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为解决小麦田双子叶杂草草相复杂,单一除草剂难以达到理想防效的问题,对20%双氟·氟氯酯水分散粒剂、58 g·L-1双氟·唑嘧胺悬浮剂、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等几种药剂对冬小麦田阔叶杂草除草效果和对小麦产量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 双氟·氟氯酯水分散粒剂对猪殃殃和荠菜防效较好,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达100%,但对繁缕防效较差;58 g·L-1双氟·唑嘧胺悬浮剂处理对繁缕和荠菜防效较好,株防效达90%,对猪殃殃防效差;20% 氯氟吡氧乙酸乳油处理对繁缕和猪殃殃防效较好,株防效均达90%,对荠菜防效较差。各药剂在推荐剂量下使用对小麦均安全。  相似文献   

2.
针对鲁北地区小麦抗性阔叶杂草,引进新型除草剂20%双氟·氟氯酯水分散粒剂,以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72%2,4-滴丁酯、3%双氟·唑草酮悬乳剂作对照药剂在冬前进行了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药后120 d,对麦田主要阔叶杂草荠菜、播娘蒿,无论株防效、鲜重防效,还是杂草总体防效,均以20%双氟·氟氯酯水分散粒剂75 mL/hm2+助剂225 mL/hm2最高,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可以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3.
探讨除草剂添加增效剂减量施用对红枣-小麦间作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安全性,为麦田除草剂减量施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药后50 d,10%苯磺隆WP、20%双氟·氟氯酯WG和6%双氟·唑草酮OD添加增效剂激健在减施20.00%~40.00%的剂量下对麦田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分别为86.83%~98.47%和98.96%~99.87%,分别高于与之相对应的不添加增效剂激健的处理,较空白对照增产8.03%~10.69%,纯增收益为725.80~1 099.00元/hm,表明10%苯磺隆WP、20%双氟·氟氯酯WG和6%双氟·唑草酮OD添加增效剂激健可在红枣-小麦间作麦田减量施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比较双氟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苯磺隆等5种除草剂单剂以及6种不同成分分别与双氟磺草胺混用对猪殃殃、婆婆纳的防除效果,以期筛选出对信阳地区麦田优势阔叶杂草猪殃殃、婆婆纳防效较好的药剂。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对小麦均较安全,个别处理前期有轻微药害后期可恢复,不影响产量。单剂以288g/L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EC 1 050 mL/hm2对猪殃殃防效最好,药后40 d株防效、鲜质量防效均在96.8%以上;其次为50 g/L双氟磺草胺SC 150 mL/hm2,对猪殃殃株防效、鲜质量防效在91.5%~96.4%;10%苯磺隆WP 225 g/hm2对婆婆纳防效好,株防效、鲜质量防效均在98.7%以上,但对猪殃殃防效差,株防效、鲜质量防效在55.7%~67.5%,说明信阳地区的猪殃殃已经对苯磺隆产生明显抗性,农业生产上必须与其他成分混用。不同成分混用,需含苯磺隆的处理才对婆婆纳有较好防效;甲基二磺隆、唑草酮与双氟磺草胺混用对猪殃殃有明显增效作用;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生产的55%苯·唑·2甲钠WP 750 ...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新疆不同区域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情况,筛选对白粉病具有较好防效的药剂,为荒漠绿洲生态区白粉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方法,调查新疆不同生态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情况。运用随机区组方法,定点调查各小区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结果】新疆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和阿克苏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较重,病情指数分别为35.65、35.63和30.82,显著高于昌吉回族自治州和塔城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和塔城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较轻,病情指数分别为9.95和6.00。240 g/L氯氟醚·吡唑酯EC和19%啶氧·丙环唑SC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最好,防效分别为84.94%和82.77%。23%醚菌·氟环唑SC、430 g/L戊唑醇SC、42%苯菌酮SC、43%氟嘧·戊唑醇SC、48%苯甲·嘧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G和40%腈菌唑WP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为64.57%~71.12%。【结论】新疆南部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显著重于北部地区,发生程度为3~5级。新疆北部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相对较轻,发生程度多为1~2级。240 g/L氯氟醚·吡唑酯EC、19%啶氧·丙环唑SC、23%醚菌·氟环唑SC、430 g/L戊唑醇SC、42%苯菌酮SC、43%氟嘧·戊唑醇SC、48%苯甲·嘧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G和40%腈菌唑WP可有效防治小麦白粉病,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可在大田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6.
