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比较产后一段时期内酮病奶牛与健康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差异,为奶牛酮病的防控及兽医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取吴忠市某集约化奶牛场待产奶牛共30头进行为期3周的血液生化指标监测,根据β-羟丁酸(BHBA)的浓度将奶牛分为酮病组和对照组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酮病组与对照组在生产当天(0 d)各项检测指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酮病组奶牛β-羟丁酸浓度在产后7 d时较对照组极显著升高(P<0.0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浓度在产后7 d和14 d时显著升高(P<0.05);血糖(Glu)浓度在产后7 d时显著降低(P<0.05),产后14 d时极显著降低(P<0.01);钙(Ca)、磷(P)浓度无显著性差异,但均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出现低血钙、低血磷症。经分析发现,本场奶牛所患酮病为Ⅱ型酮病,酮病牛高发胎次为3~6胎,产后低血钙、低血磷、低血糖现象严重,同时奶牛酮病引发了机体肝脏功能损伤,影响母牛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血清β-羟丁酸(BHBA)含量大于1.2mmol·L-1的12头奶牛为试验组,另挑选年龄、胎次、体况与试验组奶牛相近的血清BHBA含量小于或等于1.2mmol·L-1的12头奶牛为对照组。分别于产前14、7、1d,产后第1、7、14、21、28天测定2组奶牛各血液生化指标的含量,并分析各组指标在试验期间的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血清BHB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非酯化脂肪酸(NEF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葡萄糖(GLU)浓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尿素氮(BUN)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它指标在不同时间差异均不同。试验组和对照组奶牛血清BHBA含量在产后第7-21天处于高水平,NEFA含量在产后第21天达最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在产后第7天最高。试验证明,奶牛亚临床酮病在产后7d即可发生,在产后21d左右处于易发期。  相似文献   

3.
围产期酮病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随机选取产前奶牛29头,跟踪采集产前2周、产前1周、分娩当天及产后3,7,14,21 d的血浆样品,检测血浆相关生化指标变化特征,并记录泌乳量。任意采集时间点血浆β-羟丁酸(BHBA)≥1.2 mmol/L则为酮病组, BHBA<1.2 mmol/L则为对照组。结果显示:随机选取的牛群中酮病发病率为58.6%,酮病主要发生在产后7~14 d;酮病组奶牛产前血液相关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酮病组奶牛分娩当天血钾水平升高,血磷水平显著降低;产后3 d酮病组奶牛血浆甘油三酯、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BHBA、泌乳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奶牛;产后7,14,21 d血浆BHBA、非脂化脂肪酸(ENFA)、TC、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奶牛,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奶牛。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后3 d血液TC、HDL-C、K、BHBA、泌乳量与奶牛酮病的发生显著相关。将显著性相关指标利用Logistic回归建模,最终建立了基于血液HDL-C、BHBA、泌乳量的奶牛酮病早期诊断模型,即y=17.95-9.81×HDL-C-2.71×BHBA-0.20×泌乳量,当y<0时存在发生酮病风险,模型早期预测奶牛酮病的准确率82.8%、灵敏度81.3%、特异性84.6%。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6,(8):1387-1392
本试验旨在通过对围产后期奶牛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探讨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以及与疾病相关指标的发生特点,为围产后期奶牛产后保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择年龄、体况、胎次相近的二胎以上无疾病史的健康奶牛30头,于分娩当天(0d),产后1,2,3,7,14,21d清晨饲喂前尾静脉采血10mL,分离血清进行血液生化指标β-羟丁酸(BHBA)、游离脂肪酸(NEFA)、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葡萄糖(GLU)、血钙(Ca2+)、血磷(P3+)和血镁(Mg2+)的检测。