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412-5413,5420
介绍关岭县森林资源现状及1995~2005年的森林资源动态变化,通过对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森林健康度、森林自然度、森林景观及生态功能等指标的客观分析,得出结论:①林地质量逐步提高:2005年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较1995年分别有所增加;②森林比较健康:乔木林中森林健康度为Ⅰ的占99.95%;③森林群落结构简单、林相单一、生态功能等级差:乔木林中自然度为Ⅱ的占0.06%,森林景观等级为Ⅱ的占1.31%,森林生态功能等级为Ⅰ的占0.06%。  相似文献   

2.
赣州市林地质量评价及生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森林资源一类清查、二类调查数据源的水热条件、土壤、地形等生态背景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构建林地立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林地现实状况,综合确定不同质量等级林地的生产潜力,以此对比分析森林现实与潜在生产力。以江西省赣州市为例,结果表明:(1)赣州市林地质量整体较好,林地质量等级为好和中等的分别占20.89%%和45.89%,合计高达66.78%;(2)赣州市98.45%的森林未达到林地生产潜力水平,特别是中幼龄林每公顷年平均生产力(2.15 m3· hm-2· a-1)仅约为潜在水平的四分之一;(3)赣州市森林蓄积量测算能增加1201万m3,森林抚育经营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开展了博罗县第四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对其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林地地类构成等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博罗县林业用地面积为149 945.75 hm2,乔木蓄积量达8 688 084 m3,森林覆盖率达55.27%。全县森林资源主要数据变化较大,森林资源总体上呈稳步健康增长的态势。部分森林质量仍较低,需要加强相关森林质量提升工作,科学规划,推动现代林业转型升级,增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4.
以延川县为研究对象,1984年<陕西省延川县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报告集>和2005年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3S(RS、GIS、GPS)技术分析和评价了该县14个乡镇森林资源的数量、种类及其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林地面积增加47 173.1 hm2,有林地面积增加了15 100.7 hm2,疏林地面积增加了2 972.8 hm2,未成林造林地面积增加了32 222.4 hm2,宜林地面积减少了4 759.8 hm2,森林覆盖率提高了7.58%.两期资源动态变化总趋势是:林业用地面积增加,非林业用地面积减少,总蓄积量持续增加,森林资源进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以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数据为基础,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BP算法对山西省森林资源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山西省森林资源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森林面积、蓄积呈现稳定增长态势,森林生态功能逐步完善;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1%;单位面积蓄积量呈明显下降趋势,森林生产力下降。此结果为研究区森林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4年湖南省慈利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结果,利用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以及不同森林类型的碳含量,求得慈利县森林碳储量,并利用地统计学中普通克里金(Kriging)插值的方法,基于最优的半变异函数绘制湖南省慈利县森林碳密度分布专题图。结果表明,在6种常用的半变异函数中,指数模型作为半变异函数的预测精度较高,决定系数(R2)为0.756,残差平方和(SSR)为0.000 7,很好地反映了研究区森林碳密度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显示慈利县的中北部、西南部和东部的碳密度较高,大于18.84 t·hm-2,其余地方的碳密度较低,小于15.77 t·hm-2。插值结果显示,碳密度在11.19~14.33 t·hm-2的面积最大,达到慈利县总面积的22%;其次为18.84~21.98 t·hm-2,达到全县总面积的16.35%;碳密度在14.33~15.77 t·hm-2以及17.40~18.84 t·hm-2的面积较少,分别占到全县总面积的13.54%和11.58%;碳密度大于28.83 t·hm-2的面积最少,仅占1.76%。可见慈利县主要林分的碳密度还是处于较低水平,林分质量差,不能有效地发挥森林固碳功能,需要开展科学经营改善林分结构与树种组成,实现固碳能力的提升。研究湖南省慈利县森林植被碳储量、碳密度及其地理空间区域分布特征,为慈利县森林碳汇经营、林业碳汇核算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运用灰色预测模型理论,以1990—2014年横县少量的、不连续的森林资源指标为时间数据序列,借助MATLAB软件分析横县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有林地)、森林覆盖率和活立木总蓄积量的变化,建立非等距灰色预测模型。根据拟合方程得到1990—2014年各指标的拟合值,除1999、2009年的活立木蓄积量拟合误差为10.14%、11.70%外,其余拟合误差都小于10.00%,拟合结果较好;检验的方差比C都小于0.35,小误差概率P=1,预测等级都为一级"好"。预测结果表明,2017—2030年森林资源除了林地面积略有减少外,其他都呈现增长的趋势,但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的相对变化率都低于1%,而活立木总蓄积量则相较于2017年相对净增长率分别为6.02%、17.15%、29.83%。说明近年来横县森林资源保护措施相对得当,森林资源保护和经营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Landsat8 OLI反演蓄积量的潜力,研究不同特征选择方法对蓄积量反演精度及不同蓄积量反演模型对反演精度的影响。以湖南省怀化市排牙山国有林场作为研究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作为样地地面实测数据,选用Landsat8 OLI作为遥感数据源,将传统的Pearson相关系数法及主成分分析法2种方法结合,得到一种顾及变量相关性的主成分分析法(PCA-P)对遥感变量进行降维。使用3种变量选择方法构建了随机森林(RF)、K最近邻(KNN)、支持向量机(SVR)、多元线性回归(MLR)模型进行森林蓄积量的估测,使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对蓄积量估测模型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结合方差膨胀因子得到IB2、IND25、IMSR3个遥感变量,其与蓄积量相关性分别为0.716、0.623、0.597。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93.42%。通过PCA-P得到前2个主成分,累计...  相似文献   

9.
