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IGFBP-3基因表达与鸡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以生长速度差异较大的花山麻鸡和清远麻鸡两个黄羽肉鸡品种为研究素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胚胎期和出雏后两个品种鸡胸肌和肝脏中IGFBP-3基因的表达规律,并将其与体重、胸肌重和肝脏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9胚龄时两个品种鸡胸肌和肝脏中均可检测到IGFBP-3基因表达,同一胚龄或日龄品种内组织间比较,胚胎期两个品种鸡胸肌IGFBP-3 mRNA表达量均高于肝脏,出雏后肝脏IGFBP-3 mRNA表达量迅速上升,胸肌IGFBP-3 mRNA表达量下降,两个品种鸡肝脏IGFBP-3 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胸肌(P<0.01);组织中IGFBP-3 mRNA表达量与组织重量和体重相关研究表明,两个品种鸡肝脏IGFBP-3 mRNA表达量与其胸肌重、肝脏重和体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P<0.01),胸肌IGFBP-3 mRNA表达量与其胸肌重、肝脏重和体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结果揭示,IGFBP-3 mRNA在鸡中的表达具有品种、年龄和组织特异性,出雏前肝脏并不是鸡产生IGFBP-3的主要器官,出雏后鸡IGFBP-3可能主要由肝脏合成,肝脏中IGFBP-3 mRNA水平差异是导致两个品种鸡出雏后体重和胸肌重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品种鸭胚胎期和出雏早期骨骼肌中NFATc3基因mRNA表达规律及其与生长发育的相关性,运用荧光绝对定量PCR技术检测了生长速度差异较大的高邮鸭和金定鸭13、17、21、25、27胚龄和7日龄胸肌和腿肌中NFATc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胸肌和腿肌NFATc3 mRNA在两鸭品种中均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不存在品种效应,胸肌和腿肌NFATc3 mRNA的表达均是13胚龄时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各胚龄或日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品种鸭骨骼肌NFATc3 mRNA表达量与其组织重、体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肌肉组织中IGF-Ⅰm RNA的表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鸭骨骼肌中NFATc3主要在早期的肌纤维生成中起作用,与IGF-Ⅰ可能共同参与了对骨骼肌生长发育的调节。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CSRP3在鸡骨骼肌早期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探讨了CSRP3mRNA在生长速度不同的花山鸡和清远麻鸡胚胎期胸肌中以及体外培养的鸡成肌细胞中的表达,并分析2个品种鸡胚胎期胸肌中CSRP3 mRNA的表达与其胸肌质量、体质量的相关性。体内外研究结果均表明,CSRP3基因的表达随着鸡骨骼肌肌纤维分化进程逐渐升高;同一胚龄时,比较CSRP3mRNA在2个品种鸡胸肌中的表达,均是慢生型清远麻鸡显著高于快大型花山鸡;相关性结果表明,2个品种鸡胚胎期胸肌中CSRP3mRNA表达量与其胸肌质量、体质量均呈正相关,与胸肌质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结果提示,鸡胸肌中CSRP3基因的表达具有品种特异性,与胸肌肌纤维的生长和分化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以矮小品系S2系鸡和隐性白羽鸡作为试验素材,采用q-PCR技术及SPSS分析软件,研究Fas相关因子1(Fas-associated factor 1,FAF1)在两个品种胚胎期至生长期骨骼肌发育中的差异性的表达模式及在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期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FAF1在两品种胚胎期胸肌组织的表达都显著高于出雏后其他发育时期(P0.05),但FAF1在S2系鸡整个胚胎期及出雏当天的表达都显著高于隐性白羽鸡(P0.05);在腿肌组织中,隐性白羽鸡中,在10日胚龄时FAF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胚龄(P0.05),并随胚龄的增加表达量逐渐下降,在6周龄时表达量显著低于2、4、8、16周龄(P0.05),S2系鸡中,10日胚龄时FAF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发育时期(P0.05),从胚胎期至出雏后6周表达量随周龄的增加逐渐减少。除6周龄外,FAF1在S2系鸡其他发育时期的表达都显著高于隐性白羽鸡。在鸡原代成肌细胞中,FAF1 mRNA 在分化期的表达显著高于增殖期(P0.05),并随诱导分化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升高。结果表明:FAF1 mRNA 表达呈现明显的品种和组织差异性,该基因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调控胸肌、腿肌发育过程,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调控肌肉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qPCR分析生肌调节因子MyoD1基因在高邮鸭和金定鸭胚胎期及初生早期(13、17、21、25、27胚龄和出雏后7日龄)胸肌发育中的表达模式以及与胚胎和胸肌发育的相关性。结果表明,MyoD1 mRNA在两个品种鸭胸肌早期发育中表现出一致的表达规律,均呈“波浪形”,在13胚龄时表达量相对较高,17胚龄时下降,21胚龄时上升到最高,随后下降,出雏后又维持较高水平;品种间比较结果显示除了在25胚龄时金定鸭胸肌中MyoD1 mRNA表达量稍低于高邮鸭,在其他所检测的胚龄/日龄中,金定鸭胸肌中MyoD1 mRNA表达量均高于高邮鸭胸肌中的表达量(P>0.05);高邮鸭胸肌MyoD1 mRNA表达与胚胎和胸肌发育无显著相关性,而金定鸭胸肌中MyoD1 mRNA的表达与其胚胎和胸肌发育呈强负相关(P胚重=0.048;P胸肌重=0.006)。MyoD1基因参与鸭胚胎期及出雏早期胸肌的发育,胸肌中MyoD1基因表达分析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MyoD1基因在胚胎期胸肌发生过程及其调控机理中的功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重庆秀山鸡放牧饲养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及其与肉用型青脚麻鸡的差异,试验选择1日龄秀山鸡和青脚麻鸡各200只(公母各半),60日龄采用林下放牧方式进行饲养。150日龄时每组随机选取40只鸡(公母各半)进行屠宰,取肉样,测定其生长、屠宰、肉质等指标,并通过各组总增重、饲料采食量和死亡率等分析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青脚麻鸡的生长速度较快,且60,90,120日龄各阶段体重极显著高于秀山鸡(P0.01),150日龄体重显著高于秀山鸡(P0.05);青脚麻鸡在整个试验期的平均日增重和总增重显著高于秀山鸡(P0.05),但死亡数和死亡率青脚麻鸡高于秀山鸡;秀山鸡公鸡活重极显著低于青脚麻鸡公鸡(P0.01),母鸡活重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和胸肌率在群体间和性别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青脚麻鸡略高于秀山鸡;秀山鸡胸肌肌苷酸含量极显著高于青脚麻鸡(P0.01);青脚麻鸡公鸡胸肌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秀山鸡(P0.01),母鸡显著高于秀山鸡(P0.05)。说明通过2品种的综合经济效益分析,养殖秀山鸡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青脚麻鸡。  相似文献   