为验证20%双氟·氟氯酯水分散粒剂(锐超麦)对冬小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以及对小麦的安全性,采用常规茎叶喷雾法测定了20%双氟·氟氯酯水分散粒剂对小麦田阔叶杂草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用20%双氟·氟氯酯水分散粒剂75.0 g/hm~2+专用助剂0.1%(v/v)、97.5 g/hm~2+专用助剂0.1%(v/v)对总体杂草的株防效在78%以上,鲜重防效在93%以上,同时对小麦安全,小麦增产率达14%以上。  相似文献   

7.
不同除草剂组合和防除方式对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土壤封闭除草、封闭+茎叶除草、茎叶除草3种麦田除草方式和不同除草剂组合除草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封闭为首选除草方式, 33%吡氟·氟噻·呋悬浮剂80 mL土壤封闭处理90 d对杂草的株防效、鲜重防效分别为93.1%、98.2%;茎叶处理除草中,20%啶磺·氟氯酯水分散粒剂6.7 g、4%啶磺草胺油分散剂25 mL、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12.5 g、快达麦草星1号悬浮剂220 g、5%唑啉草酯乳油80 mL+20%双氟·氟氯酯水分散粒剂6.5 g、5%唑啉草酯乳油80 mL+5%双氟磺草胺悬浮剂6 mL除草剂组合对杂草综合防效达到92%以上。综合分析,上述药剂配方在小麦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封闭或小麦6叶期前(杂草6叶期前)时进行一封或一杀除草方式,能较好控制小麦田杂草危害。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防除小麦田杂草的高效、安全化学药剂,特进行了几种茎叶处理除草剂对冬小麦田杂草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冬小麦起身期、杂草2~3叶期,施用15%苯磺隆WP 225 mL/hm2+15%炔草酯OD 375 mL/hm2+70%氟唑磺隆WG 45 mL/hm2及施用50%异丙隆WP 3 750 mL/hm2,对冬小麦田杂草均具有很好的防除效果。  相似文献   

9.
用11%氟环·咯·精甲悬浮种衣剂、4.23%种菌唑·甲霜灵微乳剂等4种药剂处理水稻种子,预防水稻恶苗病和立枯病。结果表明,11%氟环·咯·精甲悬浮种衣剂500倍液浸种或种子用4 mL·kg-1药剂包衣后浸种对水稻恶苗病防效分别为100.0%和97.2%,效果好于4.23%种菌唑·甲霜灵微乳剂2 mL·kg-1、25%氰烯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 500倍液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25%咪鲜胺乳油1 500倍液浸种,并且对水稻立枯病具有良好预防效果,防效达100%,与4.23%种菌唑·甲霜灵微乳剂相当。  相似文献   

10.
