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外现代医学对高脂血症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目前已开发出多种治疗高脂血症或调节脂质代谢的药物,如他汀类(β-羟基β-甲基戊二酸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贝特类(苯氧乙酸类)、胆酸结合树脂类、烟酸类和不饱和脂肪酸类等药物。然而,以上降脂或调脂药均有一  相似文献   

2.
用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从临床分离鸡致病菌进行了鉴定,并进行了β-内酰胺酶(BLA)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同时测定了多种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经鉴定9株致病菌中1株为沙门菌,8株为大肠杆菌;9株致病菌均为BLA阳性,其中有1株为ESBLs阳性;9株细菌对部分抗生素耐药,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或多种抗生素的联合用药能部分的恢复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旨在为新药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β-内酰胺环类抗生素及其与抑制剂联用时对临床分离鸡致病菌的抗菌活性,并进行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结果表明:这三株分离菌对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低,甚至耐药。但头孢氨苄/舒巴坦(2:1)、阿莫西林/棒酸(2:1)、头孢曲松/TB(4:1)、头孢哌酮/TB(4:1)配比联用时,可以恢复三株分离菌对β-内酰胺环类抗生素的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有一株菌产ESBLs。  相似文献   

4.
对东北林蛙烂趾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药物敏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东北林蛙患病趾处分离到1株溶血性致病茵,经16SrDNA序列分析法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通过对23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表明,此菌对氟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培氟沙星、诺氟沙星),部分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吡肟),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亚胺培南、氨曲南)高度敏感;对部分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噻吩、头孢西丁、头孢他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中度敏感;对青霉素类如(青霉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有耐药性。说明可以考虑用氟喹诺酮类、头孢类或β-内酰胺类抗生素防治东北林蛙烂趾病。  相似文献   

5.
由于β-内酰胺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在临床上出现了许多产生β-内酰胺酶的耐药菌株。为了消除细菌的耐药性和防止新的耐药菌株的出现,在80年代就开发出了β-内酰胺酶抑制药物,与β-内酰胺类药物联合应用。如90年代上市的他唑西林(tazocillin)、阿莫维酸钾胶囊等制剂就是β-内酰胺类药物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临床应用效果很好。克拉维酸(clavulanicacid),又名棒酸,是由克拉维链霉菌分离到的一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其本身的抑菌作用非常微弱,临床上主要用作β-内酰胺酶的抑制剂与β-内酰胺酶类药物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实验室方法分离鉴定了引起猪腹泻的细菌,并对分离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和对24种抗菌药、5种复方药的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分离细菌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奇异变形杆菌,有的且产生ESBLs。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兽医临床中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氟喹诺酮类、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等均产生耐药;对粘杆菌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β-内酰胺类药物与酶抑制剂联用能使药物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s)降低,因此复方β-内酰胺类药物是治疗猪腹泻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1添加抗菌增效剂近年来,在我国发生的猪高热病疫情中,从发病猪场分离出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类(土霉素、金霉素、多西环素)、磺胺类、半合成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等多种抗菌药物都不敏感或敏感性极差。而增效剂的应用,可以增加抗菌药物的抗菌效果,提高其对细菌的敏感性。目前兽医临床上常用的有β-内酰胺结构抗生素增效剂和磺胺类药物增效剂。  相似文献   

8.
PK-PD模型可用于优化兽药给药方案,制订合理的给药间隔和剂量,在减少细菌耐药性方面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抗微生物药物的PK-PD研究现状,以期为兽药厂家在药物开发、设计合理的剂型与给药方案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抽取辽阳市奶牛饲养场牛奶样品共25批次,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对其进行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氨苄、青霉素、苯唑西林和氯唑西林6种β-内酰胺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每批样品做2个平行样,同时在空白牛奶中添加10 ng/g的6种β-内酰胺类药物进行回收率试验,检测结果得出空白样品的6种药物添加回收率为79%~92%,25批牛奶样品其6种β-内酰胺酶类药物残留量均符合规定。此次调查可为辽阳市的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β-内酰胺类药物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配伍常获得协同作用。使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明显下降,药物增效几倍至十几倍,并可使产酶菌株对药物恢复敏感。常见的如将克拉维酸与氨苄西林合用,阿莫西林和苏巴坦钠。使后者的最低抑菌浓度成倍下降。临床上常用药物还有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氨苄西林+舒巴坦甲苯磺酸盐。  相似文献   

