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对洮河碌曲段实测水文数据的分析,表明河床的变形上游以下蚀为主,下游以侧蚀为主,但河流上游也有淤积发生。该断面30a间的淤积总量为1.59m3,年平均淤积量为O.053m3。强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造成的水土流失是河流泥沙的主要来源,水流冲刷河床产生的泥沙与水土流失产生的泥沙相比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2.
基于1981-2001年水文数据,分析了黄河兰州段河床演变规律;通过动床河工模型试验研究,提出了黄河兰州段泄洪宽度300m的河道整治方案,得到了设计流量为5600m3/s,6500m3/s,7920m3/s,8350m3/s下的相应水位和水面线。在此基础上预测:1)黄河兰州段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仍然存在;2)兰州河段泥沙淤积有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调查分析兰州市新城黄河大桥所在河段的水文泥沙特征,确定河道按百年一遇流量标准设防,其设计流量为6 500 m3/s,河道平均流速为3.98 m/s,主流冲刷系数P=1.39,河床覆盖层平均颗粒为30 mm。计算了河段主槽与边滩以及各个桥墩的冲刷深度,得出了较为详细的黄河兰州新城段河床演变规律和旧桥桥渡冲刷结果。以上结果可以为即将兴建的新城黄河新桥起到非常宝贵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关中传统乡村聚落院落景观形态演变探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王葆华  王琼  张颖  申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927-7929
以陕西关中地区三义村为例,分析其院落景观形态结构演变的过程,并试图研究这种现象的发生条件,以此寻找乡村聚落院落景观结构发展和演变的内在规律,探寻其在演变过程中值得保留和重拾的构成方式,并试图建立一种新的方法能够在保护传统乡村聚落原有的院落景观形态结构的基础上,引导新时期聚落景观的建设,有助于其实现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似鲶高原鳅在宁夏永宁黄河段的形态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宁夏,甘肃,四川的似鲶高原鳅标本做了形态学上的比较,发现宁夏永宁黄河段的似鲶高原鳅种群在形态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异,并就其变异原因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推进黄河西岸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本文采用陕西省2009—201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以及统计年鉴数据,运用数据可视化、动态度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黄河西岸耕地资源利用的时空变化、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和评价,同时采用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计量模型分析黄河西岸13个县(市)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结果表明:2009—2018年黄河西岸13个县(市)的耕地面积增加且年变化率几乎均在正负0%~2%上下波动,变化较小;驱动因子探测下城镇人口的变化起到主导作用,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从中起到了较大影响,交互探测中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的因子是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与农村人口、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与城镇人口以及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与人均GDP等,且均为非线性增强;2009—2019年黄河西岸耕地承载力指数从1.20减少到0.85,这说明人粮关系从超载状态逐渐演变为盈余状态。研究成果不仅可以对区域内国土空间资源永续利用的有效探索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以促进该地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珠江源自然保护区乡村聚落形态演变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曲靖基础地理数据支持下,对珠江源自然保护区乡村聚落形态演变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珠江源自然保护区乡村聚落经形态历了传统均质向异质异构的演变,演变成环境主导型、效益主导型、综合发展型村落;表现出形态特征空间分异明显,形态结构时间差异显著。旨在实现人地关系和谐发展,构建环境主导区、效益主导区、综合发展区三大乡村聚落区块布局形态。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黄河巴彦高勒水文断面河床淤积的历年变化及过洪能力.结果表明,自1981年大水以后,河床逐年淤高,过洪能力不断减小,到2003年,断面面积仅为1981年大水后的35.5%(1 052.5 m高程下),断面平均河底高程上淤了约4.0m,部分主槽上淤了8.0~10.0m,过洪能力仅为1981年的23.5%.另外分析表明,自1981年大水后至今,河床淤积大致分为3个阶段进行,即:急剧上淤期、缓慢上淤期和基本稳定期,近十多年来,河床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天安门广场自兴建以来空间形态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地梳理,总结了其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特征,具体可分为明清时期天安门广场(封建社会)、民国时期天安门广场(资本主义社会)、当代天安门广场(社会主义社会)三个阶段。在历史的演变中,主要提出了功能对天安门广场空间形态演变的重要影响,基于现代人生活方式及天安门广场举行庆典活动和观光游览的需求,提出了天安门广场空间形态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红壤磷素积累过程中其化学形态的演变,采集23个具不同磷素积累的园地黄筋泥,采用连续化学分级与31P-NMR方法研究了土壤中磷素的化学组成、各态磷的相互关系及其随土壤磷素积累的演变特点.结果表明,园地红壤中磷素主要为无机磷,平均占全磷的83.5%;无机磷中以闭蓄态(O-P)的比例最高,占全磷的40.7%;其次为铁磷酸盐(Fe-P),占全磷的23.0%;与钙结合的3种形态的磷素均较低.随着土壤磷素的积累,土壤中各态磷含量都呈增加趋势,其中Bray-P、Olsen-P、Ca2P、Ca8P、Al-P、Fe-P、O-P、Ca10P与全磷变化具有明显的协同变化关系,它们主要受全磷积累的影响;红壤中的有机态磷主要为磷酸单酯,受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杨朝兴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758-4759
从河南省黄河滩区的自然条件及经济社会状况出发,分析了林业在黄河中下游滩区安全和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林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其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建设方案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河南黄河滩区土地形成及其现状的研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洪水泛滥对滩区土地的威胁依然很大;滩区气候灾害严重;滩区农业生产条件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土地政策落实不到位。而后,按照河南黄河滩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土地利用总体分类对河南黄河滩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3.
