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我县耕地面积807,000亩。其中,全部或基本划方面积有64万亩。已绿化面积50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79%。但是,在方田林网建设中,很多人存有三怕思想。一怕,林网占地;二怕,树木胁地;三怕,产量降低。针对着这些疑虑,连续二年来,我们在蒋家屯大队林网内设常年气象观测点一个,进行常年观测记载。据1980年小麦收割前的气象记载与实地勘察证明,林网对促进小麦增产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  相似文献   

2.
干热风是小麦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据夏县、河津、闻喜三县气象站34年次观测资料的初步统计,平均每年有5.1天次的干热风天气,最多一年出现10次,最长持续时间达8天之久(闻喜、1966),干热风一般使小麦减产10—20%,严重者可达30%以上。运城地区是我省小麦的主要产区,为了总结农田林网对小麦干热风的防护作用,多、快、好、省地发展农田林网建设,我们今年在干热风的危害季节(5月中旬到6月上旬)于夏县郭道、苗村中留、闻喜县东鲁、河津县小停等三个县的九个大队,进行了农田林网对小麦干热风防护作用的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3.
通过凹底镇晚霜对小麦大面积霜冻危害的调查,揭示了农田中设置林带对减轻霜冻的作用,在窄林带树高7倍、宽林带树高15倍范围内,可使小麦少减产27.34%和57.82%。调查结果还表明,防霜效果还与林带的走向、迎霜面和背霜面、树冠层大小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通过凹底镇晚霜对小麦大面积霜冻危害的调查,揭示了农田中设置林带对减轻霜冻的作用,在窄林带树高7倍、宽林带树高15倍范围内,可使小麦少减产27.34%和57.82%。调查结果还表明,防霜效果与林带的走向、迎霜和背霜面、树冠层大小等有关。  相似文献   

5.
干热风是小麦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据夏县、河津、闻喜三县气象站34年次观测资料的初步统计,平均每年有5.1次的干热风天气,最多一年出现10次,最长持续时间达8天之久(闻喜,1966年),干热风一般使小麦减产10—20%,严重者可达30%以上。运城地区是我省小麦的主要产区,也是我省农田林网搞的较好的地区,像夏县等一些发展较早的地方,已经起到了明显的防护作用。1978年我们在干热风的危害季节(5月中旬到6月上旬)于夏县郭道、苗村,中留,闻喜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农田林网对小麦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林网可使小麦籽粒粗蛋白含量提高5.7%,赖氨酸含量提高11%,湿面筋含量提高2.5%,容重也提高了2克/升,并且使小麦种子的生活力提高了7.9%,发芽率提高了6%。主要原因是林网改善了小麦的水分和氮素供应。  相似文献   

7.
为了阐明在关中平原地区要不要实现农林结构的综合农田生态系统,我们于1984年5~6月,在户县甘河乡宋树的农田林网内,对小麦的产量分布,农田林网占地、胁地问题和树木生长情况进行了观测。现将获得的资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我县(栢各庄农场)位于滦河入海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稻田密布,林网纵横,是河北省水稻生产重要基地。1956年建场初期,水稻种植面积995亩,总产60.3万斤,亩产606.1斤。紫穗槐及柳树和刺槐仅见零星分布。通过逐年垦荒种稻、营造农田防护林和科学耕作的综合作用,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泰安县茅茨村位于徂徠山西南脚下,过去这里冬春多西北和东北大风,最大风速可达17—20米/秒,由于风吹沙打,小麦受害严重。春末夏初西南旱风频繁,这时气温增高,湿度减小,蒸发量加大,也严重的影响了小麦的生长发育,致使小麦尚未成熟就“白秆”了,减产甚大。据调查,造林前的1963年,共种小麦2,808亩,平均亩产仅111斤。1963年,我所和茅茨村的贫下中农一道,遵照毛主席“綠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的教导,连战三年,造起了农田防护林31条,总长65华里,护村林200亩,河滩造林540亩,绿化荒山800亩,四旁植树5万株。共有林木55万株,棉槐50万墩。现已初步形成了农田防护林体系,基本根除了风沙,减轻了干旱,小麦产量逐年上升。1972年共种小麦2,535亩,平均亩产已达347斤,比造林前的1963年提高2倍多。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探讨农田林网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从1981年8月开始,我们对农田林网的防护效益进行了观测,初步获得了林网对农田小气候和小麦产量的有关数据。现将观测试验的初步结果报告于后。一、基本情况和研究方法观测点设在关底公社关底大队后西生产  相似文献   

