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为探索不同贮存方法对紫花苜蓿种子内生根瘤菌数量的影响,本试验以7种不同处理的甘农5号紫花苜蓿种子(结荚期G切,G浇,G+苦,1切,1浇,1+苦;对照)为试验材料,常温风干两个月后,采用25℃,-4℃,4℃三种不同温度保存,以未用荧光标记根瘤菌处理的种子和常温干燥条件为对照,保存6个月后检测种子内根瘤菌数量。试验结果显示:从种子内根瘤菌数量来看,常温(25℃)干燥和-4℃条件贮存时更利于根瘤菌在种子内的繁殖,而铝箔密封贮存效果优于信封和信封+布袋。从生产实践及种子贮存的方便性考虑,-4℃铝箔纸密封保存更利于种子内根瘤菌的增长和繁殖,但利于更多根瘤菌在种子内繁殖并获得稳定高产植株种子的贮存条件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贮藏方法对紫花苜蓿种子内生根瘤菌传代能力的影响,将青色荧光蛋白标记根瘤菌gn5f(内源)和12531f(外源)接种于结荚期甘农5号紫花苜蓿。收获的种子,在25℃+自然湿度(S1)、25℃+硅胶干燥(S2)、4℃+冰箱冷藏湿度(S3)和-4℃+冰箱冷冻湿度(S4)条件下贮藏3年,然后播种于大田,次代植株苗期进行内生根瘤菌传代能力和传代有效性检测,以无菌水浇灌苜蓿植株后收获的种子为对照。结果表明:标记根瘤菌gn5f和12531f均可通过种子传代到次代植株。S1贮藏条件下,gn5f在次代植株根、茎、叶的定殖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次代植株苗期单株结瘤数、单株根瘤重、根瘤等级、固氮酶活性、单株叶片数、株高、根长、地上部分鲜重、地上部分干重、根鲜重、根干重较CK分别增加了37.00%、1 183.54%、47.52%、23 909.07%、38.72%、40.63%、33.82%、68.11%、137.73%、223.70%、600.00%。S2贮藏条件下,12531f在次代植株根部定殖数量最高,为560.63 cfu/g,次代植株苗期单株结瘤数、根瘤直径、根瘤等级、固...  相似文献   

3.
不同品种紫花苜蓿种子内生根瘤菌溶磷和分泌生长素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溶磷圈和比色等方法,对从不同品种紫花苜蓿种子内部分离和纯化的22株根瘤菌进行了溶磷和分泌植物生长激素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根瘤菌64%能溶解有机磷,其溶磷圈直径比在2.567~1.117;除SL01外的其他菌株都不能溶解无机磷,并且根瘤菌不同,溶磷能力差异较大。22株根瘤菌中,73%菌株能分泌植物生长激素,其中8.1%分泌能力很强,33.3%分泌能力中等,20.8%分泌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贮藏方法对紫花苜蓿种子内生根瘤菌定殖的影响,将甘农5号紫花苜蓿在结荚期用3种根部接种方法(主根微破损浇灌、根部浇灌、添加苦参碱浇灌)接种两种荧光标记根瘤菌Ensifer meliloti LZgn5f(gn5f)和Ensifer meliloti 12531f(12531f),同时根部浇灌无菌蒸馏水获得的种子,采用信封、信封+布袋、铝箔3种包装材料,分别在25℃、25℃硅胶干燥、-4℃和4℃条件下贮藏6个月后,检测种子内根瘤菌的定殖数量。结果表明:主根微破损接种gn5f获得的种子在-4℃以信封包装贮藏时内生根瘤菌的定殖数量(25.54cfu/粒)显著高于信封+布袋和铝箔的两种包装材料(P0.05),主根微破损接种12531f获得的种子在-4℃以铝箔包装贮藏时内生根瘤菌的定殖数量最高(14.98cfu/粒),但与另外两种包装材料无显著差异(P0.05)。根部浇灌接种gn5f和12531f获得的种子,在25℃干燥贮藏,分别以信封(22.08cfu/粒)和信封+布袋(40.84cfu/粒)包装时内生根瘤菌的定殖数量显著高于其贮藏条件(P0.05),添加苦参碱根部浇灌接种gn5f和12531f获得的种子以铝箔为包装材料,分别在-4℃(25.00cfu/粒)和25℃硅胶干燥(18.08cfu/粒)温度下贮藏种子内生根瘤菌的定殖数量最多,显著高于其他贮藏条件(P0.05)。接种相同目标根瘤菌获得的种子以25℃硅胶干燥和-4℃贮藏时内根瘤菌数量高于25℃和4℃。  相似文献   

