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棉花形态性状和产量形成特征2个方面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抗虫基因导入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的单株结铃数、成铃率高于其受体品种;单株果枝数、单株果节数、铃重、衣分低于受体品种。抗虫基因导入引起的结铃性增强效应与铃重、衣分减弱效应相平衡,使得转基因抗虫棉的皮棉产量与受体品种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2.
外源抗虫基因对杂交棉正反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外源抗虫基因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正反交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产量比常规杂交棉有了显著提高,但对纤维品质的影响不大;外源基因在母本中或父本中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影响也不显著,对纤维品质的影响除比强度外也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遗传性状的控制主要受核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16份转基因抗虫彩色棉两年的间比试验,对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进行测定。产量性状单株结铃数、衣分、子指、霜前花、铃重变异系数分别为72.82、75.95、7.27、102.31、5.64。纤维品质指标2.5%跨长、整齐度、伸长率、比强度、马克隆值变异系数分别为17.96、2.12、15.60、34.10、12.88。结果表明彩色棉育种性状选择先后顺序:霜前花>衣分>单株结铃数>比强度>2.5%跨长>伸长率>马克隆值>子指>铃重>整齐度。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外源抗虫基因对棉花杂种优势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3对杂交棉组合的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分析得出,外源基因的引入,可以提高杂交棉产量,但对棉花品质性状的改变并没有显著的影响。转基因杂交棉组合的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为负相关,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品质和品质构成要素之间多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异地制种对抗虫杂交棉F1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比较海南、湖南两地制种所得的杂交棉F1表现,对4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F1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制种的F1在单株成铃数、籽棉产量、皮棉产量等方面比湖南制种的F1表现出更强的优势,而在纤维品质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不同播种期对甬优6号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甬优6号不同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推迟,生育期缩短;秧龄缩短,每穗总粒、实粒和结实率增加。在台州市平原地区种植,播种期以5月底至6月上旬为宜,秧龄以13~20d、不超过24d为宜。  相似文献   

7.
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产量与重要性状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金黎明  李力  文泽会  荣义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8894-8896,8899
以按NCII遗传交配设计配制的20个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作为材料,选取基本符合遗传率为正值、且与皮棉产量遗传相关在0.05水平显著、与环境相关不明显的20个性状,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到3个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由经济性状与农艺性状建立的方程最佳,为Y3=20.139 55+1.990 587X1-3.056 062X6+1.864 624X19。用该方程预测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的产量时,纤维长度为第1重要性状,其次为单株铃数和下部果枝成铃分布率。因此,高产的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应单株及其下部果枝成铃数多、纤维长度适当。  相似文献   

8.
不同种植密度对宣黄单10号玉米产量和主要性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宣黄单10号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后减,密度为9.0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13 083.13 kg/hm2;密度为5.25万~9.75万株/hm2时,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其植株高度、穗位高和秃尖度有变化,但不成规律,茎粗、穗粗变细,穗长变短,穗夹角变小,叶面积指数变大,单株产量明显降低,密度低,透光好,单株长势好,穗粒数多,千粒重高。  相似文献   

9.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主要生育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的主要生育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各种栽培方式各有优势,目前在苏中地区机插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推广应是主攻方式,同时可推广抛秧稻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对早季、翻秋和海南冬繁等不同季节繁殖的早稻种子进行栽培,观察其产量、生育期等性状。结果表明,海南冬繁种子的早稻产量最高,早季种子次之,翻秋种子产量最低。冬繁种子与早季种子(对照)比较,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每丛穗数明显增多。海南冬繁种子的播(种)齐(穗)历期明显延长,具有较高的成穗率,植株也较高,导致每丛穗数明显增多。利用晚季翻秋和海南冬繁进行早稻种子加代和繁殖是完全可行的,但海南冬繁种子的发芽率明显偏低。播种前,采用温度、药剂等处理,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11.
国审抗病高产转基因抗虫棉冀棉958选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冀棉958(参试名称冀1286)的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以2002~2004年全国两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分析了棉花新杂交种冀棉958的遗传背景、育种方法和主要性状特征.结果表明,冀棉958具有海岛棉、陆地棉和野生棉的血统,遗传基础丰富;在现代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混合系谱选择法,选育技术先进;多年多点比较鉴定,性状遗传稳定,产量突出,抗病性强,纤维品质优良;外源抗虫Bt基因表达充分,苗期、蕾期、花期和铃期棉叶中Bt杀虫蛋白表达量以及苗期抗性纯合度均高于抗虫CK品种中棉所41.  相似文献   

