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松小蠹综合预测预报技术根据发生量测报方法及防治指标在小蠹发生区进行多点测报 ,即可确定发生区发生范围和面积。具体成果包括 :(1)聚集信息素诱集测报法 ,测报越冬代及下一代小蠹成虫发生期及发生量准确率达 85 %以上 ;(2 )有效虫口基数测报法 ,测报下一代小蠹成虫发生量准确率达 85 %以上 ;(3)云南松物候测报法 ,测报越冬代成虫下一代各虫态发生盛期 ,准确率达 80 %以上 ;(4)建立发生量测报和发生期测报模型 ;(5 )松小蠹成虫种群控制技术 ,包括最佳防治时间、防治方法 ;(6 )松小蠹防治策略及综合防治技术组装。通过防治后 ,危害株率下降…  相似文献   

2.
德昌松毛虫发生期与发生量的预测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绘制了德昌松毛虫化蛹及成虫羽化发育进度“S”形曲线,计算出了各虫态的平均发育历期和各主要虫态间的期距,标准差及有效虫口基数法的基本参数,提出了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预测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3.
青杨虎天牛预测预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1995年,对青杨虎天牛主要测报指标进行了研究。通过虫期发生量预测式,预测不同虫态的发生量,所预测的幼虫和成虫发生盛期与实查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4.
通过设置固定灯诱点及采用双灯,对松毒蛾进行了灯光诱虫试验,其结果为:该虫在贵州一年发生二代,成虫出现的高峰期:越冬代为4~5月;第一代为7~8月。采用灯光诱虫可以了解该虫发生范围和确定分布区域,掌握该虫成虫在生活史中的活动日期,据此可测报该虫的发生期、发生量,确定为害期及最佳防治期。  相似文献   

5.
采用发育进度预测法、物候预测法、积温预测法和有效基数预测法,对光肩星天牛各虫态的发生期和发生量进行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了解松毒蛾生活史与各虫态存活率的基础上,应用发育进度预测法和有效基数预测法对松毒蛾的发生期与发生量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越冬蛹和第一代蛹羽化进度的系统调查,绘制了累计羽化百分率与时间变化规律的曲线,并以此作为预测卵孵化发育进度的基准曲线,对其它虫态发育进度的预测也可采取同样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们对美国白蛾进行了测报试验,现初步总结报道如下。一、发生期预测美国白蛾生活史及各虫态历期均已弄清,只要对越冬代成虫发生期进行准确的预报,以后各虫期均能根据其生活史来进行预报。所以几年来我们着重研究越冬代成虫发生期的预测,采用了诱集法、物候法和有效积温法。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松阿扁叶蜂在山东省徂徕山海拔320m和915m处发生的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该虫均为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越夏越冬;但在不同海拔高度条件下该虫各虫态发生期不同,低海拔320m处各虫态的发生期要比高海拔915m处提前10d左右。  相似文献   

9.
用期距法预测银杏大蚕蛾发生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准确掌握银杏大蚕蛾各虫态的发生时间,通过6a的银杏大蚕蛾发生期系统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出银杏大蚕蛾同一虫态和不同虫态的理论期距值和平均数标准差,准确地预测出某一虫态的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可为确定最佳的防治时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落叶松腮扁叶蜂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落叶松重要食叶害虫之一。通过对其生物学特性及影响其种群数量的有关因子的系统研究,应用一元回归预测法和发生期期距预测法,可以对同一虫态间或不同虫态间发生期的始、盛、末进行预测;根据害虫发生量与上一代害虫虫口基数有密切的关系,采用有效虫口基数法,即可预测出翌年林分幼虫的发生量及危害等级,即为防治提供了可靠依据,又为该虫的种群动态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榆蓝叶甲是我县白榆的主要害虫,在我县1年发生3代,以第1、2代危害重,第3代一般不成灾。几年来虽进行积极的防治,但因该虫发生面积大、繁殖力强并且有较长距离飞翔扩散的能力,至今仍未能控制其危害。1975年以来.我们对榆蓝叶甲的发生期和发生量进行了预测方法的研究,现将这方面的情况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准确地掌握马尾松毛虫各虫态的发生期,为各项防治措施提供最佳的实施时间,我们结合生产实际,通过对马尾松毛虫的生活史观察,建立了马尾松毛虫各虫态期距表,可用来预测发生期。现分述如下。 一、选点观察、建立期距表 根据不同的地形地势(平原、丘陵、半山  相似文献   

