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黎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552-13553,13555
介绍了唐朝经济重心南移原因,探讨了唐朝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论唐宋水利事业与经济重心南移的最终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农业的命脉,水利事业是传统农业经济中自然因素与人力因素结合的最佳方式。唐宋时期的自然环境变化,主要是气候、河流变化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水利事业对于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对于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局面的最终确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惠富平 《古今农业》2007,4(3):49-58
我国古代西部农牧业开发受到各种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三次农业开发高潮分别出现在汉唐盛世和清代前期。不论国力强弱、疆域大小,历代王朝开发西部农牧业的举措均以移民屯田、水利兴修和农牧技术引进、革新为主,农牧关系调整及边疆经营策略变化也对农牧业开发有重要意义。农牧业开发是古代西部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对于保卫边疆,维护边疆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历史的进程。同时,不合理的农牧业开发也带来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水资源短缺等负面生态效应,制约了西部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经济与农业文化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火金 《农业考古》2003,(3):130-134,174
中国传统社会生产主要是农业的生产 ,传统经济的主要成分主要是农业经济 ,其主要特点是小农经济的运作方式 ,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都脱离不了农业。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她植根于中国这块特定的“土壤”中 ,受到自然地理环境、政治宗法伦理、农业经济及其小农生产方式等背景的深刻影响 ,表现出典型的生态型农业文化特征。传统社会经济的长期稳固与社会思想文化相得益彰 ,中国传统社会在这两者的互动中绵延和发展。本文试图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背景诸要素中寻求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因和特征 ,以期获得农业社会经济背景与文化的关联。当…  相似文献   

5.
任重 《农业考古》2002,(1):122-125,130
唐代李氏王朝连续统治288年(618—907),中外学者对其繁荣昌盛强大统一,无不给予极高评价。它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辉煌,而且在世界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历代史学家评说唐代历史,多着眼于“贞观之治”的治国之道;“开元盛世”的粮食、蚕丝、茶叶等物质财富和音乐、舞蹈、绘画、诗歌、散文、建筑、雕塑等璀灿的唐韵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安史之乱”由盛而衰,“朋党之争”加速衰败等等。按人文史学观点分析,这些评说未为过也,从农史学、经济史学观点分析,唐代诸多成就中,对中国对亚洲对世界历史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历经过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我国古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古代劳动能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过程。我国有着悠久农耕文化,古代劳动人民在新石器时期就以开始使用了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并种植农作物。在生产劳过和中不断地创造新农具,革新农具,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古代农机器的改进、创新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吴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131-2132
介绍了中国古代足球的历史,分析了中国足球的经济基础,阐述了中国古代蹴鞠历史带给人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罗丽 《农业考古》2003,(1):134-138,144
农业诗歌是以农业为题材的诗歌和直接与农业相关的诗歌。它可以分为三部分 :无名氏创作的民歌、文人官吏创作的田园诗、农学家创作的农技诗。中国古代农业诗歌时空跨度大 ,具有最庞大的作者群 ,能较全面地再现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作为社会根本的土地制度 ,不仅以种种形式反映在诗歌中 ,而且必然对诗歌的内容、形式有较大影响。中国早期农业诗歌的创作可上溯到《诗经》之前 ,因为《诗经》中的诗歌在内容、艺术上已经比较成熟 ,(清 )沈德潜《古诗源》等诗集中收录了不少的西周之前的古诗 ,但学者们对其作者及产生年代争议颇大 ,因此本文只…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现代化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包括农业现代化,还包括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资金来源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是制约农业现代化的两大问题。依据中国的实际与四十多年的经验,解决这两大问题主要依靠农业内部的潜力为主,外力为辅,即向农业深度和广度进军。具体说:①稳定农村的正确现行政策;②强化以农业科技为核心的社会化服务体系;③大力开发庭院资源,发展庭院经济;④推行“三划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海产贝类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古以来,海产品就是人类重要的生活资源,中国古代的近海居民一直在对海洋产品进行开发和利用,其中对海产贝类的开发投入了极大的精力。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文选择了蛤蜊、牡蛎、淡菜、车螯、海月、石蜐这六种海产贝类为重点,以此探讨古代海产品的开发、加工及其食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增长的相关问题研究主要涉及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分析、主要矛盾剖析、传统路径转换、评价指标修正、基本趋势判断、经济政策选择等六个方面.在研究思路上紧扣五抓,即抓焦点、抓亮点、抓热点、抓冰点、抓难点.研究成果要突出三方面的创新,即完善基本因素分析,修正核心评价指标体系,辩证地看待主要矛盾等.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古代林业传统思想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资源开发地区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发展区域,具有鲜明的独特性,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链上关键的基础环节,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优势往往意味着另一种意义上的劣势.资源开发型经济同样存在着致命的弱点,它始终面临着困扰发展的两大难题:一是资源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严重影响了后续发展,二是开发后期大部分陷入了"矿竭业衰"、"矿竭城衰"的发展困境;它始终面对着双重压力:既要保护和恢复植被以改善生态环境,又要确立替代资源开发或调整经济结构的新的支撑产业以实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古代早期井灌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灌是中国古代农业灌溉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认为在中国很早就出现了大规模的井灌活动。那么中国古代的井灌究竟出现于何时?早期井灌的形式如何?井灌在中国古代早期农业发展中处于何种地位?本文拟作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的铁锄,是传统农业中典型的中耕除草工具,是非常重要的颇具代表性的生产设施。春秋战国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铁锄几经变化,多次改进——调整器身结构与形状,不断适应种植业劳动的需要,屡屡提高工作效率,为中华民族历代农业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春秋战国时期的铁锄古代民间在耕地整地、播种(包括施肥)后,便进入田间管理的另一  相似文献   

16.
菲律宾同我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两国人民自古以来即有着悠久的经济文化联系.本文收集相关资料力图系统论述古代中国与菲律宾的农业技术交流,以就教于国内外同行,并期待对今天的中国与菲律宾的农业技术交流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胡火金 《农业考古》2007,(1):104-109
中国古代农业长盛不衰,在自然农业经济运作模式下,以环境安全、生态保护型的农业生产方法,在有限的土地上维持着众多人口的生计,维系了几千年传统农业社会的绵延发展,铸就了中国农业文明。“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独特的“土壤”里产生发展,并在传统农业文明中不断强化、提升,由此引导了中国古代农业思想及其农业实践,成为中国古代农业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8.
杨连宁 《北京农业》2012,(26):46-47
正邓小平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今国内却把刮地皮、掠浮财的"推土机经济"(土地开发)当成了第一生产力,制造出盖世无双的房地产与政府基建的"泡沫双雄"(陈志武语),不是大错特错了吗?"中国人穷了几千年了"(邓小平语),最直接的原因在于"中国人不了解,科学与工业主义,是我们西方一个很进步的观念"(罗素语),科技创新是现代  相似文献   

19.
由新农村规划入手,从村域土地利用规划、村域产业规划、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和村民住宅设计4个方面,探讨了低碳经济视角下新农村规划的若干问题,并通过-些规划中的实际做法说明了在新农村规划中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技术、方法和机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我国农业结构调整进行了理论归纳,包括其理论依据、条件、方向等,在重视作物与农用动物生态适应性的同时,提出要重视研究农作物和农用动物的经济有效性。对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则、目标,战略等作了方向性的描述,重点对种植业结构调整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提出扩大视野,包括4类20个产业方向;提出农业也要树立产业、产品、商品、名牌竞争,主动应对WTO的挑战,深化调整结构的领域与布局;最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运作机制做了原则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