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验旨在观察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S.boulardii)与微囊化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E.faecalis)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cte sodium,DSS)灌胃法制备小鼠UC动物模型,试验共分为6组,其中饮用DSS的小鼠随机分为5组:粪肠球菌菌粉组、微囊化粪肠球菌组、布拉迪酵母菌菌粉组和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组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药物皆以溶液形式灌胃给药,UC模型小鼠(DSS组)每天饮用与药物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灌服与药物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观察UC小鼠的症状和组织学变化,ELSI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L-10与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结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Claudin-1)表达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后各益生菌组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5),微囊化益生菌组小鼠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结肠损伤组织学评分(粪肠球菌粉组除外)均显著下降(P<0.05),布拉迪酵母菌菌粉组与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小鼠结肠黏膜内Occludin和Claudin-1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粪肠球菌和布拉迪酵母菌可以缓解UC模型小鼠结肠炎症病变,且经过微囊化后的粪肠球菌和布拉迪酵母菌表现出更好的缓解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症效果,其机制与粪肠球菌和布拉迪酵母菌可以降低血清中IL-6与TNF-α含量,提高Occludin与Claudin-1的表达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微囊化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食品加工和农业生物技术等领域的一种新兴技术。论文简述了益生菌微囊化技术的壁材选择和包埋工艺,重点介绍了微囊化技术在提高益生菌抗逆性、食品加工和饲料添加剂工业的应用以及用作黏膜免疫佐剂和疫苗载体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益生菌微囊化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博落回叶提取物(Macleaya cordata leaf extract, MCLE)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保护作用,为博落回叶的资源利用和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6组,即对照组(CON)组、DSS模型组、美沙拉嗪(MES)阳性对照组(200 mg/kg)及MCLE高(MCLE-H,450 mg/kg)、中(MCLE-M,150 mg/kg)、低(MCLE-L,50 mg/kg)剂量组,试验期14 d。通过小鼠的一般症状、体重变化、疾病活动指数(DAI)、脾脏指数、结肠长度及组织病理学等指标评价MCLE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的治疗效果。使用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血清和结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比色法测定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和一氧化氮(NO)、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通过分析16S rRNA基因序列确定MCLE对肠...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壳聚糖对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将50只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模型组、壳聚糖(高、中、低)剂量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小鼠,其中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均使用双蒸水,治疗组使用不同剂量壳聚糖进行灌肠治疗。壳聚糖高、中、低剂量治疗后的3组小鼠的排便次数、稀便率、粪便含水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给予壳聚糖后,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MPO活性、SOD活性、NO含量、IL-6含量和TNF-α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变化(P<0.05)。结果表明,壳聚糖对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桑黄是一种寄生于桑树等阔叶树上的药用真菌,具有抗炎、调节免疫、抗肿瘤等功效.以3%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小鼠产生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研究桑黄水提物对结肠炎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添食桑黄水提物能够缓解结肠炎引起的小鼠体质量下降及结肠变短,改善结肠基底层炎性细胞浸润,降低血液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β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另外,添食桑黄水提物缓解了结肠炎导致的血液白细胞数量升高,主要是降低了白细胞中的中间细胞数量,并且降低了结肠炎小鼠腹腔中促炎表型(M1)巨噬细胞的比率.体外试验显示,桑黄水提物处理显著降低了巨噬细胞系RAW264.7炎症激活标志物一氧化氮(NO)的水平,降低了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基因表达,这与桑黄水提物处理降低iNOS上游激活基因IFN-γ和提高iNOS抑制基因FXR的表达有关.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桑黄水提物可通过调节单核巨噬细胞的M1极化来发挥抗结肠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乳化凝胶化法微囊化益生菌抗胁迫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基于乳化凝胶化基础上制备的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和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对储藏、高温、胃液和肠液等胁迫作用的抵抗力。