结果显示:在试验期内30头试验奶牛脂肪肝的发病率为46.7%,酮病的发病率为40.0%,低血钙的发病率为33.3%;血液中NEFA的浓度在分娩当天最低为(0.33±0.17)mmol/L,与产后7,14,21d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中NEFA浓度从产后1d逐步升高。奶牛分娩当天血糖浓度最高为(6.40±1.55)mmol/L,与产后1,2,3,7,14和21天的血糖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奶牛产后在7~21d时,血液中BHBA浓度逐步升高,其中第21dBHBA浓度最高为(0.84±0.68)mmol/L,与0,1,2和3dBHBA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分娩当天Ca2+浓度为(2.29±0.31)mmol/L,与其他各天差异极显著P0.01。产后0d起,血清中P3+浓度逐步升高,其中0d相对于3,7,14,21d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中Mg2+浓度产后1d最低为(1.56±0.42)mmol/L,0d血清Mg2+浓度与产后1,2,3,7,14,21d血清Mg2+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产后1~21d血清Mg2+浓度逐步升高,并处于平稳趋势。结果表明,该牛场奶牛产后营养代谢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应加强对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及保健,对于集约化高产奶牛场应制定合理的保健方案,通过饲料添加剂对分娩牛保健,来预防围产期常见营养代谢性疾病。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通过对围产期一胎奶牛与经产奶牛血液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反映出一胎奶牛与经产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差异以及变化规律,为规模化奶牛场围产期一胎奶牛与经产奶牛的饲养管理与产后护理提供理论依据。选择年龄、体况相近的一胎次奶牛5头,经产奶牛5头作为试验动物,在产前7(-7d),4(-4d),1d(-1d)、分娩当天(0d)和产后1,3,5,7,9,11,14,17,20d时尾静脉采血10mL,分离血清进行血液生化指标葡萄糖(GLU)、钙(Ca)、磷(P)、镁(Mg)、β-羟丁酸(BHBA)、游离脂肪酸(NEFA)、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甘油三酯(TG)的检测。结果显示,GLU浓度一胎牛在-7,-4d时极显著高于经产牛(P0.01),在0,3,5,7,9,11,14,17,20d时显著高于经产牛(P0.05);且0dGLU浓度最高。Ca浓度一胎牛在0,1d时极显著高于经产牛(P0.01),在-4和-1d时显著高于经产牛(P0.05),且分娩当天最低。P浓度一胎牛在0d时极显著高于经产牛(P0.01),一胎牛血清P浓度整体高于经产牛。Mg浓度一胎牛在1d时显著低于经产牛(P0.05)。BHBA、NEFA、TG、TP、ALB、GLO一胎牛与经产牛各采血时间点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且经产牛产后血液生化指标BHBA、NEFA、TP、ALB、GLO略微的高于一胎牛。结果表明,本试验一胎牛在能量代谢指标与Ca、P、Mg指标上优于经产牛,经产牛产后发生营养代谢病的风险高于一胎牛,建议牧场管理者应重视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工作,最好做到一胎牛与经产牛的分群饲养,加强对经产牛的产后保健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奶牛酮病与机体肝功和氧化应激之间的关系,选取产后14~21 d的奶牛48头,分成酮病组(K组,24头)和健康对照组(C组,24头),分析血液能量代谢指标、肝功指标以及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酮病组奶牛β-羟丁酸和游离脂肪酸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而葡萄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天门冬氨酸转移酶活性和直接胆红素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总胆红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胆碱酯酶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总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高(P0.05)。说明酮病组奶牛机体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机体肝功发生异常,遭受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某集约化牛场酮病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酮病奶牛与健康奶牛的血液生化指标分析,阐明酮病奶牛血液病理学变化,为酮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随机选取黑龙江省某集约化牛场围产后期10头奶牛,根据血酮仪检测β-羟丁酸(BHBA)的浓度进行分组,检测2组的血液生化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酮病奶牛血中BHBA和总胆红素(TBIL)含量升高,而游离脂肪酸