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背景】近年来,随着新引种作物藜麦种植面积的显著增长,取食藜属植物的宽胫夜蛾(Protoschinia scutosa)逐渐增多并成为危害藜麦的主要害虫,对我国农作物生产构成潜在威胁。【目的】通过对宽胫夜蛾性信息素组分母体结构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Z11-16:Ac)极性基团修饰,设计合成两种不同类型的类似物,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测定,为利用性信息素及类似物绿色防控宽胫夜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性信息素前体顺-11-十六碳烯醇(Z11-16:OH)为原料,三乙胺作缚酸剂(与酸酐反应时需加入催化剂4-二甲氨基吡啶),分别与2-溴丙酰氯、2-氯乙酰氯、二氟乙酸酐、三氟乙酸酐、甲基丙烯酰氯、2-丁烯酰氯发生酯化反应,经过柱层析分离纯化,合成卤素原子修饰的性信息素类似物K1—K4和碳链末端双键修饰的类似物K5—K6。采用梯度稀释配制不同浓度(0.001、0.01、0.1、1、10、100 μg·μL-1)的类似物K1—K6溶液,利用不同浓度类似物直接刺激宽胫夜蛾雄蛾触角,测定类似物K1—K6的触角电生理(EAG)响应值;在性信息素诱芯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类似物配制性信息素类似物诱芯,于2021年夏季在北京延庆地区进行田间诱捕试验,根据统计诱芯的雄蛾诱捕量对类似物活性进行分析。【结果】类似物刺激浓度从0.001 μg·μL-1增至100 μg·μL-1,雄蛾触角对类似物K1—K5的EAG响应值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其中宽胫夜蛾雄蛾触角对化合物顺-11-十六碳烯-2-溴丙酸酯(K1)的响应最强烈,在100 μg·μL-1下EAG响应值为1.34 mV。而类似物K5、K6的EAG活性相对较低,其EAG响应值在100 μg·μL-1下分别为0.67、0.57 mV。田间诱捕试验表明合成的6种类似物均表现出较好的生物活性。其中类似物K5添加剂量为100 μg时,15 d平均诱捕量最高,为35.00头,显著高于性信息素对照。类似物K1添加剂量为10 μg时,15 d平均诱捕量为32.33头,显著高于性信息素对照。【结论】经过EAG测定和田间试验验证,类似物K1和K5表现出显著的增效活性,可作为宽胫夜蛾性信息素的增效剂;添加不同剂量的类似物K2、K3、K4、K6表现出了与性信息素相当的活性。研究结果可为宽胫夜蛾的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樟巢螟雌蛾性信息素的主要组分及其诱蛾活性。[方法]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樟巢螟雌蛾的性腺体提取物和合成标样比较分析,并用与樟巢螟雌蛾性信息素主要组分的异构体进行触角点位的生理测定,最后开展田间诱集比较试验以筛选出最佳性信息素混合物。[结果]雄虫触角对各种剂量的Z11-16:Ac产生强烈的EAG反应。在同一水平下,樟巢螟雄虫触角对植物气味物质和Z11-16:Ac异构物的EAG反应都低于Z11-16:Ac。在田间试验中,单一的Z11-16:Ac或其混合物质均能诱集樟巢螟雌虫。[结论]Z11-16:Ac是樟巢螟雌蛾性信息主要组分,对樟巢螟雄蛾具有诱集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樟巢螟雌蛾性信息素的主要组分及其诱蛾活性.[方法]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樟巢螟雌蛾的性腺体提取物和合成标样比较分析,并用与樟巢螟雌蛾性信息素主要组分的异构体进行触角点位的生理测定,最后开展田间诱集比较试验以筛选出最佳性信息素混合物.[结果]雄虫触角对各种剂量的Z11-16:Ac产生强烈的EAG反应.在同一水平下,樟巢螟雄虫触角对植物气味物质和Z1 1-16:Ac异构物的EAG反应都低于Z11-16:Ac.在田间试验中,单一的Z11-16:Ac或其混合物质均能诱集樟巢螟雌虫.[结论]Z11-16:Ac是樟巢螟雌蛾性信息主要组分,对樟巢螟雄蛾具有诱集活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改进型夜蛾诱捕器与普通夜蛾诱捕器诱捕斜纹夜蛾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型夜蛾诱捕器可显著提高诱芯(宁波纽康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芯)的诱捕效率,平均每个诱捕器每天诱蛾量为55头,比普通夜蛾诱捕器(诱芯同上)多41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生产上推荐将改进型夜蛾诱捕器作为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芯的载具用于监测和控制斜纹夜蛾种群动态。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诱捕器对斜纹夜蛾雄蛾的诱捕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5种鳞翅目害虫诱捕器诱捕斜纹夜蛾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干式诱捕器平均每天诱捕斜纹夜蛾106.63头/个,明显优于水桶诱捕器20.03头/个、桶式诱捕器10.60头/个、船形诱捕器12.30头/个和三角形诱捕器12.23头/个的诱捕量,前者与后四者有显著差异.作为与斜纹夜蛾性信息素配合使用的载具,干式诱捕器可显著提高诱芯的诱捕效率.  相似文献   

6.
