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厦门坂头林场生态风景林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厦门市坂头国有林场2007年在采伐迹地上营造香樟、小叶榕、木荷建设生态风景林,经过7年的生长观察,结果表明:香樟和小叶榕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树高0.69m、0.59m,胸径0.86cm、0.75cm,蓄积总生长量49.03 m3/hm2、36.05 m3/hm2,年均生长量7.0 m3/hm2、5.15 m3/hm2,树冠体积52.47 m3、49.5 m3,林木生长旺盛,能迅速形成景观效果,是生态风景林建设的良好树种。木荷由于种植在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的位置,其生长也较快,可作为生态风景林建设的树种,除作防护林带经营外,也可作为用材林。  相似文献   

2.
2013年从福建省洋口林场引进杉木无性系洋林020号、洋林061号,并在桂北地区龙胜各族自治县瓢里镇瓢里村开展引种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洋林020、061号无性系在该区域适应性和速生性较强,三年生林分的保存率达95.1%,平均树高达4.4 m,平均胸径达5.9 cm,林分高生长量指标比广西杉木速生丰产用材林标准高出25.7%,胸径生长量指标与广西五年生林分杉木速生丰产用材林标准相当,建议可进一步在桂北600 m海拔以下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水土保持林生长过程及碳密度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槐是黄土高原主要的水土保持树种之一,对刺槐生长过程与碳密度动态变化的研究,是正确评价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生态服务功能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山西吉县红旗林场马莲滩刺槐水土保持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面积400 m2)调查和树干解析法,研究刺槐的生长过程,提出刺槐的树高生长模型、胸径生长模型、生物量与胸径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模拟计算刺槐水土保持林生物量及碳密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树龄12 a以前为刺槐树高和胸径的快速生长期,树高的平均生长速率可达0.63 m/a,胸径平均生长率为0.53 cm/a,树龄12a时树高可达6.9m、胸径5.19 cm、生物量10.18 t/hm2;2)利用建立的生物量预测模型得出,当树龄达到20 a时,刺槐水土保持林生物量的连年生长量最大,达2.99 t/hm2,树龄35 a时生物量的连年生长量曲线与平均生长量曲线相交,成为成熟林,总生物量达72.79 t/hm2,碳密度为35.52 t/hm2,对树龄35 a以上的刺槐水土保持林应该及时更新与改造.  相似文献   

4.
以江西省安福县陈山林场红心杉、江西省安福县武功山林场良种杉、江苏省靖江国家中山良种杉3种种源为研究试材,在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的英德林场不同种源杉木中龄林中,进行林木生长情况调查分析。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杉木平均胸径生长量间差异极显著(P0.01),各种源平均胸径生长量由大至小顺序为江西省武功山良种杉江苏省中山杉江西省陈山红心杉,其值分别为13.7 cm、12.9 cm,10.3 cm;不同种源杉木平均树高最大值是江西省武功山良好杉,其值为13.4 m,最小值是江西省陈山红心杉,其值为8.8 m;平均单株材积最大的是江西省武功山良种杉为0.077 m3,最小的是江西省陈山红心杉为0.039 m3。据此推断,江西省武功山良种杉木更适合在英德林场生长,然后是江苏省中山杉,最后是江西省陈山红心杉。  相似文献   

5.
对桉树(尾巨桉)林下套种肉桂造林技术进行探讨,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桉树林下套种肉桂后,桉树树高、胸径、材积明显提高,5年生的桉树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分别达16.8 m、13.2 cm和12.6 m3,比未套种的同龄桉树纯林分别提高了6.6%、10.1%和7.0%。而3年生肉桂的平均树高、胸径分别达到3.3 m、2.4 cm比其纯林提高了11.8%、3.6%。而且,桉树林下套种肉桂对改善林分小气候、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提高肉桂主要病虫害防控能力和降低大面积种植桉树纯林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6.
6个桉树无性系3年生林分生长量测定数据统计分析表明,无性系间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DH32-29、DH32-28的胸径分别为9.81 cm和9.76 cm、树高分别为13.50m和13.75 m,处于本试验无性系中较高水平。DH32-29、DH32-28单位面积蓄积量比其他无性系高55.5%~56.6%。因而,在类似港北区奇石乡兴中村的地理环境、气候及立地条件的地区种植桉树,选择DH32-29和DH32-28能获取较高的木材生长量。  相似文献   

