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明确白术种子发芽关键技术并构建白术根腐病模型。本研究采用纱布、泥土、营养土和滤纸4种基质对白术种子进行发芽试验,考察种子发芽率与发芽速率;以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半裸镰刀菌(Fusarium incaruatum)为白术根腐病病原菌,考察不同创伤方式(划伤、刺伤)、菌种类型(单一菌种、混合菌种)、接种方式(灌根、浸根)等对白术根腐病发病情况的影响,考察其发病时间与发病速率。结果发现,白术种子发芽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纱布>营养土>滤纸>泥土,纱布培育白术种子10 d发芽率可达96.3%;灌根与浸根处理的白术发病率无显著差异,但浸根处理比灌根处理白术发病慢;腐皮镰刀菌孢子液侵染白术发病最快,致死率高,其浸根组10 d就全部死亡。本文发现采用纱布培育白术种子,并采用腐皮镰刀菌孢子侵染液,用划伤浸根的方法,可较快获得白术根腐病模型。  相似文献   

2.
在同一地块通过对白术根腐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确定白术根腐病分为湿腐和干腐2种症状,湿腐为主要症状类型,在田间所占比例达69.68%.通过对30个病株样本进行病原分离,共分离得到131个菌株,12种分离菌中有7种对白术具有致病力,其中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能产生白术根腐病的典型症状.尖孢镰刀菌为根腐病主要致病菌,并能导致两种症状,致病率达90%;茄病镰刀菌危害症状为湿腐,致病率为30%.  相似文献   

3.
白术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农业》2014,(5):37-38
近年来由于中药材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可观,农民种植的积极性较高,尤其是白术药材,种植面积在定州市逐年扩大,成为我市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作物。老种植基地,由于连作重茬地块较多,加重了病虫害的发生,特别是白术根腐病发生普遍,常造成死苗,是白术生产上危害最大的一种病害。一般地块死苗达30一40%,严重地块达70一80%,甚至绝收。一、白术根腐病症状类型据调查,白术根腐病死苗表现症状可分为5种类型:1、立枯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重庆市白术根腐病发生危害情况及其病原菌种类、生物学特性,为该病害的预测、防治及白术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3~8月,每隔30 d对重庆市白术产区进行白术根腐病田间症状及危害情况调查;采用组织分离法结合柯赫氏法则获得白术根腐病致病菌,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对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并考察不同培养基、碳氮源、pH、温度等因素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等的影响.[结果]白术根腐病在田间有块茎腐烂型和须根腐烂脱落型2种症状,其中块茎腐烂型占发病植株的69.68%,为主要症状类型.将2种来源的白术根腐病病原菌接种于4种不同白术栽培类型,结果发病症状也以块茎腐烂型为主.引起2种症状的病原菌均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rum Schl.).最适宜白术根腐病病原菌生长的培养基为PSA培养基;菌丝生长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蔗糖和甘氨酸;最适产孢碳、氮源分别为D-果糖和亮氨酸;菌丝在5~45℃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产孢及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菌丝在pH为3~11时均能生长,最适pH为7,产孢及孢子萌发最适pH为6.[结论]重庆市白术根腐病表现为块茎腐烂型和须根腐烂脱落型2种症状,病原菌均为尖孢镰刀菌(F.oxysprum),其症状表现与白术栽培类型的抗病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通过大田调查和室内镜鉴明确了花生苗期的重要病害,其中以叶斑病、茎腐病、根腐病、根霉病;确定了主要病害的病原菌,其中引起叶斑病和根腐病的有多种主要病原菌,茎腐病、根腐病、根霉病、冠腐病等均有一种主要病原菌,在了解了花生苗期主要病害及其病原菌的基础上,我们分析了引起这些病害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温度、湿度,土壤pH值、质地、含菌量和接种方式对白术根腐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菌量从103个/mL孢子浓度开始发病,达107个/mL时,发病率达100%;白术根茎伤口有利于根腐病的发生;白术根腐病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0~25℃;土壤湿度低于40%时,白术几乎不发病;白术根腐病能够发生最适pH值为6.5;土壤质地对白术根腐病具有较大影响,粘土的发病率最高,发病率为70.0%,砂土发病率最低,为36.6%.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温度、湿度,土壤pH值、质地、含菌量和接种方式对白术根腐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菌量从103个/mL孢子浓度开始发病,达107个/mL时,发病率达100%;白术根茎伤口有利于根腐病的发生;白术根腐病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0~25℃;土壤湿度低于40%时,白术几乎不发病;白术根腐病能够发生最适pH值为6.5;土壤质地对白术根腐病具有较大影响,粘土的发病率最高,发病率为70.0%,砂土发病率最低,为36.6%.  相似文献   