11.
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32)对引起鸡肠毒综合症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做了β-内酰胺酶(BLA)、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AmpC酶的检测和药敏试验,测定了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s)。经过鉴定分离的6株致病菌中3株为大肠杆菌,另外3株分别为阴沟肠杆菌、假单胞菌、柠檬酸杆菌。经检测6株致病菌均为BLA阳性且对大部分抗生素耐药较严重,β-内酰胺酶抗生素/抑制剂或抗生素的联合用药能部分恢复药物对细菌的敏感。  相似文献   

12.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s)是指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具有共同的抗菌作用机制,即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属于繁殖期杀菌药,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此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症广及临床疗效好等优点,一直以来在临床上视为抗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猪源大肠杆菌转座子及整合子携带类型与其多重耐药相关性,试验采集贵州省12个规模化养猪场猪肛门拭子,分离鉴定到259株大肠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分离菌株对7类(16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并用PCR方法检测转座子及整合子的携带情况。结果发现,受试菌株对7类(16种)抗菌药物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对大观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为高度耐药,MIC90的耐药倍数为32倍;对亚胺培南、多黏菌素B表现敏感,MIC90的耐药倍数为2倍,其他药物的耐药倍数介于二者之间。受试菌株多重耐药最高达7重,2重以上耐药率达到100%,多重耐药谱型共计14种,以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酰胺醇类+磺胺类+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酰胺醇类+磺胺类+氟喹诺酮类+多肽类为主,占56.97%。受试菌株转座子和整合子检出率较高,转座子及整合子表型共计20种,其中IScp1+IS26+tnpA+tnp513+intI1和IS26+tnpA+tnp513+intI1的组合类型占比最多,分别为48.48%和26.06%。本试验结果表明,插入元件IScp1与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P<0.01),插入元件IS26与氨苄西林耐药相关性极显著(P<0.01),与磺胺异唑耐药相关性显著(P<0.05);整合子intI1与氨苄西林耐药相关性极显著(P<0.01);intI2与头孢他啶耐药相关性极显著(P<0.01),与头孢噻呋、恩诺沙星、亚胺培南耐药相关性显著(P<0.05);IScp1+IS26+tnpA+tnp513+intI1组合类型与复方新诺明耐药相关性极显著(P<0.01);IS26+tnpA+tnp513+intI1组合类型与复方新诺明耐药相关性显著(P<0.05),与头孢噻呋耐药相关性极显著(P<0.01),但与庆大霉素耐药呈负相关关系(P<0.05)。综上,受试菌株对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氨基糖苷类的多重耐药与转座子及整合子携带类型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旨在探究硫酸铜溶液连续诱导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抗菌药物抗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经硫酸铜诱导前后MRSA菌株(MR-YB1224、MR-YS3和MR-P318)对硫酸铜溶液及β-内酰胺类(氨苄西林、苯唑西林和头孢西丁)、氟喹诺酮类(氧氟沙星)、大环内酯类(罗红霉素)和氨基糖苷类(链霉素)等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硫酸铜诱导对菌株抗重金属基因(copA和arsB)和耐药基因(mecA,norA,ermB和aac6'/aph2″)表达的影响。连续诱导7 d后,MRSA菌株对硫酸铜溶液的MIC值均增加;特别是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MIC值增加显著(P<0.05);MRSA菌株对6种抗菌药物MIC值变化大小依次为苯唑西林 > 氨苄西林 > 头孢西丁 > 氧氟沙星 > 链霉素 > 罗红霉素。另外,连续诱导后,MRSA菌株的抗重金属基因和相关耐药基因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硫酸铜溶液诱导对MRSA菌株抗菌药物抗性效应具有较强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5.
奶牛被称为“人类的保姆”,牛奶是能为人类提供最优质、最完善的营养物质之一。而乳中蛋白质直接决定着乳制品的品质和风味。研究发现乳中蛋白质主要有两类:酪蛋白和乳清蛋白,两者占乳中蛋白质总量的95%,酪蛋白包括αS1,酪蛋白(αS1-CN)、αS2-酪蛋白(αS2-CN)、β-酪蛋白(β-CN)、 κ-酪蛋白(κ-CN);乳清蛋白包括α-乳清蛋白(α-La)、  相似文献   

