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冬今春,北方一些地区池鱼大面积发生竖鳞病。病情严重、死亡率高,给养殖户造成严重损失。一、发病原因分析竖鳞病一般因鱼体受伤和水质污染引发。1.机械损伤。在拉网、运输、放养过程中,由于操作粗糙造成鱼类受伤。特别在成鱼池中套养的大规格鱼种,常因安排不周、反复拉网,造成严重创伤,引发竖鳞病。2.冻伤。自去年年底以来,北方一些地区雪大天冷,持续低温,一些浅水越冬池中的大部分鱼类遭受冻害;另外,一些池塘冬放鱼种偏晚,在拉网搬运过程中气温低、北风大,也易造成鱼体冻伤。3.有些池塘污染严重,特别有的前期患过竖鳞病而未能根治,再次…  相似文献   

2.
<正>1月份是广东省最低温季节,寒潮频袭,甚至可能出现较长时间的低温阴雨天气,水霉病、小瓜虫病发生风险很大,发病率大幅上升,在局部地区甚至有流行和暴发的可能,养殖生产者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对不耐寒的温水性鱼、虾类,应采取保温措施,防止冻死、冻伤。养殖品种冻伤后极易感染水霉病、寄生虫病而引起大量死亡,加强越冬管理,避免冻死、冻伤和暴发病害,造成经济损失。一、病情预测淡水养殖鱼类易发生车轮虫病、斜管虫病、小瓜虫病和水霉病等,各淡  相似文献   

3.
猝发性气泡病也叫突发性气泡病,近年来在冬春季发病率很高,该病看似平常,但来势凶猛,让人防不胜防,死亡量很大,无论是南方的非结冰水体,还是北方的冰封水体均易暴发。同时,此病易诱发鱼类冻伤病、水霉病、鳃霉病、竖鳞病等,造成冬春季慢性死亡。目前在我国许多养殖区暴发频繁,已成为制约鱼类安全越冬的瓶颈,认识此病的发病原因,掌握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1.并塘时间南北方鱼种并塘时间各有不同,一般说来在水温10℃左右的晴天并塘为好。水温过高,鱼类活动能力强,操作过程中易受伤;水温过低,鱼种易冻伤而患水霉病。  相似文献   

5.
<正>春季是淡水养殖鱼类鱼病多发季节,其病因主要有两类:一是由于冻伤或分塘、放养等操作造成的机械损伤,使致病菌侵入造成的细菌、真菌性鱼病。春季常发的细菌、真菌性鱼病主要有水霉病、竖鳞病、赤皮病、细菌性烂鳃病和疖疮病等。二是鱼类越冬后,抵抗力下降,而此时多种病原  相似文献   

6.
春季是鱼病的多发季节,进入春季,气温逐渐升高,池塘内各种微生物、寄生虫开始大量繁殖,而鱼类在经过越冬后体力消耗大,体质较弱,特别是出鱼上市时多次拉网造成鱼体受伤和鱼体冻伤,很容易被病原体感染,引起鱼类发病,给养鱼场造成很大威胁。现将几种春季常见鱼病及防治  相似文献   

7.
春季往往是鱼病的多发季节,如果不引起重视和采取防范措施,就会给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进入春季,气温逐渐升高,池塘内各种微生物、寄生虫开始大量繁殖,而鱼类在经过越冬后体力消耗大,体质较弱,特别是出鱼上市多次拉网造成鱼体受伤和鱼体冻伤,很容易被病原体感染,引起鱼类发  相似文献   

8.
秋冬季寒潮来临,鱼池水温下降,往往伴有降雨,甚至偶有霜冻,此种天气水温降得最快且持续时间长,池塘里的奥尼罗非鱼最易冻死、冻伤,奥尼罗非鱼在水温15℃时停止摄食,水温8℃为致死温度,水温8℃以下连续2天即出现死鱼现象,给广大养鱼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寒潮来临,鱼类防寒抗灾措施不容忽视,当水温低至20℃左右就要采取防寒抗灾措施。加强罗非鱼的越冬管理,应对寒潮的来临。把寒潮造成的渔业经济损失降至最低限度。下面将笔者在如何应对寒潮来临,做好罗非鱼类防寒抗灾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我国东南部地区发生了持续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了大量养殖鱼类死亡。由于冻伤死鱼规模大、数量多,有的养殖区已不能及时清捞处理,造成鱼塘四周、水渠等地方堆积,有的丢弃于河流、湖泊等自然水域。随着气温的升高,引起冻伤死鱼腐烂,发出腐臭味,产生的腐败菌、厌氧梭菌等病原微生物,对养殖水体造成污染,也可通过空气等媒介物传播给其他动  相似文献   

10.
<正>冬季,由于池塘易结冰,水中溶氧差,常给鱼类带来许多不利因素,甚至造成鱼类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不小的损失。下面介绍鱼类冬季几种死亡原因及防治方法。1越冬池塘存在病鱼或致病菌发生病害的鱼类未经认真治疗或不消毒就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