应用RNA干扰技术对甜菜夜蛾信息素结合蛋白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RNA干扰技术,通过腹腔注射法将甜菜夜蛾信息素结合蛋白1(SexigPBP1)双链RNA导入雄蛾体内,48 h后定量PCR检测表明,SexigPBP1的mRNA表达量被敲减90%以上;同时,触角电位(EAG)测定结果表明,注射处理48 h后雄蛾对雌蛾性信息素主组分Z9,E12-14∶Ac的EAG反应降低了约60%,证明SexigPBP1在雄蛾对该组分的感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鉴定、综合防控及应用的研究进展,为亚洲玉米螟的监测预警、绿色防控等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文献统计学方法收集资料及调研,分析国内外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的进展。【结果】亚洲玉米螟在中国、韩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家均有分布,雌性个体通过释放性信息素吸引雄性继而交配;鉴定亚洲玉米螟主要性信息素组分为顺/反-12-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E-12-14:Ac)和正十四碳醇乙酸酯(14:Ac),各组分作用不同,组分间比例存在地理种群差异;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产品已运用于监测、诱杀与交配干扰中,与其它防治技术相结合的集成技术防效显著;应用过程中存在多种影响性信息素诱剂诱捕效率的因素,包括性信息素剂量、诱捕器类型、放置高度、颜色及环境等。【结论】亚洲玉米螟在多个国家的玉米种植区均有分布,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比例存在地理种群差异,利用性信息素最佳组分系统结合影响性诱剂诱捕效率的多种因素,在田间防控亚洲玉米螟取得了较好效果,我国已组装、集成一套基于性信息素防控亚洲玉米螟绿色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8.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主要组分为顺-8-十二碳烯醇乙酸酯(Z8-12Ac),但有报道反-8-十二碳烯醇乙酸酯(E8-12Ac)也为活性组分。以辛二醇和正丁醛等为原料,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通过wittig试剂合成E8-12Ac,于不同地点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Z8-12Ac、E8-12Ac与顺-8-十二碳烯醇(Z8-12Ac)含量比为90∶4∶6与94∶0∶6时,诱捕效果最好,其中配比94∶0∶6诱捕虫量最多。结果显示,E8-12Ac无明显的诱蛾活性,Z8-12OH对诱蛾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沙棘木蠹蛾性信息素林间诱蛾活性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比较沙棘木蠹蛾性信息素不同配方的诱集效果,该文利用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组分顺7-十四碳烯乙酸酯(Z7-14:Ac)、反3-十四碳烯乙酸酯(E3-14:Ac) 和反7-十四碳烯乙酸酯(E7-14:Ac)按照不同比例配置的4种配方进行了野外诱集试验.结果表明:4组不同配方的性信息素均具有较强的诱集效果,其中平均诱蛾量最高的达17头/诱捕器,日诱蛾量最高的为11头/d,持效期达26 d,不同配方的有效诱捕距离分别达100和150 m.通过比较两种不同诱捕器的野外诱集效果发现:沙棘木蠹蛾实用新型诱捕器的诱蛾效果稍差于三角形诱捕器,但其具有使用方便、易于操作、可长时间使用等特点,诱捕器的最佳悬挂高度为1 m.