(NEFA)和葡萄糖(Glu)含量降低,且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BHBA、NEFA都超出正常范围;碱性磷酸酶(AL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降低,血肌酐(CREA)和L乳酸盐(L-ACT)显著升高(P0.05),而门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升高且超出正常范围;酮病组奶牛血钙(Ca)浓度降低且低于正常范围;且酮病组奶牛血浆中牛结合珠蛋白(HP)极显著高于健康组,血浆中白介素1β(IL-1β)酮病组高于健康组,但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表明酮病奶牛血液中能量代谢、肝功、矿物元素和炎性因子等指标发生了明显变化,结果为诊断与预防酮病提供了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产后灌服丙二醇防控奶牛产后能量负平衡在一些规模化奶牛场已得到了应用。为了进一步研究奶牛产后灌服保健技术,本试验研究了产后灌服丙二醇与钙磷镁合剂+复方口服补液盐对奶牛四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分娩后第18天的测定结果表明,试验Ⅰ组(灌服丙二醇)和试验Ⅱ组(灌服钙磷镁合剂+复方口服补液盐)的血酮(β-羟丁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与灌服丙二醇相比,灌服钙磷镁合剂+复方口服补液盐不仅在预防奶牛隐性酮病方面效果显著,在预防产后低血钙症方面也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亚临床低血钙症奶牛血液、乳汁、粪便、尿液中相关指标的特征,试验选取亚临床低血钙症组和健康对照组奶牛各6头,通过血液、乳汁、粪便、尿液等样品中代谢相关指标的检测,阐明亚临床低血钙奶牛代谢特征。结果表明:在检测到疾病后的试验期间(试验期为4 d),血液指标中亚临床低血钙症组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极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肌酐(CREA)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指标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β-羟丁酸(BHBA)、游离脂肪酸(NEFA)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游离脂肪酸(NEFA)极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BHBA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葡萄糖(GLU)浓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钙(Ca)、磷(P)、镁(Mg)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乳汁指标中,亚临床低血钙症组乳脂率、乳蛋白、干物质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粪便指标中,亚临床低血钙症组酸性洗涤纤维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尿液指标中亚临床低血钙症组镁离子含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尿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说明亚临床低血钙症奶牛试验期间表现为能量负平衡,肝功能异常,矿物质代谢紊乱,但肠道消化吸收功能正常,肾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围产期亚临床低血钙奶牛血液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特征,为奶牛低血钙的早期预警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于黑龙江省某大型集约化奶牛养殖场随机选取围产期产前奶牛28头,跟踪采集预产前2周、预产前1周、分娩当天以及产后3、7、14、21 d血浆样品,检测分析血液相关生化指标变化特征。[结果]随机选取的牛群中亚临床低血钙发病率为42.9%,低血钙组奶牛产前2周至产后3 d的血钙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奶牛,产前1周的血磷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奶牛,产后3 d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奶牛,产后7 d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显示,低血钙组奶牛血钙与血磷、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非脂化脂肪酸(NEFA)、AST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产前高血磷可能是导致该牧场围产期奶牛低血钙发生的重要因素,产前适当降低日粮中磷的水平有利于减少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验证奶牛产后注射氟尼辛葡甲胺缓解分娩应激的效果,笔者对产后注射氟尼辛葡甲胺和不注射氟尼辛葡甲胺奶牛产后第7天的血钙、血磷、血糖和血酮(β-羟丁酸)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血钙、血磷、血酮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的血糖和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产后注射氟尼辛葡甲胺缓解奶牛分娩应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对促进奶牛产后生理代谢功能恢复、预防围产后期代谢病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选取年龄、体重、胎次、泌乳量、产犊天数等相近的试验奶牛30头,其中6头为健康奶牛,24头为临床酮病奶牛。