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MSPA与最小路径方法的袁州区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快速城市化使生态斑块破碎化加剧,生态网络的构建能改善生态斑块间景观连通性,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为例,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MSPA)方法和景观连通性评价识别生态源地,并利用最小路径方法和GIS,考虑地形、景观类型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影响模拟生态廊道,然后利用重力模型判断生态廊道的重要性,最后运用水文分析,结合生态廊道交汇点确定生态节点,从而构建研究区生态网络,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态网络优化建议。结果表明:袁州区生态源地集中分布在南北区域,中部地区综合阻力高、景观连通性低;研究区生态廊道45条,其中重要廊道15条,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重要廊道1-2与4-5应优先进行保护;林地与耕地是生态廊道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结果能为袁州区在未来用地空间上协调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对其他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网络构建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改善南充市目前生态环境斑块被高速城镇化、土地过度开发利用侵蚀占据所导致的破碎化和岛屿化问题,通过选取重要生态源地、提取重要生态廊道,构建并优化南充市生态网络,为增加南充市各类绿地景观的连通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及城市发展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模型(MSPA),把对南充市构建生态...  相似文献   

3.
基于MSPA模型的北京市延庆区城乡生态网络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随着北京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北京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城市生态安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生态网络的构建能够减缓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城乡景观格局破碎化等危害,对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  方法  本文选取北京市延庆区作为研究区,基于ArcGIS软件平台,对北京市延庆区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得到土地覆被类型,将土地覆被类型分为前景和背景,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得到7类景观类型,将其中的核心区识别为重要生态源地,运用最小耗费距离模型和网络分析法得到最佳阈值下的生态网络,在此基础上提出延庆区的生态网络优化建议。  结果  (1)延庆区整体破碎度较低,不同类型间的物质和能量迁移比较通畅,整体景观多样性较高,但城市内生境斑块数目较少,廊道较为匮乏。(2)最适合延庆区生态网络现状结构的距离阈值为20 000 m,此时网络闭合度α为0.73。(3)林地、耕地是研究区域潜在生态廊道的重要构成景观类型,其中林地面积最大,为17 452.9 hm2,占廊道总面积的81.1%。  结论  MSPA方法具有评价几何连通性较准确细致、需要的数据量小、分析结果可视化等优点,而网络分析法可以对生态网络进行优化,因此基于MSPA方法和网络分析法对延庆区的生态网络构建精度更加细致准确,研究结果对延庆区的生态网络构建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指导作用和实践价值,同时能够为其他地区的生态网络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福建东山岛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景观连通指数提取连通性较好的生态源地斑块,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重力模型,识别重要生态源地斑块,定量筛选廊道,构建了由19个生态源地和171条生态廊道组成的“源—廊—点”互通的海岛景观生态网络。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网络面积共11 852.298 hm2,其中生态源地占52.76%,生态廊道占47.23%,生态踏脚石占0.01%。生态源地以林地、淡水水域为主;生态源地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差异显著,总体上南高北低;生态廊道分布东南密、西北疏;生态源地与建设用地无明显冲突,廊道与建设用地冲突由南向北递减,二级廊道与建设用地冲突更加剧烈。研究结果可为东山岛生态网络构建和优化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季淮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9):208-209
