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记述了内蒙古Ji翅目3个属4个新种。  相似文献   

3.
根据Sivec等提出的形态特征,应用Hennig86支序分析软件对Ji亚科 8个属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运算分析。结果表明,Ji亚科属级系统发育支序图与目前的分类系统基本符合;此外,可将Ji族Perlini初步分为4个属群,即Perla-group,Kaminuria-group,Etrocorema-group和Tyloperla-group。  相似文献   

4.
红花Ji木,长红Ji木染色体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红花Ji木(Loropetalum Chinese var,rubrum),长红Ji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semper rubrum)的染色体数目及其核型分析,两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2n=24,按Levan和我国植物染色体的分类标准,红花Ji木的核型公式为:2n=2x=24=14m 8Sm 2St;长红Ji木的核型公式为:2n=2x=24=12m 10Sm 2St.根据Stebbins划分的核型对称性的标准,两都属“2A”型。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Ji属二新记录种记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记述了采自广州和西藏的中国新Ji属二新记录种,即球突新JiNeoperlamnongstark和显新JiNeoperlaperpicillataZwick.标本存浙江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ZAU)和上海昆虫研究所(SIE)。  相似文献   

6.
红Ji木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相似文献   

7.
8.
介绍了湖南特产珍稀观赏植物红Ji木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依据特征,特性提出了不同的园林应用范围,并对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9.
记述了海南Ji翅目3个属6个种,其中包括3个新种(中华爪责Cerconychia sinensis ,双锥新责Neoperla bicornuta,海南新责N.hainanensis).  相似文献   

10.
11.
木(木继)与(木继)木叶绿体超微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探讨红Ji木叶色变化与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关系,对不同叶色时期红Ji木及Ji木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Ji木相比,红Ji木叶绿体体积减小,数量有所增多,基粒片层垛叠疏松。不同时色时期,红Ji木叶绿体超微结构发生变化。转绿期间,叶绿体数量减少,体积有所增大,比基粒片层数相应减少。  相似文献   

12.
The mung bean variety Ji Heilv No.12 was bred by lnstitute of Characteristic Crop Research, Chongq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nd lnstitute of Food and Oil Crops, 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ces. using Jilv 9 and Jilv 7 as female and male parent respectively,with pedigree method. Ji Heilv No.12 is a new variety with features of high and stable yield,broad adaptability and strong resistance in yield trails during 2011-2012; it was approved and released by Chongqing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Crop Variety ldentification in 2012,suitable for cultivating in most area of Chongqing.  相似文献   

13.
红檵木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加快红Ji木优良无性系的选择、苗木的工厂化生产和推广应用,以红Ji木腋芽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筛选出较为理想的芽分化,增殖和生根培养基,即:芽分化及增殖培养基以MS+2.0mg/L BA较好,芽分化率可达635,繁殖倍数为3左右,而生根培养基以1/2MS+4mg/L IBA较好,生根率可达95.8%,试验了不同季节的试管苗移栽管理技术,率先在中国建立了红Ji木组织快繁程序。  相似文献   

14.
用1日令—4周令白洛克雏鸡,1日令—6周令京Ⅲ系雏鸡,以玉米、黄豆、小麦等组成的饲粮,加或不加硒(Se,Na_2SeO_3)和(或)蛋氨酸(DL—Wet),测定了饲粮不同蛋氨酸水平对硒生物效能的影响。以体增重,料肉比,全血和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组织硒含量等指标为判据,试验结果表明,在0.1,0.2ppm硒水平,雏鸡饲粮蛋氨酸水平影响亚硒酸钠硒的生物效能,对饲料硒的生物效能也有所影响。在本试验饲粮条件下,补加蛋氨酸提高硒的生物效能,而以硒0.2ppm和蛋氨酸0.5%的用量(饲料自身含量+添加量)为适宜配比。  相似文献   