将临床酮病奶牛分别随机分为4组,每组6头,分为西药临床酮病给药组,中药临床酮病给药组,中西药临床酮病给药组,不给药组。给药奶牛分早晚两次混于精料中自由采食,整个试验期为9d,前1d检测血液和尿液,中间连续5d给药,后3d不给药。各组奶牛在给药后1d检测血浆β-羟丁酸和血糖的浓度,结果显示:(1)中西医组降血浆β-羟丁酸作用和升糖作用较好,治疗奶牛临床酮病的治愈率90%以上。给药的病牛血浆β-羟丁酸的浓度由1.95mmol/L降至0.86mmol/L,血糖的浓度由442.1mg/L升至588.1mg/L,该升糖降酮作用可持续8d;(2)中西医组与中药组对β-羟丁酸的含量差异不显著,与西药组差异显著(P0.05);中药组、西药组血清中Glu浓度与中西医组无显著差异(P0.05);NEFA水平中西医组与中药组无差异显著(P0.05),与西药组差异显著(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含Ca2+差异不显著(P0.05),与中西医组差异显著(P0.05);中药组、西药组与中西医组GOT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中西医组与西药组GPT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与中药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中西医药法可有效地在用药5d治愈奶牛亚临床酮病,并降低医药费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年龄、体重、胎次、泌乳量、产犊天数等相近的试验奶牛30头,其中6头为健康奶牛,24头为临床酮病奶牛。将临床酮病奶牛分别随机分为4组,每组6头,分为西药临床酮病给药组,中药临床酮病给药组,中西药临床酮病给药组,不给药组。给药奶牛分早晚两次混于精料中自由采食,整个试验为9d,前1d检测血液和尿液,中间连续5d给药,后3d不给药。各组奶牛在给药后1d检测血浆β-羟丁酸和血糖浓度,结果显示:(1)中西药组降血浆β-羟丁酸的浓度由1.95mmol/L降至0.86mmol/L,血糖的浓度由442.1mg/L升至588.1mg/L,该升糖降酮作用可持续8d;(2)中西医组与中医组对β羟丁酸的含量差异不显著,与西医组差异差著(P0.05);中医组、西医组血清中Glu浓度与中西医组无显著差异(P0.05);NEFA水平中西组与中医组无差异显著(P0.05);与中西医组差异显著(P0.05);中医组与西医组含Ca2+差异不显著(P0.05),与中西医组差异显著(P0.05);中医组、西医组与中西医组GOT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中西医组与西医组GPT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与中医组合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中西医药法可有效地在用药5d治疗好奶牛亚临床酮病,并且医药费用降低。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对上海地区9个牧场奶牛产后低钙血症和酮病的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奶牛产后12 h内的低钙血症发病率平均为86.1%,血钙平均浓度为(1.82±0.02)mmol/L,产后3~7 d低钙血症发病率平均为35.2%,血钙平均浓度为(2.05±0.01)mmol/L,表明随着泌乳天数的增加,低钙血症有缓解趋势。奶牛产后12 h内酮病发病率平均为5.5%,血液β-羟丁酸(BHBA)平均浓度为(0.68±0.04)mmol/L,产后3~7 d酮病发病率平均为16.3%,血液BHBA平均浓度为(0.98±0.07)mmol/L,表明随着泌乳天数增加能量负平衡有加重趋势。奶牛产后12 h内高游离脂肪酸(NEFA)发生率平均为49.4%,血液NEFA平均浓度为(0.76±0.03)Meq/L,产后3~7 d高NEFA发生率平均为41.3%,血液NEFA平均浓度为(0.71±0.03)Meq/L,表明泌乳初期高NEFA发生率远高于酮病发病率,随着泌乳天数增加血液NEFA浓度有下降趋势。奶牛产后血液中钙的浓度与NEFA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血液中NEFA浓度与BHBA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5.