和谐发展的城市生态组成因素中的植物,起到一个反映和调节城市环境质量的作用。现阶段的城市植物研究中,城市植物对城市环境的生态效应和作用,主要是将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应用在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中的景观生态规划,包括绿地系统基础资料调查与收集、绿地景观的分析与评价、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设计等。围绕以上3个方面,研究者们用了许多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今后在景观生态方面的研究方向和着重点。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态绿地建设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城市生态绿地的概念、功能和类型,从植物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城市生态绿地建设需要遵循的原理,并对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需要建立城市生态绿地评价指标体系并加强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滇西中心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与生态空间结构的分析,构建了生态功能区分类保护体系,为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的统筹协调与整体优化提供策略,并为滇西中心城市的快速发展与空间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出发,论述了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和内容,探讨了规划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MCR模型和Kriging的海口市景观格局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海口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小耗费距离模型和克里格差值法,对海口市景观格局进行了优化研究,以为海口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海口市有生态源地46块,北部数量少而规模大、南部数量多而规模小,主要受社会经济活动和地形地貌的影响。2)隐性生态阻力面与显性生态阻力面构建了综合生态阻力面,相比传统方法构建的阻力面,理论上更接近实际状态。隐性生态阻力面与显性生态阻力面的差异能反映生态脆弱局部,这些局部是容易被忽视而又需要重点建设的区域。3)海口市有生态廊道92条,其中建设用地生态廊道21条,耕地生态廊道13条,林地生态廊道58条;有生态节点64个,其中建设用地生态节点1个,耕地生态节点11个,林地生态节点52个。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的功能因类型差异而不同,在生态建设中需采取科学合理的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长河镇航空影像为基础,结合Arcgis、Fragstats 等相关软件,对长河镇绿地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定性评价绿地斑块组成及破碎化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河镇4个生态绿地网络预案。通过分析不同网络预案廊道数量、长度和密度指标,以及网络结构α指数、β指数和γ指数,确定适合长河镇生态绿地网络构建最优预案。结果表明,长河镇生态绿地斑块数量为6 329块,总面积1 517.24 hm2,各类绿地类型斑块数量及面积差异较大,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通过比较研究,确定预案四具有较高的廊道连通性、网络闭合度和连接度,以及较低网络结构成本比等,优化了生态绿地网络绿地建设,有利于促进长河镇生态绿地连通性,增强生态绿地系统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1.
基于MCR和重力模型下的厦门市生态空间网络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高密集土地开发,城市内部生态栖息地被严重侵蚀,致使区域生态走廊分散度、隔离度剧增,削弱生态斑块间的有效连接,影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最小阻力模型(MCR)和重力模型,对厦门市重要生态源地进行提取,并模拟构建其生态走廊。结果表明:1)根据MSPA分析结果,厦门市核心区在所有景观类型中占比最高,为89.29%,且景观类型多为林地,占核心区总面积49.69%;2)结合重要生态源地景观连通指数,共选取17块生态源地,其中,1号生态源地的dPC值最高(81.369),面积最大(59 726.385 hm2);3)基于MCR和重力模型构建142条生态廊道,廊道分别占林地景观、水体景观和草地景观面积的21.57%、41.56%和17.42%。根据研究结果,在湖里区北部及集美区、海沧区南部等生态栖息地空白区适当建造小型或中型“踏脚石(stepping stone)”是十分必要的,以维持生态服务功能和区域内生态系统平衡。该研究结果可为厦门市构建更为完整结构的区域生态模式,并为类似高密度沿海建设区域生态空间网络营建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以曲靖市为研究对象,借助RS与GIS手段,分析2000-2020年曲靖市石漠化的演变特征,通过栅格统计和计算,得到2000-2020年曲靖市不同级别的石漠化土地规模和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0-2020年,曲靖地区不同级别的石漠化出现了周期性的变化,重度的和极度石漠化的变化趋于平稳,石漠化防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潜在的、轻度的石漠化依然存在。曲靖市的石漠化空间分布呈现出东南部重、中部和西北部轻的总体特征,分布相对比较集中。另外,潜在石漠化和轻度石漠化极不稳定,容易被迁移到更高级的石漠化地区。石漠化区域的治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个过程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因此在恢复和治理环境上,要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起来,而不能单方面地追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田硕娟      张文君      何灵      缪骏懿      訾应昆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3,38(3):176-184