以未包被的菌粉为对照,高温热处理的方法为烘箱干热法,温度为110和130℃,各处理30、45和60 s;在配制好的模拟胃液和肠液中,各处理30、90和180 min。结果表明:1)常温条件下储存5个月,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和微囊化粪肠球菌的存活率比菌粉组分别高出34.63%和19.46%。2)微囊化过程提高了益生菌,尤其是粪肠球菌在110和130℃高温下的耐受性[与菌粉组差异显著(P0.05)]。3)模拟胃液处理30 min后,与菌粉组相比,微囊化的布拉迪酵母菌和微囊化粪肠球菌存活率分别提高了59.18%和51.80%,处理180 min后,分别提高了57.76%和46.73%。4)模拟肠液处理180 min,与菌粉组相比,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和微囊化粪肠球菌的耐受力分别提高了26.89%和21.16%。5)50 min时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和微囊化粪肠球菌的释放率分别可达71.74%和87.47%。综合得出,基于乳化凝胶化原理上的微胶囊技术可显著增强布拉迪酵母菌和粪肠球菌对储藏、高温、胃液和肠液等体内、外不良环境的抗性。同时,表现出了体内缓慢释放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前后芹菜汁的主要功能成分变化和芹菜发酵液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防治及免疫调节作用。选取50只4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低、中、高浓度芹菜发酵液组,每组10只。按10 μL/g BW的剂量标准给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无菌生理盐水,其他组小鼠则灌胃不同浓度的芹菜发酵液,持续7 d。从第8天开始,除空白组自由饮用无菌水外,其余组连续7 d自由饮用3% DSS溶液;在此过程,每日称量体重,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在第14天,通过摘眼球取血法获得全血,随后脱颈处死小鼠,解剖取出结肠组织测量长度并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制作病理切片,进行病理学分析。以流式细胞仪分选技术检测外周血中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和IL-10的含量。结果表明:①芹菜汁经发酵后,总酸、总糖、总多酚、类黄酮、维生素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多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②与模型组相比,芹菜发酵液高浓度组能减少DSS引起的小鼠体重损失(P<0.01)、结肠缩短(P<0.01)和DAI降低(P<0.05)。③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表明,各发酵液组的UC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肠腺结构相对完整,杯状细胞轻微减少,仅有少量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入。④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模型组,发酵液组全血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极显著升高(P<0.01)。⑤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芹菜发酵液组的IL-6、TNF-α和IFN-γ含量极显著下调(P<0.01),IL-10的含量极显著上调(P<0.01)。综上,芹菜汁经发酵后主要功能活性成分均得到显著提高,并且发酵芹菜液对DSS诱导的小鼠UC具有一定的防治和免疫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维持外周血中CD4+与CD8+T淋巴细胞平衡,以及抑制促炎症因子(TNF-α、IL-6和IFN-γ)表达,促进抗炎症因子(IL-10)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探究β-胡萝卜素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选取40只6~7周龄、体重(26±2)g的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β-胡萝卜素组、葡聚糖硫酸钠(DSS)组和β-胡萝卜素+DSS组,每组10只。对照组及β-胡萝卜素组小鼠自由饮水,而DSS组和β-胡萝卜素+DSS组小鼠自由饮用3%DSS溶液;对β-胡萝卜素组与β-胡萝卜素+DSS组小鼠灌胃100 mg/kg β-胡萝卜素,同时对照组与DSS组进行同等条件灌胃0.1 mL/10 g的橄榄油。每天称重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试验期7 d,记录结肠长度并观察其病理变化,采用ELISA法、q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血清及结肠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DSS组小鼠体重下降,DAI值上升,结肠长度缩短(P<0.05),有明显病变,血清及结肠中炎症因子含量、mRNA相对表达量、NF-κBp65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DSS组相比,β-胡萝卜素+DSS组各项指标有所缓解,β-胡萝卜素抑制了血清及结肠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P<0.05)。综上所述,β-胡萝卜素可能是通过抑制N...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紫花地丁-白头翁配伍对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抗炎作用,试验选择80只SPF级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未设置重复,试验期共21 d。空白对照组饮用蒸馏水,其余组以灌胃法灌注3%DSS,每次灌注剂量为0.6 mL/20 g体重,3次/d,连续7 d,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然后对结肠炎小鼠分别给予紫花地丁、白头翁、紫花地丁-白头翁(1:1)、紫花地丁-白头翁(1:3)、紫花地丁-白头翁(3:1)水煎剂干预,每次0.5 mL,1次/d,连续7 d,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每日灌胃蒸馏水0.5 mL,阳性对照组每日灌胃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混悬液0.5 mL,连续7 d。观察各组小鼠体重变化、粪便性状和粪便隐血情况,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处死小鼠后,取结肠组织进行大体损伤指数(CMDI)和病理组织学指数(CHPI)评分,测定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显示:紫花地丁-白头翁(3:1)组的CMDI评分和CHPI评分与模型组之间差异显著,DAI评分和MPO活性与模型组之间差异极显著;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紫花地丁-白头翁(3:1)组治疗小鼠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减轻,隐窝数量恢复明显。