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油溶性茶多酚对色拉油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沈生荣  贾春友 《茶叶》1998,24(3):134-137
经用油酸改性后的水溶性茶多酚,对大豆色拉油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效能与TBHQ接近,抗氧化效果随添加量增加而加强,随过氧化时间延长抗氧化作用更显著,且对油品质量没有影响;经急性毒性试验,半致死剂是为8000mg/kg,属无毒性。  相似文献   

2.
3.
汪叔雄  王立新 《茶报》2000,(3):17-18
水溶性茶多酚是一种从茶叶中提取的儿茶素类化合物。众所周知,由于儿茶素分子的结构决定了它具有优越的清除人体内氧自由基的能力,对卣氧自由基过多造成的心脑血管疾病及抗衰老等有治疗和预防的作用,是一种人体免疫的增强剂。但由于儿茶素分子结构上存在较多羟基,决定了儿茶素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亲水和差的亲油特性,  相似文献   

4.
茶多酚抗氧化机理研究现状   总被引:46,自引:13,他引:46  
胡秀芳 《茶叶科学》1999,19(2):93-103
茶多酚是茶叶中的一种主要活性成份, 有着独特的抗氧化效果。其抗氧化机理表现在6个方面: 作用于自由基有关的酶, 直接作用于自由基, 络合金属离子, 再生体内高效抗氧化剂,与其他成份协同增效和调节机体免疫力。文中对此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刘芳 《福建茶叶》2016,(5):35-36
茶叶之中蕴含着许多活性提取物,而茶多酚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具有明显的抗氧化功效,能够在很多领域内得到应用,尤其是在医药和食品领域。此外,茶多酚所具有的抗氧化功效还能够有效的促进运动后的疲劳恢复。因此本文主要对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综合叙述茶多酚的组成和其生物活性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三年茶多酚在抗氧化,抗癌研究的简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阮宇成 《茶叶》1996,22(4):36-37
  相似文献   

7.
茶多酚—优良的抗氧化自由基清除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昕映 《茶叶》1998,24(4):217-218
  相似文献   

8.
催化加氢在恢复茶多酚抗氧化活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是从茶叶中直接提取的一类天然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混合物,是茶叶中儿茶素类,花青酸类,黄烷酮类物质的总称,具有很好的水溶性和极强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极为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1]。目前茶多酚的生产在我国已较为普及,通常以该产品作为天然抗氧化添加剂、药品和保健品形式面市。由于茶多酚的高生物活性,若超过贮存保质期或贮存不当,遇强酸、强碱、光照、高热、过滤金属离子等会大大影响它的抗氧化等活性,甚至氧化失效[2,3]。我国茶叶资源丰富,茶多酚产量较高,由于厂家在销售、运输、保存方面出现问题,经常会发生贮存…  相似文献   

9.
茶多酚改性及其抗氧化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溶剂法、乳剂法和分子修饰法等技术对茶多酚进行改性,以制备具有较好脂溶性的改性茶多酚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目前用于茶多酚改性的三种方法及其优缺点,以及改性后的脂溶性茶多酚的抗氧化性能与机理进行了综述和总结,并对茶多酚改性技术发展与脂溶性茶多酚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茶多酚降血脂及抗氧化作用动物实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从绿茶中提取的茶多酚制品,分别按0,2、10、50mg/只/日4组不同用量口喂SD大鼠,5用后实验结果表明:茶多酚有明显降低血清TC、LDLc及升高HDLc作用(p<0.05),且TC、LDLc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TC—HDLc)/HDLc]和血清LDLc/TC值,中、高剂量组均显低于对照组(p<0.05)。茶多酚有明显降低血清和心肌组织中LPO及升高红细胞中SOD的作用(p<0.05),但对肝,肾中LPO作甩不显  相似文献   