7.
北京山区不同密度油松结构与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八达岭林场32 a生5种造林密度阳坡油松林生物多样性、蓄积量、碳密度、水源涵养等功能进行调查与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的减小,林木生长状况良好,林下植被层各种生物多样性指数较其它林分高,并伴随着出现辽东栎等其它栎类更树种的生长;1200株/hm2的油松林蓄积最大为95.53 m3/hm2,但从单株蓄积量来看,不同密度的油松林单株蓄积随着油松林密度的减小而增大,油松800株/hm2的单株蓄积为0.101 7m3/hm2,是2 000株/hm2单株蓄积的3.17倍.不同密度油松林生态系统碳密度范围为78.87~142.13 t/hm2,平均碳密度为119.14 t/hm2,且随着密度增大而减小.油松林碳密度主要有3个部分组成:植被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其空间部分为土壤层>植被层>枯落物层,林地土壤的碳密度平均为79 t/hm2以上,地上部分碳密度与地下(包括土壤、树根和死地被物)碳密度之比平均为1/3.30;油松林地的稳渗速率、产流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这对增加当地的径流水量、涵养水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产沙量也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这对选择油松800株/hm2作为最优林分密度是不利因素,但从北京的多年降雨来看,这种影响对选取油松在800株/hm2作为首选经营密度还是较小.  相似文献   

8.
对大兴安岭中部图里河育林林场白桦群落的树种组成、胸径、树高、白桦种群的分布格局及其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图里河白桦群落的树种组成简单,群落Ⅰ有白桦和山杨两种乔木树种,群落Ⅱ为白桦纯林,群落Ⅲ有白桦、山杨、兴安落叶松和朝鲜柳四种乔木树种.群落Ⅱ的林分密度最大,为1 760株/hm2.群落Ⅲ的林分密度最小,为1 660株/hm2.(2)白桦群落的胸径和树高分布清晰她反映了群落的水平和垂直结构.胸径呈载尾正态分布、偏正态分布及双峰山状分布;树高呈负偏态分布和单峰山状分布.(3)白桦群落的种群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聚集程度大小顺序为群落Ⅱ>群落Ⅲ>群落Ⅰ.(4)白桦群落物种数分布范围为15~18种.白桦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即Simpson指数(D)和Shannon-Wiener指数(H')均表现为群落Ⅲ>群落Ⅰ>群落Ⅱ,由群落的垂直结构可知,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群落Ⅲ表现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造林密度的尾巨桉林分生长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密度下的尾巨桉其林木的胸径以及单株材积都有较大的差异,同时对树高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不显著。不同造林密度对尾巨桉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影响为: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变小,单株材积和平均胸径达到最大时的造林密度为1110株/hm2;当造林密度为3 086株/hm2时,林分的蓄积量最大。  相似文献   

10.
五台山华北落叶松水源涵养林密度结构与生长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华北落叶松水源涵养林的立地适应性和密度合理性,在山西省五台山水源涵养林区,利用标准木树干解析法,对10年生华北落叶松2种密度(2600和3500株.hm-2)的人工林生长过程和直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种林分树高生长量基本相同,几乎不受密度变化的影响;林木直径和立木材积生长过程差别较大;低密度林分的生长状况和密度结构优于高密度林分。2)2种林分直径分布的偏度系数(Sk)差别较大;低密度林分Sk=0.01,接近正态分布,密度结构基本合理;高密度林分Sk=0.45,偏离正态分布,林木密度偏大。2种林分直径分布的峰度系数(K)相差不大(分别为-0.64和-0.74),密度因素对林木分化的作用较小。3)低密度林分的林木胸径、单株材积和干材蓄积生长量逐年增加,没有受到密度的影响;高密度林分的林木胸径、单株材积和干材蓄积生长量从6年生开始明显下降。4)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林龄为10年生时,合理密度约2600株.hm-2;若不考虑10年生之前的间伐利用,可以作为人工造林合理的初植密度。  相似文献   

