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天水市苹果斑点落叶病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苹果斑点落叶病抗病性种质评价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评价苹果种质资源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抗病性,明确苹果斑点落叶病抗病性遗传规律,利用1株通过组织分离法得到的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株(Alternaria mali),对260份苹果种质和1 089株紫塞明珠×富士杂种实生树进行了离体叶片接种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种质资源的发病率和严重度均表现出丰富多样性,新疆野苹果和西洋苹果发病率较高且严重度较重,而中国苹果和野生苹果资源发病率较低且严重度较轻。发病对不发病表现为显性,发病/不发病表现为质量性状,分离比符合3∶1。最终得到高抗种质29份、中抗27份和低抗48份。发病亚群体的严重度表现为多基因数量性状,其变异由2个主基因分离位点所致,严重度性状主基因遗传率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6.33%和10.51%。  相似文献   

3.
苹果斑点落叶病是近年来继褐斑病大发生后早期落叶病中又一严重病害。  相似文献   

4.
苹果杂交后代斑点落叶病抗性生理指标的综合评价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苹果抗斑点落叶病的综合评价及预测方法,为抗病株系的早期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富士"×"粉红女士"杂交F1代为试材,将苹果各生理指标的抗斑点落叶病系数,作为衡量苹果单项抗病能力大小的指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各单项抗病系数综合成几个新的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再利用隶属函数求出每一单株抗病性的综合评价值,以此评价各杂交F1代的抗病性。同时建立了植株抗病性综合评价值与单项指标抗斑点落叶病系数间的最优回归方程。【结果】杂交F1代单株抗病性综合评价值越高,抗病性越强。叶片净光合速率、绿原酸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含量和百叶厚4个指标,可以作为苹果抗斑点落叶病的鉴定指标。回归分析表明,所建方程相关性显著,方程预测值(VP)的聚类分析结果与各株抗病性强弱顺序一致。【结论】隶属函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适合对苹果抗斑点落叶病进行综合评价;所建回归方程能够预测苹果杂交后代个体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5.
苹果斑点落叶病的发生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苹果斑点落叶病在甘肃省7个地区30多个县市果园均有分布,以天水、兰州地区部分发生较重。苹果斑点落叶病菌以菌丝在落地叶片,芽鳞等部位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次侵染,兰州地区分别在7月下旬和10月上旬出现两次病发生孢子分散高峰分别在7月中旬和9月下旬。叶龄,降雨量等与该病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正> 苹果斑点落叶病自七十年代末成为中国苹果生产区普遍发生的病害之一,进入八十年代后,由于各地大量栽植易感新品种美国新红星、烟青等元帅系品种,致使该病在生产上存在严重的潜在威胁,为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我们于1993年进行了宝丽安10%可湿性粉剂的田间示范试验。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表明,25%阿米西达SC对苹果黑星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防效达78%~89%,而且使用安全,田间适宜使用浓度为1500~2500倍,连喷4次,间隔期10d。另外,25%阿米西达SC对苹果斑点落叶病亦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达80%~90%,使用安全,田间适宜使用浓度为1500~2500倍,间隔期10d喷1次,连喷4次为宜。  相似文献   

8.
苹果斑点落叶病是苹果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室内和田间试验证明:12%苯铜水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0%苯杨粉EC的田间防治效果也比代森锰锌好。因此,在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时,12%的苯铜水剂可以作为代森锰锌和多菌灵的替代药剂。  相似文献   

9.
苹果斑点落叶病的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与以往发生的褐斑病、灰斑病、圆斑病等早期落叶病比较有其独特的发病特点。  相似文献   