综合分析,紫花地丁-白头翁(3:1)对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组织中MPO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鸭油甘油二酯与壳聚糖联合应用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修复的效果。试验选择200只6周龄雄性昆明小鼠,设计正常对照组、炎症模型组和6个炎症修复组,共8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正常对照组和炎症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炎症修复组采用2×3两因素交叉等重复的析因设计,鸭油甘油二酯分别灌服2、3、4 mL/kg,壳聚糖溶液分别灌服2、4 mL/kg,试验周期为3周。结果表明:壳聚糖与鸭油甘油二酯对体重变化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其中3 mL/kg鸭油甘油二酯与2 mL/kg壳聚糖组合的体重增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不同添加水平的鸭油甘油二酯与壳聚糖对结肠长度的变化无显著影响;鸭油甘油二酯、壳聚糖及二者交互作用对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影响极显著;鸭油甘油二酯与壳聚糖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显著降低了炎症细胞因子(IL-4、IL-6、IL-17、IL-1β、IFN-γ、TNF-α)表达;与炎症模型组相比,鸭油甘油二酯与壳聚糖联合应用可使结肠绒毛高度显著增加,隐窝深度显著变浅,表明鸭油甘油二酯与壳聚糖联合能够保护结肠黏膜层以及隐窝腺体的完整性,减少炎性细胞浸润。综上可知,...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通过筛选葡聚糖硫酸钠盐(DSS)最佳浓度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3.5% DSS组、5% DSS组,每组10只。小鼠自由饮水5 d,每天记录小鼠体重,观察粪便性状,测便潜血。试验结束后测血清TNF-α、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还原性谷胱甘肽(GSH)活性变化等指标,计算结肠重量/长度比值。与对照组相比,两试验组结肠组织中MPO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GSH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两种浓度葡聚糖硫酸钠盐均可造模成功,5% DSS组小鼠精神状态很差,表现嗜睡、萎靡状态,而3.5% DSS组小鼠精神状态良好,且组织中MPO、MDA、GSH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与5% DSS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选用浓度为3.5% DSS造模更合适。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理未明确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l disease IBD)的一种.哪种致病菌是这类肠黏膜炎症的致病原迄今缺乏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为模型,探究辣木叶总黄酮(MOLF)对UC的防治作用。【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DSS组(模型组)和MOLF-L(25 mg/kg)、MOLF-M(50 mg/kg)、MOLF-H(100 mg/kg)处理组,每组10只。小鼠通过饮用4%DSS诱导UC模型,各MOLF处理组灌胃相应剂量药物0.2 mL,对照组和DSS组灌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7 d。每天记录各组疾病活动指数(DAI),在末次给药的次日经眼眶静脉丛采血,分离血清测定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内毒素(LPS)含量;小鼠脱颈处死后取结肠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PAS染色观察组织杯状细胞数量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IL-1β、TNF-α、IL-10、HMGB1 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肠黏膜闭锁连接蛋白-1(ZO-1)和闭合蛋白(Occludin)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分析凋...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动物双歧杆菌NMC(NMC)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预防作用,本研究首先评价菌株在pH3.0,胆盐浓度0.3%环境下的存活性,然后进行动物实验,将50只8周龄SPF级Balb/C野生型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以及菌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菌各剂量组灌胃不同剂量的NMC14d,试验前7d,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实验第8天开始,各组在灌胃的同时自由饮用2.5%DSS溶液。造模结束后,检测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长度、组织病理和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菌株在pH3.0,胆盐浓度0.3%的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耐受性。造模结束后,与模型组相比,NMC各剂量组显著降低DAI评分,抑制小鼠结肠长度缩短,缓解结肠组织损伤和炎症细胞浸润,降低促炎因子TNF-α、IFN-γ和IL-6的表达。证明了动物双歧杆菌NMC对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具有预防作用。本研究为动物双歧杆菌NMC相关产品的开发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观察富硒益生菌对高脂饲料诱导的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脂代谢的影响作用,并从分子水平进一步阐述富硒益生菌降血脂的机理。将24只4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均分为4组(n=6):正常对照组(NC)、高脂对照组(HFD)、无机硒+益生菌组(IPS)和富硒益生菌组(OPS),其中IPS组和OPS组都是饲喂高脂饲料。8周以后,测定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胆固醇酯(LDL-C)、高密度胆固醇酯(HDL-C)的含量以及肝脏、附睾脂肪的湿重。结果表明:与高脂对照组比较,高脂+富硒益生菌组小鼠的血清TC、TG、LDL-C含量下降,HDL-C水平显著升高,肝脏和附睾脂肪的湿重减少;富硒益生菌对小鼠的各检测指标的影响显著优于无机硒+益生菌组。富硒益生菌能有效地降低高脂血症小鼠模型的血脂,而富硒益生菌组的降血脂功效比无机硒+益生菌组明显。  相似文献   

16.