雷曦 《农技服务》2014,31(7):153-153
<正>于我国森林抚育的工作并没有全面展开,进而使得森林生长质量较低,单位面积的森林蓄积量不大,同时又因为森林火险等级比较高,病害发生次数较高,使得我国森林经济效益受到了极大的影响[1]。因此,强化森林抚育工作,对加大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提升森林蓄积量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1、我国森林抚育中存在的问题1.1幼林面积较大,抚育技术滞后当前我国幼林的面积达到104666666.67hm2,在总林分面积中占60%以上,这就意味着我国的林分面积中有半数以上是幼林,同时也说明森林抚育的难度较大。此外,在抚育幼林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4—2013年4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对江西省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及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共同影响森林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分布,自然灾害、重大林业政策、生态工程实施与森林资源变化密切相关;(2)经过20多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全省有林地面积呈上升趋势,森林面积和蓄积显著提高,森林面积和蓄积分别增加196.00%、72.81%;(3)林种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态公益林面积比重明显增加,商品林面积比重有所减少,森林的生态功能进一步增强;(4)人工林面积比重由12.25%提高到32.66%,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能力不断增强,天然林面积比重有所下降;(5)森林资源以中、幼龄林为主,占森林总面积的87.00%~91.32%,存在单位面积蓄积量低、病虫害严重等问题。进一步强化森林经营管理、优化森林资源结构、提高森林生产力水平,是今后江西省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森林资源1950—2003年经营状况及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经营方针、经营特征以及森林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变化,中国50多年的森林经营可以划分为森林资源质量恶化和逐步恢复两个阶段。森林经营结果表明,1950—2003年,我国森林资源在采伐利用蓄积量为130.57亿m3的同时,森林面积和蓄积仍有增加,森林经营成绩显著。但是,由于森林经营理论滞后、经营理念重采轻育、分类经营界定不清晰、结构调整目标不明确、经营以木材需求为核心,忽视了森林的自然生长发育规律等问题,导致森林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天然林面积比重下降了30.6%,蓄积比重下降了9.4%;用材林面积和蓄积比重减少到46.52%和45.57%;森林低龄化明显,幼中龄林面积比重占67.9%;针叶林面积和蓄积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由于森林采伐利用强度较大,择伐周期较短,森林质量在第二阶段虽有所恢复,但仍然较差。林分单位蓄积平均仅为84.73 m3/hm2,低郁闭度(0.2~0.4)面积占34.41%,平均胸径为13.8 cm,生长发育状况良好的面积仅占42.22%;同时,虽然人工林面积较大,但中幼龄林面积比重达77.40%,单位面积蓄积仅为46.59 m3/hm2。因此,新世纪的森林经营必须依据森林资源现状,对经营理论与实践合理扬弃,优先解决经营理论、产权优化、分类界定和经营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根据建德市2006年和2017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分析,全市的森林资源面积、蓄积、林分质量总体呈良性发展趋势,森林面积17.64万hm~2,森林覆盖率76.22%,提高0.22个百分点;森林质量有提高,乔木林蓄积增加23.7 m3/hm~2;林种结构有改善,防护林、特用林、用材林、经济林面积比重趋于合理,为53∶1∶45∶1。但仍然存在林地生产力不足等问题,应采取大径材、森林抚育等高质量森林经营措施,并提出森林资源管理的对策,以期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大兴安岭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个包含19个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2008年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为基础,计算得到各评价指标的实测值,并对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大兴安岭地区的森林可持续经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兴安岭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综合评价指数为0.848;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总体上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指数为0.791,森林生产力指数为0.874,森林健康指数为0.871,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人工林中混交林的比例、有林地单位面积生长量和龄级结构是制约大兴安岭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北京密云森林资源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十五"、"十一五"林业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评价分析"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密云县森林资源现状与发展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密云县森林经营主要以防护型林种为主、经济林为辅,截止2009年,其森林覆盖率稳步增长至57.18%。