不同剂量除草剂对冬小麦田阔叶杂草防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除草剂、不同剂量对冬小麦田阔叶杂草的防治效果,以济麦22为材料,研究了20%双氟·氟氯酯水分散粒剂(锐超麦)75 m L/hm2+助剂225、450 m L/hm2,20%双氟·氟氯酯水分散粒剂(锐超麦)45 m L/hm2+10%唑草酮可湿性粉剂150 m L/hm2,50 g/L双氟磺草胺150 m L/hm2+200 g/L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600 m L/hm2 4种不同剂量的除草剂对冬小麦田阔叶杂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施药7 d后,4个处理的平均防效依次为88.10%、92.53%、95.38%、92.18%,而空白对照为11.76%。由此可见,20%双氟·氟氯酯水分散粒剂(锐超麦)45 m L/hm2+10%唑草酮可湿性粉剂150 m L/hm2防效最好,但有轻微药害;其余处理防效也均较好,且无药害产生,各处理药剂均可以用于冬小麦田阔叶杂草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对春小麦田野燕麦、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具有较好防效的除草剂,为安全高效应用除草剂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药效试验,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定点取样调查各处理小区的杂草株数、鲜质量,评价供试药剂对春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春小麦的安全性.[结果]药后30 d,7.5%啶磺草胺WG 8.44、11.25和14.06 ...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水稻移栽前土壤封闭处理和移栽后茎叶喷雾处理,筛选对移栽稻田杂草具有较好防效的除草剂,为安全高效应用除草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定点取样调查各处理小区的杂草株数、鲜重,评价供试药剂对杂草防除效果及对移栽水稻安全性。【结果】40%五氟·丁草胺悬浮剂750 g a.i./hm2+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67.50 g a.i./hm2、500 g/L丙草胺乳油525 g a.i./hm2+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67.50 g a.i./hm2和60%丁草胺乳油1 260 g a.i./hm2+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67.50 g a.i./hm2在水稻移栽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20 d后施用25 g/L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30 g a.i./hm2+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45 g a.i./hm2进行茎叶喷雾处理,对移栽稻田一年生杂草的株防效均在89%以上,鲜重防效在97%以上。仅施用3%氯氟吡啶酯乳油36 g a.i./hm2进行茎叶喷雾处理,药后45 d对稗草和空心莲子草的防效达到100%,对移栽稻田一年生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91%以上。【结论】针对稻田扁秆藨草、稗草和空心莲子草危害为主的田块,可选用500 g/L丙草胺乳油或40%五氟·丁草胺悬浮剂或60%丁草胺乳油与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混配进行土壤处理,且20 d后选用25 g/L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进行茎叶喷雾处理。若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的田块,针对稗草和空心莲子草危害为主的田块,可选用3%氯氟吡啶酯乳油进行茎叶喷雾防除。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包蛋麦冬性小麦、春性小麦品种间干物质积累、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差异.[方法]田间采用包蛋种植方式比较冬、春性小麦品种的干物质积累、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差异.[结果]冬性品种包蛋以新冬41号产量较高,为7812.3 kg/hm2,春性品种包蛋以新春6号产量较高,为7935.6 kg/hm2.冬性品种总干物质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化学品和灌溉水资源的不合理使用是限制小麦生产的重要因子。