5.
以3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内生根瘤菌株(LP3、WLP2和WLG1)为材料,进行抗逆和促生能力研究,并采用试管砂培法对WL168HQ苜蓿(M.sativacv.WL168HQ)进行接种试验,以不含根瘤菌的培养液为对照,分析菌株的共生固氮能力。结果表明,菌株WLP2能耐受除红霉素和庆大霉素外的所有抗生素≥300μg·mL~(-1);能在6%NaCl、pH 5~11和温度8~40℃的环境下生长,对盐、pH和温度的适应范围广;能溶解有机磷和无机磷,分泌IAA能力强。菌株WLG1接种,单株结瘤数、地上干重和地下干重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08.16%、72.35%和122.33%;单株有效根瘤重、根长和单株叶片数明显高于对照处理,分别比对照高了6.68%、9.57%和53.59%。综上所述,菌株WLP2对抗生素、盐、pH和温度的抗性以及促生能力较强,菌株WLG1对WL168HQ苜蓿接种效果最佳,共生固氮能力强。  相似文献   

6.
紫花苜蓿根瘤菌种子处理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拌种处理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内与室外盆栽发芽结果基本一致,发芽率都没有明显提高;在苜蓿分枝期拌种处理的结瘤数和鲜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根瘤数量提高21.7%-232%,鲜重增加了3.7%-25.4%,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略低于对照;苜蓿种子处理剂活菌量(CFUml-1)跟踪监测结果表明,S型最适合活菌保存,在常温保存条件(20-30℃)优于4℃保存。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通过对紫花苜蓿接种苜2、苜9、苜167三个菌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三人菌种中,紫花苜蓿接种苜2不论在根瘤数量、重量和牧划产量方面尤为突出,苜2接处区比对照区结瘤率提高94%,产草量提高31%,是我国北方地区理想的根瘤菌种。  相似文献   

8.
黄腐酸(Fulvic acid,FA)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植物生长。为探索FA对根瘤菌生长、菌株内生定殖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本试验以3株青色荧光蛋白标记根瘤菌株Rhizobium LH3436f(3436f)、Rhizobium GN5f(gn5f)和Ensifer meliloti 12531f(12531f)为材料,筛选出有利于各标记根瘤菌生长的FA浓度,添加到根瘤菌液中并接种于苜蓿幼苗根系,检测根瘤菌结瘤、苜蓿幼苗生长和菌株内生定殖情况。结果表明:添加适宜浓度FA可显著促进标记根瘤菌侵染根系和在苜蓿体内定殖,12531f根瘤菌添加0.02% FA后接种苜蓿,其在根中的内生定殖数量达到单独接种的11.18倍,差异显著(P<0.05);根瘤菌添加FA接种可明显促进苜蓿结瘤和生长,效果最佳的是3436f添加0.01% FA接种;根瘤菌添加FA接种也使苜蓿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gn5f添加0.02% FA时苜蓿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显著高出WCK 111.41%(P<0.05)。因此,FA可促进根瘤菌在苜蓿幼苗内的定殖,二者可协同促进苜蓿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9.
李凤兰  王宏 《草与畜杂志》1998,(1):17-17,30
通过对紫花苜蓿接种苜2,苜9,苜1673个菌种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紫花苜蓿接种苜2,不论在根瘤数量,重量和牧草产量方面上较为突出,苜2接种区比对照区结瘤率提高94%,产草量提高31%,是我国北方地区理想的根瘤菌种。  相似文献   