7.
根据鸡MC4R mRNA和看家基因β-actin mRNA序列,分别设计1对引物,以半定量RT-PCR法研究不同品种鸡肾上腺中MC4R基因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了其与屠宰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京海黄鸡公鸡MC4R基因在肾上腺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尤溪麻鸡公鸡(P<0.05);京海黄鸡公鸡的胴体重、胸肌重、腿肌重与MC4R基因在肾上腺中表达水平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尤溪麻鸡公鸡的胴体重与MC4R基因在肾上腺中表达水平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胸肌重、腿肌重与MC4R基因在肾上腺中表达水平存在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8.
鸭胚骨骼肌生肌调节因子MyoD1和Myf5发育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Real-timePCR分析生肌调节因子MyoD1和Myf5在不同鸭品种(高邮鸭和金定鸭)胚胎期及初生早期(13、17、21、25、27日胚龄和出雏后7日龄)骨骼肌发育中的表达模式以及表达差异。结果表明,MyoD1mRNA和Myf5mRNA在两个品种鸭胸肌早期发育中表现出一致的表达规律,均呈"波浪"型;在腿肌早期发育中均呈近似"反√"型的表达趋势,在27日胚龄时表达量最低,出生后7日龄表达量又上升,但MyoD1mRNA的表达量仅有小幅增加,与27日胚龄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Myf5mRNA的表达量有大幅增加,与27日胚龄的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胸肌和腿肌中两基因的mRNA表达量在同一胚龄不同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结果提示:骨骼肌中MyoD1和Myf5基因表达具有显著的时空性,但不存在品种差异,为进一步深入研究MyoD1和Myf5基因在胚胎期骨骼肌发生过程及其调控机理中的功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鸡MC4R mRNA和看家基因β-actin mRNA序列,分别设计1对引物,以半定量RT-PCR法研究不同品种鸡肾上腺中MC4R基因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了其与屠宰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京海黄鸡公鸡MC4R基因在肾上腺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尤溪麻鸡公鸡(P<0.05);京海黄鸡公鸡的胴体重、胸肌重、腿肌重与MC4R基因在肾上腺中表达水平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尤溪麻鸡公鸡的胴体重与MC4R基因在肾上腺中表达水平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胸肌重、腿肌重与MC4R基因在肾上腺中表达水平存在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甲状腺激素对鸭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通过在鸭种蛋蛋清中分别注射100μL含0(对照组)、0.25μg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组)的生理盐水,检测鸭胚胎期至出雏后14日龄时,体重、体长、不同组织器官重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25日胚龄,T3组脑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7日胚龄,T3组的各组织器官重均出现升高趋势,其中体重、胸肌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生长分析首次发现T3减缓胚胎发育后期胸肌的负生长现象。出雏后7日龄,体长、脑重和肝脏重在T3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4日龄,各组织器官重均出现下降趋势,其中,T3组体重、体长和腿肌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种蛋内注射T3可以促进鸭胚生长发育,抑制雏鸭生长;T3对鸭组织器官重的影响具有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基因表达量对家禽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以体型差异较大的盐津乌骨鸡和大围山微型鸡为材料,分别测定300日龄鸡的体重、体尺和屠宰性状来进行比较分析,检测胸肌、腿肌和肝脏中MyoG和IGF-1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将生长、屠宰性状与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进行两两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盐津乌骨鸡体重、体尺和屠宰性状等指标均高于大围山微型鸡,同时盐津乌骨鸡胸肌、腿肌和肝脏中MyoG和IGF-1基因的表达量也高于大围山微型鸡,表达量趋势为:胸肌腿肌肝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个品种鸡胸肌、腿肌和肝脏中MyoG和IGF-1基因的表达量与体重、体尺和屠宰性状等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MyoG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除胸深外的所有性状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而IGF-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体重、体斜长、胸深、胸骨长均呈显著相关(P0.05)。因此,MyoG、IGF-1基因可作为盐津乌骨鸡和大围山微型鸡的生长性状候选基因来进行选育。  相似文献   

12.