11.
绿茶水分和茶多酚总量近红外分析定标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具有良好代表性的绿茶为材料,通过比较多种预处理方法以及不同统计回归方法,建立绿茶中水分和茶多酚总量的近红外定标模型。结果:水分模型以9点卷积平滑(SG9)结合一阶导,以偏最小二乘法(PLS)建模效果最好,内部交叉验证的定标集、验证集的标准差SEE/SEP和相关系数r分别为:0.1486、0.9940、0.1685、0.9925;茶多酚模型以一阶导结合单位长度归一化(Nle),以偏最小二乘法(PLS)建模效果最好,内部交叉验证的定标集、验证集的标准差SEE/SEP和相关系数r分别为:1.086、0.8946、1.093、0.8344。同时以水分为例比较了原始光谱建模和平均光谱建模的效果差异,认为二者无显著差异,但前者模型更稳定。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PVPP吸附茶多酚特性及其在绿茶饮料中的应用。结果表明:PVPP能有效去除绿茶中过多的茶多酚,而基本不影响其他品质化学成分。PVPP对茶多酚的吸附在2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容量的70%,25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在15~95℃、pH值3.5~6.5范围内,PVPP对茶多酚有着稳定的吸附容量。茶汤提取时同步添加PVPP(10min)是将PVPP应用于绿茶饮料工业化生产的最佳处理方法。PVPP处理能有效减少绿茶饮料中的茶多酚,对游离氨基酸浓度影响较小,从而降低酚氨比,优化绿茶饮料滋味;能显著提高绿茶饮料亮度,改善汤色和澄清度。通过绿茶饮料生产中的常规过滤工艺——布袋过滤和高速离心两个步骤能去除茶饮料中的PVPP残留。  相似文献   

13.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茶多酚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叶俭慧  梁月荣 《茶叶》2006,32(3):128-132
本文介绍了大孔吸附树脂的种类,“吸附—解吸”原理以及大孔吸附树脂在分离茶多酚方面的应用,包括低咖啡碱茶多酚的制备,茶叶有效成分的连续提取以及与其他分离工艺结合纯化茶多酚的研究进展,并对大孔吸附树脂的使用安全性、有机溶剂残留物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茶多酚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胥佰涛  徐平  沈生荣 《茶叶》2007,33(3):143-146
茶多酚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理想的天然抗氧化剂,它的提取是茶叶深加工的热点之一。本文概述了国内外有关茶多酚提取方法:溶剂浸提法、金属离子沉淀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树脂吸附分离法、超声波浸提法、微波浸提法等,简述了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流程及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茶多酚抗炎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研究表明茶多酚对一般的炎症、肾炎、口腔炎症、皮肤炎症有很好的疗效,抗炎效果显著。其抗炎机理与抑制炎症因子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抗氧化作用、抑菌作用等综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张碧莲  梁燕  屠幼英 《茶叶》2007,33(2):85-87
本文对近10年来我国公开的茶多酚发明专利数量和分类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将其与茶的发明专利、茶叶产量的变化相结合,进行数据比较,结果表明,茶多酚在生活需要方面的发明专利在整个发明专利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占年茶多酚专利数量65%;茶多酚应用于保健食品是目前发明专利中的一个重点,茶的发明专利数与茶叶总产量的增长趋势基本相符。说明茶多酚的研究与茶叶生产相互推动。  相似文献   

17.
东方  揭国良  陈飞  何普明 《茶叶》2006,32(4):202-205
采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等溶剂,分步萃取普洱茶及红茶水提物。采用化学发光法和可见分光光度法比较两类茶水提物及萃取组分在水相和油相中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普洱茶在水相中的抗氧化能力无论在总体或单个组分上均略低于红茶;两类茶水提物对某些油脂具有较好抗氧化性;乙酸乙酯萃取组分对两类茶在水相中的抗氧化性起主导作用,且红茶略高于普洱茶,在油相中均无表现明显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8.
茶多酚药理药效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杨贤强  王岳飞 《茶叶》2005,31(3):139-142
目前,茶多酚的生产已成规模,这对茶产业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换发挥了作用,但更大的效益应是终端产品的开发。现将我们在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以我校的研究结果为主,对茶多酚的药理药效研究进展作一汇报。  相似文献   

19.
茶多酚防治糖尿病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耿艳艳  王岳飞 《茶叶》2007,33(1):7-10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茶多酚不仅对正常动物和糖尿病动物的血糖水平有一定的影响,同时还具有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茶多酚防治糖尿病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抑制小肠内葡萄糖运转载体以及相关酶类的活性,抗氧化等作用机理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NaHSO3对茶树代谢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民强  陈杭芳  朱飘娜  陆庆  蒋德安 《茶叶》2004,30(4):224-226
用不同浓度的NaHSO3,喷洒不同品种刚萌芽的生产茶园,生长二十天后,采摘一芽二叶的鲜叶,制成生化样,分析茶多酚类、氨基酸、水浸出物等茶树次生代谢成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喷施NaHSO3,能显著提高茶叶内含成份的含量,1mmol/L、2mmol/L处理的效果较明显,其中2mmol/L处理的茶多酚类、氨基酸、水浸出物的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5.68%、18.67%、6.91%,不同品种之间以鸠坑种提高幅度较大,差异都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