8.
番茄颈腐根腐病抗性鉴定技术的建立及抗性种质资源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番茄颈腐根腐病(Fusarium crown and root rot,FCRR)苗期抗性鉴定技术,并对番茄种质资源及品种进行抗性鉴定分析,挖掘和丰富可利用的抗性资源,为培育抗颈腐根腐病番茄品种打下基础.[方法]以尖镰孢番茄颈腐根腐病专化型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radici...  相似文献   

9.
旨在明确引起陕西省榆林市山药根腐病的致病菌,为该地区山药根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以受害山药块茎和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通过组织分离法获得纯培养,结合柯赫氏法则、形态学鉴定、ITS区序列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构建系统发育树和序列比对的方法,明确山药根腐病的致病菌。结果表明,引起陕西榆林山药根腐病的病原菌为棕黑腐质霉、燕麦镰孢和尖孢镰孢。陕西榆林山药根腐病由腐质霉属和镰孢属两个属的3种病原菌引起,棕黑腐质霉是首次报道危害山药,镰孢属真菌是该地区山药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0.
白术内生真菌AM569对3种镰刀菌的拮抗作用及其ITS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平板对峙法,考察32株白术内生真菌对3种白术根腐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FO;Fusarium solani,FS;Fusarium incarnatum,FI)的平板拮抗效应;进一步制备内生真菌AM569发酵液浸膏,考察其对3种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提取AM569菌丝DNA,用ITS分子鉴定法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白术内生真菌对根腐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32株内生真菌中有26株至少对一种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其中内生真菌AM569对3种病原菌FS、FO、FI菌丝的生长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分别为77.5%、74.3%和70.4%;进一步制备的AM569发酵液浸膏,其对FO、FS、FI的抑菌率均达到100%;分子鉴定结果显示AM569为拟茎点霉属(Phomopsis sp.)真菌。本研究筛选得到的白术拟茎点霉属内生真菌AM569,对3种白术根腐病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作为白术根腐病生物防治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贵州山豆根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为山豆根根腐病的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保湿培养法和组织分离法对感染根腐病的山豆根植株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和纯化,根据柯赫氏法则对代表性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从收集的病株组织样本中共分离获得200株真菌菌株,选取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形态差异明显的67株菌株进行ITS测序并在NCBI数据库进行BLASTn比对分析,结果显示,67株菌株中包含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35株、茄腐镰刀菌(F.solani)7株、粉红粘帚霉(Clonostachys rosea)23株和帚状弯孢聚壳(Eutypella scoparia)2株。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代表性菌株和茄腐镰刀菌代表性菌株均可侵染山豆根引起典型的根腐病症状,且茄腐镰刀菌致病性明显强于尖孢镰刀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确认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分别为尖孢镰刀菌和茄腐镰刀菌。【结论】贵州山豆根根腐病主要由尖孢镰刀菌和茄腐镰刀菌复合侵染引起。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离和筛选黄瓜茎基腐病菌的拮抗真菌。[方法]从病田土壤采集21个土壤标本,分离得到5种对瓜果腐霉、瓜类腐皮镰孢菌和立枯丝核菌有拮抗作用的拮抗菌,并进行温室盆栽防病试验。[结果]经鉴定,5种拮抗菌分属于长枝木霉、橘绿木霉、康氏木霉、哈慈木霉和绿色木霉,对瓜果腐霉、瓜类腐皮镰孢菌和立枯丝核菌的生长都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在人工接种条件下,5种拮抗菌对立枯丝核菌引起的茎基腐病的防效在60%以上,对瓜果腐霉引起的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差些。[结论]该研究筛选出的5种拮抗菌对瓜果腐霉、瓜类腐皮镰孢菌和立枯丝核菌引起的黄瓜茎基腐病均有一定的防效。  相似文献   

13.
柑桔根腐病症状主要表现为黄叶、落叶、树势衰弱及根系坏死、腐烂。对病株根系进行组织分离,92.8%的根系样本可分离到一种镰刀菌,(Fusarium SP)。将这种镰刀菌纯化后,接种于柑桔幼苗根系,可引起与田间病株相同的症状。从接种发病的幼苗根部再分离得到相同的纯培养物。单孢分离的培养物经鉴定,确认它属镰刀菌属(Fusarium)的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  相似文献   

