、强化政府职能与加大资金投入及坚持农村居民的主体地位等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3.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多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在新时代,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但是,当下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能否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决定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能否顺利完成。建设农村生态文明不仅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事关整个国家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理念视角,通过分析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农村居民生态环保意识等可行性对策,切实推进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优化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农村住宅室内环境设计就是提升农村居民居住品质的重要保障与有效举措。主要功能区室内环境设计不符合农村居民生产生活习惯,农村住宅室内的灯光设计与住宅功能区的协调存在不足,农村住宅室内设计的材料选择缺乏健康评价与环保考量,这是农村住宅室内环境设计存在的三大问题。因此笔者建议新农村背景下农村住宅室内设计应该注重功能分区设计、优化灯光设计及提升用料水平,最终为农村居民打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分析河南省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现状,研究发现,现阶段河南省农村居民文化消费主要存在消费方式单一、观念落后、缺乏氛围等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对策建议:完善河南省农村地区文化消费基础设施、提高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增强河南省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意识。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效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问题分析法、文献研究法总结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目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治理效果,农村居民环保意识不足,基层管理机构缺乏统一、长效的管理机制,且缺少必要的资金保障等。纠其原因主要是资金投入不足及农民自身的价值观局限性所致。针对上述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建议从根本上提升村庄的规划质量,加强农村居民环保意识的培养,发挥村民在人居环境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在农村基层建立常态化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机制,丰富资金渠道,并建设信息共享平台等。通过这些措施可全面提升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7.
美丽乡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探索,提升新农村住宅室内设计水平是落实美丽乡村建设战略、加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举措。美丽乡村背景下,新农村住宅室内设计缺乏功能布局、家居氛围及科学理念,鉴于此文章建议新农村住宅室内设计要立足农村实际居住需要、尊重农村当地人文习俗、结合农村当地自然环境,真正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农民生态意识的提升,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源动力和前提。本文阐述了培养农民生态意识的必要性,分析了农民生态意识淡薄的表现,并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提升农民生态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农村居民信息意识的培养是农村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基于农村的实践调研,阐述了信息意识的内涵,表现形式以及影响因素,分析了农村居民信息意识薄弱的成因,最后提出了培养农村居民信息意识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学习型社会理念的广泛传播,以及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村居民的学习需求日益增长。然而,适合农村居民学习特点、能够满足农村居民学习需求的数字化资源却极为缺乏,而且这已成为农村居民丰富科学知识、提升文化素质的严重障碍。为此,基于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探索了高校为农村社区居民提供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的科学、有效模式,从而解决农村社区学习资源不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农村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农民福祉与乡村发展质量。在政府承担绝大多数生态环境治理职能情况下,福建省漳州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治理面临治理主体单一化、治理能力与效果有限、监管与防控机制缺乏的困境。在持续开展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要根据农村生态特点,突破传统政府主导模式,发动政府、社会组织、农村居民的力量,构建良性互动的协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农民生态文明意识水平直接关系着地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对农村地区的生产发展、农业结构转变具有重要影响,要想贯彻落实振兴乡村发展战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就要培育农民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农民的综合素养,建立生态法制体系,让农民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该文简要分析了影响新时代农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提高农民生态意识、转变思想观念、重视生态环境、开展法制教育、成立专门的技术指导部门等对策,以进一步提升农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引导农民自觉做出生态文明维护行为。  相似文献   

13.
张超一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4):113-114,121
2009年7月在河北省6地市进行了农村居民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及消费行为调查。结果表明:河北省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意识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村地区食品市场信息不对称、农村居民的维权意识差以及相关制度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14.
农民生态道德意识水平的高低对建设低碳农村具有决定性作用。当前农民生态道德意识的提升受到了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制约,须从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实施生态道德的规范约束、重构农民的生态权利、培养农民生态消费观念、推广生态农业模式等方面培育农民适应低碳农村需要的生态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建设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还要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目前农村经济工作管理中存在缺乏高素质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经济管理制度等问题,要改进农村经济管理方式,组建专业合作社,加强对农村经济的指导,建立农村经济监督机制,引进信息技术,全面提升经济管理人员素质,以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生态环境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保护生态环境是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必然途径,但目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仍然存在农村居民法律意识淡薄、相关立法内容不够完善、执法力度较弱导致土地资源权属关系不明、难以全面落实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为了解决此种困境,要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针对存在的法律问题逐一采取解决措施,真正做到维护农民权益,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法制建设可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强化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提高群众的法治观念,完善环境监管制度,同时积极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以此实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乡村振兴的新要求,加强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再定位,剖析农村职业教育下农村居民素质提升服务乡村振 兴的内在逻辑、适配性与现实困境,提炼助力乡村振兴提升农村居民素质的职业教育路径,既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完善 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农村职业教育改革、提升农村居民素质的现实需求,也是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 兴、生活富裕的战略需要。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实地考察法对安徽省部分市县举办的农民运动会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体育锻炼意识薄弱是阻碍农村体育发展的根本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体育组织和管理机构不健全、体育场馆资源缺乏、农村人口流动性较大、相关赛事组织安排不合理等是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广西农村地区电视气象科普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是我国气象灾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而农村地区设施欠完善,农村居民防灾避灾知识缺乏,成为受灾影响最大的群体。气象科普有助于农村居民增进对气象预报警报等信息的理解、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灾避险能力。本文分析了广西农村地区对气象信息的接收特性和广西在电视气象科普方面进行的有益尝试,并对进一步优化农村地区的电视气象科普策略提出建议,以期实现气象信息传播效益最大化,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整合生态、生产和生活,使三者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才能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镇巴县地处巴山腹地,生态环境优越,但产业发展受到限制,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亟待提升,乡村振兴存在较多阻碍;生态、生产和生活整合视角下,应通过牢筑产业发展的绿色基地,以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补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农村宜居水平从而带动乡村振兴,实现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