12.
从产量、纤维品质和抗性3方面分析了邯杂154的主要性状。认为邯杂154高产稳产, 纤维品质优良, 抗逆性强。  相似文献   

13.
抗虫短季棉品种主要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短季棉育种实践中达到性状选择的统一和平衡。[方法]为提高抗虫短季棉育种成效,以1998~2009年国审及省审的11个品种为材料,对其主要性状及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短季棉品种将早熟、高产、优质集于一身是可能的,是其多个性状协调配合的结果;形态性状选择可作为短季棉选育的一个重要手段;短季棉的抗病性还有待提高。[结论]该研究可为减少今后短季棉育种的盲目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施硼对抗虫棉生理生化的影响。[方法]对渝棉1号和抗虫棉施用0、0.1%、0.3%浓度的硼酸,取叶片、花萼、花瓣和花蕊进行硼、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结果]试验田土壤的有效硼含量为0.17 mg/kg,属于缺硼土壤。施硼酸明显提高棉花各部位硼含量,变化程度为花蕊>叶片>花瓣。施硼后叶片的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花瓣的蛋白质含量略有增加,花蕊的蛋白质含量在2品种中差异较大,无明显规律。施硼后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有所降低,花瓣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抗虫棉花蕊的可溶性糖含量略有降低,渝棉1号花蕊的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明显。[结论]施硼后棉花各部位含硼量显著增加,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各异。综合考虑,对抗虫棉施用0.1%的硼浓度较合适。  相似文献   

15.
转两类抗虫基因棉花优良纯合品系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含合成的Cry1Ac杀虫蛋白嵌合基因 (Bt2 9K)及慈菇蛋白酶抑制剂B(API B)基因表达框的双抗虫基因植物表达载体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棉花生产品种冀合 32 1,获得了一批抗卡那霉素的转化再生植株。在对转化再生植株进行PCR、卡那霉素抗性和抗虫性测定的基础上 ,经 6代筛选培育出棉铃虫抗性 90 %以上且农艺性状优良的 9个转双抗虫基因棉纯合品系。各纯合株系子代植株的抗虫性及部分序列检测结果进一步表明上述Cry1Ac嵌合蛋白基因是能稳定遗传的。这些品系具有很好的农艺性状 ,其结铃性和纤维比强度明显高于转化受体冀合 32 1,这些纯合系可直接用于生产或作为双抗虫棉种质利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取随机区组排列,分析育苗方式(水浮育苗、营养钵育苗、穴盘育苗)与耕作方式(翻耕、旋耕、免耕)对棉花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湖南气候条件与栽培技术体系下,影响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的主导因子是育苗方式。水浮育苗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和较低的丙二醛含量,果枝叶片光合速率高、叶面积指数高、干物质积累多、生殖器官与营养器官比值趋于合理,营养钵次之,穴盘育苗最差,翻耕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和较低的丙二醛含量,果枝叶片光合速率高、叶面积指数高、干物质积累多、生殖器官与营养器官比值趋于合理,旋耕次之,免耕最差,水浮育苗和翻耕组合有利于增强棉株生理机能,延缓棉株衰老。  相似文献   

17.
浅析抗虫基因种类及抗虫原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概述了目前植物抗虫基因工程中应用较广的Bt毒蛋白基因、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外源凝集素基因、淀粉酶抑制剂基因和动物源抗虫基因及抗虫原理,分析了抗虫基因植物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延缓害虫对转基因植物抗性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抗虫海陆杂交棉主要经济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显示:海陆杂交棉F_1的籽棉、皮棉产量均超过了海岛棉亲本,多数组合也超过了陆地棉亲本;海陆杂交棉F_1的单铃重、每囊粒数、衣分、纤维马克隆值一般介于双亲之间;海陆杂交棉F_1的籽指偏大,某些组合的籽指超过了海岛棉亲本;海陆杂交棉F_1的不孕籽率偏高,超过了双亲;海陆杂交棉F_1的纤维长度、整齐度、比强度、伸长率普遍呈正向超双亲优势。  相似文献   

19.
不同生态区抗虫杂交棉稀植留叶枝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江苏大丰和山东惠民为试点,研究了不同生态条件下抗虫杂交棉去、留叶枝处理及其与密度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在一定密度范围内,留叶枝处理对株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果枝数没有明显影响,不同密度处理对单株叶枝数影响不大,但随着密度的增加,有效叶枝数减少;除大丰试点最高密度处理外,不同密度下留叶枝处理的皮棉产量均高于去叶枝处理,大丰和惠民两试点分别平均增产5.41%和12.90%;大丰试点以1.8万株/hm2留叶枝处理组合最优,其次为2.4万株/hm2留叶枝处理组合,惠民试点则以3.75万株/hm2留叶枝处理组合产量最高,其次为4.2万株/hm2留叶枝处理组合。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结合稀植简化整枝栽培技术推广杂交棉,是实现杂交棉高产高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抗虫海陆杂交棉主要经济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显示:海陆杂交棉F_1的籽棉、皮棉产量均超过了海岛棉亲本,多数组合也超过了陆地棉亲本;海陆杂交棉F_1的单铃重、每囊粒数、衣分、纤维马克隆值一般介于双亲之间;海陆杂交棉F_1的籽指偏大,某些组合的籽指超过了海岛棉亲本;海陆杂交棉F_1的不孕籽率偏高,超过了双亲;海陆杂交棉F_1的纤维长度、整齐度、比强度、伸长率普遍呈正向超双亲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