用性信息素诱杀害虫作为一种高效、无毒、无污染的新方法为沙棘木蠹蛾的综合防治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生理方法测定小菜蛾雌、雄成虫对雌蛾性信息素(8expheromone,SP)两种主要组分顺-11-十六碳烯醛(Z11-16:Aid)和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Z11-16:Ac),以及性信息索与寄主植物5种挥发性物质混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当供试浓度为20.0g·L^-1时,雄蛾对Z11-16:Aid的EAG反应相对值显著高于Z11-16:Ac.将Z11-16:Aid和Z11-16:Ae按照质量比5:5和7:3进行混配,当供试浓度为20.0g·L^-1时,雄蛾对5:5配比的EAG反应相对值显著高于7:3配比.部分供试植物挥发性物质能增强小菜蛾对性信息素的EAG反应,但会因植物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小菜蛾性别而存在差异.雄蛾对反-2-己烯醛与SP混合物以及正己醛与SP混合物的EAG反应相对值显著高于其它供试混合物,其中对反-2-烯醛与SP混合物的EAG反应相对值显著高于雌蛾,而雌蛾对顺-3-己烯醇与SP混合物、异硫氰酸丙烯酯与SP混合物以及正己醛与SP混合物的EAG反应相对值显著高于其它供试混合物,其中对青叶醇与SP混合物、异硫氰酸丙烯酯与SP混合物的EAG反应相对值要显著高于雄蛾.因此,小菜蛾性信息素主要成分与植物挥发性物质合理混配可以降低性诱剂成本,提高诱蛾效率,特别是具有提高雌蛾引诱比例的潜能.  相似文献   

11.
诱捕器颜色和悬挂高度对番茄潜叶蛾诱捕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原产于南美洲西部的秘鲁,是近两年传入我国的一种重要农业害虫,对我国农业安全生产构成了潜在巨大威胁。【目的】探究诱捕器颜色和悬挂高度对番茄潜叶蛾诱捕效果的影响,为有效控制番茄潜叶蛾的发生与危害提供依据。【方法】以专一性引诱剂为试验材料,采用行为生态学技术方法,在有机蔬菜生产温棚开展性信息素诱捕器(平面式)颜色和诱捕器悬挂高度对番茄潜叶蛾诱捕效果的对比研究。【结果】白色(对照)、黄色((575±10)nm)、绿色((520±10)nm)和蓝色((465±10)nm)4种颜色性信息素诱捕器均可诱捕到一定数量的番茄潜叶蛾,4种颜色诱捕器61 d平均诱蛾量从高至低依次为蓝色2 548.3头、黄色2 065.8头、绿色1 998.3头、白色1 072.7头/诱捕器。不同颜色诱捕器逐日诱蛾量占比中,蓝色和黄色诱捕器显著高于绿色和白色,依次为蓝色和黄色>绿色>白色,差异明显;逐日诱蛾量中,蓝色诱捕器最高,依次为蓝色>黄色和绿色>白色诱捕器,差异显著;诱蛾效果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蓝色>绿色和黄色>白色诱捕器。5种悬挂高度性信息素诱捕器37 d平均诱蛾量依次为0 cm(直接放于地面上)332.2头、0—20 cm为94.2头、60—80 cm为12.4头、120—140 cm为9.2头、180—200 cm为7.4头/诱捕器;不同悬挂高度诱捕器诱蛾量占比中,0 cm显著高于其他4种悬挂高度,依次为0 cm>0—20 cm>60—80、120—140和180—200 cm,差异明显;逐日诱蛾量中,0 cm最高,依次为0 cm>0—20 cm>60—80、120—140和180—200 cm,差异明显;诱蛾效果综合分析结果显示,0 cm>0—20 cm>60—80 cm>120—140和180—200 cm。