10.
内生根瘤菌在苜蓿芽苗与种子内的数量及优势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内生根瘤菌在11个苜蓿品种种子和芽苗中的存在部位与数量,并对游客苜蓿胚珠、幼嫩种子及芽苗内的根瘤菌含量和在可检出菌中所占的比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种子间根瘤菌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但其分布部位和比例基本一致,即主要存在于种皮内,而在子叶及胚中分布极少;游客苜蓿胚珠受精后开始有根瘤菌存在,含量随种子的发育而增大.种子储存1年后较刚收获时根瘤菌含量增加6.85倍,杂菌数量仅增大1.57倍;苜蓿芽苗中根瘤菌主要存在于子叶,仅37.24%的根瘤菌存在于茎,分别占其部位总可检出菌(同培养条件下)数的93.18%和76.78%,幼根内无可检出菌.说明在种子发育、储藏和发芽的过程中,根瘤菌在种子/芽苗中同一生态位下的内生菌菌落中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11.
苜蓿种子内生根瘤菌抗逆能力评价与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祁娟  师尚礼 《草地学报》2007,15(2):137-141
研究苜蓿(Medicago sativa L.)种子内分离的22株根瘤菌的分泌酸、抗盐性、pH值及高低温的耐受性.结果表明:22株均具有典型的根瘤菌生理生化特性,且都能分泌酸;耐盐性(10%)较强的菌株有9株,占供试菌株的40%;供试菌株耐pH值范围较广,大都在pH=5~u之间,其中耐酸性(pH=4)的菌株有6株,耐碱性(pH=12)的菌株有14株;耐高低温(40℃和4℃)的菌株有7株;综合耐盐、酸、碱、高温和低温等抗性较强的菌株有6株,分别为SM06、SA07、SA08、SX10、SD19和SL20.  相似文献   

12.
超干及老化处理对紫花苜蓿种子活力和生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陇东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采用室温硅胶干燥法对种子进行不同时间的超干处理,测定室温贮藏与高温老化处理后不同含水量种子的活力及生理变化.结果表明:5.72%含水量的超干处理综合表现最优,该处理下室温贮藏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活力指数分别较对应CK(室温贮藏的未超干种子)高28.91%、30.02%和66.06%,可溶性糖含量、APX活性高22.85%、76.21%,而MDA含量仅为CK的50.15%,TTC相对减少量为CK的95%;老化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活力指数较对应CK(老化处理未超干种子)高26.31%、23.19%和67.09%,可溶性糖含量、APX活性分别高39%、115.27%,MDA含量仅为CK的52.32%,TTC相对减少量为CK的93.05%.说明5.72%种子含水量的超干处理可使苜蓿种子活力保持在较高状态,对苜蓿种子的长期保存和利用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孙启忠  柳茜  李峰  陶雅  徐丽君 《草业学报》2018,27(8):155-174
由于最早记载苜蓿的典籍没有明示其是紫花还是黄花,导致对我国古代苜蓿物种认识上存在分歧,目前大致有5种观点:一是古代苜蓿专指紫花苜蓿;二是南苜蓿;三是紫苜蓿与南苜蓿的合称;四是黄花苜蓿;五是不确定。本研究应用植物考据学原理,通过收集整理记载苜蓿植物生物学的典籍,结合近现代研究成果,考证苜蓿物种。研究表明,汉代从大宛国传入我国的苜蓿与紫花苜蓿的起源地相一致,并且唐代韩鄂《四时纂要》明确记载了苜蓿开紫花,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这与我国汉代苜蓿最初引种地相一致,在之后也有不少典籍同样记述了苜蓿开紫花,乃至苜蓿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可以确定,我国汉代引入的苜蓿应该是开紫花的苜蓿,即紫花苜蓿。宋梅尧臣和明李时珍记述的开黄花的苜蓿,至少说明在宋代和明代开黄花的苜蓿就在我国存在和被利用。据清《植物名实图考》记载,在古代我国有3种苜蓿被利用,即紫花苜蓿、南苜蓿和黄花苜蓿。  相似文献   