本研究旨在查明我国北方麦区小麦生产化肥、农药和灌溉水使用现状及其减施潜力,并尝试阐述农田经营规模对小麦生产的影响,为小麦可持续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8—2019年在我国北方七省开展的大范围小麦生产中化肥、农药和灌溉水使用现状,基于小麦产量形成的养分需求评估北方麦区的化肥减施潜力、基于标准推荐用药量评估农药减施潜力、基于Penman-Monteith估算节水潜力,并尝试分析农田经营规模对小麦产量、化肥和灌溉水投入成本的影响。【结果】各麦区产量间差异较大,春麦区、汾渭平原灌区、黄土高原旱地和绿洲灌区平均产量分别为3.0、7.6、4.7和7.4 t·hm-2。春麦区氮磷钾用量分别为87 kg N·hm-2、91 kg P2O5·hm-2和1 kg K2O·hm-2,汾渭平原灌区氮磷钾用量分别为280 kg N·hm-2、133 kg P2O5·hm-2和1 kg K2O·hm-2,黄土高原旱地氮磷钾用量分别为178 kg N·hm-2、117 kg P2O5·hm-2和25 kg K2O·hm-2,绿洲灌区氮磷钾用量分别为225 kg N·hm-2、168 kg P2O5·hm-2和15 kg K2O·hm-2。氮磷肥用量偏高,钾肥用量不足普遍存在。汾渭平原灌区的氮、磷肥减施潜力分别为25%和40%,黄土高原旱地的氮、磷肥减施潜力分别为24%和57%,春麦区和绿洲灌区的磷肥减施潜力分别为65%和54%。不同麦区农药喷施的次数差异较大。春麦区、汾渭平原灌区、黄土高原旱地和绿洲灌区的平均喷药次数分别为1.8、1.4、1.6和1.6次。春麦区、汾渭平原灌区、黄土高原旱地和绿洲灌区的减药潜力分别为40%—70%、54%—83%、40%—65%和50%—83%。施用农药的种类为杀虫杀菌剂和除草剂,杀虫杀菌剂的施用频次较高,占比为73%。杀虫杀菌剂中吡虫啉和三唑酮的用药频次较高,在杀虫杀菌剂中占比分别为32%和12%,除草剂中苯磺隆、2,4-D丁酯和二甲四氯钠用药频次较高,在除草剂中占比分别为48%、15%和19%。调研农户小麦生产的灌水次数多为2—4次,汾渭平原灌区灌溉次数较少,为2.2次,均采用河水灌溉;绿洲灌区灌溉次数最多,为3.5次,均采用井水灌溉。汾渭平原灌区和绿洲灌区的节水潜力分别为14%和42%。各麦区中小规模经营占比最大,经营碎片化现象明显。相对于农田小规模经营,大规模经营在增产7%—36%的同时可使肥料和灌溉成本降低17%—19%。【结论】本研究查明了我国北方麦区小麦产量及其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和灌溉水使用现状,发现不同农户、不同区域间的用量存在较大变异,同时具有较大的减用潜力;并与农田经营规模结合,发现农田适度规模经营能在增产的同时减少投入成本,这为我国北方麦区优化经营规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植保无人机施药对核桃黑斑蚜Chromaphis juglandicola (Kaltenbach)和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Walker)的防治效果,为植保无人机防控核桃害虫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采用植保无人机田间喷雾、调查虫口减退率、计算防治效果、方差分析。【结果】在添加喷雾助剂量为0.5%时,植保无人机在核桃园施药后的农药地面流失率均在10%以内;药后14 d 70%吡虫啉(用量为150 mL/ hm2)对外围核桃黑斑蚜的防治效果最高,为96.05%,平均为80.37%,与22%噻虫·高氯氟(用量为375 mL/ hm2)和25%环氧虫啶(用量为300 mL/ hm2)处理有显著性差异;药后10 d 22%噻虫·高氯氟(用量为525 mL/ hm2)、1.2%烟碱·苦参碱(用量为1 050 mL/ hm2)、3.2%阿维菌素(用量为525 mL/ hm2)对黄刺蛾的防治效果最高,分别为98.17%、90.39%和95.46%,3个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添加喷雾助剂时,植保无人机喷洒70%吡虫啉对核桃黑斑蚜的防治效果在80%以上,22%噻虫·高氯氟、1.2%烟碱·苦参碱和3.2%阿维菌素对黄刺蛾的防治效果在90%以上,在生产中可以利用植保无人机喷洒上述药剂防控核桃黑斑蚜和黄刺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超晚冬播条件下,不同冬、春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冬小麦适播期为9月20~30日,播种期为10月31日,延迟播期31~41 d,在超晚播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田间比较冬、春小麦品种的光合特性、籽粒灌浆速率和产量的差异。【结果】冬、春小麦品种旗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因不同品种而异,新冬41号和新春6号均高于其它品种,依次为60.2和58.1、33.1 μmol/(m2·s)和32.5 μmol/(m2·s)、10.22 mmol/(m2·s)和10.41 mmol/(m2·s)、0.33 mol/(m2·s)和0.36 mol/(m2·s)。春小麦品种最大灌浆速率的峰值出现在花后18~20 d,而冬小麦出现在15~17 d。新冬41号和新春6号产量较高,为7 812.3~7 935.6 kg/hm2,获得高产的穗数431.7×104~475.2×104穗/hm2,穗粒数31.6~36.3,千粒重51.7~52.8 g。【结论】新冬41号和新春6号较适合北疆超晚冬播。  相似文献   

17.