13.
大青叶蝉卵痕分布型及抽样技术初探牛春花,郭海岩大青叶蝉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黑龙江、吉林等20多个省区,危害杨、柳、榆、槐和果树等多种阔叶树及一些经济作物,直接威胁三北防护林建设,卵期是该虫的主要防治时期,我们对其卵痕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油松毛虫测报及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 a观测摸清了油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和油松毛虫各虫态发生期与物候期的关系;采用漏斗法调查油松毛虫越冬基数,使2001年、2002年虫口密度的准确率分别提高了73.3%和54.6%,有虫株率准确率分别提高了33.3%和15%;应用有效基数预测法对2003年、2004年油松毛虫发生量进行预测,发生量预测准确率分别达到96.4%和95.8%。在测报基础上对油松毛虫无公害防治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筛选出适合本地区油松毛虫防治的新剂型———20%米螨胶悬剂,大面积采用仿生物制剂灭幼脲Ⅲ和灰喜鹊无公害防治技术,为北京地区油松毛虫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全面应用提供了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香樟楠片盾蚧Parlatoria machiliTakahashi是樟树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危害樟叶。该虫在浙江余姚1 a发生3代,以老熟若虫和蛹在寄主叶面和枝条上越冬。翌年3月中旬、6月上旬和8月中旬是越冬代、第1代和第2代成虫出现期,4月上旬、7月上旬和9月上旬是第1代、第2代和第3代若虫出现期。第1代卵3月下旬出现,第2、第3代卵期不易区分。该虫世代重叠,每年3月下旬至11月中旬均能见到各虫态。若虫发生期可选用28%蚧宝乳油、40%速扑杀乳油、48%乐斯本乳油等药剂进行防治,防效可达75%~80%。  相似文献   

16.
杨潜叶跳象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对杨潜叶跳象的观察,初步摸清了杨潜叶跳象的生活史、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为此虫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预测,并进行及时的预防、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室内饲养观察法、饵木诱集观察法、样木解剖调查法和诱捕器诱集调查法,对松墨天牛在恩施市海拔400~1 200 m处的发生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松墨天牛成虫在恩施市发生期为4月下旬末~10月中旬;随着海拔的升高,成虫羽化高峰期逐渐推迟,海拔400~600、600~800、800~1 000 m、1 000~1 200 m天牛羽化高峰期分别在6月下旬、7月上旬、7月中旬、7月下旬。不同海拔高度该虫均为1年发生1代,都以低龄幼虫和老熟幼虫分别在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虫道内越冬,但在不同海拔高度条件下该虫各虫态发生期不同,低海拔400m处各虫态的发生期要比高海拔1 200 m处提前30 d左右。恩施市为典型的盆地气候,松墨天牛成虫发生期差异显著,防治适期不一,该研究为该市松墨天牛的防治和预测预报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5a对核桃楸扁叶甲发生期的系统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出该叶甲同一虫态和不同虫态的理论期距值和平均数标准差,准确地预测出某一虫态的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末期。可为确定最佳的防治时期、防治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赤松毛虫小班虫情为基础,以赤松毛虫的关键虫期为核心,利用汉字DBASEⅢ和BASIC语言开发出赤松毛虫预测预报系统,用于赤松毛虫的发生期、发生量、发生地点预报,并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20.
臭椿沟眶象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臭椿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brandti(Harold)在莱州市大山林场1年1代,以幼虫和成虫两种虫态越冬,各虫期发育不整齐。主要以幼虫危害臭椿树干,成虫有补充营养习性,可造成轻度危害。该虫的发生与林分状况、光照有很大关系。防治方法为林分抚育管理、保护天敌、人工捕杀、饵木诱杀、挖捕虫沟、DDV乳油涂环和喷雾、虫孔注入灭幼脲3 号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