14.
内生根瘤菌普遍存在于豆科植物的种子及植株体内,但其在苜蓿体内的运移通道、运移规律及运移的影响因素尚不明确。本研究用菌液中分别混合3-吲哚乙酸、LaCl3和其他根瘤菌的胞外聚合物(EPS)(过滤除去活菌菌体)对‘甘农5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Gan Nong 5’)芽苗浸根处理,比较青色荧光蛋白(CFP, cyan fluorescent protein)标记根瘤菌在芽苗体内的运移动态及数量分布,探明内源根瘤菌(分离自宿主植株根瘤)与外源根瘤菌(购自中科院菌种保存中心)在宿主体内的运移差异。结果表明:胞外聚合物使Rhizobium meliloti.GNf (内源标记菌)在芽苗根和茎内的数量为对照(未添加外源物质的菌液处理)的11.43和1.71倍。50 mg·L-1的LaCl3使根内R.meliloti GNf和S.meliloti 12531f(外源标记菌)的菌体增加656.83%和303.19%,且使S.12531f在茎内的菌体仅为对照的3.64%。IAA处理使芽苗根内R.GNf和S.12531菌体增加18.34和12.11倍,使茎中S.12531增加163.09%,但R.GNf降低为对照的75.45%。IAA处理能降低芽苗子叶内R.GNf数量至对照的4.13%,表明三种外源物均能增加标记菌在芽苗根系中的数量。无外源物时,标记菌在芽苗各部位的数量差异表明,根瘤菌由根系向茎和子叶的运移通道存在仅允许内源菌通过的选择性屏障。  相似文献   

15.
在甘肃酒泉地区研究刈割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性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未刈割处理的种子产量最高,为1040.5kg/hm2,孕蕾期刈割的种子产量最低,为854.3kg/hm2;随着刈割时间的推迟,荚果/结荚花序、种子数/荚果显著增加,而千粒重却明显降低;刈割显著降低了萌发种子的正常种苗数量,硬实率增加,但对正常种苗与硬实种子数之和却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紫花苜蓿高效共生根瘤菌的筛选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用10株不同的根瘤菌对4种紫花苜蓿(Mecicago sativa)品种(或品系)进行接种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可使紫花苜蓿的生长在各个方面都有显著地提高。接种根瘤菌的紫花苜蓿其地上部分干重,有效根瘤菌数及总根瘤数与不接菌的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5.8%-997.0%,37.3%-1410.0%和92.6%-1610.2%,差异显著。在各紫花苜蓿和根瘤菌之间存在着互作关系。筛选出了与各紫花苜蓿品种(或品系)最佳共生匹配的根菌,分别是中苜1号:30085,45236:RS:30015,NM006,25132;Vector:30015,45236,25132;WL323:30096,45236,25132.  相似文献   

17.
苜蓿的自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苜蓿自毒性的产生机制和作用模式,分析了影响自毒性的各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避免或降低自毒性的措施,并对苜蓿自毒性及相关的他感作用将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耐盐根瘤菌对紫花苜蓿接种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甘肃省临泽县盐渍地采集紫花苜蓿耐盐根瘤菌,编号为GL007,它能在pH值为14,NaCl浓度为1.539mol/L,Na2SO4浓度为1.971 mol/L的YMA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经温室蛭石盆栽试验对5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接种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根瘤菌与5个紫花苜蓿品种都能共生结瘤,表现出共生效应的多样性.接种该耐盐根瘤菌的紫花苜蓿与不接种的对照相比其结瘤数增加了11.4%~77.7%,有效瘤重增加了26.4%~80.8%,地上生物量鲜重增加了45.8%~87.5%,地上生物量干重增加了49.1%~106.3%,粗蛋白质含量增加了1.5%~13.5%,初步筛选出的与耐盐根瘤菌GL007最佳匹配的紫花苜蓿品种是金黄后,其地上生物量鲜重、干重、粗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82.6%,106.3%和13.5%,与对照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潘新怡  史昆  龚攀  韦宝  吴欣明  王赞 《草地学报》2021,29(5):866-875
为探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花色形成的分子机制,本试验以紫花苜蓿及其白花突变体为研究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紫花和白花之间共有差异表达基因4857个;代谢通路富集分析中,苯丙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等6条代谢通路显著富集;研究还发现类黄酮合成通路中关键基因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ihydrofla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