【结论】在设施蔬菜生产中将蓝色性信息素诱捕器(平面式)直接放于地面对番茄潜叶蛾的诱捕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判断性信息素诱捕雄蛾发育状况对于客观评价群集诱杀技术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内生殖系统形态与发育日龄的研究,判断田间诱捕雄蛾的发育情况和虫源性质,为应用性信息素诱杀技术防控斜纹夜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2015年,利用昆虫解剖镜对室内羽化1—10日龄斜纹夜蛾雄蛾进行解剖测量,形成依据精巢长半轴判断雄蛾日龄的发育标准;2015—2017年,对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田间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到的斜纹夜蛾进行逐日收集并解剖测定,进而依据该标准划分田间逐日性诱的雄蛾日龄结构,分析诱捕雄蛾对自然交配的影响。结果 斜纹夜蛾雄蛾内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管、贮精囊、射精管、附腺组成,精巢结构稳定,具有一定弹性,易测量。随着日龄增长,精巢长半轴数值呈减小趋势,1日龄精巢长半轴均值为1 103.54 μm,10日龄雄蛾精巢长半轴比1日龄长半轴减少44.71%,精巢长半轴(y)与日龄(x)关系式为:y=-48.52x+1084(R 2=0.9472,RMSE=36.8)。1—5日龄组、6—8日龄组、9—10日龄组之间精巢长半轴长度差异显著。根据实验室饲养羽化斜纹夜蛾1—10日龄的精巢长半轴长度与羽化日龄间的数据关系,制定出精巢长半轴判别雄蛾日龄标准表,用于检测田间信息素诱捕雄蛾日龄组成。2015—2017年金堂县和2017年东坡区田间诱捕的雄蛾日龄结构趋势一致,日龄越大,该日龄雄蛾占总诱捕数的百分数越低。金堂县田间诱捕斜纹夜蛾雄蛾1日龄平均百分比为39.89%,2日龄为21.42%,3日龄为15.75%,1—3日龄雄蛾共计占总诱捕数72.22%—79.02%,5—10日龄占比均在10%以下;2017年东坡区田间诱捕斜纹夜蛾雄蛾中1日龄百分比为39.93%,2日龄为20.79%,3日龄为19.54%,1—3日龄雄蛾共计占总诱捕雄蛾数的80.26%,5日龄以后占比较小。各日龄雄蛾平均百分数与日龄数呈指数函数关系下降。根据逐日诱捕雄蛾数量动态,4月末至8月末,金堂县和东坡区斜纹夜蛾均发生3代,第1代、第2代诱捕的雄蛾数以1—3日龄青年蛾为主,金堂青年蛾与老年蛾比为3.32、1.54,东坡区青年蛾与老年蛾比为3.34、1.58;随着虫量增加,第3代东坡区以老龄蛾数量占优势,两者比为0.76,低于金堂的2.34。 结论 斜纹夜蛾雄蛾精巢大小能够反映雄蛾日龄,通过检测田间性诱雄蛾日龄的结果表明,利用性信息素捕获的雄蛾以1—3日龄青年雄蛾为主,有利于降低田间成虫交配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在无防治措施、迷向丝防治措施、迷向丝+化学综合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4种条件下,三角型诱捕器与纸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以及各防治措施的防治效果。【方法】2020年在石河子152团果园设置各防治区,悬挂2种诱捕器,在苹果蠹蛾发生和危害期调查各诱集点的苹果蠹蛾成虫的诱捕量及发生动态。【结果】纸型诱捕器在各防治措施下的诱捕效果均好于三角型诱捕器;三角型诱捕器在不同天气变化中的适应性好于纸型诱捕器;各防治措施中,迷向丝防治区的防治效果好于综合防治区,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化学防治区的防治效果最差。【结论】纸型诱捕器田间诱集效果明显好于三角型诱捕器(1 494只>933只),与化药防治相比,迷向丝防治苹果蠹蛾效果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双斑长跗萤叶甲对13 种挥发物的触角电生理反应,为筛选对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有活性的信息化合物。