探究在溃疡性结肠炎小鼠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的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使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分析小鼠外周血中FGF21的含量与小鼠体重变化、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直肠长度和结肠炎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溃疡性结肠炎小鼠中,外周血中的FGF21的含量与小鼠体重变化和直肠长度呈负相关,与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和结肠炎评分呈正相关。溃疡性结肠炎小鼠外周血中的FGF21含量与疾病活动程度相关,FGF21或许可以作为检测溃疡性结肠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选用70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试验1~7组分别为口服0 mg/kg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对照组、口服0 mg/kg空囊组、口服1 mg/kg CCK-卵黄抗体(yolk immunoglobulin,IgY)-低剂量微囊组、口服5 mg/kg CCK-IgY-高剂量微囊组、注射0 mg/kg CCK对照组、注射1 mg/kg CCK-IgY-低剂量非微囊组、注射3 mg/kg CCK-IgY-高剂量非微囊组。单笼饲养,试验期40 d。以小鼠体重、日采食量及血液中CCK抗体D值为评价指标,对CCK-IgY及其微胶囊进行促生长及免疫效果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从试验全期来看,试验3组平均体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极显著高于试验4组(P<0.01),但与试验1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注射CCK-IgY剂量的增加,D值也随之升高,试验7组D值极显著高于试验5组(P<0.01),而CCK-IgY微囊组均未达到与注射一致的效果。口服微囊化CCK-IgY和腹腔注射非微囊化CCK-IgY均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反应,腹腔注射非微囊化CCK-IgY具有较明显的促生长效果,但CCK-IgY微囊饲喂效果不够明显,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乳酸杆菌LA-5对雏鸡溃疡性结肠炎的预防及治疗作用,试验以1日龄SPF雏鸡为研究对象,连续灌服益生菌微胶囊3 d,在10日龄时用100 mg/kg体重的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混合液灌肠,通过灌肠途径,建立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雏鸡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对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和盲肠扁桃体中树突状细胞数量的变化进行较全面系统地检测,结果发现,乳酸杆菌LA-5组雏鸡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低于结肠炎模型组雏鸡,而树突状细胞数明显高于结肠炎模型组雏鸡,说明乳酸杆菌LA-5对雏鸡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为溃疡性结肠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壳聚糖接枝庆大霉素缀合物(CS-GT)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保护效果。30只健康雄性小鼠(C57BL/6J,SPF级)随机平均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DSS组和CS-GT低、中、高剂量添加组。处理结束后,观察临床变化、肠道结构、血清生化指标和炎性因子表达。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DSS处理组小鼠体重下降(P<0.01),结肠长度缩短(P<0.01),肠道出血及肠绒毛脱落,血清中ALB与TP含量显著降低(P<0.01),促炎因子IL-6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抗炎因子IL-4和IL-13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添加中、高剂量CS-GT组相较于DSS组小鼠体重显著上升(P<0.05)、结肠长度显著增加(P<0.05),肠出血现象减少,血清中ALB与TP含量显著上升(P<0.05),促炎因子IL-6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抗炎因子IL-4和IL-13有一定的上升趋势。说明CS-GT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有明显保护效果,有...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寻参苓白术散药味增减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治疗效果,试验将30只雌性C57BL/6小鼠(6~8周龄,体重为18~20 g)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及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只。第1周各组适应性饲养;第2周除空白对照组外,每组用3%葡聚糖硫酸钠水溶液自由饮水,连用7 d,建立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第3周更换正常饮水,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高、中、低剂量组按体重分别灌胃0.2,0.1,0.05 mL/10 g中药药液。观察并记录小鼠临床症状,采集全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的质量浓度,同时制作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切片。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IL-8、IgA、IgG、DAO、D-乳酸的质量浓度极显著升高(P<0.01),IL-10的质量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给药后,高、中、低剂量组小鼠的炎症均有不同程度缓解,IL-8、IgA、IgG、DAO、D-乳酸的质量浓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