11.
苹果感染斑点落叶病菌后几种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苹果品种秦冠(高抗)和富士(高感)接种斑点落叶病菌(A lternaria a lternata f.sp.m a li)后叶片内5种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苹果接种斑点落叶病菌后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多酚氧化酶(PPO)变化趋势相似,都是先升高后降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差别较大,秦冠的POD活性峰值是富士的182%,PAL活性峰值是富士的478%,均达到极显著差异。初步认为PAL和POD在抗斑点落叶病中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苹果斑点落叶病在我国各苹果主产区均有发生,给苹果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苹果斑点落叶病是由链格孢苹果专化型(Alternaria alternata f. sp. mali)侵染引起的一种气传病害。本研究旨在探明我国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携带dsRNA的情况,为田间防治斑点落叶病提供新的生防资源,并为病毒的多样性以及进化研究提供新的认识。【方法】从全国8个省份采集有典型症状的组织样本,通过组织分离和单孢分离法获得纯培养;通过dsRNA的提取及凝胶电泳明确我国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携带dsRNA的情况;通过菌株培养特性、菌丝生长速率、在果实及叶片上的致病力测定揭示携带dsRNA病原菌的生物学性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子克隆技术对QY-2菌株携带的dsRNA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序列、基因组结构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自我国苹果产区获得102株苹果斑点落叶病菌菌株的纯培养,通过dsRNA的提取及凝胶电泳明确了5个菌株带有明显的dsRNA条带,携带的dsRNA分为4种类型,类型I(菌株YT-3-7)dsRNA在8、2.5和1.5 kb左右;类型II(菌株SJZ-4)dsRNA在8 kb左右;类型III(菌株QY-2)dsRNA在3和0.8 kb左右;类型IV(菌株CL-2-6和SQ-1-1)dsRNA在2.5和1.5 kb左右。含有dsRNA的菌株培养性状多样,菌落特征、生长速率与dsRNA携带与否及类型没有明显的关系,含有dsRNA的菌株大多属于弱致病力菌株。QY-2在叶片和果实上的致病力均最弱,确定其携带的dsRNA病毒基因组包括5个dsRNA片段,分别为dsRNA1—dsRNA5,片段大小依次为3 665、3 054、2 824、2 819、831 nt,提交至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MK672910、MK672913、MK672912、MK672911、MK836314。编码蛋白的分子量依次为124、83、84、83、13 kD。经系统进化关系分析,与Alternaria alternata chrysovirus 1遗传关系最近,确定其为产黄青霉病毒科(Chrysoviridae)、β产黄青霉病毒属(Betachrysovirus)的Alternaria alternata chrysovirus,暂定命名为Alternaria alternata chrysovirus 2(AaCV2)。【结论】我国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携带dsRNA群体多样,dsRNA的有无及类型与寄主病原菌培养性状没有明显相关性,携带dsRNA的菌株多为弱致病力菌株,致病力最低的QY-2菌株携带AaCV2。该菌株的弱致病力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可为苹果斑点落叶病提供新的生防资源。  相似文献   

13.
苹果主栽品种的褐斑病和斑点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我国69个苹果主要生产品种为实验材料,连续3a对其褐斑病和斑点病抗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69个苹果主要生产品种对褐斑病和斑点病抗病性,不同的品种族系间、及同族系的不同品种间对两种病害的抗性表现出差异极显著。大多数苹果品种对两种病害表现为感病或高感,表现为抗病或中抗的品种少。其中,对褐斑病表现为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的品种分别占4.3%、24.6%、47.8%和23.2%;对斑点病表现为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的品种分别占8.7%、23.2%、43.5%和24.6%。‘秦冠’、‘甜黄魁’、‘印度(Indo)’对两种病害均具有抗性。苹果品种对两种病害的抗性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苹果对两种病害存在共同抗性因子。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小麦白粉菌群体毒性组成和小麦品种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离体活动圃法对河北省小麦白粉菌群体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21个待推广品种的抗病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毒性基因V1、V2、V3b、V3c和V5的相对频率高于72.22%,是河北省小麦白粉的优势群体;V4a较少,相对频率只有8.09%;V3a`V6发7介于以上二者之间,相对频率为44.10-61.63%。在河北省21个待推广品种中,京农84-45的相对毒辣力频率值为33.84%,对白粉病有较好的抗性,冀植88-51387,冀植88-5067等6个品种是高感品种,相对毒力频率值高于76.01%;冀植87-5003,冀植88-4018等16个品种的相对毒力频率值为41.25-72.70%,属于中间类型,对白粉病有一定的抗性,在推广利用时应密切注意发病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抗戊唑醇草莓枯萎病菌ZY-W的诱导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诱导获得草莓枯萎病菌对戊唑醇的抗性菌株,并比较敏、抗菌株在生物学特性方面的差异。【方法】在含戊唑醇PDA平板培养基上,对草莓枯萎病菌进行逐代处理,以诱导其抗性菌株;利用菌落直径测定法测定抗性菌株对其它一些杀菌剂的交互抗性,及其与敏感菌株之间生物学特性差异。【结果】敏感菌株选育至36代,对戊唑醇的抗性达34.22倍,抗性能够稳定遗传;抗戊唑醇菌株对三唑酮等7种药剂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交互抗性;抗性菌株与敏感菌株的适宜生长温度均为25℃,适宜pH值为9;敏、抗菌株在不同碳、氮源中,菌丝生长与产孢趋势有所不同。【结论】草莓枯萎病菌在环境中容易形成戊唑醇抗性群体,抗性风险较高,生产中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6.
94个小麦重要抗源品种抗秆锈病基因的推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含已知Sr5~Sr38基因的39个单抗基因系和19个不同毒性的小麦秆锈菌系,对94个小麦抗源品种进行了抗秆锈病基因的推导。结果有4个品种可能含有Sr38基因或含有国际上尚未命名的新的抗病基因,有72个品种可能含有Sr22,Sr26和Sr31中的某些抗病基因或含有国际上尚未命名的新的抗病基因,有3个品种含有Sr33基因,有1个品种含有Sr21等基因。我国的小麦秆锈病菌对这80个抗源品种表现无毒力或毒性频率很低,这些抗源品种是我国小麦抗秆锈病育种的有效抗源。  相似文献   