大面积灌木林地、未成林地及宜林地经过良好抚育管理转化为有林地,且活立木总蓄积量增幅达21.71%,虽然存在林分结构不合理、纯林较多、幼龄林面积及蓄积量比重继续增大等问题,但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逐步增加。整体看来,密云县森林质量在不断提高,不健康林分比例逐渐降低,总体为一般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根据建德市2006和2017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分析,全市的森林资源面积、蓄积、林分质量总体呈良性发展趋势,森林面积264.62万亩,森林覆盖率76.22%,提高0.22%;森林质量有提高,乔木林每亩蓄积增加1.58立方米;林种结构有改善,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面积比重趋于合理,为54:45:1。但仍然存在林地生产力不足等问题,应采取大径材、森林抚育等高质量森林经营措施,并提出森林资源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塞罕坝机械林场是全球最大的人工林场,2017年被联合国授予“地球卫士奖”,如何科学评价造林对塞罕坝森林生态功能恢复的贡献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从不同角度分析塞罕坝森林生态功能现状,为未来森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GB/T 26424-2010《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采用森林蓄积量、森林自然度、森林群落结构、物种结构、植被总覆盖度、郁闭度、平均树高和枯枝落叶厚度8个评价因子对塞罕坝北曼甸林场各类森林进行生态功能等级评价。【结果】北曼甸林场有林地的森林生态功能指数平均为0.488,其中生态功能等级达到较好水平的林分占总林分的3.8%;生态功能等级达到中等水平的占总林分的52.7%;生态功能等级为较差的林分占42.4%;生态功能等级为差的林分占1.1%。不同森林起源的生态功能指数表现为:天然林(0.545)>人工林(0.474)。不同森林类型的生态功能指数排序为:针阔混交林(0.710)>阔叶混交林(0.617)>白桦天然次生林(0.535)>针叶混交林(0.487)>落叶松人工林(0.478)>云杉人工林(0.443)>...  相似文献   

17.
<正>黑龙江省是林业大省,根据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黑龙江省森林资源数据统计,黑龙江省森林面积为1 984.40万hm~2,森林蓄积量为18.47亿m3。按照优势树种面积和森林蓄积量排序,居前5位的有阔叶混交林、落叶松林、桦木林、针阔混交林和蒙古栎,合计占全省森林资源蓄积量的82.68%。其中天然林在面积和蓄积上占有较大的比重。对天然林通过科学的森林经营不仅能促进林木生长,而且能够增加林  相似文献   

18.
依据平坝县1985年、1995年、2005年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以及2013年平坝县林地变更调查数据,对平坝县森林蓄积量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坝县森林蓄积量28年来稳步增长,但森林蓄积量增长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提出加强森林经营管理、改善林分质量、增加森林蓄积量、加强森林资源多样性保护、充分利用乡土树种和良种等经营建议。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观山湖区森林资源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资源是贵州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山湖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是贵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其森林资源情况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贵阳市观山湖区2015—2017年林地年度变更情况,分析其森林资源现状,并对观山湖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分析得出观山湖区存在森林面积及森林覆盖率逐年增加、龄组结构发展良好、林地面积逐年较少、森林质量较低等方面的特点及问题。针对其存在的问题,为促进观山湖区森林可持续发展提出强化使用林地管理、高标准造林提高森林质量、科学规划发展特色产业、加强林业生态管控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查森林资源情况以及地区的经济、社会状况,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3个方面提出伊春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平均法对伊春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影响其可持续经营的制约性因素。结果表明:伊春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综合评价指数为0.892,说明伊春林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状况总体上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从社会、生态、经济3个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发现,社会可持续性指数最高(0.981),生态可持续性指数为0.905,2个子系统均处于完全可持续发展状态;经济可持续性指数为0.808,略低于其他2个子系统,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目前影响伊春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主要问题包括:森林植被物种多样性较低;树种的组成比较单一,尤其是人工林中大部分是人工纯林;森林龄级结构不合理,大部分是幼中龄林,成过熟林面积蓄积都偏少;森林质量低;林地生产力退化;旅游收入偏低,与伊春林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不对称;经济发展模式单一,经济发展缓慢;产业结构不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