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棉花枯萎病是危害茎杆造成全株发病的病害.发病时棉株茎杆内部变色,剖视茎杆可见茎内有褐色条纹,破坏输送水分的维管束组织,使根部吸收的水分不能向上输送,造成叶片萎蔫或黄化,直至全株枯死.该病一般在梅雨过后开始发病,秋季多雨时再次发病.根据我场这几年的实践,采取以下方法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3.
4.
5.
<正> 棉花黄枯萎病的发生给棉花生产带来严重障碍。依据两种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特征特性,化学药剂防治时,对应棉花生长发育时期提出采用三个用药时期即为主动防治期、被动防治期、补救防治期。防治施药技术应采用多种剂型多样化用药法相结合,对应三个不同防治时期进行有效防治。1 主动防治期施药技术 从处理土壤、种子开始将播种期作为主动防治期。因棉花黄枯萎病属土传病害且种子能带菌、带病,对于枯萎病,苗期发生严重者会出现死苗现  相似文献   

6.
7.
一、材料和方法 1、供试作物:棉花新陆早8号. 2、供试药品来源 棉枯净:国营湖南湘谭中联日化工厂生产;克黄枯:深圳市特种化工厂生产;防乐死:山西运城市晋兴化工厂生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棉花枯萎病的田间症状表现,分析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关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设置不同处理,在河南省确山县三里河乡后楼村和普会寺镇钱沟村开展棉花枯萎病防治效果试验,以期找到最有效的棉花枯萎病防治方法.结果表明,以腐熟菜籽饼沟施(667 m2沟施50 kg)效果最好,三里河乡后楼村和普会寺镇钱沟村试验田的防效分别为68.0%、72.0%;菌毒清500倍液灌根,在三里河乡后楼村和普会寺镇钱沟...  相似文献   

10.
苏少红 《农技服务》2011,28(6):805-805
介绍了棉花枯萎病的主要类型、传播途径、发病条件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试验测定了不同浓度棉花植株水浸提取液下棉花幼苗的根系活力和SOD、POD、CAT生理活性指标,以及棉花枯、黄萎病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幼苗在提取液的作用下,随提取液浓度的增加根系活力先升后降;SOD活性、CAT活性和POD活性曲线整体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黄萎病菌丝生长呈先降后升趋势,枯萎病菌丝生长呈上升趋势。分析认为在棉花水提取液作用下,棉花幼苗根系正常生长和吸收受到阻碍,使得幼苗植株的SOD、CAT和POD活性发生改变,幼苗生长受到抑制,棉花有自毒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四川棉花区试品种枯、黄萎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棉花区试品种对棉枯、黄萎病有较高的抗性水平,品种的抗病性在逐年提高。2001~2004年参加四川省区试的66个新品种中,抗病性指标达到四川省品种审定标准(抗枯、耐黄)的有38个,占总参试品种的57.6%。其中,抗枯、抗黄的双抗品种有川99-1890,02-9,02-140,00-160,川99-1892,01-243,2K-Y2和SG-39共8个。通过鉴定,推荐的4个抗病品种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3.
用枯草芽孢杆菌7种不同处理方法防治棉黄萎病,结果标明:以棉种量10%的枯草芽孢杆菌种子包衣最简便有效,防效49.4%~56.6%,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生防菌HFW217的种类及其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其生物防治提供材料。方法 采用16 SrDNA、rpoB基因序列和生理生化方法,对HFW217进行鉴定,通过温室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HFW217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效。结果 菌株HFW217为革兰氏阳性菌、呈短杆状、有芽孢,其菌体的形态呈短杆状,具有一定的耐盐碱性,16S rDNA和rpoB基因序列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loliquefaciens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经鉴定该菌是解淀粉芽孢杆菌B. amloliquefaciens。温室和田间对棉花枯萎病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7.62%和73.18%,防效明显高于多菌灵。结论 菌株HFW217是解淀粉芽孢杆菌,该菌对棉花枯萎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5.