11.
通过选择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林地,采用不同坡位和施肥量进行马尾松幼林生长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坡位对马尾松幼林生长产生极显著影响,生长量大小依次为:下坡中坡上坡,其中下坡8年生马尾松的平均胸径、平均高分别为8.7cm、7.03m;施肥量多少对马尾松的生长量有影响,生长量大小依次为:施肥2次施肥1次无施肥,但由于在造林初期施肥,对其生长影响未达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试验观测,对煤矿区矸石山人工植物群落的生长规律、土壤水文生态效应及其制约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山植物群落经过9年的自然演替和生长过程,其种类及数量发生了较大变化,已形成了由15个乔木树种、12个灌木树种和18种草本组成的人工植物群落.混交林群落中木本植物(乔、灌木)群体密度达到11 220株/hm2.9年生刺槐种群(密度3 333株/hm2,株行距1.5 m×2.0 m)的林木平均胸径为5.27 cm,平均高为5.15 m,平均冠幅为2.85 m;由于受立地水分和养分条件以及林分密度的制约,林木生长量明显降低;林木直径分布的顶峰极度偏左(偏度SK达0.588 9),细小林木个体数量偏多,种群密度偏大,应进行间伐调整.植物群落具有明显减小煤矸石山渗透速率、提高煤矸石山保水和持水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适合大叶栎天然更新异龄林优树选择的标准和方法。按约0.5%的入选率在林分中选择最优单株作为优树候选木,测定候选木的树高、胸径和形质指标。用生长锥在胸高位置钻取过髓心的木芯,作为测定优树候选木年龄和木材品质性状的试样。优树候选木胸径年平均生长量达到1.2cm、树高年平均生长量达到1.2m即入选为初选优树。根据胸径和树高的年平均生长量、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度和纤维长宽比5个性状对初选优树进行综合评分复选,综合评分值≥80分为Ⅰ级优树,综合评分值70~79分为Ⅱ级优树,综合评分值60-69分为Ⅲ级优树,综合评分值〈60的初选优树被淘汰。共选出Ⅰ级优树10株,Ⅱ级优树47株,Ⅲ级优树55株。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太行山南麓侧柏人工林合理的森林抚育林分最佳的保留密度,以河南省国有济源市南山林场35年生的4种不同森林抚育保留密度的侧柏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两个未经处理的对照样地,采用样地调查方法,对不同保留密度的侧柏人工林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侧柏的最佳保留密度与平均胸径、平均冠幅关系密切;保留密度随着平均胸径、平均冠幅的逐渐增大而减小;太行山南麓35年生的侧柏人工林森林抚育的最佳保留密度应控制在1 400株/hm2,更有利于侧柏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15.
金沙江干热河谷人工生态林的林分环境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沙江干热河谷尽管分布区域不大,但对金沙江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是金沙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区。由于其异常干热的气候特点,使得人工生态林建设更为艰难。在干热河谷典型地段——元谋的试验观测表明:现有人工乔木生态林的林分微环境较差,赤桉林Fan林内光辐射仅比林外空旷地减小了20.7%;Fan的日平均气温(27.37℃)和地表土壤温度的日平均值(32.54℃)分别比林外只低0.14和3.31℃;林分F1、F2和F3春季0~100cm土层内平均含水率分别为6.84%、5.83%和9.16%,林分Fan也只有9.83%,相比之下,以扭黄茅群落为主的自然草坡这一季节的土壤水分则可高达13.20%。由此而导致林木生长缓慢,对于10年生赤桉林,F1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分别为9.46m和8.68cm;F3的平均树高只有7.22m,平均胸径更小(3.97cm),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不正常。高密度的人工乔木生态林在干热河谷地区不能形成合理的林分结构,低密度的稀树或零星分布的散生木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6.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短周期间伐与林分生产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短期间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长和生产力的影响,设置不同保留密度(450、600、750、900株/hm2)的间伐样地以及相应的对照样地,对间伐前后林分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蓄积量、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测量与计算。结果表明:不同保留密度下,各间伐样地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生长量均大于对照样地;由于保留密度的减小,各间伐样地蓄积量和生物量小于对照样地,各间伐样地生产力均小于对照样地(7 969 kg/(hm2.a));但是其生长率大于对照样地。抚育间伐改变了林分的空间结构和生长环境,明显促进了林木的生长,增加了林地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峡库区消落带中山杉耐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4年3月,通过对长江三峡库区消落带中山杉的保存率与生长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中山杉的耐淹性。结果表明:1)中山杉在163~174 m高程范围内的平均保存率为98.1%,消落带坡度对水淹后中山杉的保存率具有显著影响,消落带原土地利用类型对其保存率影响不显著;2)中山杉在各高程上的平均树高均超过3.5 m,平均胸径均超过4 cm,水淹深度对中山杉的高生长没有显著影响,对其胸径生长有显著影响;3)消落带坡度对中山杉树高和胸径生长存在显著影响,但消落带原土地利用类型对其树高和胸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中山杉极强的耐淹性为生物治理长江三峡库区消落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PT菌剂对陕北黄土区土壤性质和油松苗木的影响,为干旱和半干旱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陕西黄土高原丘陵区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2013年3—10月),以常规施肥为对照,以上、中、下3个坡位为区组,研究施用PT菌剂对6年生油松苗木地径、树高、成活状况以及0—60cm这3个不同层次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施用PT菌剂油松地径平均生长量为4.5mm,是对照的2倍;树高总生长量达10cm,比对照高54%;油松死亡率比对照低9%。施用PT菌剂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达到7.8g/kg,是对照的2倍多;土壤全氮的含量平均为0.41g/kg,比对照高52%;速效钾的含量平均达到42.4mg/kg,比对照增加了26%;PT菌剂对有效磷提高不明显;坡位对油松地径和树高影响不显著,对各层次土壤养分性质有显著影响。[结论]PT菌剂能改善造林地土壤性质,促进油松成活和生长,建议在黄土高原地区油松造林实践中施用PT菌剂。  相似文献   