城市化速度加快,城镇内部生态斑块破碎,生态廊道隔断,区域可持续发展受到阻碍。构建生态网络可以连接破碎斑块,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地域特色。以成都市为例,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MSPA)方法并结合景观连通度指数确定生态源地,从地形、景观结构、人类活动三方面确定阻力因子来构建综合阻力面,基于ArcGIS水文分析原理和linkageMapper识别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利用复杂网络增边优化理论,对研究区处于高阻力值且介中心性低的点进行模拟增边,最后对比增边前后的稳定性,验证增边效果。结果表明:1)成都市生态源地主要分布在西部林区,东部和中部较为稀疏。2)成都市阻力值呈现由中部向外部降低趋势,中心都市圈阻力值最高。3)基于GIS共提取111条生态廊道、209条辐射道、101个生态节点。4)识别出增边优化节点8个,成功模拟增加11条生态廊道,模拟增边优化后网络稳定性明显提升,网络连通性增强,网络结构整体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PSR模型,以生态安全评价理论为基础,建立3个层次共29个指标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4-2008年曲靖市的生态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04-2008年,压力指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04年的-3.47上升到2008年的3.64,状态指标呈起伏式上升,2006年比2005年下降0.47个指数点,其余时间段均有上升;响应指标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05以来上升速度最快,最高上升率达131.72%;生态安全综合指标由2004年的-4.16上升到2008年的4.51,2006年下降至研究时段内最低值-4.44,2006~2007年上升最快,为154.05%,总体呈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趋势,各年生态安全综合得分排序为2006年〈2004年〈2005年〈2007年〈2008年。  相似文献   

15.
城市中央公园不仅具有城市开放空间的功能,更应是居民工作和生活延续的场所。在城镇化及城市迅速扩张的背景下,城市大型中心绿地先行,带动新城建设已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的典型模式之一,而怎样在城市新区现代景观设计要素中融入地域文化,使公园景观植根于当地而不失特色,以榆林空港生态园区中央公园规划设计为例,从公园整体景观结构与功能布局入手,探讨公园地域性与极具现代气息的构景要件间的关系,以期为我国城市中央公园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以保山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划分的生态评价网格,应用分离度指数(LDI)、最大斑块占比(LPI)和香浓多样性指数(SHDI)分析保山市中心城区景观格局特征,从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对2001—2019年保山市中心城区进行生态安全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9年,保山市中心城区景观破碎化程度呈上升趋势,在研究区东部表现最为明显;研究区中部和南部的优势斑块受到外界持续干扰,最大斑块面积持续减小;城市化进程中,研究区土地利用越来越丰富,各斑块类型在景观中呈均衡化趋势分布,主要表现为生产空间逐渐转为生活空间。研究区生态安全属性持续降低:其中Ⅱ级生态安全区面积减少最多,净减少15261.73 hm2;Ⅲ级生态安全区面积增加最多,净增加9439.52 hm2;生态安全在Ⅴ级以下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由西部逐渐向东部、南部和北部扩散,表现出由单一团状向多团状趋势发展。研究区在2019年首次出现生态安全状态重警区域,说明该区域内部生态系统结构发展极不合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严重。  相似文献   

17.
以武汉市为例,将GIS技术、网络结构分析、景观格局效应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相结合,研究道路网络结构及变化特征景观效应。在随机选取80个研究单元的基础上,对比分析2006、2012年武汉市道路网络结构特征以及2006—2012年道路网络结构变化特征的相关关系、道路网络结构特征的整体及类型层次的景观格局效应。结果表明,2006—2012年武汉市道路建设导致道路网络节点、廊道数量增加,道路网络结构复杂,α指数、β指数和γ指数相互之间的相关性较高,均可用来描述道路网络结构特征和发展水平;2006年武汉市道路网络格局特征对景观整体格局约束性影响不显著,但2012年武汉市道路密度与斑块密度(PD)、多样性指数(SHDI)等指数显著相关;同时在类型层面上,道路对建设用地显示出空间集聚吸引,对耕地、草地、水系地类边缘景观格局碎裂特征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