16.
吴佳宁 《养猪》2006,(3):59-59
正确的药物配伍可增强药物疗效、缩短疗程、降低成本。常见药物配伍有以下几类。1.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合用有增效作用。青霉素类与氨基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除外)等量配伍有协同作用,但大剂量青霉素类药物可降低氨基苷类药物的活性;其禁与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氨茶碱等药物合用,但因青霉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可用青霉素与磺胺嘧啶分别注射治疗脑膜炎。青霉素G、苯唑青霉素与甲氧嘧啶联合应用有增效作用。青霉素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效价降低,应用生理盐水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动物保健》2012,(12):85-85
韩国科学家研究了β-葡聚糖和枯草芽孢杆菌对饲喂玉米-豆粕基础日粮肉鸡生长性能、血液概况、相对器官重及肉品质的影响。将480只混合性别肉鸡(体重46.3±0.5g)随机分配到有2种水平β-葡聚糖(0或1g/kg)和枯草芽孢杆菌(0或108cfu/kg)的2×2因子排列之一。试验期为5周。结果,  相似文献   

18.
刘磊  李淑  李福昌 《动物营养学报》2022,(10):6444-6450
毛囊是被毛生长和发育的基础,毛囊发育是一个生长期、退行期、静止期周期性的循环,其过程受到众多因子或信号通路的调控,其中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皮生长因子(EGF)、Shh、Notch等信号对毛囊发育有促进作用,而成纤维生长因子(FGF)、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信号促进毛囊进入退行期或静止期。毛囊生长发育受到包括营养物质在内的诸多因素的影响。氨基酸(赖氨酸和蛋氨酸)、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C)、矿物元素(铜、锌和碘)对毛囊发育均具有积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家兔毛囊生长发育及其营养调控的研究成果,为今后家兔毛囊发育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鸭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2006年10月—2008年5月,从国内5个省的9个规模型鸭场的发病鸭或死亡鸭分离、鉴定大肠杆菌67株,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头孢3代、4代,碳青霉烯类、单环β-内酰胺环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试验菌株对以上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头孢曲松钠(56.7%)、头孢噻呋(71.6%)、头孢吡肟(31.3%)、头孢噻肟(49.3%)、左氧氟沙星(50.7%)、环丙沙星(71.6%)、加替沙星(62.7%)、亚胺培南(0%)、氨曲南(56.7%),鸭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比较严重,且同类药物的交叉耐药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副猪嗜血杆菌主要针对保育仔猪的一种全身多发性的传染病,对猪场的危害极大。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临床上使用比较多的一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症广及临床疗效好等优点,常用于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因此有必要了解副猪嗜血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从而更科学地指导临床用药和新药开发。本研究参考CLSI-VET和VETCAST中流行病学临界值的建立方法,汇总不同地区来源的菌株对14种β-内酰胺类药物的药敏结果,建立β-内酰胺类药物的流行病学临界值。结果显示,头孢克洛、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喹肟、头孢噻呋、头孢氨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青霉素、苯唑西林、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流行病学折点值分别为16、0.5、0.125、0.031 25、0.5、32、0.25、1、0.5、1、2、8、0.25、0.062 5 μg·mL-1,可以得出副猪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以及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性较高。在CLSI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和EUCAST (The European Committee on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缺乏敏感性评判标准的情况下,本研究可以直观地识别非野生型菌株的出现,有利于耐药性监测工作的开展,对副猪嗜血杆菌的治疗和防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