17.
7种诱导剂诱导香蕉对香蕉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的抗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诱导效果最好的是BTH,在浓度为200 mg/mL时达到了最好的44.27%;效果相对较差的是禾甲安,在浓度为100倍时仅为9.67%。碧护在20 000倍时达到最好防效27.86%,CTS在0.04 g/株时达到最好防效24.62%,好润在100倍时达到最好防效22.58%。  相似文献   

18.
唐科志  周常勇 《中国农业科学》2020,53(22):4584-4600
【目的】明确红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 Hongjv)接种褐斑病致病菌——链格孢菌橘致病型(Alternaria alternata tangerine pathotype)后基因种类和表达量在转录水平的变化规律,确定红橘响应该致病型侵染的关键基因。【方法】采用链格孢菌橘致病型接种红橘离体叶片,28 h后选取感病叶片和未接种叶片提取RNA,进行转录组高通量测序,然后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以甜橙基因组为参考,以|log2 fold change|≥1,q-value≤0.01为阈值选取感病和健康红橘叶片转录组的差异表达基因,应用GO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进行功能分类,KEGG分析代谢途径,MapMan软件分析生物胁迫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采用qRT-PCR方法对测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红橘接种链格孢菌橘致病型28 h后产生大量与胁迫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获得上调差异基因5 173个,下调差异基因6 555个。GO功能分类显示差异基因主要与蛋白结合、膜、氧化还原过程等相关。通过KE...  相似文献   

19.
不同小麦抗条锈基因及小麦品种在四川的有效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以Avocet为背景的27份抗小麦条锈病近等基因系、131个抗性基因型较明确的小麦抗源品种和59份四川小麦生产品种和抗源以及和感病对照铭贤169分行种在位于四川省雅安市草坝(N:29°57′09.6,″E:103°07′11.9,″海拔525.1 m)、梓潼县豢龙(N:31°44′07.0,″E:105°10′48.5,″海拔484.1 m)和剑阁县武连(N:31°52′21.5,″E:105°16′23.5,″海拔:481 m)的病圃中,含Yr5、Yr10、Yr15、Yr26的近等基因系、审定品种川麦43、川麦46、川麦47、川农18、川农23、绵麦39、绵麦41、绵麦42、杏麦2号、和内麦8号、区试材料C1、C5、30375和SW 18155、抗源M ega(含Yr3,4)和Hybrid 46(含Yr3 b,Yr4 b,H46)、93-1-22v-2、CP93-10-1-1-1、SMT-35、SMT-47、贵农22、贵农22-1和贵州蓝麦+MO连续两年在各病圃中表现抗病。216份品种或材料两年在雅安、剑阁和梓潼的鉴定结果中,有27个品种或材料同年在梓潼或剑阁表现感病而在雅安表现抗病,5个品种同年在梓潼或剑阁表现抗病而在雅安表现感病,紧邻阿坝州和陇南越夏菌源的剑阁、梓潼的条锈病菌毒性强于紧邻甘孜州越夏菌源的雅安。  相似文献   

20.
抗枯萎病香蕉种质筛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近年成为华南地区香蕉产业的最大威胁.为了筛选抗病种质,于2002~2004年期间分别在广州番禺区对15个引进品系和1个主栽品种进行了抗性评估和筛选.根据评估结果,供试品系可归为3类:抗病——FHIA-02,FHIA-03,ev.Rose,FHIA-23,GCTCV-119,FHIA-2l;中抗——CRBP39,TMBx5295-1,FHIA-18,SH-3640,SH3436-9;感病——Williams,FHIA-17,Gros Michel和巴西蕉.Williams和GCTCV-119均为高型香蕉(Giant Cavendish)的选系,前者被作为FOC感病的参考品种,但在第二茬18株中发现2株变矮(1.8m对2.5m)未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