通过4年病情系统调查和气象因子分析,查明新疆地膜棉田枯萎病的发生和内地一样有两个明显的发病高峰,并且与气温、降雨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但在地膜植棉的情况下,其发病比内地明显提前,当连续5 d的平均气温达14℃左右,田间开始陆续出现病苗, 当连续5 d的平均气温达20℃左右,进入迅速发病期,很快出现第一个发病高峰;当连续5 d的平均气温达24℃以上,则进入病情减轻或高温隐症期;7月下旬或8月上旬随温度下降,病情又有所回升,进入第二个发病高峰.降雨与棉花枯萎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在6月15日以前,累计降雨量越大的年份,枯萎病发生也越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多年种植的大田土壤中分离出一株拮抗番茄枯萎病菌的细菌S-13,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并测定其定殖能力和防治效果.[方法]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菌株种属,利用该菌株的耐受300μg/mL抗利福平的突变菌株,采用盆栽试验和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方法,分别测定拮抗菌S-13突变菌株对番茄枯萎病的盆栽防治效果、定殖能力以及对其根际土壤菌群的影响.[结果]S-13菌株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GU323369.1)的近似种.盆栽试验表明:灌根组和喷施组在45 d内对番茄枯萎病的发生均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效达100;和93;.拮抗菌接种后7、25和45 d的分离培养表明:拮抗菌S-13能够在番茄根际土壤、根、茎、叶中定殖,土壤和根中的定殖数量较高,到第45 d达1.6×105 cfu/g根际土壤和6.6×104 cfu/g鲜根重,但在茎和叶中的定殖并不稳定,到45 d时只在灌根组的叶中检测到有生长为4×102 cfu/g鲜叶重.同时DGGE分析表明S-13在分离土壤是优势菌之一,在接种的第25 d土壤中细菌多样性降低,但在45 d检测时对土壤中细菌的影响逐渐减小,逐步形成一个具有拮抗细菌存在的、稳定的细菌群落结构.[结论]番茄枯萎病菌拮抗菌S-13能够在番茄根际土壤、根、茎、叶中定殖,土壤和根中的定殖数量较高,能够抑制番茄枯萎病的发生及扩散,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为进一步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也为番茄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优化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及评价,研究陆地棉种质资源对枯萎病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Momordicae)7号生理小种的抗病性,为棉花抗病育种提供基础抗源。【方法】以265份陆地棉为材料,利用伤根灌菌液法于室内进行棉花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以新疆材料军棉1号为感病对照品种,调查记录病级,以相对病情指数作为评价抗性类型指标。【结果】无免疫(I)枯萎病的品种(系),具有高抗(HR)特性的品种(系)5份,抗病(R)特性的品种(系)78份、耐病(T)特性的品种(系)130份、感病(S)特性的品种(系)材料52份,占枯萎病抗性鉴定品种(系)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1.9%、29.4%、49.1%和19.6%。【结论】耐枯萎病的品种(系)最多,具抗病性品种(系)次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海岛棉和陆地棉抗枯萎病性差异,确定海岛棉和陆地棉室内抗病性鉴定方法,分析海岛棉和陆地棉病程反应机制,为今后的棉花抗枯萎病性研究奠定基础.了解海岛棉枯萎病发生规律和抗病机理,揭示不同类型棉花品种抗病性的机制,为今后培育抗病新品种开展海岛棉抗病鉴定、分子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别对海岛棉和陆地棉接种枯萎病菌,考察海岛棉和陆地棉的发病特性,利用方差分析,比较海岛棉和陆地棉以及不同品种间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抗性差异.[结果]不同品种在不同温度下的感病情况存在差异,棉花品种在25℃受到棉花枯萎病的感染最为严重,海岛棉品种比陆地棉品种感病程度重.[结论]不同温度条件下枯萎病对海岛棉和陆地棉影响不同,棉花感枯萎病程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重,以25℃条件下感病程度最为严重;不同棉花种对枯萎病的抗、感病性不同,一般条件下陆地棉不宜感病,海岛棉较为感病,海岛棉品种比陆地棉品种感病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19.
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枯、黄萎病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生物学特性,测定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的抑菌效果,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机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平极对峙培养法,定期观察和显微镜法.[结果]枯草芽孢杆菌对温度和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广,营养条件与枯黄萎病菌菌丝生长需要一致;棉花枯萎病菌培养至第7 d时,抑菌效果为88.8;,棉花黄萎病菌菌丝培养至20 d时,抑菌效果为86.5;;该菌对枯黄萎病菌具有明显的营养竞争和空间竞争作用,可以溶解致菌菌丝和导致菌丝畸形.[结论]该菌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微生物,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枯草芽孢杆菌可用于新疆地区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棉花新品种抗枯、黄萎病性鉴定赵来顺,田学军(河北保定农业学校,保定071051)关键词棉花,黄萎病,枯萎病,抗病性IdentifyonResistanceofNewCottonVarietytoVereicilliumWiltandFusarium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