11.
茅茨村位于徂徕山西南脚下,四个生产大队,五千四百六十人,耕地七千九百亩,每年约种小麦二千六百亩左右。 这里冬春多西北和东北大风,最大风速可达17—20米/秒,由于风吹沙打,小麦受害严重。如:一九六一年春连刮五次大风,小麦三千二百一十四亩,大部绝产,平均亩产仅26.6斤;再者,小麦生长后期,西南旱风频繁,这时气温增高,湿度减小,蒸发量加大,也严重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致使小麦尚未成熟就“白杆”了,减产甚大。据调查:造林前的一九六三年,茅茨村二千八百零八亩小麦,平均亩产仅111斤。 一九六三年,在毛主席“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的伟大号召下,他们发扬  相似文献   

12.
对北京市平原护田林网的建议北京林业大学张正昆建议北京市林业局科教处、林业规划院和京郊平原县林业局组织个班子,对北京市平原护田林网进行一次调查。调查内容:1.护田林网,各县有多少缺口,面积多大,补植需要多少大苗,掌握情况,及时补植。2.护田林网过去主要...  相似文献   

13.
<正> 农田林网是保护农作物的屏障,但随着林网树木的生长,树木胁地问题也明显地表现出来。为了弄清林网胁地问题和林网内增产的效果。我们对全县50万亩不同类型的农田林网进行了观察和定点试验,初步摸清了农田林网对秋作物增产的作用。一、农田林网树木配置形式对胁地的影响排、灌、路、林四配套的林网,树木配置形式直接影响对农田的防护作用及胁地的多少。为摸清既胁地少又发挥防护效益的配置形式,我们调查了6种不同形式的林网配  相似文献   

14.
农田防护林在防风固土、增温保墒和提高农作物产量等方面的效益,已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证实。但农田防护林也存在着胁地的不利一面。因此,分析林带胁地的原因,探索减免胁地的技术措施,对营造农田防护林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2000年起,我们对这一课题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一、农桐间作概况农桐间作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实行科学种田的一项创举.它不仅可改造自然,并能合理利用土地,促进农业稳产高产.目前我国农桐间作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以农为主间作型 适宜在风沙危害较轻、地下水位在2.5米以下的农田,栽植少量泡桐.株距5—6米,行距30—50米,每亩约2—4株.轮伐期较早,一般8—10年就可砍伐利用.其经营目的是为农村提供中径材,同时给农作物生产创造稳产、高产的有利条件.(二)以桐为主间作型 适宜在沿河两岸的沙荒地及人少地多的地区营造泡桐人工丰产林.一般株行距以5×5米、每亩26株为宜.泡桐栽植后5年,即可间伐檩材,伐后保持每亩13株,仍可间作农作物.其经营目的是建立商品材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6.
国营哈达图牧场今年在小麦成熟前,租用1架飞机喷洒丰产素,促使小麦大面积增产。据有关资料介绍,使用飞机在农作物成熟前,喷洒丰产素,可使农作物产量提高8~12%。哈达图牧场东部两个小农场,今年播种小麦的26400  相似文献   

17.
前言采取有效措施促使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增产,努力多产茶油,是油茶产区群众日夜追求的目标,也是有的林业科研单位重点研究的项目之一。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各地采用垦复茶山,给林地施肥,实行间作,修剪油茶等措施,都取得了一定的增产效果。本文介绍在油茶产区调查的资料和实地试验结果,论证林地培土促使油茶增加的一项有效措施,并对大面积油茶林地实行培土的可能性和方法进行探讨,以求扩大试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19.
去年九月中旬至十一月初,我们在桐乡县义马公社众安大队,就农田林网对晚稻的防护效益进行了观测研究。现将观测的初步结果汇总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蒸散(Evapotranspiration),是水文、气象、农学、植物生理、自然地理和农业生态等共同关心的一个关键参数,从两个世纪前到现在,一直成为国际上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是一个必须解决,又难于解决的复杂问题。农田中的水分蒸散主要有蒸发和蒸腾两个途径。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农田的水分蒸散是基本的响应函数和输出变量,在农业生物群体中,只有当水分的蒸发和蒸腾正常进行时,才有可能获取理想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