晋南黄土旱塬小麦养分投入与化肥减施经济环境效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晋南黄土旱塬冬小麦养分投入现状,为当地旱作冬小麦稳产增产、减肥增效和控制农田面源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连续9年对黄土旱塬984个小麦种植户进行施肥调查,采用基于冬小麦产量确定的推荐施肥量,评价农户施肥,分析农户施肥的减肥潜力及其经济和环境效益。【结果】调研农户小麦籽粒平均产量3 711 kg·hm-2,其中属于低产(≤3 200 kg·hm-2)和中产(3 200—4 220 kg·hm-2)的农户比例分别占56.0%和18.1%。农户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平均用量分别为292.3 kg N·hm-2、159.8 kg P2O5·hm-2和92.0 kg K2O·hm-2。随着产量水平提高,施肥过量(即高投入+很高投入)的农户比例增加,其中氮肥、磷肥和钾肥施用过量的农户比例分别为68.7%、65.1%和57.9%。在各产量水平投入高和很高的农户减肥潜力较大,其中高投入的农户氮肥、磷肥和钾肥减施量为24.1 kg N·hm-2、12.8 kg P2O5·hm-2和6.2 kg K2O·hm-2,减少比例依次为15.9%、16.7%和16.7%;很高投入的农户氮肥、磷肥和钾肥减施量为250.9 kg N·hm-2、205.7 kg P2O5·hm-2、124.6 kg K2O·hm-2,减少比例依次为66.5%、76.7%和80.0%。进一步分析表明,高投入和很高投入的农户化肥减施后经济效益可增加251和3 425元/hm2,即分别增加4.0%和55.0%;高投入的农户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农学效率可分别提高18.8%、23.2%和22.1%,很高投入的可分别提高192.5%、321.3%和388.1%;高投入的农户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偏生产力可分别提高20.2%、23.7%和19.2%,很高投入的可分别提高210.4%、317.9%和388.1%。同时,合理降低高投入和很高投入的农户施氮量,N2O排放可分别减少0.3和6.3 kg N2O·hm-2,减少幅度为11.2%和72.5%;NH3挥发分别减少14.1和90.7 kg NH3 hm-2,减幅为20.8%和62.8%;NO3--N淋洗减少3.1和231.1 kg NO3--N·hm-2,减幅为4.9%和79.6%;整体上,总氮污染物(包括N2O排放、NH3挥发和NO3--N淋洗)可分别减少17.4和328.1 kg·hm-2,减幅13.1%和74.0%,节约氮肥12.5和130.9 kg N·hm-2,减少氮肥投入65.0和683.3 元/hm2。【结论】通过基于产量的农户施肥评价、减肥潜力估测、化肥减施后的经济效益和氮化合污染物的减排效应分析,明确了高和很高投入的农户氮磷钾减施潜力分别为24.1—250.9 kg N·hm-2、12.8—205.7 kg P2O5·hm-2、6.2—124.6 kg K2O·hm-2,且化肥减施后农户的经济收益提高251—3 425元/hm2,氮、磷、钾肥的农学效率分别提高18.8%—192.5%、23.2%—321.3%、22.1%—388.1%,同时,氮、磷、钾偏生产力提高20.2%—210.4%、23.7%—317.9%、19.2%—388.1%,还能减少包括N2O排放、NH3挥发、NO3--N淋洗等总氮污染物的排放17.4—328.1 kg·hm-2。该研究全面系统地揭示了当前旱作小麦生产中存在的资源环境问题、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为节本、增效的环境友好型施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田间除草剂药效试验及其安全性,筛选出高效化学除草剂,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为新疆春播玉米田科学除草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8种除草剂不同时期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及其对玉米苗期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 各封闭处理中,38%莠去津(金秋)SC 1 500 mL/hm2和38.5%硝·精·莠去津(卢迈克斯)CS 6 000 mL/hm2对总草的防效较为理想,其在施药后30 、45 d的株防效、鲜重防效依次达到74.29%、61.95%、62.50%、61.39%和74.29%、62.48%、62.50%、60.88%;茎叶处理中,40 g/L烟嘧磺隆(精品大捷)OD 1 200 mL/hm2对总草的防效最好,其在施药后30、45 d的株防效、鲜重防效达85.71%、83.18%、59.38%、64.78%,其次是28%硝·烟·莠去津(金大捷)OD 2 700 mL/hm2,其在施药后30、45 d的株防效、鲜重防效分别为80.00%、79.41%、50.00%、56.06%,24%硝磺·烟·莠(玉彩)OD 2 700 mL/hm2和50%氯吡·硝·烟嘧(苞鑫)WG 450 g/hm2的防效也较为理想。