选择地方品种灵山鸡和隐性白羽洛克鸡各90只,从28日龄开始分为试验组(34±1)℃和对照组(26±1)℃,饲养至49日龄。每周进行体重记录,49日龄进行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测定,分析慢性热应激对不同品种肉鸡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肉鸡热处理前后的体重增长差异明显。隐性白羽洛克鸡的屠宰性能测定中,试验组的活重、屠体重、胸肌重、腿肌重都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腹脂重和腹脂率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灵山鸡的屠宰性能测定中,试验组的屠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半净膛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肉质性状的测定中,隐性白羽洛克鸡试验组的胸肌和腿肌的p H值都极显著降低(P0.01),而腿肌和胸肌的剪切力则极显著升高(P0.01)。研究结果可为实际生产中的热应激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阐明"花山麻鸡"CPT1A基因的组织表达和时序表达规律,以胚胎期到上市日龄的"花山麻鸡"为试验材料,在不同发育时间点采集胸肌、腿肌、心脏、肝脏组织样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分析CPT1A基因在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表达规律。在相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差异表达结果显示:在胚胎期(9、12、16日胚龄)和上市日龄(9周龄),CPT1A基因在肝脏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在心脏、胸肌和腿肌的表达量,在出生后1日龄,CPT1A在心脏表达量最高,1周龄时,CPTA在肝脏的表达量最低;5周龄时,CPT1A在腿肌的表达量最高;7周龄时,CPT1A在腿肌和肝脏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胸肌和心脏。在同一组织不同发育阶段差异表达结果显示,CPT1A在胸肌、腿肌、肝脏和心脏不同发育阶段表达规律与表达量是不同的。研究表明CPT1A基因在胸肌、腿肌、肝脏和心脏相同发育阶段表达量不同,CPT1A基因在胸肌、腿肌、肝脏和心脏织不同发育阶段表达规律与表达量不同。  相似文献   

14.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110日龄芦花鸡、黄鸡和麻鸡胸肌中H-FABP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H-FABP基因在3种优质肉鸡胸肌中的表达水平呈现出显著的品种差异,其中麻鸡胸肌中H-FABP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比芦花鸡和黄鸡小174.8%,170.07%(P〈0.05),而芦花鸡与黄鸡差异不显著(P〉0.05)。这为进一步研究3种肉鸡的肌肉品质和脂肪性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旨在阐明CPT1B基因在灵山香鸡上的组织表达和时序表达谱,为研究鸡体内脂肪代谢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选取胚胎期到性成熟时的灵山香鸡为实验材料,在不同发育时间点(9、12、16胚龄,1日龄,1、3、 5、7、10、13、16周龄)采集胸肌、腿肌、心脏、肝脏组织样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分析CPT1B基因在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CPT1B在不同发育阶段4种组织中表达差异性不同,在胚胎期和1日龄,CPT1B基因在肝脏的表达量最高;5、7、10、13周龄时,CPT1B在胸肌的表达量最高;CPT1B基因在4种组织不同发育阶段变化趋势不一致,其在肝脏表达量呈现下降趋势,而在腿肌、胸肌和心脏表达量呈上升趋势,在胸肌的各个发育阶段上升趋势最显著;CPT1B虽然属于肌肉亚型CPT,但不是每个发育阶段在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胚胎期,鸡肝脏是CPT1B参与脂肪酸β-氧化的主要场所,而在出雏后到性成熟时期胸肌是CPT1B参与脂肪酸β-氧化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探讨IGF-I、MSTN对鹅骨骼肌生长的影响。以太湖鹅和皖西白鹅为研究素材,采用多重荧光竞争性PCR和酶联免疫方法,测定鹅70日龄胸肌中IGF-I、MSTN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并与屠宰性能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证实,70日龄时太湖鹅体重、胸肌重极显著小于皖西白鹅,但是胸肌率没有差异,并且品种间在体重和胸肌重上存在性别差异;胸肌IGF-I和MSTN的mRNA、蛋白表达均无品种差异,并且在品种间也不存在性别差异;同一品种的公母鹅相比较,太湖鹅公鹅胸肌IGF-I mRNA表达显著高于母鹅;除了胸肌IGF-I的含量与MSTN的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胸肌IGF-I、MSTN的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相互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鹅胸肌IGF-I mRNA表达量和胸肌率、胸肌重、体重呈显著负相关,皖西白鹅胸肌中MSTN的表达与体重呈强的负相关。