19.
对严重退化红壤地经过封禁管理的马尾松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封禁管理的马尾松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均大大高于未治理的对照地,治理效果较为显著。封禁管理的马尾松树高、胸径、材积生长特点是治理后4~11a生长速度最快,其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均在此期间达到最大值,11a后,生长速度开始下降;而单株材积(去皮)总生长量初期增长较慢,后期增长较快,单株材积(去皮)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也在11a后有下降趋势,但单株材积仍未达到数量成熟龄。这种生长过程说明初期的治理措施在治理2~3a后,马尾松才表现出明显的生长效益,而10a后,马尾松的生长基本靠已恢复一定功能的生态系统来维持,但地力仍然较为贫瘠,生长量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20.
对辽宁本溪和陕西黄龙引进的2个白桦种源栽培8 a后的林木保存率、生长量、抗逆性及林分状况等方面进行了引种适应性的初步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陕西黄龙种源2个家系的林木保存率都达到85%以上,其中陕西黄龙种源的S_2保存率高达92.5%,而辽宁本溪种源的林木保存率最低,仅有40%,不适合在本地栽植。(2)通过2个白桦种源引种生长8 a的树高、胸径和冠径的生长量比较,辽宁本溪白桦种源的生长量远不及陕西黄龙白桦种源,而陕西黄龙的白桦种源中又以S_2生长最好;从2个白桦种源在引种地的年均胸径生长量上看,辽宁本溪白桦种源低于原种源地,陕西黄龙白桦种源与原种地相当。(3)辽宁本溪白桦种源的林木抗逆能力差,而陕西黄龙白桦种源的林木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以S_2表现更突出。(4)引种的2个白桦种源在栽培地的生态适应性综合评价显示:陕西黄龙的白桦种源远远高于辽宁本溪,尤其以陕西黄龙种源的S_2适应性强,表现良好,与种源地的表现一致,可作为当地引种白桦的首选种源。此研究结果为白桦在山东的引种成功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