30%苯唑草酮(苞卫)SC 225 mL/hm2的防效最差,其在30 和45 d的株防效、鲜重防效仅为60.00%、56.07%和21.88%、41.73%。结论 在生产上安全高效防除玉米杂草的除草剂种类及施药量为,封闭处理:38%莠去津(金秋)SC 1 500 mL/hm2、38.5%硝·精·莠去津(卢迈克斯)CS 6 000 mL/hm2,茎叶处理:40 g/L烟嘧磺隆(精品大捷)OD 1 200 mL/hm2、28%硝·烟·莠去津(金大捷)OD 2 700 mL/hm2、24%硝磺·烟·莠(玉彩)OD 2 700 mL/hm2和50%氯吡·硝·烟嘧(苞鑫)WG 450 g/hm2。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播期和密度对新疆南疆滴灌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分析适宜的播期及种植密度,为生产实践提供依据。【方法】以新冬22号(少穗型)和邯郸5316(多穗型)为材料,采用裂区田间试验设计,主区为3个播期:9月23日(B1)、10月4日(B2)和10月15日(B3);副区为4个播种量:播种量3.15×106 粒/hm2(M1)、5.1×106 粒/hm2(M2)、7.05×106 粒/hm2(M3)和9×106 粒/hm2(M4)。【结果】滴灌冬小麦旗叶Pn和Tr在扬花期最大,新冬22号在B2播期、邯郸5316在M3播期下平均Pn最高。B2M2处理的Pn最高,新冬22号和邯郸5316分别达15.45和16.94 μmol CO2/(m2·s);Tr以M2处理最大M4处理最小,随播期延迟,Tr呈缓慢上升趋势,并以B2M2(新冬22号)或B2M1(邯郸5316)最高,分别为6.35和6.08 μmol CO2/(m2·s);旗叶SPAD以扬花期达最高,平均SPAD随密度增大或播期延迟而减少,B1M1处理最大,其次为B3M1(新冬22号)和B2M1(邯郸5316)。【结论】建立了播期、播量与产量的关系模型,提出了高产条件下群、个体发育指标。新冬22号在10月1日播种、播量315.30 kg/hm2,邯郸5316在10月2日播种、播量262.47 kg/hm2时产量最高,分别达8 271.88和9 116.19 kg/hm2;提出了晚播增密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滴灌春小麦-青贮玉米种植模式中土壤硝态氮分布规律。【方法】研究前茬春小麦选用新春6号、后茬青贮玉米选用新饲玉13号作为材料,其中前茬设置4个施氮处理(即纯氮量对照0.0、240.0、360.0、480.0 kg/hm2,用代码Nw0、Nw1、Nw2和Nw3表示),后茬设置4个施氮量处理(即对照0.0、225.0、337.5、450.0 kg/hm2,用代码Nc0、Nc1、Nc2和Nc3表示),并于前茬春小麦3个生育时期,后茬青贮玉米5个生育时期,分别取0~20、20~40和40~60 cm三个层次土样,用AA3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硝态氮含量。【结果】土壤硝态氮含量总体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先增加后减少,春小麦在开花期达到峰值,青贮玉米在吐丝期达到峰值,且前茬硝态氮残留量的增加对后茬土壤硝态氮含量有提高的作用;前后茬0~20、20~40和40~60 cm三个层次土壤硝态氮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减少,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中、高施氮量(前茬360.0和480.0 kg/hm2,后茬337.5和450.0 kg/hm2)会促进土壤硝态氮向下层土移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上,前后茬均表现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及构成因素先增加后减少,春小麦在360.0 kg/hm2施氮处理下产量最高,达6 713.39 t/hm2,青贮玉米在225.0 kg/hm2施氮处理下产量最高,达88.91 t/hm2(鲜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逐渐降低。【结论】在北疆地区春小麦-青贮玉米种植模式下,采用前茬360.0 kg/hm2、后茬225.0 kg/hm2的施氮组合,有利于实现该种植模式的高产和氮素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