结果提示,70日龄时鹅胸肌生长正负调节基因IGF-I与MSTN的表达无品种特异性,二者表达水平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之中,特别参与了70日龄皖西白鹅的生长调控。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BMP10基因对鸡肌肉生长发育的影响,利用定量PCR方法对BMP10基因在大恒肉鸡不同组织、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表达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并绘制1~10周龄的体重曲线和增重曲线。结果显示:BMP10基因在胸肌、腿肌、肝脏组织的2、6、10周龄均有表达,其中6周龄腿肌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胸肌(P0.01)和肝脏组织(P0.01),10周龄肝脏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胸肌(P0.05)和腿肌组织(P0.05);胸肌与腿肌具有相似的基因表达模式,其中胸肌6周龄显著高于2周龄(P0.05)、极显著高于10周龄(P0.01),腿肌6周龄极显著高于2周龄(P0.01)和10周龄(P0.01),推测BMP10基因在孵化后肉鸡生长发育过程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活化T细胞核因子3(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 3,NFATc3)是NFAT家族的重要成员,在肌纤维类型转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探讨NFATc3 mRNA在不同品种鸡不同类型肌肉中的表达情况,以生长速度具有较大差异的清远麻鸡和隐性白羽鸡为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同发育时期趾长伸肌和比目鱼肌中NFATc3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NFATc3 mRNA在两个品种骨骼肌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1日龄时,NFATc3在趾长伸肌和比目鱼肌中的表达量都较高,7日龄时显著下降,21日龄时出现上升,之后表达量趋于平稳;品种间比较,比目鱼肌中在21、49日龄时,清远麻鸡的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隐性白羽鸡(P0.05),趾长伸肌中则在1、21日龄时,清远麻鸡的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隐性白羽鸡(P0.05);同一品种不同类型肌肉间比较,总体上都是趾长伸肌的表达量高于比目鱼肌。提示,鸡骨骼肌中NFATc3 mRNA表达变化规律不存在品种差异,NFATc3可能在鸡不同类型肌肉肌纤维的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克隆了黑龙江籽鹅IGF-Ⅰ基因,并检测了生长期间该基因mRNA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鹅IGF-Ⅰ基因与鸡、鸭IGF-Ⅰ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7.6%、99.3%;鹅肝组织中IGF-ⅠmRNA的表达水平在30日龄和60日龄较高,而30日龄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22、28日龄鹅胚和1日龄籽鹅,显著高于10日龄雏鹅;30日龄雏鹅IGF-ⅠmRNA在肝、卵巢、胸肌、肺、脾、腿肌、垂体、肌胃、肾、心等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中肝、卵巢、胸肌、肺的表达量较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肉蛋兼用品种无量山乌骨鸡胚胎期肝脏组织的发育特征,试验同时孵化爱拔益加肉鸡(AA鸡)、海兰灰蛋鸡与无量山乌骨鸡3个品种的种蛋,在10,12,14,16,18,20胚龄(E10、E12、E14、E16、E18、E20)和出壳当日(D0)分别测定胚胎重和肝脏重,比较品种间相对肝脏重;取肝脏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和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检测肝脏中脂质沉积情况;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检测脂代谢相关基因(FAS基因和ATGL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在E10和E14时,无量山乌骨鸡相对肝脏重分别显著高于AA鸡和海兰灰蛋鸡(P<0.05);在E18时,肝脏组织油红O染色红色最深;无量山乌骨鸡FAS基因和ATGL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在E10、E12、E14、E16、E18时最高且与AA鸡和海兰灰蛋鸡差异显著(P<0.05);无量山乌骨鸡FAS基因和ATGL基因均在D0时达到表达高峰,且与其他胚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无量山乌骨鸡脂代谢活动在出壳后更为活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