14.
选取孜根腐病病株根系分离、鉴定出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Fusarium solani(mart.)Sacc.和Rhizoctonia sp.和未知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种属待定)4种主要致病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4种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致病性,未知真菌单独接种发病率为70.0%,致病性强,是孜然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其次为F.oxysporum和F.solani,发病率分别为50.9%和43.2%;Rhizoctonia sp.的发病率较低,为11.0%.用未知真菌、F.oxysporum、F.solan和Rhizoctonia sp.进行混和接种,其发病率为97.4%,症状典型,说明孜然根腐病由多种病原菌复合侵染所致.  相似文献   

15.
从唐山地区采集大花蕙兰根腐病病株样品50份,按照柯赫氏法则对其进行了病原物的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及菌株鉴定.结果表明,发病部位分离物中有2类病原菌,为镰孢属(Fusariumspp.)和枝顶孢属(Acremoni-um link=Cephalosporiumcorda).但主要优势菌群为镰孢属.分离物经致病性测定和复合接种试验发现,茄病镰刀菌(F.solani)及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致病性最强,接种后发病株率达85%以上,木贼镰刀菌(Fusariumequiseti)、串珠镰孢中间变种(F.moniliformevar.intermediumNeish et Leggetl)和占枝顶孢霉(A.strictum Gams.)致病性弱,潜伏期长,接种发病率为5%~18%.占枝顶孢霉与茄病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混合接种后的发病率均高于单独接种的发病率.证实大花蕙兰根腐病是以茄病镰刀菌及尖孢镰刀菌为主要病原菌,并由木贼镰刀菌、串珠镰孢中间变种和占枝顶孢霉复合侵染导致的一种病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吉林地区几个草莓种植基地草莓根腐病菌的研究,明确吉林地区引起草莓根腐病的病原物主要有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Kuhn),尖孢镰刀菌在以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而立枯丝核菌则在以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并明确了该病原物对温度、湿度、光照及pH值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茶扦插苗根腐性苗枯病是广西一些茶圃的常见病害,严重影响茶苗出圃。明确该病病原菌分类地位可以为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为此,作者从桂北茶扦插苗圃中随机采得18株病株标本,分离出镰孢霉纯菌株16株,单孢菌纯系培养18株(GF01~GF18号)。参照BOOTH镰刀菌分类鉴定标准,对代表性单孢菌株GF08号的培养菌进行了形态鉴定;以蘸根法和土壤伤根法测试其致病性,同时在12科22种植物上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该菌与茄镰孢霉[Fusarium solani (Mart.) Sacc.]形态特征一致, 经柯赫氏法则验证确定其为茶扦插苗根腐性苗枯病的病原菌。该菌除侵染山茶科的福云六号大叶种和白毛茶外,对其余11科20种植物均不致病。因此鉴定该菌为茄镰孢霉一新专化型:Fusarium solani (Mart.) Sacc fsptheae Chuan Ya Lai et Chuan Bi Lai。  相似文献   

18.
从西瓜根腐病病株中分离得到镰刀菌10株,经鉴定分别为尖孢镰刀菌(7株)、串珠镰刀菌(2株)、茄病镰刀菌株(1株).其中尖孢镰刀菌的致病性较强,发病率为88.2%,其他两种菌的发病率较低,分别为28.4%和29.7%.对尖孢镰刀菌进行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表明万寿菊杀菌素水乳剂与适乐时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豌豆根腐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豌豆根腐病是甘肃中部干旱地区豌豆上新发生的一种病害.近年来为害逐渐加重,致使豌豆产量遭受严重损失.1984—1985年在榆中北山地区、定西北部山区种植的豌豆分别在苗期、花期、成熟期采集根腐病病株,采用常规法分离标样178个,共分离病块3,738块。出现镰刀菌(Fusarium Spp.)病块数占50.5%,获得菌株170个.其它菌类有腐霉(Pythium SP.)、丝核菌(RhiZOctonia SP.)、壳二孢(Ascochyta SP.)、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等.经接种、回接试验镰刀菌对豌豆具有较强的致病力,腐霉及其它菌类则有加强腐烂作用,初步认为豌豆根腐病病原以镰刀菌为主,其主要种有豌豆尖孢镰刀菌(Fusartum Oxysporum Schlecht.]和豌豆茄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