【方法】采用触角电位技术(EAG)测定双斑长跗萤叶甲雌、雄成虫对13种棉花、玉米和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粪便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双斑长跗萤叶甲雌雄虫均对庚烯,橙花叔醇,水芹烯,β-蒎烯,反-2-己烯醛,反-2-己烯-1-醇,己二酸二辛酯,叶醇的EAG反应值相对较大,对壬酸、十九烷、十七烷反应不明显。雌虫对叶醇反应之最大,为2.306 mV;雄虫对β-蒎烯反应之最大,为2.309 mV。雌虫对十六烷,葎草烯的反应较雄虫更为敏感。【结论】在13种挥发物中,双斑长跗萤叶甲雌虫对叶醇反应最敏感,雄虫对β-蒎烯反应最敏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室内、温室和露地3种条件下,通过测定烟蓟马(Thrips tabaci)对不同单色光及不同波长诱虫色板的行为反应,探究对烟蓟马具有最佳趋性的波长、光照强度,以及相关影响因子如性别、日节律、饥饿、温度、相对湿度对烟蓟马趋光行为的影响,为改进诱虫色板及诱虫灯等烟蓟马绿色防控技术和产品提供依据。【方法】首先,室内使用分辨率高、光谱测量范围广、稳定性好的单色仪测试装置测定烟蓟马对10种单色光的行为学趋性,筛选出烟蓟马趋性较强的单色光,并将初始光照强度通过中性密度滤光片衰减,探究光照强度对烟蓟马趋光行为的影响。其次,以烟蓟马趋光率为统计指标,探究性别、日节律、饥饿、温度、相对湿度对烟蓟马趋光行为的影响。根据室内试验结果,利用Dan Bruton虚拟波长及RGB值的函数关系,打印出相应波长的蓝色和黄色诱虫色板,涂胶制板。评价温室和露地条件下,烟蓟马对不同波长自制色板及不同厂家生产色板的趋性。【结果】室内试验结果显示,烟蓟马对450 nm的蓝色光趋性最强,趋光率高达75.34%,其次为562 nm的黄色光以及430 nm的蓝紫色光,趋光率分别为73.61%和64.03%。在430、450、562 nm单色光刺激下,烟蓟马雌虫的趋光性均强于雄虫。光强衰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增加,烟蓟马趋性增强。在上午8:30—10:00时,烟蓟马对430、450、562 nm单色光最为敏感。饥饿4 h后,烟蓟马的趋光性最强,之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趋光性降低。温度为25—30℃时,烟蓟马对3种单色光趋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15℃时,烟蓟马对单色光的刺激均不敏感。相对湿度为45%—60%时,烟蓟马对430、450、562 nm单色光的趋性均显著强于对照组,而在相对湿度为30%和90%时,烟蓟马对单色光的趋性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通过在温室和露地中应用不同波长色板及不同厂家生产的诱虫色板对烟蓟马的诱集效果比较,结果发现450 nm的蓝色自制诱虫色板和反射波长为440—470 nm的2#诱虫色板均对烟蓟马诱虫效果最佳,此试验结果与室内筛选的最佳波长高度吻合。【结论】性别、日节律、饥饿、温度和相对湿度对烟蓟马的趋光行为均有一定的影响。室内光谱光强和诱虫色板试验均表明烟蓟马对450 nm蓝色光以及波长在450 nm左右的蓝色诱虫色板有明显的趋性,450 nm左右的蓝色诱虫色板可用于监测和防治烟蓟马。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测定番茄红素胶束中番茄红素Z/E异构体含量。【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YMC Carotenoid S-5(4.6 mm×250 mm);流动相 A:乙腈B:甲基叔丁基醚;线性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472 nm;柱温:30 ℃,在45 min内完成异构体的分离检测,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上的特征峰及吸收强度,分析和鉴定番茄红素胶束中存在的异构体。