15.
成都白鸡快、慢羽纯系的选育及羽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我室就成都白鸡羽型,快,慢羽纯系的选育、K(慢)、k(快)基因频率及杂种鸡羽速自别雌雄的准确率等进行了研究。按主翼羽和覆主翼羽生长状况,该鸡种初生雏羽型分为:快羽一型,慢羽三型。K(慢),k(快)基因频率分别为0.1602和0.8398。表型鸡经测交,纯繁选育出成都白鸡快,慢羽两个品系。以成都白鸡慢羽母鸡同快羽京白公鸡杂交,其杂种鸡羽速自别雌雄的准确率为99.13%。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四川严重缺只硒地区冕宁县实用雏鸡饲粮饲喂泸宁鸡(当地地方鸡)、白洛克和来杭三个品种共682只雏鸡,作了两个试验,结果表明:谷实类缺硒饲粮(含硒0.0051ppm)引起雏鸡严重营养性胰腺萎缩和纤维化;泸宁鸡和白洛克缺硒死亡率分别为83%和63%,添加维生素E可起到轻微缓解作用(缺硒死亡率52%);补硒显著促进生长和改善饲料利用率。饲粮中添加动物性饲料(使基础日粮含硒0.1018ppm)后雏鸡未出现明显缺硒病变,但补硒显著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组织硒含量和生长速度。雏鸡对缺硒的敏感程度、组织硒含量和GSH-px活力存在明显品种差异。以GSH-px活力和组织硒含量作为评定标准结合对生长速度的考察表明:对于生长较快的泸宁鸡和白洛克,基础饲粮补加0.20ppm硒是适宜的,而对于蛋用型来杭鸡则以添加0.10ppm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成都白鸡数量性状遗传参数的初步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半同胞测定法,估测了成都白鸡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估递结果: 1.蛋重的遗传力和重复力分别0.504和0.770。 2.开产日龄月龄、300 产蛋量和500日龄产蛋量的遗传力分别为0.63,0.33和0.10。 3.300日龄产蛋量和500日龄产蛋量间的遗传相关是0.83。 4.2月龄体重和6月龄体重的遗传力,母鸡分别为0.686和0.660,公鸡分别为0.600和0.040。 5.2月龄体重和6月龄体重之间的遗传相关,公鸡和母鸡分别为0.83和0.89。根据上述结果,我们可以办出这样的结论:仔母鸡300日龄的产蛋量,可以办未来产蛋量的选择指数。2月龄体重可用办为肉类济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8.
应用同位素示踪法,测定了分别饲喂低硒(0.0068ppmSe)基础日粮和补硒(0.1ppmSe)日粮的4周龄来航鸡,对~(75)Se—亚硒酸钠的吸收和排泄。实验鸡注射一次~(75)Se—亚硒酸钠液,经7天排泄后,低硒日粮组动物,~(75)Se在体内的存留量为40.85%,而补硒日粮组,则为24.79%;当实验鸡每天嗉囊注射一次~(75)Se—亚硒酸钠液,连续注射7天时,在7天期间,低硒组和补硒组动物,体内~(75)Se的存留量都逐日增高,且明显高于仅注射一次~(75)Se—亚硒酸钠,并经相同时间排泄后的实验组动物;~(75)Se在实验鸡组织器官中的分布,也测得了相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一种快速检出S.p.和S.g.的简易方法——吖啶橙免疫荧光菌团培养浓集法(AOIFBC法)。此法将吖啶橙高倍稀释后与少量沙门氏菌0:9单因子血清混合,配制成吖啶橙荧光抗体(AOFA),然后取少量加入经4小时增菌的液体标本中,再孵育1—4小时,可使与抗体结合的S.p.或S.g.凝集繁殖成亮绿色荧光菌团,低速离心沉淀后,在低倍荧光镜下容易检出。荧光菌团可取出培养进一步验证。试验表明,此法敏感度比无吖啶橙的显微沉淀凝集试验和玻片凝集试验分别高100倍和2500—5000倍。作AOIFBC法检查,特异性强:与鼠伤寒沙门氏菌等七种常见细菌无交叉荧光菌团形成;敏感度高:每毫升含S.p.活菌84×10~2个和S.g.活菌76×10~1个以上,可呈“++”→“++++”荧光菌团。本法对雏鸡粪液模拟标本检测,获得肯定的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不同稀释液2—5℃保存鸡精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使用不同稀释液在2—5℃稀释保存鸡精液,测定了体外保存的精子活力和pH值变化。随保存时间的延长,不同稀释精液的精子活力和pH值下降幅度有差异。精子活力与pH值密切相关。精液稀释保存24小时的受精率以BPSE液最高(86.37%),与新鲜未稀释精液的受精率无显著差异;不同稀释液的受精蛋孵化率均无显著差异。用BPSE液加氧和减压保存的效果均无改进。Lake液以1:1(精液:稀释液,v/v)的倍数稀释,保存24小时后精子活力和pH值明显低于较高稀释倍数(1:2或1:3);保存24小时的受精率显著低于输精前加入BPSE液调整Lake液后的受精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