笔者根据河南省黄河滩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和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依据生态学原理探讨了在滩区建设绿色草业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章的重点在于提出建立以发展“三元”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绿色草业工程、发展绿色畜禽产品小区以及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的绿色综合建设措施,其目的是为了改善黄河滩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滩地的生物多样性,促进滩区湿地以及周边地区农田和草地的科学化利用,促进滩区农牧业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下游滩地林鹅复合经营模式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玉芳  黄春晖 《河南农业科学》2011,40(9):127-129,160
在黄河下游滩地进行了林地养鹅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内1a可养3~4季鹅,鹅子系统的加入使系统资金周转加快,循环周期及投资回收期缩短5~8 a,可在短期内见效益,比单纯种植杨树见效快,另外,鹅子系统加入后,林鹅复合模式下林木子系统的产投比为108.9,高于单作林地的经济产投比(88.5).采用林下放养的方式饲养鹅,鹅的体质...  相似文献   

15.
陕西黄河湿地夏季鸟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逸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267-9269
采用样线法对陕西黄河湿地4种生境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61种,隶属于15目33科。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陕西省重点保护鸟类4种。"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52种。鸟类属于10个分布型,其中东洋型鸟类占22.95%,古北型鸟类占16.39%,反映了该地区的鸟类区系从东洋界向古北界鸟类过渡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黄河中下游地区耕地轨迹演变规律,以河南省沿黄地区和非沿黄地区为例,运用变化轨迹方法、景观格局指数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耕地轨迹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沿黄地区耕地扩张和缩减幅度高于非沿黄地区,扩张型耕地在沿黄地区主要沿黄河两岸分布,非沿黄地区分布均匀。非沿黄地区缩减型耕地向各行政区的中心集聚,沿黄地区缩减型耕地明显向郑州集聚。耕地是河南省优势景观类型,沿黄地区扩张型耕地和缩减型耕地聚集程度和连通性高于非沿黄地区,但连通聚集增长率低于非沿黄地区。Logistic分析表明,沿黄地区与非沿黄地区的耕地轨迹转化驱动因素略有差异,沿黄地区耕地的扩张对黄河水的依赖性强,非沿黄地区受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影响较大。缩减型耕地在沿黄地区和非沿黄地区的驱动因子基本一致,区别主要在于贡献率的不同。研究结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影响黄河下游灌区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因素、非技术因素,从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两方面探讨引黄灌区可持续发展思路,提出实现引黄灌区灌溉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一要坚定可持续发展信念;二要建立高效有序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三要建立用水民主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下游流域土壤种子库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种子萌发试验对济南、鱼台、寿光三地的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济南、鱼台、寿光三地的土壤种子库密度分别为1317.8±728.5粒/m^2、1043.4±289.4粒/m^2、483.4±129.5粒/m^2;种子库组成以矮小、生活史短的禾本科、菊科、十字花科和苋科的一年生杂草为主;共发现一年生草本植物31种,多年生草本植物9种,半灌木2种,分别占总种数的73.8%、21.4%和4.8%。三地的土壤种子库相似性较低,济南-鱼台、济南-寿光、鱼台-寿光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174、0.100、0.150。济南土壤种子库Margalef丰富度指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香农-威纳指数和Pielou均匀性系数分别为2.695、0.553、1.22、0.42;鱼台为4.115、0.711、1.96、0.59;寿光为1.966、0.796、1.80、0.72。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三角洲是世界各大河三角洲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淤进和蚀退的交替演变造就了黄河口地区的造陆之快和尾闾迁徙之频繁.该研究以1996~ 2014年17景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利用遥感与GIS技术相结合,对影像进行处理与转换,实现海岸线的动态监测,分析了刁口段研究区与河口段研究区的海岸线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刁口段研究区总体处于蚀退状态,河口段研究区淤进和蚀退交替演变.  相似文献   

20.
对在2005年4月7日—11月23日期间获得的布设于现代黄河三角洲的18个长期野外水盐观测井的30cm土层的土壤电导率和土壤水吸力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整个观测期内30cm土层的土壤电导率与土壤水吸力相关性不显著;2005年4月7日—6月6日期间(即植物生长初期、农作物播种期),仅DZ05、DZ16和DZ17号观测井土壤电导率与土壤水吸力呈显著正线性相关关系,DZ08、DZ13和DZ15号观测井土壤电导率与土壤水吸力可用曲线方程拟合;2005年9月30日—11月23日期间(植物生长末期),DZ01、DZ02、DZ04、DZ06、DZ10、DZ12、DZ14、DZ15和DZ18号观测井土壤电导率与土壤水吸力可用曲线方程拟合,DZ07和DZ16号观测井土壤电导率与土壤水吸力呈显著负相关,DZ03号观测井土壤电导率与土壤水吸力呈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植物生长末期是现代黄河三角洲研究野外实测土壤电导率与土壤水吸力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