选取高产奶牛20头,根据乳酮阳性,血浆β-羟丁酸和血糖浓度分为健康牛,亚临床酮病牛和临床型酮病牛。将试验奶牛分4组,每组5头,Ⅰ组为亚临床酮病给药组,Ⅱ组为临床酮病给药组,Ⅲ组为酮病未给药对照组,Ⅳ组为健康未给药对照组。再给“酮病制剂1号”前后测定各组奶牛泌乳量、血浆β-羟丁酸及血糖指标。结果表明:“酮病制剂1号”使产后酮病奶牛泌乳量增加不显著(P〉0.05);给药后,亚临床酮病Ⅰ组与临床酮病Ⅱ组奶牛血浆β-羟丁酸显著降低(P〈0.01),血糖浓度显著增加(P〈0.01);未给药酮病Ⅲ组和对照Ⅳ组奶牛血浆β-羟丁酸和血糖给药前后差异不显著。结论:“酮病制剂1号”通过降酮升糖的途径发挥防治奶牛酮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益生菌制剂对奶牛酮病的治疗作用,试验将粪链球菌、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做成复合益生菌制剂饲喂围产期奶牛,研究该制剂对奶牛酮病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该益生菌复合制剂对产前健康奶牛的血液生化指标和血常规指标没有显著影响(P0.05);对产后42 d内发生醋酮血症的牛进行治疗,可以提高牛的血糖和降低β-羟丁酸(BHBA)水平(P0.05),同时还可以降低转氨酶含量(P0.05),提高总蛋白、球蛋白含量(P0.05),提升肝脏功能。说明该益生菌复合制剂可用于奶牛酮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黑龙江省某集约化牛场奶牛所患疾病进行诊断并治疗,笔者随机选取该牛场39头奶牛,检测牛群酮病和血液生化指标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治疗。结果表明:饲喂大量青贮的奶牛均患有Ⅲ型酮病,血液生化指标中葡萄糖含量降低,β羟丁酸含量升高(P0.01),钾离子(K~+)、氯离子(Cl~-)含量显著降低(P0.05),尿液pH值偏酸,产奶量较低。采用减少围生期饲料中青贮含量和奶牛产后口服丙二醇500 g/d的方法治疗,1个月后随机选取其中12头奶牛检测血液生化指标,结果奶牛酮病率降低,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升高且与治疗前比差异极显著(P0.0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与治疗前比显著升高(P0.05)。说明饲喂大量青贮饲料会导致奶牛发生Ⅲ型酮病,并伴发肝脏功能受损、能量代谢与酸碱平衡紊乱,还易诱发低钙血症,造成牛场经济损失。通过合理控制饲料中青贮含量和口服丙二醇,可有效预防Ⅲ型酮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奶牛围产期低血钙发生状况及其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奶牛围产期低血钙发生状况及其调节作用,本试验选取围产期经产的健康奶牛20头,分别对其产前21d、14d、7d、产后7d、14d、21d及分娩当天血中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羟脯氨酸(HYP)、甲状旁腺素(PTH)、骨钙素(BGP)、降钙素(CT)浓度进行测定.按血钙水平将试验奶牛按上述时间点均分为对照组(血钙正常)和低血钙组.结果显示:奶牛在产前21d至产后21d低血钙发生率分别为:0%、45%、20%、80%、25%、15%、10%.对照组奶牛血浆Ca、BGP的浓度产前14d到产后21d显著高于低血钙组(P<0.05),ALP、HYP在产前7d到产后21d显著高于低血钙组(P<0.05).两组奶牛血浆P浓度在围产期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血浆CT浓度在产前7d和分娩当天显著低于低血钙组(P<0.05),其他时间点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血浆PTH浓度在产前7d到产后21d时显著低于低血钙组(P<0.05).结论:奶牛围产期易发生低血钙,以分娩时发生率最高.奶牛围产期易发低血钙与钙代谢调节激素未能发挥其动员骨钙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奶牛亚临床酮病与生产性能的关系,研究选择2~4胎次中国荷斯坦奶牛,根据产后血液中β-羟丁酸(BHBA)水平将奶牛分为亚临床酮病组(SCK组,16头)和健康对照组(C组,20头),记录围产期奶牛体况(BCS)和产后1~8周的泌乳量,分析产后第60 d乳成分变化;并于产前21、14、7 d和产后1、3、5、7、14、21 d分别进行血液样本检测,分析围产期奶牛血液中游离脂肪酸(NE-FA)、血糖(GLU)、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胰高血糖素(GC)、胰岛素(INS)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健康对照组奶牛相比,SCK组奶牛血液中BHBA浓度在产后3~21 d显著高于C组(P<0.05),1~8周泌乳量低于C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乳样中乳脂率和脂蛋比显著高于C组(P<0.05)。血液样本分析表明SCK组奶牛血液NEFA在产后7、14 d显著高于C组(P<0.05),GLU水平在产后3、5、7、21 d显著低于C组(P<0.05);SCK组奶牛血液中TG、CHO、HDL-C有所下...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氟尼辛葡甲胺用于缓解奶牛产后疼痛、分娩应激的可行性,试验选择健康、正常分娩的2~5胎母牛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测定产后肌肉注射氟尼辛葡甲胺对血液生化指标及乳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清中钙、磷、糖、β-羟丁酸和牛奶中体细胞数、乳脂、乳蛋白、乳糖、非脂固形物、干物质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血糖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注射氟尼辛葡甲胺可缓解奶牛产后低血糖症状,对促进奶牛产后生理代谢功能恢复,预防围产后期代谢病有一定意义,并且产后注射该药对乳质成分和牛奶中体细胞数未见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