【结果】 番茄红素在0.22~6.57 μg/mL 线性关系良好(r=0.999);加样回收率为100.06%(RSD=1.99%),该方法专属性强,线性关系良好,快速、准确、简便,适用于番茄红素胶束中异构体的含量测定。【结论】 番茄红素胶束中存在全反式:All-E,以及三个顺式异构体:13 Z,9 Z,5 Z,其平均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76.06%、10.83%、4.55%、8.56%。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白星花金龟(Protaetia brevitarsis Lewis)对糖醋液的趋性,寻找对白星花金龟具有引诱活性的化合物。【方法】 运用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EAG)仪和“Y”型嗅觉仪测定白星花金龟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结果】 白星花金龟对9种糖醋液挥发物均有一定的EAG反应,雌、雄成虫对戊酸乙酯、2,2,4,6,6-五甲基庚烷和糠醛有较高的EAG反应值,此外,雄成虫还对乳酸乙酯和正己酸有较高的EAG反应值。“Y”型嗅觉仪分析表明,2,2,4,6,6-五甲基庚烷和乳酸乙酯对白星花金龟雌、雄两性成虫均有良好的引诱作用;白星花金龟雌、雄成虫对糠醛和正己酸的选择存在性别差异,糠醛对雌成虫具有较好引诱作用,雄成虫对其无明显趋性,正己酸对雄成虫具有较好引诱作用,雌成虫对其无明显趋性。【结论】 2,2,4,6,6-五甲基庚烷、乳酸乙酯、糠醛和正己酸可作为白星花金龟引诱剂配方的组成成分。  相似文献   

18.
李琳  修春丽  路伟  陆宴辉 《新疆农业科学》2020,57(11):2020-2027
【目的】 筛选对黄地老虎Agrotis segetum雌性成虫具有引诱活性的植物挥发物,为黄地老虎食诱剂的研发提供候选物质【方法】 利用触角电位仪(EAG)测试黄地老虎雌性成虫对15种植物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通过风洞试验,评价每种物质对黄地老虎雌性成虫的吸引作用。【结果】 黄地老虎雌性成虫触角对4种挥发物(癸烷、对乙基苯乙酮、2-甲基壬烷和3,3-二甲基辛烷)没有明显的EAG反应,对其余11种挥发物(1,2-二乙苯、1,4-二乙苯、丁酸丁酯、4,8-二甲基-1,3,7-壬三烯、桉叶油醇、乙酸叶醇酯、芳樟醇、β-月桂烯、壬醛、罗勒烯和β-蒎烯)的电生理反应明显,且反应程度随着挥发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最大测试浓度100 μg/mL时产生最强烈的电生理反应。在风洞测试中,黄地老虎雌性成虫对1,2-二乙苯、1,4-二乙苯、丁酸丁酯、癸烷、4,8-二甲基-1,3,7-壬三烯、对乙基苯乙酮、桉叶油醇、乙酸叶醇酯、芳樟醇、β-月桂烯、壬醛、3,3-二甲基辛烷、罗勒烯和β-蒎烯14种挥发物表现出明显的行为趋好。【结论】 筛选出对黄地老虎雌性成虫具有电生理和行为吸引活性的植物挥发物组分。  相似文献   

19.
新疆棉区棉铃虫对Bt毒蛋白(Cry1Ac蛋白)敏感基线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新疆棉区棉铃虫对Bt毒蛋白(Cry1Ac蛋白)的敏感基线.[方法]实验采用梯度浓度测定法对新疆8个主要常规棉区的棉铃虫进行敏感性测定.[结果]测得新疆棉区棉铃虫对Bt毒蛋白(Cry1Ac)的敏感基线:平均致死中浓度(LC50)为0.033 μg/mL,范围为0.022~0.048 μg/mL.LC90的值为0.899 μg/mL,范围为0.526~1.333 μg/mL.抗性识别浓度LC99的值为1.020 μg/mL.采集的所有种群都对Bt毒蛋白(Cry1Ac)具有高度的敏感性.95;置信区间方差分析表明,新疆主要常规棉区棉铃虫对Bt毒蛋白(Cry1Ac)的敏感度差异不显著.[结论]实验所得到的数据可作为今后新疆棉区棉铃虫抗性监测的基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